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河以北
-
2 # 秦人正音
王陽明58歲時,平定了廣西的盜寇、匪患,歸途中病逝於江西大餘境內。臨終之際,學生問他有何遺言,他於是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評價。
時間是公正的,歷史是公正的。
王陽明去世後,朝廷賜予“文成”的諡號,又給了光祿大夫等榮譽,萬曆年間又從祀孔廟,真正位列於聖賢了。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集哲學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全能型人才,既治學理,又有實用,是實現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功業的偉大人物。
他創立的心學成為顯學,影響遠達歐美,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近代學者如龔自珍、魏源、康有為、梁啟超等無不推崇心學,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人物西鄉隆盛、吉田松陰、高杉晉作等均是王陽明的信徒,章太炎曾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亦有“中國和日本,只差一個王陽明”之說。
王陽明平定了江西、廣西等多處令朝廷頭疼的盜寇、匪患,在四十幾天內平定了寧王籌劃了八年的叛亂,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天才。
除了軍事才能外,王陽明的哲學貢獻也非常大。他突破程朱理學,獨創心學,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論,除了自己參透真理外,他還不論門第廣招學徒,像後來的徐階、張居正等權傾一時的明朝重臣,都是王陽明的傳人。
除了文治武功以外,王陽明的政治水平也是非常高的,朱厚照執掌的明朝,無論民間還是廟堂,都是一團糟,當時的朝堂可以說是太監的樂園。而王陽明把這些閹人玩的也是團團轉,劉瑾、江彬、張永等與王陽明交手後,也是死的死、跑的跑、投降的投降,即便是權傾三朝的楊廷和在王陽明面前也不過如此。
更為難得的是,王陽明的一生是非常正大光明的,在罪惡的明武宗時期,各大高官貪汙橫行、欺壓百姓,而王陽明清正廉潔,一生沒有幹過貪腐之事,而且他還處處為老百姓著想,即便是在剿匪期間,他也多次希望儘量不要發動戰爭。
-
3 # 田陸羽
說實在話,王陽明太有名,以至於筆者此篇文章都沒有必要再來將他的個人簡歷一點一點呈現出來。但是我們究竟是如何看待這個人呢?
大家都知道的是,王陽明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而之所以出現心學且興盛,也是程朱理學出現後逐漸出現弊端的衍生物。宋陸九淵創立心學,實際上同程朱理學並駕齊驅,同時儒學範疇,但一開始並不顯要。而歷經元朝,理學弊端展現無遺,王陽明發揚陸九淵學說,實則有挽救儒學的重要價值。
王陽明一生事功赫赫有名,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光是王陽明親身參與到對寧王叛亂的平叛,就顯出其人和其他儒學家的區別。這也是筆者對王陽明其人高度認可的因緣。
王陽明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北韓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王陽明和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但就如筆者之前提及的那樣,他是親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手,所以其地位,不客氣地講,可能要超越之前的孔孟和程朱。
那麼,如何看待,我想,雖然其思想在今日並不具有直接的價值,但是其知行合一,發揚儒學,並將儒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其實也是其能力的終極體現。尊重一下恐怕並不過分。
回覆列表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故學者稱其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稱其為王文成公。 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北韓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傳世。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總督姚鏌不能平定,於是下詔讓守仁以原先的官職兼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兼巡撫。黃綰藉此機會上書爭辯守仁的功績,請賜給他鐵券和歲祿,並敘錄平定寧王叛亂功臣,世宗都答應。十二月,守仁軍至思恩,盧蘇、王受早就聽聞了守仁平定盜賊和叛亂,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廣兵抵達南寧,而盧蘇、王受剛歸降,願意立功自贖。王守仁於是派遣大臣商議,並命湖廣僉事汪溱、廣西副使翁素、僉事吳天挺及參將張經、都指揮謝佩監湖廣土兵,襲剿斷藤峽叛軍。此後仍然總督分永順兵進剿牛腸等寨,保靖兵進剿六寺等寨,約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達地點。
當時,叛軍聽聞明軍檄湖廣土兵抵達,均逃匿深險之中;又聽聞盧蘇、王受歸降,王守仁進駐南寧,故以為王守仁以散遣諸兵佈陣,於是防備弛緩。至此,湖廣兵皆偃旗臥鼓馳馬抵達,與明軍一同突進,四面夾擊。叛軍大敗,於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據險結寨。官軍攀木緣崖仰攻,並隨後連連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擊斷藤峽。隨後王守仁密檄諸將移兵剿仙台等賊,分永順兵、保靖兵各自進剿,約定在五月十三日抵達巢穴。叛軍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圍困的大軍打敗,潰軍為副將沈希儀斬殺。至此,斷藤峽叛軍幾乎全盡。
病逝歸途
王陽明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推薦勳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覆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餘縣境內)舟中。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寧王叛亂封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隆慶時追贈新建侯,諡文成。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主要成就功績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思想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透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