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關山硯
-
2 # 竹林505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人生》
出生於農村的高加林雖然身為農民,卻有著不同於其他農民的理想,他夢想著有一天可以翱翔在浩瀚藍天,有一天可以在大城市裡生活,實現自己的報復,他反覆的掙扎著,反覆和命運對抗著,但他卻失敗了,他最終沒能擺脫在農村生活的結局……但路遙在最後寫了一句“並非結局”這四個字,一遍一遍的品讀,發現也確是如此,雖然高加林再一次回到了鄉村,但德順老漢最後的話語點醒了高加林,路遙的小說是結束了,但高加林的人生之路還有很長,經歷了這一次又一次的變遷,或許高加林的人生會變得更好吧。
在讀完這本《人生》後,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身為主人公的高加林和楚楚可憐的劉巧珍,還有一直引導著他們的德順老漢。德順老漢雖然一直都是孤身一人,但他卻十分的開朗,他沒有向不公的命運低頭,微笑的面對著人生,他甚至還向高加林和巧珍戲謔著自己的曾經,雖然德順老漢身體已經傴僂了,但他的內心卻還正在青春。我認為德順老漢是偉大的,是值得讓人去尊敬的。還記得德順老漢最後對高加林的教導,那不僅是對高加林,更是對讀者人生的啟迪。
【他用枯瘦的手指頭把四周圍的大地山川指了一圈,說:“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一代養活了我們。沒有這土地,世界上就什麼也不會有!是的,不會有!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還會好起來的。再說,而今黨的政策也對頭了,現在生活一天天往好變。咱農村往後的前程大著哩,屈不了你的才!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
其實有的時候去猜想路遙為什麼要在《人生》中去塑造德順老漢這個人物,在不經意中,如果說高加林是命運的失敗者,那麼德順老漢就是讓失敗者重新站起的人生導師,他引導了高加林,更引導了讀者。
最後用《人生》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來作結“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回覆列表
路遙《人生》最廣為人知的讀後感來自馬雲:“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各自特色的文學作品,《人生》的跨時代意義就在於,它是路遙20世紀80年代所創作的一本小說,卻對任何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指導意義!
一、去大城市奮鬥VS呆在小城鎮安居樂業《人生》中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20世紀80年代,由於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打破了農村與城市之間原有的邊界,越來越多的農村人想走出去、去外面的世界奮鬥,尤其是一些受過教育的年輕人,高加林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
高加林讀過高中,因為沒考上大學而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在高中時期他就表現得與旁人不同,他見識廣、愛讀書,對一些國際格局、世界經濟侃侃而談。高加林心中有著遠大的理想,他希望自己可以闖出去、實現自己的抱負。
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被土地牢牢束縛的農村人很難有機會走出去,城鄉之間的差別將兩種人劃分得一清二楚,高加林既是思想上的“城市人”,又是身份上的“農村人”,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身份認同成了他心裡最大的矛盾。
如今的社會已經大變樣,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繁榮,城鄉之間的界限已經不復存在,可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到底該去大城市奮鬥、當大池塘裡的小魚,還是留在家鄉的小城鎮中,安心地當小池塘裡的大魚呢?
大城市經濟繁榮,同時意味著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發展前途。在這裡不會有人介意你是什麼出身,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你都能掙出一片天地。但同時,寄居在異鄉的漂泊感、身邊無親無友的孤寂感也會隨時伴著你,經濟的壓力和靈魂的孤寂讓你無所遁形。
當你在外受盡了人情冷暖、厭倦了事業壓力,故鄉的溫暖又是最好的一味良藥,幫你撫平心靈的創傷,賜予你溫暖無形的力量。回到小城鎮中的你,沒有生活壓力、不用面對複雜的人事關係,日子總是不鹹不淡地過著,又少了一絲波瀾壯闊的驚喜。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惑,不妨去看看路遙的《人生》,對於外出的遊子而言,出走有大千世界,回頭有母愛故鄉,這才是最好的一種生活狀態!
二、追尋理想VS迴歸現實《人生》中高加林面對的兩位姑娘很有代表性,農村姑娘巧珍代表了現實,城市姑娘黃亞萍代表了理想。高加林徘徊於兩位姑娘之間,實際上也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自我掙扎。
巧珍大字不識卻心地善良,她溫厚寬闊的心胸可以包容一切,當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職位被撤以後,巧珍像一縷溫暖的Sunny照進了高加林的心裡。可是選擇和巧珍在一起,就意味著高加林一輩子都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無法繼續追尋心中的夢想,這是高加林必須面對的現實。
城市姑娘黃亞萍熱情洋溢、眼界開闊,同時又有著大小姐的嬌慣脾氣,拋開兩人的身份差異,高加林與黃亞萍有著數不盡的共同話題。選擇與黃亞萍在一起,高加林就有望到城市生根發展、闖自己的一片天地。
很多人心中都有著觸不可及的理想,但又不得不面對眼前的現實。現實讓你溫飽、安身立命,理想讓你對生活充滿希望,如何均衡這兩者,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
三、穩打穩紮VS一蹴而就高加林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忽視了當時社會規則之下的生存法則,單純地寄希望於一個女人、一段婚姻之上。反觀高加林的叔叔高玉智,就是那個穩打穩紮、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角色。
高玉智是高加林的親叔叔,從小就在新疆等偏遠地方當兵,幾十年來很少踏上故鄉的土地。在高加林的心中,高玉智不僅是叔叔,更代表了一種心靈寄託,是成功走出這片土地的一個希望。每次叔叔來信,高加林就像得了寶貝似的開啟,一個字一個字讀進心裡,因為他嚮往信中描繪的外面的世界。
高玉智年過半百之後向組織請求轉業,希望可以調回故鄉落葉歸根,而高玉智的到來也暫時打開了高加林的新世界。高玉智回鄉後成了鎮上的大幹部,村幹部為了巴結高家,透過走後門將高加林安排進了事業單位,高加林憑藉著勤奮、踏實肯幹的精神一時間在鎮上風光無限。
可是走後門一事被人舉報,高加林又只能收拾行李返回農村,繼續當一個農民。一起一落之間,高加林不僅失去了心愛的巧珍,也和黃亞萍分了手。所幸的是,高加林的身後一直有著一片黃土地,默默地等待著、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子民,也包括了高加林。
經歷過大起大落的高加林,也漸漸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不能一蹴而就,不能靠著一些虛無的途徑而扶搖直上,而忽視了背後時間心血的積累。高加林還年輕,他還有的是希望,經歷過這段事情之後,今後的路只會走得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