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澗一清泉
-
2 # 網聞博報
且看現代流行版本《道德經》第二十九章原文:“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某些人要想豪奪天下為自己謀私利,我認為這肯定是一場黃粱美夢。因為天下是天下人神聖的公共財產,絕不能被少數人為所欲為,更不能搞特權世襲壟斷暴利。輕舉妄動為所欲為必然失敗,巧取豪奪的贓物最終也必然會失去。因此,得道者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所以就不會失敗。不貪圖功利,也就不會失去什麼。世間萬事萬物,總是發展變化迴圈往復,有輕緩的時候就有急促的時候,有得勢看漲的時候就有失勢看跌的時候,有盛世安泰財盈福滿的時候就有天下大亂災禍連連的時候。因此,得道者治理天下,總是警戒私慾貪婪、警戒奢華享樂、警戒居安不思危。
以經解經,我們可以參考閱讀一下《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真正的太平盛世治理方式,就是以正治國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徹底拋棄依賴聖人大智大慧拯救世界的絕頂聰明念頭,這樣就自然會使民生福利獲得百倍增長。全面解除仁義道德忠信禮法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束縛,就自然會使老百姓迴歸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的天倫常理。徹底摧毀投機取巧追逐私利的博彩遊戲系統,就自然會迎來“天下無賊”的路不拾遺景象了。聖智、仁義和巧利,這三種“心靈雞湯”對人們的毒害,簡直是罄竹難書。因此,人們要想使自己明白大道至簡萬法歸一,就必須保持艱苦樸素的做人本色,儘量減少追求個人私利最大化的物質享受貪慾誘惑。同時,還必須拋棄“以知謀私”的“仁義聖智之學”腐朽觀念,這樣就自然會問心無愧高枕無憂了!
再聯絡上下文來看,老子論道是在傳播大道,而不是在講“常道”。因此,如果我們用現代世俗的常人思維來理解大道,肯定就會陷入“名可名非常名”的學術之爭。如果非要用“西學東漸”的科學化專業化思維來理解大道,也就只能是盲人摸象。譬如,從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來研究,可以說老子是在講哲學,也可以說是在講歷史,甚至可以說是在講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倫理學和政治經濟學。從自然科學領域來研究,可以說老子是在講地理學、水文學和天文學,也可以說是在講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生態環境學等等。總之,對於這篇“大智不割”的五千言著作,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透過思想動機、手段和結果這個“三段論”邏輯,我們就可以嫁接上中國式“道術用”與“時勢位”天人合一有無相生系統運動思維。此所謂哲學、歷史學、社會倫理學和政治經濟學,都涉及到人的思想動機,這便歸於道的範疇。至於地理學、水文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生態環境學等自然科學,以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都是人們為了實現特定目標的方法論和專業工具手段,這就歸於“術為道之用”範疇。思想動機和應用手段產生的結果,就是“術為道之用”和“學以致用”實踐檢驗的“術萬變而道不變”。
華人常說的道,通常就是基於特定思想動機的“常道”範疇。華人常說的義和理,則是歸於方法論的“道之義”和“道之理”範疇。華人常說的術和數,都歸於工具手段層面的“術為道之用”範疇。而華人常說的德,則是歸於實踐檢驗結果的“術為道之用”範疇。這個道德組合詞的“名可名非常名”,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迴圈邏輯。
如前所述,老子講的“道可道非常道”,是在傳承“三皇”時代以前的“大道”,而不是“五帝”時代以後的“常道”。華人的口頭禪“知道不知道”,就是源於這個《三墳》之“大道”和《五典》之“常道”。所謂“聖人後其身而身先”的“三皇”時代,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而自“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中國就進入了“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奴隸制小康社會,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會“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父子等級禮法制度。再從“孔子刪詩書繩春秋”到“漢承秦制”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有漢必有奸”以來,都是這種“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常道主義”文化傳承,也就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的“名可名非常名”。於是,就形成了私有制社會1%與99%貧富階級分化不均衡發展的惡性迴圈。
因此,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天之道”角度來看,老子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生態學理論創立者。從“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經濟學史角度來看,老子則是“三皇”時代以前的上古歷史傳承人。從“聖人無為”的思想史角度來看,老子是在記述和傳承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文化。就此而言,可以說老子是原始共產主義思想的薪火傳承者,也是現代共產主義思想的文化啟蒙者。最起碼可以說,中國本來就有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公有制歷史文化土壤。
所謂“換位思考”,問題是我們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的初心,能不能迴歸老子“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精神座標系呢?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léi);或載或隳(huī)。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回覆列表
一、原文解釋
1.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如果想以人道來取天下治天下,我看是不可能成功的。
2.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神,無形無方也。器,合成也。無形以合,故謂之神器也。這裡指“國家權力”。治理天下的權力是神聖的,有其自然的法則,統治者不能妄為以為憑藉自己的智慧就可以治理的好。
3.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接著上一句。如果統治者不知常,妄為那麼必然失敗。如果統治者認為可以主宰天下,那麼必然會失去天下!
4.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léi);或載或隳(huī)。
這一句主要是說天下萬物是相互聯絡的,同時又沒有固定的形態:或行或隨、或噓(輕輕哈氣)或吹、或強或弱、或載(安)或隳(危),總之萬物總在變化著聯絡著,沒有固定的模式、形態。
5.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所以得道之人要去甚(過分、極端),去奢(浪費),去泰(認為萬物都會一直通達、過度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對待萬事萬物一定不要想可以做到極致完美,要懂得知止為正,要懂得節制不過度。根本上就是順應其發展規律也就是順應自然!
二、給我們什麼啟示和道理
德道經通篇都是告誡統治者的,告訴統治者不要認為人的智慧可以通天,超越自然,可以主宰萬事萬物,如果不知常(天道),妄作則兇,結果就是敗之失之!而應該懂得萬物都是相互聯絡的、運動著的,不會永遠處於某一狀態是靜止的,所以必須要懂得其自然執行之法則,循道而為,不可循人道而為之。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對待萬事萬物都要理清理順其天性規律。不知常妄作則兇,不知止求極致則不可正。事物到了極致就會走向反面,就會敗之失之。反過來:知常、知止、有度則會周行不殆、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