-
1 # 細談歷史
-
2 # 文蹤旅跡
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長孫氏可以說得上“君明後賢,”是一對模範夫妻。
出生於隋朝名門長孫氏,十三歲的時候嫁給了李世民,在公元618年(武德元年)李淵建唐之後,她被封為秦王妃。在唐高祖李淵執政期間,靠自己的德行爭取李淵和後宮的那些人馬支援李世民。唐建立之初,百廢待興,長孫氏不但支援秦王李世民征戰天下,而且對高祖李淵侍奉到位,深得李淵喜歡。在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產生矛盾之後,長孫氏多方奔走,盡力彌合丈夫與周圍的隔閡。
在玄武門之變中,作為秦王妃的長孫氏,慰勉將士、力挺丈夫,這在當時成為一段佳話。在李世民登基之後的第十三天,長孫氏即被封為皇后。
當了皇后之後,長孫氏常常與丈夫談經論道,談古論今。她往往借古喻今,發表自己的見解。她的德仁有口皆碑。李世民一生征戰,對良馬有著超過常人的喜愛。有一回,他非常喜歡的一匹馬死了。李世民很是生氣,要殺了養馬的宮人。馬無疾而終,宮人自然是一肚子委屈。這時候,長孫皇后出來了,她舉了晏子說服齊景公放過養馬人的例子,李世民聽了之後,放過了宮人。
為了支援唐太宗,避免外戚擾政,長孫皇后主動請求唐太宗批准,讓自己的哥哥長孫無忌辭去宰執之位。
在唐太宗的朝臣之中,魏徵可謂一個諍臣,他常常在朝堂之上讓李世民的臉掛不住。李世民因此心中很是不爽快。長孫皇后知道之後,就給李世民曉之以理,勸丈夫要始終記得容納良言。
可以說,貞觀年間出現君臣和諧的局面,有長孫皇后的大功勞。
唐太宗曾對房玄齡說過:皇后在各種政務政事上都能啟發影響我,對我很其有好處。
用生死相隨、鶼鰈情深來形容他們之間的友愛毫不過分。有一次,唐太宗生病,長孫皇后不離左右,她甚至準備“若有不諱,亦不獨生”。這讓李世民很是感動。
李世民也深愛著長孫皇后。隋末在太原期間,長孫氏生病,他親自到石壁寺拜謁禪師。634年(貞觀八年),長孫皇后在九成宮生病之後,李世民下詔修復天下名寺,為她祈福。636年(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太宗悲傷不已,失去了賢妻良佐,他悲痛欲絕。在長孫皇后出殯的時候,唐太宗“親臨宵載,義追深遠”,親自為長孫皇后撰寫碑文,並且在昭陵修建了專門伺奉長孫皇后的宅院。
一個德如雨露,行如春風的皇后用個人魅力影響著貞觀年間的朝廷風氣。長孫皇后在歷史上絕對稱得上一個“賢后”。
回覆列表
在長達幾千年的父系氏族社會體系中,女性的魅力是不能被掩蓋的,歷史長河中的許多皇后,她們地位尊貴,才華橫溢,不僅和皇帝感情和睦,還為國家昌盛百姓和樂做了很多貢獻。
漢高祖之後呂雉,今山東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封建王朝時期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她掌權漢朝政權有十六年之久。呂后當政的時候,沿用了劉邦休養生息的黃老思想,“與民休息”的國策,和行“無為而治”的政策,並且鼓勵生產,修改漢法,繼續重農之國策,有步驟地放寬經商政策等等,完成了劉邦遺願,為維護皇室做出了巨大貢獻。
漢文帝之後竇漪房,今河北人,由民女到宮女,最後成為輔佐文景武三帝王治理大漢江山的傑出女性,出身貧寒的她可以說備受命運的寵愛。也因為這樣的出身,竇漪房同情百姓的悲苦,與文帝同節儉,減輕百姓負擔,文帝時期“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竇太后也是西漢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充分傳承劉邦時期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漢光武帝之後陰麗華,“生子當如孫仲謀,娶妻當娶陰麗華”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陰麗華今河南省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后,史料記載她“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這樣的恭良之人的賢名不在政治,而是遠離政治,為了幫助武帝穩定朝廷局勢,曾三度拒絕武帝封自己為後,開創了“後宮不得干政”的典範。
