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數學槽點多多?中國學生初到英國課堂就會發現,英國孩子數學課上帶著計算器,就連:三人去看電影,一張票6鎊,他們付了20鎊,售票員應該找幾鎊?這樣簡單的問題都要敲計算器。而中國學生人人會背九九乘法表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英華人數學不好,被編成各種段子在網上流傳。英國公立學校在2018年引入上海數學教材,更有很多家長認為英國數學不如中國。對於數學成績優秀的孩子,有些家長甚至擔心到了英國會影響其發展。這樣的誤解,恐怕會影響到家長的判斷能力,進而影響對孩子的選擇。英華人的數學很差嗎?真實的英國數學水平如何呢?我們可以看看以下幾個資料:§ 英國有很多偉大的數學家比如說世界最知名的數學、物理學家之一的牛頓,他與萊布尼茨發展微積分學、證明廣義二項式定理,研究冪級數理論。著作《數學原理》的伯特蘭·羅素,對邏輯性、數學、集合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被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的艾倫·圖靈。§ 劍橋大學是獲得諾貝爾三大科技獎項數量最多的大學,將一眾頂級名校甩在身後。§ 在2019年QS世界大學數學學科排名中,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分別位列世界第五和第六。公式數學提分快,但是理解落後的確,中國基礎教育階段,數學成績位列前茅。但當數學從計算過渡到運用,公式也越來越複雜,年級越高,很多學生就會越討厭數學。數學在中國的學校是神一樣的地位。學生在這門學科上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多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育過程中比較依賴公式數學,較少用概念數學。何為概念數學?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而存在的。比如說,買賣商品,計算蓋房子要用多少料?我要打破對方的城牆需要多少噸的炮彈?什麼角度發射比較好?數學是公式和符號,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但數學更可以充滿樂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次,計算不等於數學能力正如很多小朋友可以輕鬆地數123456789,但是問他1+2=?的時候,他不明白有什麼關聯。背九九乘法表,背圓周率後300位數字這都不是數學,是記憶力!數數並不是一個記憶的過程,也不僅僅是計算。年齡較小的學生,數學的任務是建立從具象到抽象的聯絡。能不能把一個抽象的阿拉伯數字和它所代表的“數量“建立關聯,這是孩子培養數感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這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做同樣一道題,兩種做法。一樣的題,為什麼兩個答案?這要從做題思維模式說起了。來看一下孩子的思路。在豎式的時候,孩子在努力的用程式來解決問題,先計算5+7,再計算1+1,這個程式過程很抽象,孩子的注意力在這些規則上。這是公式數學。而橫式,孩子們一個個數上去,15個蘋果,再加7個蘋果,她的生活經驗會告訴她這個結果當然不可能是12個,就容易的多。這是概念數學。在中國的數學課堂上,老師教給學生一個公式,然後刷題,短期內學生的確可以把分數提高的很快。英國數學教育觀這就是要說到英國的數學教育理念了。§ 尊重孩子的數學天分, 不過分強調數學的比重,重視生活應用。課堂上更多需要學生自己嘗試證明某一數學理論,這樣的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其中,主動索取知識,而不是隻有老師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英國數學課堂也更注重團隊精神,比如分組進行“做題或討論”。 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數學積極性,更能利用團隊協作提高效率,讓每個學生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總得來說,中國數學教學推崇“熟能生巧”,多做多練方能取得到好的成績;而英國的數學學得沒有那麼“苦” , 小學初中階段儘量讓孩子在“學”與“玩”中轉換自如。 當然這樣的“輕鬆”是有下面幾點做基礎的。§ 英國基礎教育中數學知識面廣而淺。在英國,學生在中學甚至更早時期就可能接觸到微積分、機率等數學知識。這種廣泛而不艱涉的教育方式,很好的培養了數學興趣。到了A-level和大學可以因為年齡增長、專注力和理解力更強有更好的建樹。及格線很低,大致相當於百分制的40分。這樣,不喜歡數學的孩子瞭解數學概念就可以了。而優秀線很高,是為了鼓勵有數學天賦的孩子深入下去。§ 對待不同的孩子,英國學校採用分層教育法。同一年級不同水平的孩子分成由A至E層。分層教學保證不同水平的孩子接受不同水平的講課內容。以Winchester College 9年級為例, 同一年級可以分成5-7個層次。 A層的孩子數學知識普遍比同齡孩子深兩到三年。§ A-level(英國高考)數學不是必選科目數學是GCSE(會考)的必考科目但不是A-level 的必考科目。 