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王鐵堯

    曹操最大的戰略錯誤是迎天子。

    看似得了號令天下的名義。

    實際鎖死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在內部造成了隱患。

    漢室已衰。

    不迎天子,曹操也能打出地盤。

    既如此,何須自找枷鎖。

    袁紹這點就看的明。

    不自找麻煩。

  • 2 # 德佑房產於坤

    曹操一生犯過哪些戰略錯誤?

    曹操一生縱橫天下,殺伐果斷,許劭對曹操的評價“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梟雄”非常準確和貼切,曹操自己對此也是深以為然。然而曹操一生也犯過不少糊塗,錯誤也不少,今天不說他在排兵佈陣和戰略戰術上有什麼失誤,只說說他放了兩個不應該放的人,殺了兩個不應該殺的人。

    放錯的第一個人是他的老對手劉備。本來曹操殺了呂布之後,劉關張三人也和他一起回到了許都。在自己的地盤上曹操有很多機會可以對付劉備,手下的謀士雖然意見不一比如程昱和荀彧就是主張殺了以絕後患,郭嘉雖然不贊成殺劉備,但也是說不能放劉備走。曹操都沒聽進去,他和劉備兩人酒也喝了,也嚇唬了劉備一番(青梅煮酒時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把劉備嚇得夠嗆)。但是就沒下文了,估計是認為反正劉備在自己手中可以慢慢對付,也有可能是當時劉備皇叔的身份讓他不好下手,當劉備主動提出去追擊袁術時,剛好程昱和郭嘉兩人都不在,曹操不知怎麼想的居然就答應了。從此劉備海闊天空,一步步的走向人生的巔峰,曹操事後肯定後悔,早結果了劉備,哪有後面的麻煩事。

    曹操的確有平定亂世的才能,起兵於四戰之地,無數次憑藉機智摧破強敵,可這只是作為將領的能力,不是統御天下和匡扶宇宙的才能。統治天下又不單指靠權術和軍事力量,政治強人再厲害也不能夠憑自己能力解決所有問題,曹操就是太能幹才沒得天下。

    赤壁之敗不是必然之事,曹操選錯了戰略。得到荊州的曹操已經控制了長江上游,他的部隊就是沿著長江進軍,曹操水軍第一個抵達的地點是巴丘,就是現在的巴陵山,如果曹操不進軍赤壁的話,他就已經控制了洞庭、湘江,這時候的曹操還需要渡江嗎?怎麼會有人把赤壁之敗的原因歸咎到長江天塹。

    他的哥哥曹丕是一個具有極大野心,手段極其毒辣的人。這孩子天資再怎麼聰明,他也沒有一個成年人的心思複雜。所以在毫無防備之下,被他的哥哥曹丕害死了,害死的方法是,曹丕放毒蛇在曹衝的房間裡,曹衝被毒蛇咬了,中毒而死,後來曹丕謊稱自己的弟弟是毒鼠咬死的。

    曹操在曹衝這個問題上犯了很嚴重的錯。那就是作為父親,作為一個有智慧的人,曹操沒有教他的兒子,什麼叫低調。一個孩子賣弄才幹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個老練的父親,卻不知道教兒子什麼叫做低調。這就是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三大失誤,每一次失誤足以滅頂。

  • 3 # lm愛國者

    曹操犯了哪些戰略錯誤?人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犯戰略錯誤。因為我所理解的戰略錯誤應是事關全域性的,任何戰略錯誤都會招致全域性的失敗,而這種失敗都是災難性的、無法挽回的。曹操雄才大略、智慧過人,是中國歷史上的頂極人物,是本人心目中的偶像;可惜的是他在晚年犯了三個大錯誤,我以為是戰略性錯誤。哪三個戰略錯誤呢?請大家往下看: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恢復了中國北方的統一,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風光無限的曹操到頭來還是淪為一介壯志未酬失敗者:先是空有強大實力,卻沒能一統中國,後是建立曹魏,卻被司馬懿摘取了勝利果實!

