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貴的出奇?
2
回覆列表
  • 1 # 文藏

    建盞的美藏在深處,它極像人精神層面的美。老子說:“固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黑夜,萬籟俱寂處,萬物寡言,唯有星辰閃耀。猶如建盞,其地黑,卻有小而薄薄的星斑。宋徽宗必定是敬畏天的,相通道法自然。相信一定有一些東西是永恆存在的,它存在於建盞的美中。而觀望它的人,只是來了又去,死了又生。一盞黑釉中,變幻莫測的釉彩,如夜空中耀眼的星辰,神秘的光芒。難怪徽宗總是迷戀天空,在燒窯時,工匠問徽宗,應燒成何種顏色,徽宗不語,一指天。雨過天晴,恰好有一種淡雅而神秘的自然之天青色。

    宋 建窯毫盞

    宋 建窯兔毫盞

    燒盞時形成的斑紋,就像擊盞後形成的白沫子,此起彼伏,持續的時間很短,斑紋消失的速度很快,氣泡破滅形成的斑點很容易散開,在還原氣氛作用下,三價鐵迅速轉化為二價鐵,二價鐵是強氧化劑,很快就融入釉中,使斑紋消失。如果形成斑紋的這個動態被捕捉到了,它的跡象就儲存下來,否則就是一個黑釉盞。

    宋 建窯油滴釉盞

    僅僅是最簡單的黑釉本身,也是道的一種。表面漆黑似無一物,但它不是真正的無,它那深邃莫測的空間,蘊藏著潤生萬物的基質。它可以變幻出耀斑,鷓鴣斑,褐斑等不同層次,形形色色的斑紋,又可以輕易地就將它們吞噬掉。越深層次的斑紋,變化越劇烈,形與色越收斂越隱,而蘊藏的活力越遒勁,越趨近“無一物中無盡藏”的境界。

    隱,是建盞的美的秘密。是華人的審美。

    建盞藝術是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是純粹的陶瓷藝術!

    宋 建窯兔毫盞

    建盞之所以受到茶家青睞,其魅力主要在於釉面斑紋。如果沒有斑紋,只是普通的黑釉盞,即使坯質再好,釉色再黑,建盞也不會有太大特色。建盞的製作工藝就是圍繞著斑紋進行,建窯的興衰和它留給後人的許多難解之迷,都隱藏在這些變幻莫測的斑紋之中。

    建盞的釉面斑紋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現代有些涉足者見到斑紋有點異樣的,就憑感覺起一個名稱,致使建盞品名越來越多。

    中國宋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輿勝覽》,作者祝穆寫到:“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黃魯直詩曰:‘建安瓷碗鷓鴣斑’。又君謨茶錄‘建安所造黑盞紋如兔毫’。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艱得之。”

    宋 建窯黑釉褐斑兔毫盞

    日本古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文獻是《君臺觀左右帳記》(1511年),書中對建盞有這樣的記載:曜變,是建盞之最,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僅次於曜變的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中日兩國古代有關記載,毫變和曜變的對應關係一目瞭然。

    真正認識建盞斑紋,不能只觀其表面,而應究其本質。斑紋的本質包括構成斑紋的物質和形成過程。兔毫、鷓鴣斑、曜變屬於鐵鈣繫結晶釉,其釉面斑紋是釉料在高溫階段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後,鐵氧化物在釉表面層析晶產生的,構成斑紋的物質是鐵氧化物的結晶體,這些斑紋是在窯火中天然形成的,沒有人工痕跡。

    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褐色、灰色、銀色的斑紋明視訊記憶體在層次關係問題。銀色斑紋如同一片薄鏡,灰色斑紋就是落在薄鏡上的灰塵,灰塵積多就成了垢,這垢很迷人,它就是褐色斑紋。所以褐色斑紋較穩定。燒銀色斑紋就是對褐色斑紋的突破。褐色斑紋這層垢一旦觸動,薄鏡表面就雜亂無序,髒物灰塵粘附,難看極了。清除灰塵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求用力(還原氣氛)不能太重,太重會使薄鏡破損,(即銀色斑紋的形態被破壞甚至消失),也不能太輕,太輕灰塵就佈滿鏡面,所以只能適度地小面積(釉層厚薄不均之故)拂去,然而,這灰塵落得很快,你這邊拂,它那邊落,你怎麼拂都不會幹乾淨淨。

    宋 油滴天目茶碗

    這個拂灰塵的工藝過程和北宗神秀的偈語相符。“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銀色斑紋上的灰塵如同人心上雜念,一念未伏另一念就起。想擦亮明鏡何其難,灰塵多少總要伴隨。所以建盞中燒的再好的銀斑也有少量灰斑相伴,而且有些斑點不清晰。而褐色斑紋比較均勻,倒看不出毛病。看來精美是相對的。

    深層次的斑紋處在險境中,極不穩定,變數多,落差大。深層次斑紋在小範圍內就存在優與劣,分寸之間就有天壤之別,優在小範圍內就會被劣所毀(變灰)或被吞噬(消失)。如建窯銀色油滴,斑點極易變灰或消失,陶藝家的目的,就是儘量使灰色的斑點少些,銀斑多些,清晰度提高一些,斑點的鏡面強一些等等。但是,不穩定因素太多,每邁出一小步都非常艱鉅,即使是最優秀的幾件作品也各有特點和不足,不同件作品就會有優劣之分,其個性也就凸顯出來。

