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夜雨

    白居易仕途歷程談不上是特別坎坷,由於他寫的“江州司馬青衫溼”一句天下知名,所以人們誤以為他官運不好,非常不順,其實他比大多數文人都幸福得多,官運也相當不錯,比蘇軾之類強多了,蘇軾最後是貶到海南島,幾乎以最落魄的境況結局。而白居易卻是一個震盪上升的趨勢不斷走牛,最終是正二品光榮退休,這在唐朝詩人中品級幾乎是最高的,比他高的著名詩人只有張說,是正一品。

    白居易十八歲時,來長安參加科舉,二十九歲那一年,高中進士第四名,其實並不算太晚,第二年中了“書判拔萃科”,這叫制舉登科,按規矩就要授官(科舉進士唐朝並不直接授官,而制舉過了就授官。類似現在考編制),開始是當正九品秘書省校書郎一職。相當於月工資五、六千左右,還分有房子四五間,有官方配給的馬和僕人。這個當了三年。然後按當時制度,到長安附近的盩厔縣當縣尉(從九品)。就在這個階段白居易寫了《長恨歌》。

    在基層實習了一段時間,白居易他回到京城,當了翰林學士。不久,提拔為為左拾遺(從八品上),兼任翰林學士。拾遺是給皇帝提意見的官,兩年後,白居易升為京兆府戶曹參軍,月工資相當於現在15000元左右,發糧食二百石,合二萬四千斤左右。不過一年後,白居易的母親死了。按制度,白居易要回家“丁憂”,這就是渭上老家閒居這三年。

    三年後回朝,當了正五品的太子左贊善大夫一職,為太子屬官,第二年,發生了宰相武元衡被刺一事,白居易要求輯拿兇手。引起朝中人的忌恨,他們在皇帝面前說白居易的壞話,於是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

    他這個江州司馬,其實不很慘,這是從五品官,楊炯混了一輩子,才七品,當時的江州刺史是文章四友的後代崔能,十分喜歡白居易的文才,不拿他當罪臣看,白居易遊山玩水,樂得清閒,當然心中還是有點小小的不痛快的。

    過了四年,到了官員調動的時候了,他的好朋友崔群當上了宰相,於是白居易給升為忠州刺史(正四品下)。忠州就是四川忠縣,雖然是小地方,但是老白可是行政一把手啊。在忠州過了兩年,唐憲宗死掉了,換了新天子,白居易回到中央,當了尚書省司門員外郎(從六品上),唐代人當官,中央的官比外地的官吃香,有時候低品級的京官強於外放的高品級官。

    司門員外郎當了幾天,升為主客郎中(從五品),這是負責接待外賓的一個官職,就在這時候白居易在長安京城買了房子。後來他被任命為中書舍人(正五品上),這個職務相當於中央辦公廳主任這樣的,非常重要,但白居易不願意在朝堂和人爭鬥,後來主動要求調為杭州當刺史,在杭州這個人間天堂去享福了。

    三年滿了後,回朝當了太子宮裡的屬官,後來又去蘇州,當從三品的蘇州刺史。在這裡,白居易請了病假辭職,回到朝廷,當了從三品的秘書監。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又類似中央文史研究館。第二年,皇帝覺得白居易還是有才能的,於是派他任刑部侍郎(正四品上)。這個職位非常重要,因為掌握刑獄大權。

    但白居易不喜歡,他又請假離職了。調任為個正三品太子賓客,時隔不久,洛陽的東都留守崔弘禮病死了,原來的河南尹當上了東都留守,空出來個河南尹讓白居來當。但白居易還是不願意多做事,過了一段,又上書辭去這個官職,還去當太子賓客。