    雄才偉略的曹操為什麼會成為失敗者呢?這是因為他犯了三個戰略性犯錯誤。

    一、未及時稱帝,錯過了建立新朝最佳時機

    我一直認為,曹操稱帝的最佳時機是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基本統一北方後。因為此時曹勢如日中天、時局比較穩定;更為重要的是稱帝好處多多:一是從此曹魏可以名正言順地發號施令;二是有利於政權機構的正常執行;三是有利於進一步網路天下英才;四是有利於推進國家一統大業;五是有利於調動身邊人的工作積極性。另外,稱帝之後,曹操打仗也不必像過去那樣每次都 御駕親征了,曹丕也從看守漢獻帝中解脫出來(曹丕過去一直負責警衛漢獻帝)。這樣,曹軍以後作戰不必再耽心曹操安全,可以採用或分兵兩路或分兵合擊的戰略,大大加快作戰的頻率和統一的步伐。

    曹操固執“只做王,不稱帝”的主張,堅持將廢漢自立的事留給兒子去做。兒子雖然照做了,可是江山也沒了。

    二、冒然南征,招致赤壁之戰慘敗

    曹操擊敗袁紹父子,一統北方之後,最應該做的事是稱帝,跟著休養生息個三五年,再揮軍南進。但曹操偏偏選擇先拿孫權開刀。賈詡等人勸曹操:應該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然後再進行南征。然曹操一意孤行,終於招致赤壁之戰(西元208年)的慘敗,80萬大軍毀於一旦!經此一站之後,曹操實力大損!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赤壁之戰後,天下大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曹操仍勢大但元氣大傷已無力南征;孫權勢力漸長站穩江東;劉備從不名一文 到一方諸侯;三強鼎立之勢已然成立。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曹操南征,那麼就不可能有劉備之崛起,也就不可能有三強鼎立。

    試想一下,如果曹操一統北方之後,先稱帝並休養生息三五年,再舉兵80萬南下,那將是個什麼情況?那會兒賴以生存的孫劉聯盟還能抵擋得住嗎?擋不住的後果又會是什麼後果就是:三國歸魏,曹操一統天下!

    三、曹操不殺司馬懿鑄成千古之恨

    曹操是不信任司馬懿的,從來沒有信任過的。

    不信任是曹操不重用司馬懿的主要原因,他認為司馬懿這個人不甘於臣下,事實證明曹操的看法完全正確,只是沒有殺司馬懿成了曹操的敗筆。

    曹操想殺的人很多,司馬懿就是其中一個。他不願意用、也不敢用司馬懿,他認為這個人早晚有一天會奪了他的江山。

    久聞司馬懿的驚世之略,曹操派人招安入曹營想用他。司馬懿來到曹營不但沒有顯露自己有多少才能,反而處處表現的小心翼翼。曹操開端置疑這個人的能力,屢次試探都沒有試出來。多疑的曹操那能如此輕易信任司馬懿的偽裝,他還是動了殺心。

    曹操在內心深處還是覺得這個人不對,一向沒有重用他,就讓他當自己兒子的教師。曹丕自從得到司馬懿的輔佐以後,不管什麼事情都水到渠成,處處得意。曹丕對司馬懿感激涕零,好大喜功的曹丕從來沒有在曹操面前透露這些都是司馬懿的計策。司馬懿還是裝傻賣萌,一向恪守一個教師的本份,絲毫不敢露出自己的心跡。

    曹操還是置疑,想殺了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曹操夢見三匹馬同一槽吃糧,更覺得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他覺得這個人不能信任,將來可能會取而代之。曹操想殺了他,便對曹丕說司馬懿不能信。但是誰想到曹丕極力維護司馬仲達,曹操這才暫時沒有殺他。但一時的心慈卻換來千古遺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連續6個週一大漲昨日終結,市場進入寬幅震盪格局,下次主升時間在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