GCSE內容淺,A-level會加大幾個難度。A-level階段沒有國家規定的必修科目。 每個學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三到四門課程。 也就是說如果數學是你的噩夢,那高中就不需要學了。一位在英國畢業的中國工程機械博士在談到他的同事的數學時說,在我們這個行業,如果以百分制來衡量數學能力,相當大比例的中國同事能得70-80分,數學基礎牢固;但高低兩端的人較少。英國同事則集中兩端的很多:或是低到30-40分的,或是90分以上的。 這批90分以上人的數學能力非常優秀,尤其是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善於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是對數學有熱情的一批人。英國的數學競賽也很炙熱在中國,幾乎是全民的數學競賽。但是在英國只有喜愛數學的孩子參加數學競賽。一個年級會去參加競賽的孩子常常是個位數字。 在英國國名度最高的數學競賽是UKMT(United Kingdom Mathematics Trust,英國數學協會)每年吸引來自約4500多所學校的65萬學生參與。優異成績可為申請牛劍加分。UKMT為全英國11-18歲的學生提供國家級別的數學競賽和數學成就活動。數學個人競賽按照年齡段設有三種級別(少兒、中級、高階)。主要測試學生的數學能力和邏輯推理技巧。Junior Mathematical Challenge (JMC) --少兒數學競賽(UK year 8 and below)Intermediate Mathematical Challenge (IMC) --中級數學競賽(UK year 9--11)Senior Mathematical Challenge (SMC) --高階數學競賽(UK year 12-13)JMC 和IMC 的前40%以及SMC的前60%都會得到金、銀或銅獎。具體比例如下。 以4月30日剛結束的JMC--少兒數學競賽為例,參賽學生中成績最高的前1200名會被邀請參加 Junior Mathematical Olympiad (奧林匹克數學), 1200名之後的8000名會被邀請參加 Junior Kangaroo (小袋鼠考試)。 我們的小留學生們大部分在國內都是奧數班出來的。到英國參賽,拿到金獎、銀獎的比例非常的高, 銅獎就更不用說了。 但能受邀進入袋鼠級別的考試就鳳毛麟角了, 能進入最後這1000名少兒奧數隊選拔賽的就微乎其微了。 IMC和SMC也是類似的選拔模式。 牛津、劍橋在全球篩選學術能力最強的學生,擇優錄取,參加競賽可謂是申請牛劍的“標準操作”和必經“套路”之一了。UKMT比賽成績自然也成為申請名校的有力材料。
英國數學槽點多多?中國學生初到英國課堂就會發現,英國孩子數學課上帶著計算器,就連:三人去看電影,一張票6鎊,他們付了20鎊,售票員應該找幾鎊?這樣簡單的問題都要敲計算器。而中國學生人人會背九九乘法表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英華人數學不好,被編成各種段子在網上流傳。英國公立學校在2018年引入上海數學教材,更有很多家長認為英國數學不如中國。對於數學成績優秀的孩子,有些家長甚至擔心到了英國會影響其發展。這樣的誤解,恐怕會影響到家長的判斷能力,進而影響對孩子的選擇。英華人的數學很差嗎?真實的英國數學水平如何呢?我們可以看看以下幾個資料:§ 英國有很多偉大的數學家比如說世界最知名的數學、物理學家之一的牛頓,他與萊布尼茨發展微積分學、證明廣義二項式定理,研究冪級數理論。著作《數學原理》的伯特蘭·羅素,對邏輯性、數學、集合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被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的艾倫·圖靈。§ 劍橋大學是獲得諾貝爾三大科技獎項數量最多的大學,將一眾頂級名校甩在身後。§ 在2019年QS世界大學數學學科排名中,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分別位列世界第五和第六。公式數學提分快,但是理解落後的確,中國基礎教育階段,數學成績位列前茅。但當數學從計算過渡到運用,公式也越來越複雜,年級越高,很多學生就會越討厭數學。數學在中國的學校是神一樣的地位。學生在這門學科上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多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育過程中比較依賴公式數學,較少用概念數學。何為概念數學?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而存在的。比如說,買賣商品,計算蓋房子要用多少料?我要打破對方的城牆需要多少噸的炮彈?什麼角度發射比較好?數學是公式和符號,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但數學更可以充滿樂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次,計算不等於數學能力正如很多小朋友可以輕鬆地數123456789,但是問他1+2=?的時候,他不明白有什麼關聯。背九九乘法表,背圓周率後300位數字這都不是數學,是記憶力!數數並不是一個記憶的過程,也不僅僅是計算。年齡較小的學生,數學的任務是建立從具象到抽象的聯絡。