    最後白居易還當上了太子少傅(正二品),所以後人有人稱其為“白傅”,最終以正三品刑部尚書的待遇光榮退休。

    大家看,除了江州貶斥這個小小挫折外,白居易的仕途是相當順利的,所以他根本算不上仕途坎坷,這是我們的一種錯覺。

  • 2 # 大飛熊騎士

    白居易被稱為“詩魔”,著作之多,可以說冠蓋盛唐,留下的《白氏長慶集》就有七十一卷之多。

    他怎麼那麼有空呢?原因是他的心路有個過程,這個過程才是坎坷的。

    仕途的沉浮。

    (提拔白居易的唐憲宗)

    白居易活躍在中唐時代,唐憲宗上位後,拉開了“牛李黨爭”的序幕,包括白居易,元稹,韓愈,劉禹錫等,隨著朝中的鬥爭,在廷中和地方出出進進,好不熱鬧。

    白居易透過科考及第,進入仕途,感激得恨不得粉身碎骨。於是,在平叛問題上,和憲宗爭得面紅耳赤,憲宗氣得要辦他,幸虧李紳解圍。這時,白居易還很稚嫩。

    白居易後來在“黨爭”中,是執兩用中的,不偏不倚,開始成熟。他無限接近位極人臣,被李德裕唯一一次大昏招給終止了,而白居易的從弟白敏中卻成了毀滅李德裕之人,可嘆!

    心路歷程。

    (白居易)

    白居易從一腔熱血到被仕途打擊,漸漸開始反省自觀。這在白居易的《自題寫真,時為翰林學士》:

    “......不惟非貴相,但恐生禍因。宜當早罷去,收取雲泉身。”

    這時,白居易就有歸隱之意。後來外放江州,又結交了韜光禪師,開始了“白屋炊香飯,葷羶不入家”的生活。

    最後,白居易大徹大悟,乾脆自己外放美麗的杭州,一邊寫詩,一邊為百姓做些實事,再也不理朝中之事。

    (白居易)

  • 3 # 科壇春秋精選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一位偉大的詩人,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詩歌非常多,我們熟悉的有《大林寺桃花》、《琵琶行》、《長恨歌》等,白居易也是一位非常清廉的官員,他是個接地氣的人,詩歌要讓老百姓聽得懂,做官也要為民造福。他的仕途生涯和他的詩人生涯有點類似,非常的理想主義,而封建官場這樣一個名利場,這樣的性格是無法左右逢源,獲得上司滿意的,被邊緣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仕途的坎坷並不影響白居易後世的留名,10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對他的情懷深感欽佩,而那些同時期的顯赫一時的權貴們卻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32歲時,白居易通過了“拔萃科”的考試,開始了仕途生涯。拔萃科是唐朝選拔人才的一種考試。他的理想是國家要清明,就必須廣開言路、使民情可以上達。但是在封建社會的官場中,大多數人並不是這樣的想法,很多人想的是要升官發財。37歲時,他擔任唐代監察部門的一個小官,叫做左拾遺,這種官員當年的杜甫也做過。他全心全意地做著利國利民的事情,履行著自己的諫官職責,可是一路上必然會得罪很多利慾薰心的官員,他舉奏了頗有勢力的淮南節度使,這個人是一個貪官。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這個人是武則天的曾侄孫,是一個非常清廉的鐵血宰相,當然也得罪了不少人。白居易跳出來,要皇帝捕殺刺客,但是結果並不好,白居易被排擠和誹謗。後來因為寫了一些諷刺當權者的文章,受了欲加之罪,白居易又被貶為江州司馬。

    貶斥江州是白居易仕途生涯的轉折點,至此之後,他不再迷戀去當京官,為國分憂,而是喜歡做地方官,為老百姓造福。在做杭州刺史時,他疏浚了西湖,解決了當地人的飲水問題;在擔任蘇州刺史期間,為了便利水陸交通,他開建河塘,修建道路,獲得了百姓的交口稱讚。晚年的白居易篤信佛教,就在他人生的最後歲月中,他還拿出自己的錢,開挖洛陽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這個仕途生涯的轉折點對於白居易的詩人生涯來說是很不錯的,走遍祖國大地,他在山水之間寫了大量令人難忘的詩歌,千古留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刷機為什麼重啟很慢都1小時過去了還在啟動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