唐高宗之後武則天,山西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她知人善用,不計前嫌的任用狄仁傑、張柬之、姚崇等人,穩當了政局,還大興科舉,形成了當時“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的文化盛況,最大化復興了文化,為之後的盛世打下堅實基礎。“上啟貞觀,下承天元”就是對她作為最完美的評價。
唐太宗之後長孫氏,長孫皇后貴為一國之母,但生活勤儉樸素,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限,從不鋪張。她還帶動兒子、嬪妃們都這樣做。長孫皇后還是促成太宗雅量、接納直諫的幕後推手。有一次,太宗怒氣衝衝的回來,直說要把魏徵給殺了。一問之下,原來魏徵經常在眾人面前毫不留情的提出諫言,讓太宗覺得顏面盡失,所以太宗氣得想把魏徵除掉。長孫皇后聽完太宗的話之後笑說:“恭喜皇上!臣妾聽古人說:‘唯有明君,臣子才敢直言勸諫’,魏徵敢如此大膽提出諫言,那表示陛下您有雅量,能接納臣子意見,是個英明的皇帝啊!”太宗一聽,才恍然大悟。
宋真宗之後劉氏,今四川省人, 劉氏天生麗質,聰明伶俐,身為皇后的劉氏,從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她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離不開她。每日批閱奏章,劉皇后必侍隨在旁。她也因為這樣,在真宗身體衰敗後,成為了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也完成宋政權從真宗時代到仁宗時代的承啟交接,為宋在仁宗時期的繁榮打下基礎,輔佐宋仁宗創下“仁宗盛世”。常與漢呂后、唐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遼景宗之後蕭綽,是中國遼朝女軍事統帥、政治家。也是我們在民間戲曲中常常提到的蕭後。遼景宗體弱多病,朝政多由蕭後主持,後景宗崩,蕭後才30歲,兒子才十二歲,孤兒寡母,孤立無援,在這樣的狀況下,她唯才是用,大膽任用耶律等人,穩定朝局,成就一番盛世偉業。
明太祖之後馬秀英,安徽人,在婦女皆纏足的元代,馬秀英堅不裹腳,故被人稱為“馬大腳”。她是位仁慈、善良、儉樸、愛民的賢后,敢於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時進行勸諫。《明史》讚揚馬皇后,“母儀天下,慈德昭彰”。朱元璋性情暴烈,為了保住朱家子孫日後的統治地位,不斷尋找藉口屠戮功臣宿將。對此,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多少有所節制,保全了許多忠臣良將的性命;而且善待後宮嬪妃,不為孃家謀私利,開創了明朝後宮和外戚不幹政的風氣。
明成祖之後徐儀華,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就嫁給了他。在朱棣繼位後竭力為自己“正名”的時候,徐皇后也傾盡全力相助丈夫。先後著有《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一部,《內訓》二十篇,《勸善書》一部,意在推行針對女性的教育,並倡導修德勸善,為自己更為丈夫贏取民心。
清太宗之後孝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她的獨特之處在於她歷經三代皇帝的政位之爭,丈夫皇太極,兒子順治帝,孫子康熙帝。丈夫亡故後並沒有留有遺詔,身為莊妃的孝莊文皇后成為了兒子福臨的堅實後盾,最終年僅六歲的福臨登基為帝,可惜順治帝早逝,孝莊又選擇了年僅八歲的孫子玄燁為帝,再一次的傾力教導,大清盛世得以傳承。在子孫的感恩下,使得他的徽號累加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張強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