    宋 建窯油滴盞

    淺層次的斑紋,穩定性好,落差小。如華北油滴,每個部位都一個樣,很均勻。還有一些結晶釉,斑紋分佈不均勻,其實它很穩定,小範圍內不存在優被劣所毀的因素,沒有多少落差。

    層次越深的斑紋,落差越大,形與色越隱藏,越難完整顯現,這是客觀存在的。其原因就是不穩定,變數多。釉的劇烈變化以斑紋形與色的殘缺和不均勻表現出來。反過來,如果形與色很完整,很均勻,這種釉色就較穩定,燒就不難。但銀斑,曜斑畢竟是深層次的斑紋,它的真身深藏著,釉色的美也深藏著。建盞斑紋的特點就是“隱”,它的品質與美的本質都與“隱”密切相關。

    深層次釉色與美有關的許多因素,正是在形與色“隱”的狀況下構成的,沒有隱,就沒有變化,也就沒有韻味,沒有內涵。例如,黑釉中鷓鴣斑存在清晰與不清晰,就有了深邃感,立體感。形與色不張揚,就簡素。斑點表面的毛刺宛如靜謐的夜空中星星在閃爍,靜中有動,日本也稱星建盞。佈滿釉面的針孔告訴人們,寂靜的“星空”正進行著激變。灰斑襯銀斑,貴與賤、潤與澀相諧,使銀斑更顯得珍貴和枯高。銀藍色斑似隱似現,不顯露,幽玄神秘,在Sunny下,會反射出攝人心魄的冥冥幽光……

    宋 建窯油滴茶盅

    鷓鴣斑釉色展現出來的美,主要是由釉的劇烈變化和落差形成的韻味美。其質感是:不均勻,自然,簡素,靜寂,深邃,枯高,幽玄,神秘,脫俗等。它高貴而不豔麗,表面很沉靜,實質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所以有滋味,很耐看。

    曜變的美藏在斑紋深處,它就象夜明珠,當人們沉浸在“寶光”的美境中時,完全忘記了曜斑或夜明珠原本的形與色,它極象人的精神層面的美。這些寶光就是建盞的“魂魄”。曜斑反射出七彩寶光,銀斑是單色寶光。宋代鬥茶家就是“取其燠發茶采色也”。顯然,鬥茶必定在充足的Sunny下進行。

    建窯蘆花坪窯天目曜變碗

  • 2 # 竹露煎茶

    1.胚體飽滿

    手工拉坯是一種古老的記憶,是建盞燒製的核心,拉胚的好壞直接之後上釉的優良,溼潤潤的泥胚在匠人手裡一遍遍的旋轉成型,最後形成有靈性的器物。

    2.器形優美

    修培是建盞的重要環節,是對手工拉胚而形成的傳統器型的工藝的一種修整,找中心,修圈足,修氣身,這是一段與泥,刀對話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對技藝的考驗,也是對心智心力的錘鍊。唯有內心平衡,淡然平靜才會修的不偏不倚,造就完美之物。

  • 3 # 西山有茗

    它好在這裡:

    它雅了千年還沒過時,仍成為藏家追逐的物件。如何欣賞宋代建盞呢?筆者想談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看它的造型之美

    宋代制瓷匠人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他們在構圖上創造出了極簡的藝術風格,達到了“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的境界。這種藝術風格當然也體現在建盞的製作上,建盞的塑型非常的講究,分為敞口、撇口、斂口和束口四大類,每類分大、中、小型。每一類塑型都是在千錘百練中形成的,既有不同的特點,又有很高美學風格,件件都是藝術珍品。

    二、看它的釉色之美

    宋代建盞的美還體現在它的釉色上。分為三類:一是烏黑釉,又稱純黑釉,烏黑如漆,光亮如新。二是紺黑釉,又稱青黑釉,黑中泛青,釉水滋潤,高貴無比。三是褐黑釉,以黑為主色調,稍帶有黃和紅成份,在光線下絢爛多姿,精美絕倫。

    三、看它的釉變之美

    宋代建盞的美主要體現在天然的釉色上。主要有四種形態:一是纖纖細細兔毫紋。是建盞最為流行,最為常態的品種,在黑色釉層上呈現出均勻細密如同兔毛一樣而得名,細分為金兔毫、銀兔毫和藍兔毫等。

    二是點點滴滴鷓鴣斑。因釉色如同鷓鴣鳥的羽毛而得名,非常稀少。宋代陶谷《清異錄》稱:“閩中造盞,花紋類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三是大大小小油滴狀。這是宋代建盞中極其難得的品種,也是在拍賣中受到藏家晴來的物件。

    四是神神秘秘曜變態。這類曜變是宋代建盞中的極品,極其難得,存世珍稀,現在要想看到真正的曜變釉建盞只有到日本了,現存世只有三隻半,三隻在日本,半隻在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第一回概括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