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披堅執銳K
-
2 # 定襄小師
看過影視劇的網友自然會想到隋煬帝弒君篡位的劇情,可以說,自唐以後諸多史書多把煬帝定義為一個荒淫殘暴的君主,藉此塑造的藝術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每每讀至隋史時,總會為這段鮮血澆注的歷史扼腕嘆息。
誠然,隋煬帝弒父篡位的暴行放眼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也是少見,楊廣其人理應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受後世唾棄,反應在文藝作品中,便是人們對現有素材加以利用竭力將人物形象醜化誇張化,以規勸世人從善如流,站在仁義道德的角度,我們自然提倡崇善鄙惡,但是對隋煬帝的功過還是有必要分開對待。
譬如煬帝的北巡,在對東突厥的外交政策上取得成功,使隋朝鞏固國防,消除了外患;還有隋煬帝在位期間開鑿的運河工程,它們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為一體,顯示了一個強大帝國的宏偉氣魄,奠定了唐代以後歷代運河的基礎;再有隋煬帝本人的絕世才華,即便再荒淫無度,但是對讀書、著書的愛好一刻也不曾停歇 ,在位期間共出著作竟達七千多劵,這些成就對推動歷史均是不小的貢獻。
因此,貶惡褒善,功過是非不可混為一談,這既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又是出於對歷史的尊重。
-
3 # 中上行
做為皇帝,不要忘了對整體的正確把控,使政權穩定,發現問題當機立斷。二者。創新前要先向民眾灌輸自己的概念,與民眾達成共識,做為統治者,看得遠些,民眾反應要慢些。漢隨秦制。唐隨隋制,前者創新出了問題,後者沒出問題,讓人深思。唐太宗一語道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先造事再做事。與自己的行為與民眾達成思想共鳴。
-
4 # 白玉湯1975
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朝,人們期待著又一個強盛的帝國出現,結果隋朝卻象秦朝一樣僅兩代而亡。
歷史上著名的暴君隋煬帝楊廣在他即位稱帝后只用了短短的十餘年間,就使偌大的隋帝國分崩離析並最終導致覆滅的結局。
楊廣一生好大喜功這點是被後世所共同承認的,開鑿大運河、巡幸江都、向外國使節誇耀帝國的遼闊富足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事例。
這些行為表面上給隋帝國帶來了無盡的榮耀,卻也從根基上逐步地動搖著隋王朝的統治,千里之堤 潰於蟻穴,更不要提這些繁複浩大的工程了。
楊廣高高坐在宮中,出遊時也是千里龍舟,一片奢靡之風。他不原正視國庫空虛,兵無糧餉,民間早已是物價飛漲,百姓流離失所,一片民不聊生的悽慘場景。
而他還依舊沉醉在那強盛帝國的Phantom之中,無法清醒過來。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諷刺隋煬帝的詩句。
隋煬帝在位的14年裡,他除了開鑿大運河之外,他還下令在洛陽營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又連年發動對高麗的戰爭。大隋帝國正在無謂的虛耗中日復一日地衰弱下去,不過只是長年累月東遊西蕩的隋煬帝本人渾然不覺罷了。
在隋煬帝治下,民窮財竭,民怨沸騰,山東、河北等地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618年,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用絲帶勒死了正在江都尋歡作樂的隋煬帝。這個短命的王朝終結了,前後37年。
隋煬帝的死告訴我們,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拋棄人民的人終究被人民所拋棄。
-
5 # 張果老忠記
國力透支過度,不珍惜民力的下場,民怨載道,官逼民反,斷送了大好河山。不過也留下京杭大運河千古遺產。堪比長城和秦始皇。萬里長城萬里長,不見當年秦始皇!京杭大運河流暢。斷送了隋帝楊廣。
-
6 # 虛空幻史
隋煬帝和秦始皇做的最失敗的是什麼,是步伐太快,他們的帝國跟不上他們的節奏。國家強盛,經濟發展的根基是什麼?是民生。民富則國富,民強則國強。
後世的人總說隋煬帝殘暴,淫逸。但大家都忘了。唐朝的強大是因為他接受了隋帝國這些驕奢淫逸的成果。京杭大運河直到現在也還在使用。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就是如此。
那麼,隋煬帝做過什麼呢。在沒上位前,就領兵五十萬南下滅齊,一統天下。而當時的太子楊勇是個懦弱的人,難道還指望他登基之後成為明君。也是因為楊廣不是太子。所以他父親沒有教給他,怎麼做一個帝王。最後楊廣截胡上位。以他的軍功來說,不當皇帝就只能等死了。所以,他做了和唐太宗一樣的選擇,先下手為強。
登基之後,楊廣建新都,將政治中心東移,以便於控制四方。領軍北巡張掖。威懾北方蠻夷。至於進攻高句麗,是因為遼東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的領土,楊廣也不會看著它做大。
大家沒看整個宋朝,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被打成狗了。後世罵聲一片。
不過楊廣高估了自己的運氣。進軍的時候,遼東氣候寒冷,大軍,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就好像拿破崙進攻莫斯科,戰爭持續到冬天到來也沒有結束,只能是損兵折將。
雖然這次和後面兩次都失敗了,但同樣給了高句麗巨大的衝擊。後來隋末,中原大亂,高句麗也沒有趁機佔便宜。
以是非來說他沒錯,他做的是任何一個帝王都希望做到的。但以功過來說他只能佔一半,因為他是第二個在活著的是時候使一個冉冉崛起的帝國戛然而止。另一個,就是胡亥。
回覆列表
隋煬帝的所做作為,葬送了大隋王朝。剛剛統一沒多少年的華夏大地再起紛爭。其中很多行政措施值得我們探究。
首先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次子,開始只是晉王。隋朝興兵滅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統帥,滅掉陳後,進駐建康,即現在的南京,楊廣表現得很有氣度:殺掉了陳後主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庫,不貪錢財,世人皆贊楊廣為賢,最後將陳叔寶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之後楊廣也是屢建戰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楊廣善於迎合父母,功勳卓著,有善於隱藏偽裝自己、剋制自己,太子楊勇沒有心機不討父母,生活作風屢屢激怒父母而被廢,楊廣最終被立為太子。這一成功奪位的例子就很值得人神思。
下面重點介紹隋煬帝如何一步步使大隋王朝覆滅的。其一便是完善科舉制度,是科舉制度正式形成。科舉制把人才來源從世族擴大到了庶族,從此寒門不但可以做官,還能做大官封高爵,掌握巨大的包括財產分配權力在內的各種權力。典型的就是關隴貴族世家,壟斷仕途,權力過大,嚴重威脅中央政權,而楊家就是其中一份子,深知其中之弊端。科舉制度嚴重損害貴族世家的利益,矛盾也中下了,最後取得政權的同樣是出身於關隴貴族世家的李淵。
其二是,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三徵高麗等。但是他對人民奴役征斂十分苛重,濫用民力,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巨大的工程量和連年的戰爭使民生不堪重負,引發大規模的叛亂。在農民軍的打擊下,隋朝統治搖搖欲墜。
國內科舉制度而產生的矛盾也沒有解決好,最終隋煬帝自己被權臣宇文化及(關隴集團)謀殺。
其實,隋煬帝所做作為於國家都是有利的,比如開鑿大運河,科舉制度,絲綢之路,三徵高句麗,只不過是急於求成,不體恤民眾,過於嚴苛。
隋煬帝最後給我們的歷史教訓是制定好了的政策要一步一步走,步子不能邁的太大了,內部矛盾得先解決,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是國家的根基,愛護百姓,體察民情,這樣才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