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瓷器鑑定真知堂
-
2 # 文藏“鬥彩”一詞的淵源
清康熙 仿成化鬥彩雞缸杯
明清時期景德鎮瓷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顏色釉瓷,另一類就是彩繪瓷。彩繪瓷簡稱彩瓷,主要有青花、釉裡紅、五彩、鬥彩、琺琅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裡紅屬於釉下彩,粉彩、琺琅彩屬於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純釉上五彩,還有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結合的五彩,後者我們叫它青花五彩。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鬥彩也是屬於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裝飾工藝,那它跟青花五彩有什麼區別呢?由於它們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結合,如何給鬥彩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把它跟青花五彩區別開來,這就成了我們研究鬥彩瓷器的一個前提,否則沒法進行繼續研究。
鬥彩瓷器創燒於明代已經為世人所公認,但是鬥彩這個名稱不見於明代文獻記載,人們翻遍明代文獻找不到“鬥彩”這個詞,一些記錄瓷器的書都把鬥彩稱作五彩,或者叫青花間裝五色,比如晚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六)曰:“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貴成窯,出宣窯之上。”
鬥彩纏枝蓮託八寶紋天字蓋罐 1987年景德鎮市珠山成化地層出土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明代晚期的文人對於明晚期以前的瓷器的評價,最開始的時候是認為宣德瓷器的是最好的,但後來又認為成化時期的瓷器超過宣德時期的瓷器,所以又把成化瓷器奉為第一,他們對於瓷器的評價和認識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的宮廷檔案中仍無“鬥彩”之稱謂,檔案中涉及成化鬥彩時使用的是“成窯五彩”一詞,比如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當中記載:雍正七年五月十三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四月十六日太監劉希文、王太平交來成窯五彩磁罐一件,無蓋。
考察一下鬥彩這個名稱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呢?最早見於大約成書於雍正乾隆年間的《南窯筆記》這本書,書中“彩色”條曰:“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先於坯體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材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填者,青料雙鉤花鳥、人物之類於坯胎,成後復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畫填出者是也。”
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明代景德鎮燒造的彩瓷品種繁多,《南窯筆記》的作者按照彩繪工藝從中劃分出鬥彩、填彩和五彩三種,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屬於難能可貴,為人們進一步研究彩瓷奠定了基礎,然而今天看來《南窯筆記》作者的劃分缺乏嚴密性,主要表現在《南窯筆記》對鬥彩的解釋是“先於坯體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從工藝上看,這個過程的實現可以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坯體上畫花鳥半體或區域性,其餘部分用青料雙鉤輪廓線,上釉燒成以後再按青花輪廓線來填彩,湊成圖案全體,實際上成華鬥彩瓷器使用的就是這種工藝。另一種也是先於坯體上用青花料畫花鳥半體區域性,但是不用青料雙鉤輪廓線,經施釉燒成後,再於釉上以沒骨畫法或鉤線填彩畫法湊成圖案全體。嘉靖、隆慶、萬曆時期的青花五彩瓷器使用的就是此種工藝技法。
清雍正 鬥彩團菊紋碗 中國嘉德
由於上述兩種彩繪的工藝技法不同,由此造成所裝飾瓷器的視覺效果也就不可能一樣。對於第一種工藝技法來說,釉下青花在畫面中起主導或骨架的作用,諸多釉上彩色附麗於釉下青花,遂使整個畫面呈現鮮麗清雅之美感。而對於第二種工藝技法來說,釉下青花只是被用作畫面中的一種顏色,同時為擬裝飾的圖案定好位置,因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的作用處於同等地位,致使釉下青花對整個畫面所呈現的繽紛華麗的藝術效果影響不大。
清順治 青花五彩人物詩文筒瓶 成交價:28.75萬元
今天絕大多數古陶瓷研究者都同意把第一種技法描繪的彩瓷叫做鬥彩,而對以第二種技法描繪的彩瓷叫做青花五彩,按照上述說法,《南窯筆記》中所說的填彩應該歸到鬥彩的範圍內,而《南窯筆記》所說的五彩的概念應該進一步擴大,其中包括純釉上五彩與青花五彩兩種,從實物資料看,“雙鉤填彩”是鬥彩瓷器上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工藝技法,根據所繪的物象不用,再輔以“點彩”、“染彩”、“覆彩”等技法。實際上,只用“雙鉤填彩”一種技法的鬥彩瓷器很少見,大多數鬥彩瓷器則是在雙鉤填彩的基礎上諸法並用。
清乾隆 鬥彩團菊紋蓋罐 中國嘉德
鑑於上述原因,我們可以為“鬥彩”做出新的定義和詮釋:鬥彩是一種釉下青花和釉上諸彩相結合、具有特殊藝術效果的瓷器裝飾工藝。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的坯體上以青花料雙鉤圖案輪廓線,或在此基礎上以青花料描繪圖案的區域性。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填塗技法,或在此基礎上輔以染、覆、點彩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圖案全樣,復入彩爐經低溫焙燒而成,從而產生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競相鬥妍的藝術效果。在鬥彩定義中,最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釉下青花雙鉤圖案輪廓線的瓷器才能叫鬥彩。
鬥彩雞缸杯半成品 1990年景德鎮市珠山成化地層出土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鬥彩與青花五彩的主要區別是:在鬥彩瓷器上,釉下青花起主導或骨架作用,青花已經構成了整個圖案的框架,或者說是白描樣稿,鬥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圖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被作為一種顏色使用,同時為釉上繪畫定好位置。青花五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圖案不完整的青花器。
回覆列表
剛寫的文章,就是說明這個問題的。一般收藏愛好者確實無法區分鬥彩和青花五彩。很多不是專業收藏五彩瓷器的,也搞不明白這個問題。
首先要分清楚釉上彩和釉下彩。
釉下彩繪瓷,指的是把彩繪顏料畫在瓷器的素胎上,然後罩透明釉一次燒成的瓷器,主要品種有青花和釉裡紅兩種,清初還有一種釉下三彩瓷器,比較少見。
釉上彩繪瓷器,主要有五彩,粉彩,廣彩等。
鬥彩屬於釉下彩和釉上彩結合器,早期的五彩,由於是用釉下青花反應藍色,不是釉上藍彩,所以也屬於釉上釉下結合器。又稱青花五彩,有別於純粹的釉上五彩瓷器。
成化鬥彩的彩繪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分兩步走,第一步用青料在素白瓷胎上勾出紋飾的輪廓線,罩上透明釉,燒成淡描青花瓷器。第二步在釉面上青花雙鉤範圍內填以所需色彩。
第二種也分兩步,第一步用青料在瓷胎上勾出紋飾輪廓線,區域性紋飾用青料彩繪,罩上透明釉,經高溫燒成青花瓷器半成品。第二步在瓷面上根據紋飾設色需要施多種彩,再經爐火烘燒而成。
不管哪一種方法,青花紋飾輪廓線都是必要的,也就是說青花輪廓線是判斷鬥彩的標準。
青花五彩一般以紅、黃、綠、紫及青花為五種主要顏色,不同於釉上五彩的是,藍色是先施釉下彩燒成半成品,再在半成品上彩繪其他顏色。
青花五彩不用輪廓線,而是先把青花需要的部分在釉下畫好。有點像繪畫裡的沒骨畫法。但不絕對。有些輪廓還是用青花畫的,區別在於鬥彩去掉釉上彩,就是一件完整的淡描青花器。青花五彩去掉釉上彩,那就不是一件完整的瓷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