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爺歷史觀

    諡號是古代東亞國家對皇帝,嬪妃或者大臣等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死後的一種總體評價。諡號始於西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諡號長短不一,或一兩個字,或二十多個字都有。

    中國更早時期,並非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但都有諡號。大抵唐朝前,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因此那時稱呼皇帝常以諡號。唐朝以後廟號氾濫,此後稱呼皇帝多以廟號了就。

    帝王的諡號,在隋朝以前一般都是一兩個字,隋朝以後開始往多個字發展,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諡號字數多的能有二十多個,簡直成了美好詞彙的堆砌。題主問,北魏時皇帝的諡號都是兩個字,有什麼講究。我個人是這麼理解的。

    中國歷史上幾乎每一個朝代建立後,都會把此前的幾個祖先追尊為皇帝。但追尊祖先為皇帝多的也就四五個,可是北魏建立後,追尊祖先為皇帝一下追尊了三十二個,時間跨度達一千多年。以至於單字諡號都用完了,到後來不得不用兩個字的諡號了。

    但那個時候的人講究,北魏的皇帝諡號雖然兩個字,但其實都是孝字加個其他什麼字,說白了跟單字差不多。北魏的皇帝諡號中都有個孝字,這不僅體現了北魏帝王對祖先的尊重,更是北魏王朝以孝治國的體現。

    北魏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朝代,由鮮卑族建立。不光北魏的皇帝諡號簡單,只有一二個字,前面也說了,隋朝以前的皇帝諡號都很簡單。不是像宋朝那樣,被人打的豬狗不如了都,還在想著連篇累牘的美諡。

    說到這,又想多說一句了。不是哪個朝代都能跟宋朝比懦弱的,國家都亡了還在想著給前代帝王追加長諡呢,如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是南宋開國皇帝趙構的諡號。

  • 2 # 葉落梧桐

    在解答前,我們先了解諡法制度的兩個要點:一是諡號要符合死者的為人,二是諡號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君主的諡號由禮官確定,由即位皇帝宣佈,大臣的諡號是朝廷賜予的。諡號帶有評判性,相當於蓋棺定論。

    諡號來自於諡法。諡法規定了若干個有固定涵義的字,大致分為三類:屬表揚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屬於批評的有:煬、歷、靈等;屬於同情的有:哀、懷、愍、悼等。以“孝”、“文”、“武”等居多。

    北魏帝王諡號以“孝”、“文”、“武”等字居多,主要

    原因是北魏的統治者在入主中原之後積極地尋求與漢族士族群體合作,廣泛地吸納他們參與包括制度、禮法等內容在內的多種文化建設。當時的北方士族群體懷抱儒學先聖“用夏變夷”的理想,自覺擯棄狹隘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陳腐說教,自覺地將以儒治國的理念融入到北魏的制度、禮法等文化建立工作之中。由於士族群體的長時間的努力,北魏孝文帝之時最終完成了漢化改革。從孝文帝改革開始,就標誌著鮮卑統治者在漢族士族群體的影響下,完全摒棄了鮮卑本位的統治思想,取而代之的是繼承兩漢魏晉以降的以儒治國的統治理念。

    總而言之,北魏取諡兩個字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北魏少有雄才大略之主,所以會選擇比較中庸、全面的雙字諡號來評價皇帝;二是單字諡多是為祖宗追封的諡號,與祖宗同樣用單字諡,顯然不太合適。三是方便體現以儒治國的統治理念

    以上就是個人見解,望採納指正。

  • 3 # 古往今朝

    關於北魏帝王的諡號是兩個字的話題,其實在每個朝代,皇帝的諡號字數都有所不同,幾千年下來,幾乎每一位皇帝都和年號、諡號和廟號聯絡在一起。例如:漢高祖是廟號,隋煬帝是諡號,乾隆皇帝是年號。

    事實上,最開始的時候,皇帝諡號用得頻繁,不過後來用廟號的也逐漸多了起來,而到了明清朝代,皇帝用的更多的則是年號。

    迴歸正題,關於為什麼北魏帝王的諡號是兩個字呢?

    皇帝諡號的字數多少,是從一個字開始的,慢慢發展到了多個字。

    諡號,多指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或者一些地位很高的人,評定他們生平的事蹟,然後給予他們或褒或貶或明的稱號。諡號制度最初形成始於西周。

    《逸周書·諡法解》中記載了周公制諡,到了近代,王國維透過金文考釋,知道了諡法應該在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形成的。

    根據諡法制度,可以知道符合死者的為人才有諡號,且諡號是在死後被別人評定和授予的,比如:帝皇的諡號由禮官確定和落實,後由即位皇帝來宣佈;大臣的諡號則是由朝廷賜予。

    因為諡號源於諡法,所以在諡法中就有了N個有固定意義的字,總的來說,大致分為三類:屬表揚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屬於批評的有:煬、歷、靈等;屬於同情的有:哀、懷、愍、悼等。

    剛說到諡號的字數問題,是由一個字開始,逐步發展到多個字的,如同是褒義詞堆砌。到了後來的武則天時期,還開創了皇帝生前疊加諛詞(即自己定諡)的“模板”。

    明朝皇帝的諡號字數就達到了十七個字,清朝時皇帝的諡號字數更多了,達到了廿一個字。

  • 4 # 三叔小記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對於皇帝的稱呼,除了直接叫名字外,可稱諡號,如漢文帝,隋煬帝;可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可稱年號,如嘉靖,萬曆,康熙。

    一般來說,隋以及之前的皇帝都是稱呼諡號。所謂諡號,也就是王朝給予的有資格限制的有極高榮譽的一種稱號。用來對人生前的事蹟進行褒貶評定。一個成語概括,即蓋棺論定。

    既然皇帝有諡號,那皇帝的先祖不也該有嗎?否則豈不是辱沒皇帝的風采?不是龍生龍鳳生風嗎?先祖不在,那麼就對他們進行追諡。曹操沒當皇帝,但曹丕做皇帝卻追曹操為武皇帝。

    秦後,諡號多是一個字。兩漢皇帝除光武帝劉秀是兩個字外,其餘都是一個字(注意,孝字不算在其中)。魏晉都是一個字,為什麼北魏諡號都是兩個字呢?

