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輪臺戍卒

    周世宗英明神武,假如時勢好必將是唐太宗一類的皇帝,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帝王

    世宗皇帝託孤的安排

    封領兵老帥符彥卿的女兒小符後為皇后,作為外藩將領的代表,以爭取外藩將領的支援,這一招可謂不錯,可以說想的很深遠。但是沒算好的是,符彥卿還有個女兒嫁給了趙二趙光義,可想而知,如果是別人篡位符彥卿等老將會勤王,但是趙匡胤篡位,趙家得天下他家也是皇親,符彥卿基本不會有動作。以符彥卿為代表的老將可是當年後唐時期在白團衛村大戰中第一次面對面、正面擊敗契丹軍的碩果僅存的幾員實力派老將。

    主政文臣的安排

    文臣方面安排宰相範質、王溥輔政。他們是書生型的能臣幹吏,太平世界應該是不錯的輔臣,但這亂世,面對危機,這兩位手忙腳亂實在未能擔當大任。

    首都開封——核心保衛,最後的防線

    京城防務,世宗將其委託給禁軍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這一決定很正確,危機時刻韓通很忠心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韓通是整個政變中唯一被殺的官員……。世宗沒看錯韓通!

    通常來說趙匡胤等將領只當有軍事行動時,才有領兵權。所以假如不是藉口契丹入侵,趙匡胤透過中央徵召調動軍隊的話,那忠心的韓通完全可以坐鎮京城,誰也不敢在京城亂動。

    羽翼已成,非一日之功

    世宗皇帝做了這麼多安排。但是趙匡胤已經私下培養了很大勢力,比如義社十兄弟等結交手段。

    先看殿前司系統,殿前副都點檢一職由慕容延釗出任,慕容延釗是趙匡胤的少年好友,關係非同一般。原來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職,則由王審琦擔任,此人也是趙匡胤的“布衣故交”,與當時已經擔任殿前都指揮使的石守信一樣,都是趙匡胤勢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這樣,整個殿前司系統的所有高階將領的職務,均由趙匡胤的人擔任了。

    再看侍衛司系統。在這一系統的高階將領中,原來趙匡胤只與韓令坤有“兄弟”之誼,當時他正領兵駐守在淮南揚州,京城中實際上只剩下副都指揮使韓通,雖然不是趙匡胤的人,但勢孤力單,已經被人暗中監視控制。

    時代悲劇,遺憾?機會?

    再怎麼英明的君主、再好的佈置,也難管身後事;更擋不住陰謀家的算計。

    在五代十國54年換五個朝代、十幾個皇帝,統治民族換幾次的亂世,9歲的孩子當皇帝,縱使,周世宗在英明神武、安排絕妙,恐怕也很難保持政權。沒有趙匡胤可能還會有別人篡權。

    趙匡胤當皇帝做的很好,畢竟跟世宗成長起來的,與世宗的思想政策一脈相承,逐漸結束了五代亂世,使得自唐末一百來年亂世得以結束,中國再次走向統一。

    可以說是世宗皇帝的遺憾,但確實歷史的機會。

  • 2 # 雨中樓閣Fu

    周世宗安排了地方一派勢力,中央的輔政大臣一派勢力,加上軍隊形成了一個三方輔政的格局,他覺得這樣做,政權就可以穩固了。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三方輔政的格局只維持了半年。頭一年六月十九周世宗去世,六月二十號,他七歲的兒子繼位。到第二年正月初四,趙匡胤發動政變,初五改年號,趙匡胤只用了兩天時間就改朝換代了,在中國歷史上這是最快的一個改朝換代。

    今天我們看來,雖然安排了三方,但是三方的力量不均衡。第一三個輔政大臣都是文官,文官背後如果沒有槍,文臣宰相不行,勢力詩最弱的,不能夠制衡另外的兩派。第二地方難治中央,無法抗衡,這是第二個弱點。第三個就是禁軍有侍衛司,有殿前司,殿前司是趙匡胤管,侍衛司是韓通這派人管的,這兩方的勢力也不均衡。所以三派的勢力不平衡就是第一個大弱點。

  • 3 # 歷史走廊

    曾有人說過:如果再給柴榮30年,他可能會擴大中國版圖,結束五代十國亂局。如果是那樣的話,也就沒有趙匡胤什麼事了!也就沒有了後來的宋朝!

    自從柴榮當上後周皇帝,他雷厲風行,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加強軍備……一項一項的事情他都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歷史上有名的"周世宗滅佛"就可以看到他改革的力度。事情是這樣的 :在亂世,寺廟成了百姓最好避難場所。各地大建寺廟,百姓都去作了和尚(尼姑)。寺廟越建越多,寺廟擁有的土地也越來越多!(寺廟是不向國家交稅的)國家的稅收大大減少。不利於國家經濟復興。公元955年,後周境內的所有寺院接到了一份詔書,大意是這樣:凡是沒有得到政府正式批准的寺院,一律停廢;禁止寺院私下招收(剃度)和尚、尼姑;各地方政府對轄區內的和尚、尼姑進行登記造冊,遇到死亡、還俗的及時登出;凡是想出家的人,必須得到父母、祖父母等長輩親屬同意,並能夠背誦或熟練朗讀一定數量的經文;未經批准擅自剃頭的,強制還俗。在那時的封建社會,能想到,作到這一步是不容易的!這個事情對國家是積極的!

