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明啟
-
2 # 雨後新晴原創
謝大聖書童邀!
這是一個大題!四者的共同點是:都發生在內憂外患之際,時代背景接近,都取得了社會進步,而改革都不徹底。區別是:俄國的農奴制改革,取得的社會成就,大於其他三者,也是唯一沒有失敗的改革;前三者都涉及到政治改革,而洋務運動絲毫未涉及體制變革。
1861年之前,俄國的社會發展遠落後於西歐,農奴制束縛著生產力的進步,1856年在科裡米亞戰爭中,被奧斯曼土耳其和西歐聯軍打敗,內外矛盾尖銳。形勢所迫,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了維護貴族地主利益,於1861年進行農奴制改革。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改革,成為俄國曆史的轉折點。改革後,農奴制被資本主義制度所代替,緩解了社會矛盾,俄國由此進入資本主義時期。農奴獲得人身自由,成為歸所居地“村社”管理的農民,分得一塊有使用權的“份地”。一些地主利用“土地贖買金”,進入工商業領域,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沙俄重新躍入歐洲強國之列,為後來打敗拿破崙和對外擴張,打下了經濟和軍事基礎。
1839年,奧斯曼土耳其在埃土戰爭中失敗,內憂外患加劇,素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採納改革派建議,進行司法、財政、軍事和教育改革,改革取得了成效,卻遭到保守派反對。1852年,改革領導人內雷希德下臺,改革停擺。1856年,奧斯曼土耳其與西歐聯軍,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擊敗俄國,從中看到了本國改革的成效,及與西歐的差距,素丹又重新開始改革,改革由阿里和福阿德領導,以法國模式為藍本,先後施行土地、刑法、商業和和海上法改革,設立帝國立法會和國務會,開辦高階中學,促進了社會進步,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參與的普法戰爭失敗後,改革終止。
16世紀初,奧斯曼土耳其征服埃及,將埃及變成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1789年,拿破崙打敗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埃及,實行殖民統治。1801年,英國聯合奧斯曼土耳其,打敗拿破崙,扶持馬穆魯克勢力,埃及出現軍閥割據,局勢動盪。1805年,穆罕穆德·阿里,打敗馬穆魯克掌權,並於1807年打退英軍,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了鞏固新生政權,消除內外危機,實現富國強兵,阿里開始進行改革,在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削弱宗教勢力,設立中央國務會和諮議會,建立省縣鄉村各級行政序列,擺脫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引進西方科技、裝置和人才,訓練軍隊,建立船隊。興修水利,發展官辦工廠,發展商業和對外貿易,創辦學校和報紙。改革鞏固了阿里政權,也促進了埃及社會經濟發展,壯大了國力,拉開了埃及近代史序幕。英法聯軍入侵埃及,1849年,埃及淪為半殖民地,改革終止。
中國的“洋務運動”,是兩次鴉片戰爭失敗後,社會上層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發現了自己的虛弱落後,一部分開明官僚(洋務派),發起的富國強兵運動。朝廷以恭親王奕訢和軍機大臣文祥為代表,地方督撫以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和左宗棠等為代表,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興辦學堂,維護清朝統治的洋務自救運動。運動以“自強”“求富”為目標,思路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制夷”,目的是抵制西方列強的侵略。洋務運動使中國出現了一批近代工業,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產生。但這一運動,幾乎只是機器裝置的引進,算不上什麼改革,沒有絲毫涉及到政治改革。洋務運動偏重於軍事工業,沒有使中國富起來,也沒有成為軍事強國,長袍馬褂辮子依舊。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洋務運動徹底失敗,中國社會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權走向窮途末路,國民在險惡的社會環境下,痛苦不堪地生活……
-
3 # 浪花滾滾
什麼是清朝的洋務運動:1860年始,清朝封建集團中,一批具有實辦性實力的軍閥,主張採用一些資本主義的生產技術,以維護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這批人就是淸政府的洋務改革派,“史稱洋務運動”。其代表人物是掌有實權的大官僚曾國潘、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其主要內容協及政治、経濟、外交以及興辦軍事工業和其他工業,建立新式軍事裝備的陸海軍等。如建立了福州船務局,是當時最大的船舶修造廠,安慶軍械廠,主要製造槍炮、彈藥、水雷等軍用品。建立了規模相當的北洋艦隊和威海衛軍港等,洋務運動吸收了資本主義一些先進技術,一批近代產業工人和一批掌握自然科學的知識份子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出現,對促進淸政府的軍事、經濟等方面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為此我認為上述幾個國家的改革,性質不盡相同,在不同時期各有各的作用,無須用水平高底去比較。(謝邀)
-
4 # 質躍
俄國農奴改革不徹底。部分瓦解了農奴制,解放了被壓迫的農奴獲得一定人身自由,但是整體上是屬於,自上而下的改革,代表貴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在其封建制度下進行的改革,儲存了搖搖欲墜的封建農奴制度和貴族地主的政權。保留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沙皇在,農奴就不會完全瓦解。本質上是鞏固了沙皇封建專制和滿足了對外擴張的野心。
坦志麥特改革,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很順利,取得了效果,封建制度開始瓦解,但是,在第二階段改革時,效法法國,從各個方面著手改革,土地法、刑法、商業法、海洋法等,但1871年時,普法戰爭失敗訊息傳來,奧斯曼的封建制趨於瓦解的改革也就中斷了,畢竟自己效法學習的老師法國都被打敗了,還有多大積極性去學習法國的改革呢!再有是一些國家老領導相繼去世,未能有力推動,所以,半途而廢不徹底,當然,它也取得了顯著的積極進步意義,使得封建制趨於瓦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樣自上而下,本質上是在鞏固封建專制統治和對外擴張的目的,英法的侵略刺激了埃及的富國強兵獨立意識。當然,也取得一定的社會進步意義,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
清朝的洋務運動同樣也是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實際上仍然是在封建制度窠臼下的為維護和鞏固大清專制而進行的改革。本質還是出於保留維護貴族地主階級利益和以此為代表的皇權。學習西方和改革目的都是出於師夷長技以制夷,根本的經濟基礎沒改變整體制度也沒變,在當時,保皇派和洋務派只是所取角度方法不同而已,目的一樣。所以,是矛盾的,都是註定失敗的。
以上,四個改革大致有其相同處都是內憂外患被迫革新,自上而下的。區別,就在於奧斯曼的是外因所致失敗,不能徹底改革,沙俄的是內部根本矛盾導致必然不徹底,埃及阿里與清朝洋務基本上都是在不動搖封建貴族地主階級利益的前提下的務實派,富國強兵,以御外敵,也都取得了社會經濟效益。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你要出題,就往有意義上出。比如中國清朝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脫亞入歐)及後來的徹底改革改變上出,這樣不跟遠的比,跟鄰居比,跟有相同的文化源比,讓人從有什麼意義上來思考。
你出什麼俄羅斯土耳其埃及什麼什麼的小歷史,這仨個國家迄今為止,在國際史上及現代世界,沒什麼大的拆射借鑑意義。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沒有濃厚一墨。沖淡了後面出的含中國題義。而中國、日本是對世界有著重大影響的國家。超過了那啥俄啥土啥埃的!
所以不答題,也就是答了題。看似題外話,實際是題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