    晉後大分裂,為南北時期。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朝。最開始是北魏,最後結束是北周。楊堅篡位,建立隋朝,結束南北朝。

    北魏是由拓跋珪建立的。其前身是代國。鮮卑拓跋部過著遊牧的生活,處於氏族部落聯盟狀態。公元315年,拓跋猗盧幫助西晉幷州刺史對抗匈奴族、羯族有功,被封為代公,進而代王。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國。不過,三四十年後被前秦滅國。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集結舊部,復立代國。並改國號為魏。加個方位“北”,史稱“北魏”。

    拓跋珪當皇帝后,做了一個震驚古今的舉動——一口氣追諡先祖。追諡了二十代先祖共32人。一般來說,追諡三代,已經可以了。拓跋珪不……

    這麼多人佔坑,常用的單字基本用掉。所以,拓跋珪後的北魏皇帝只能使用雙字。這是主要原因。另外,北魏皇帝多平庸,一個字評價簡單,不足以概括。兩個字來評價,更全面。

    實際上,北魏在諡法上,也沒多大講究,畢竟文化建設落後,意思意思就可以。諡法混亂,廟號混亂……不完全統計,北魏得諡的人達562人,只要請諡,都可以輕易得到,毫無門檻性。廟號不用說了,多位皇帝稱祖,光太祖就有兩位。

    從唐朝開始,諡號字數逐漸加長。唐朝諡號長短不一,唐後均是長諡。至少6字。明朝有14個皇帝17字,清朝均超20字。由於諡號的加長,故而稱皇帝時,都稱廟號或年號。

  • 5 # 法考快車

    諡號,是對一個帝王一生的總結和評價。

    諡號制度的形成,傳統說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書·諡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諡。但是近代以來,王國維等根據金文考釋得出的結論是,諡法應該形成於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史學界的廣泛認同。

    按照古代諡法,開國皇帝一般稱文,比如周文王,第二代一般稱武,比如周武王,有強國之功的一般稱孝,比如秦孝公變法強國,有乖張行為的一般稱靈,比如漢靈帝,驕奢淫逸的一般稱幽,比如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

    一般雙字比單字的涵義廣一些。比如趙武靈王,早年胡服騎射成就一代霸業,但是晚年昏聵,所以諡號中有個武字表示他強國強軍的功績,有個靈字表示他晚年的乖張。

    然後,我們再看北魏皇帝都取了哪些諡號。

    北魏皇帝取諡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傳說的史前時期和代王時期追封的諡號,一個是拓跋珪開國的北魏時期。

    傳說時期、拓跋部的史前時期

    成皇帝 拓跋毛

    節皇帝 拓跋貸

    莊皇帝 拓跋觀

    明皇帝 拓跋樓

    安皇帝 拓跋越

    宣皇帝 拓跋推寅

    景皇帝 拓跋利

    元皇帝 拓跋俟

    和皇帝 拓跋肆

    定皇帝 拓跋機

    僖皇帝 拓跋蓋

    威皇帝 拓跋儈

    獻皇帝 拓跋鄰

    聖武皇帝 拓跋詰汾

    代王時期

    神元帝 拓跋力微

    文皇帝 拓跋沙漠汗

    章皇帝 拓跋悉鹿

    平皇帝 拓跋綽

    思皇帝 拓跋弗

    昭皇帝 拓跋祿官

    桓皇帝 拓跋猗

    穆皇帝 拓跋猗盧

    景皇帝 拓跋普根

    哀皇帝 拓跋始生

    平文皇帝 拓跋鬱律

    惠皇帝 拓跋賀傉

    煬皇帝 拓跋紇那

    烈皇帝 拓跋翳槐

    煬皇帝 拓跋紇那

    烈皇帝 拓跋翳槐

    昭成皇帝 拓跋什翼犍

    獻明皇帝 拓跋寔

    北魏時期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敬壽帝 拓跋餘

    景穆帝 拓跋晃

    文成帝 拓跋濬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文景帝 元愉

    孝明帝 元詡

    隱帝 元法僧

    少帝 元釗

    文穆帝 元勰

    孝宣帝 元劭

    武懷帝 元子攸

    順帝 元顥

    惠哀帝 元曄

    先帝 元羽

    節閔帝 元恭

    順文帝 元朗

    武穆帝 元懷

    孝武帝 元脩

    總結

    由此可見,北魏取諡兩個字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北魏少有雄才大略之主,所以會選擇比較中庸、全面的雙字諡號來評價皇帝;

    二是單字諡多是為祖宗追封的諡號,與祖宗同樣用單字諡,顯然不太合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P系統沒有盤活DNF,100級版本的“神話裝備”,能讓地下城再達巔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