    雷厲風行,事必躬親的柴榮讓後周逐漸穩定,強大。

    性格決定命運,一次次的御駕親征,讓柴榮樂此不彼。終於在公元959年,柴榮親征北契丹途中一病不起。回到洛陽就急急的為國家作最後的交代: 第一項任命:封天雄節度使符彥卿的女兒為皇后(史稱“小符皇后”),封長子柴宗訓為梁王,確立皇位繼承人身份。 第二項任命:命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共同參管樞密院,這又是一個超乎常規的任命。在平時,宰相併不參與軍事,這種安排,是以文官加強對軍人的制約。

    第三項任命是對軍隊將領的調整,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罷去張永德殿前都點檢的職務,由趙匡胤取而代之。 任命韓通為侍衛副都指揮使,成為禁軍侍衛司的統領者。李重進雖然名義上還是侍衛都指揮使,但被安排出任淮南節度使,失去了禁軍的實際掌控權。 到此,幾位資深文官掌握了最高決策權,幾位資歷相對較淺的將領掌握了禁軍指揮權,幾位實力雄厚的老資格將領外放鎮守地方。朝廷上下基本形成了文武相互制約、內外相互制衡的權力格局。

    表面看這個安排還好!但柴榮還是千算萬算沒把趙匡胤看透。此時的趙匡胤已不是十年前的屌絲。柴榮的臨終任命真中趙匡胤的下懷:1,符顏卿的另一個女兒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的媳婦,如果趙匡胤造反,符顏卿的利益不會改變。2,宰相王溥和趙匡胤關係不一般,其他兩個宰相也和趙匡胤沒仇,應該保持中立吧!3,軍隊中新提拔的人多是趙匡胤的故人,舊部。現在看來柴榮的臨終任命對趙匡胤是一點都沒設防!

    權力的魅力是居大的,如果不是趙匡胤,換作李匡胤,張匡胤。我想在那個五代十國的亂世他們都會抓住機會,搏上一搏。

    天時,地利,人和。好像一切都自然而然。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遼國侵犯後周北方鎮州、定州。趙匡胤奉命出兵,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建立了北宋一朝。這是後話!

  • 4 # 談古論金

    周世宗柴榮的託孤計劃是一整套人事安排。

    1、封已經故去的皇后符氏的妹妹為皇后,是為小符皇后,保證自己的兒子柴宗訓作為繼承人能夠繼續得到皇后家族的支援,也是對以符彥卿為代表的藩鎮力量的一種安撫。

    2、任命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共同管理樞密院,這種安排也是少見的,是為了加強文臣對軍事力量的管理。

    3、罷免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職務,由趙匡胤取而代之,將侍衛都指揮使李重進調任為淮南節度使,由韓通取而代之。

    周世宗的這些安排考慮了文武內外的輕重平衡,用根基較淺的人士代替樹大根深的老人,可以說是很周密很精妙的,但是,所謂根基較淺只是柴榮這麼認為,其實趙匡胤這個年輕將領就有他自己獨特的關係網。

    針對1,趙匡胤弟弟趙匡義的妻子也是符彥卿的女兒,針對2,王溥與趙匡胤關係非常好,針對3,相比張永德,柴榮更信任趙匡胤,而趙匡胤以兄長對待殿前司副都點檢慕容延釗,而韓令坤、高懷德、石守信、王審琦等禁軍將領要麼是趙匡胤的至交好友要麼是趙匡胤的結義兄弟,其在禁軍中的人脈網路與能量非常大。

    周世宗柴榮託孤計劃的失敗具體來說是因為漏算了趙匡胤這個因素,但是深究的話不僅如此,如果有別的有實力的覬覦者也難保不在某個環節破壞他的計劃,這也就是後來趙匡胤不斷後周制度的基礎上設計防範將領擅權的體制,構築『兵符出於密院,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制』等一系列 制約制度的原因。

  • 5 # 秦右史

    周世宗柴榮聰明一世,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在臨終前的人事安排卻是糊塗一時。

    黃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紛爭從此休,儘管趙匡胤黃袍加身被渲染有不得已的成分,但是處心積慮是必然的。根據 《宋史》記載:

    世宗北征,為水陸都部署。及莫州,先至瓦橋關,降其守將姚內斌,戰卻數千騎,關南平。世宗在道,閱四方文書,得韋囊,中有木三尺餘,題雲"點檢作天子",異之。

    所謂皮袋子裡的讖語,雖然荒誕不經,但也說明了趙匡胤此時的實力不容小覷。顯德六年(959年)五月,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但是身患疾病不得不返回汴京。不久之後,做了一系列人事安排:

    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立魏王符彥卿女為皇后(即小符後)。以皇長子柴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以第二子柴宗讓為左驍衛上將軍,封燕國公。

    表面看來,這套託孤計劃萬無一失,實際上卻隱患重重,特別是趙匡胤一支的崛起和獲得實權。六月十九日,柴榮駕崩,年僅三十九歲,廟號世宗。柴宗訓在柩前即位,時年七歲。同時,範質、王溥、魏仁浦並相,執掌朝政。

    在五代十國年代,軍政才是第一位,柴榮的託孤計劃對於軍權的分化和制衡設計太少。趙匡胤掌管殿前禁軍,勢力不斷擴張,又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並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不久,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根據《宋史·太祖本紀》記載:

    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故而,柴榮一生的努力,南征北戰,不過是給趙家做了嫁衣裳。好在趙匡胤還比較寬仁厚道,沒有兵刃加於柴家,這場無流血的政變最終奠定了北宋的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肉老樁是怎麼形成的呢,葉插苗能養成嗎,需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