能不能把一個抽象的阿拉伯數字和它所代表的“數量“建立關聯,這是孩子培養數感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這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做同樣一道題,兩種做法。一樣的題,為什麼兩個答案?這要從做題思維模式說起了。來看一下孩子的思路。在豎式的時候,孩子在努力的用程式來解決問題,先計算5+7,再計算1+1,這個程式過程很抽象,孩子的注意力在這些規則上。這是公式數學。而橫式,孩子們一個個數上去,15個蘋果,再加7個蘋果,她的生活經驗會告訴她這個結果當然不可能是12個,就容易的多。這是概念數學。在中國的數學課堂上,老師教給學生一個公式,然後刷題,短期內學生的確可以把分數提高的很快。英國數學教育觀這就是要說到英國的數學教育理念了。§ 尊重孩子的數學天分, 不過分強調數學的比重,重視生活應用。課堂上更多需要學生自己嘗試證明某一數學理論,這樣的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其中,主動索取知識,而不是隻有老師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英國數學課堂也更注重團隊精神,比如分組進行“做題或討論”。 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數學積極性,更能利用團隊協作提高效率,讓每個學生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總得來說,中國數學教學推崇“熟能生巧”,多做多練方能取得到好的成績;而英國的數學學得沒有那麼“苦” , 小學初中階段儘量讓孩子在“學”與“玩”中轉換自如。 當然這樣的“輕鬆”是有下面幾點做基礎的。§ 英國基礎教育中數學知識面廣而淺。在英國,學生在中學甚至更早時期就可能接觸到微積分、機率等數學知識。這種廣泛而不艱涉的教育方式,很好的培養了數學興趣。到了A-level和大學可以因為年齡增長、專注力和理解力更強有更好的建樹。及格線很低,大致相當於百分制的40分。這樣,不喜歡數學的孩子瞭解數學概念就可以了。而優秀線很高,是為了鼓勵有數學天賦的孩子深入下去。§ 對待不同的孩子,英國學校採用分層教育法。同一年級不同水平的孩子分成由A至E層。分層教學保證不同水平的孩子接受不同水平的講課內容。以Winchester College 9年級為例, 同一年級可以分成5-7個層次。 A層的孩子數學知識普遍比同齡孩子深兩到三年。§ A-level(英國高考)數學不是必選科目數學是GCSE(會考)的必考科目但不是A-level 的必考科目。 GCSE內容淺,A-level會加大幾個難度。A-level階段沒有國家規定的必修科目。 每個學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三到四門課程。 也就是說如果數學是你的噩夢,那高中就不需要學了。一位在英國畢業的中國工程機械博士在談到他的同事的數學時說,在我們這個行業,如果以百分制來衡量數學能力,相當大比例的中國同事能得70-80分,數學基礎牢固;但高低兩端的人較少。英國同事則集中兩端的很多:或是低到30-40分的,或是90分以上的。 這批90分以上人的數學能力非常優秀,尤其是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善於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是對數學有熱情的一批人。英國的數學競賽也很炙熱在中國,幾乎是全民的數學競賽。但是在英國只有喜愛數學的孩子參加數學競賽。一個年級會去參加競賽的孩子常常是個位數字。 在英國國名度最高的數學競賽是UKMT(United Kingdom Mathematics Trust,英國數學協會)每年吸引來自約4500多所學校的65萬學生參與。優異成績可為申請牛劍加分。UKMT為全英國11-18歲的學生提供國家級別的數學競賽和數學成就活動。數學個人競賽按照年齡段設有三種級別(少兒、中級、高階)。主要測試學生的數學能力和邏輯推理技巧。Junior Mathematical Challenge (JMC) --少兒數學競賽(UK year 8 and below)Intermediate Mathematical Challenge (IMC) --中級數學競賽(UK year 9--11)Senior Mathematical Challenge (SMC) --高階數學競賽(UK year 12-13)JMC 和IMC 的前40%以及SMC的前60%都會得到金、銀或銅獎。具體比例如下。 以4月30日剛結束的JMC--少兒數學競賽為例,參賽學生中成績最高的前1200名會被邀請參加 Junior Mathematical Olympiad (奧林匹克數學), 1200名之後的8000名會被邀請參加 Junior Kangaroo (小袋鼠考試)。 我們的小留學生們大部分在國內都是奧數班出來的。到英國參賽,拿到金獎、銀獎的比例非常的高, 銅獎就更不用說了。 但能受邀進入袋鼠級別的考試就鳳毛麟角了, 能進入最後這1000名少兒奧數隊選拔賽的就微乎其微了。 IMC和SMC也是類似的選拔模式。 牛津、劍橋在全球篩選學術能力最強的學生,擇優錄取,參加競賽可謂是申請牛劍的“標準操作”和必經“套路”之一了。UKMT比賽成績自然也成為申請名校的有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