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62111682新版人民帀

    教科書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是無本之本。更不是牆頭草!一個夯實的人性及社會照妖鏡!比什麼難讀懂!難理解幼稚荒謬的言論,重要的多!請問英語難記,不學!就能證明你愛國?數學複雜難理解,不學!就可文擋天下?請問什麼叫發揚和繼承革命優良傳統?魯訊文章堪比文學鬥士鞭韃昔日人性和醜陋現象有錯嗎?……比如為什麼著書《醜陋華人》、《醜陋日本人》、《醜陋美華人》……曾熱流於世?教育!以史為鏡可知國運之興衰!遺忘優秀民族風範,國運能昌?能遠嗎?嚴謹的教科學風!不是中小學課選文章玩的過家家遊戲。

  • 2 # 玄真子桑

    首先,我認為魯迅先生對國民性弱點的批判字字璣珠,句句擊中要害。魯迅先生所揭示的國民性弱點如下:

    一、瞞和騙;

    二、自我安慰的“精神勝利法”;

    三、“做戲”和“講體面”;

    四、“看客式”的無聊;

    五、卑怯和勢利;

    六、因自利而不惜破壞公眾利益、乃至斷送國家民族也無動於衷;

    七、安於命運安於現狀的奴才心理。

    魯迅先生關於國民性弱點的批判,在20世紀初是必要的,對於今天仍然震耳發聵。誰能說,今天的國民已脫胎換骨、克服了這些弱點?

    今天的騙子比任何時候都更猖獗,運用高科技手段,更卑劣、更惡毒;誠信遭到前所未有的踐踏。

    而十年浩劫中那屢見不鮮的批鬥會上,有多少人充當“看客”:幸災樂禍地看別人遭殃,甚至還添上一把火;就是那些卓有成就的文學家、藝術家投河、跳樓、煤氣自殺,比如老舍,比如傅雷,等等等等,也只是給無聊者增加飯後談資,人們未必不把他們的死看作一場戲,以談論別人的痛苦來掩飾自己的無聊與空虛。

    “卑怯和勢利”今天更不鮮見,有多少人有變臉之術,遇弱則強,遇強則弱,時羊時狼,卑怯和勢利嘴臉輪番變換,下屬面前當祖宗,上司前則又成了俯首帖耳的孫子。

    “因自利而不惜破壞公共利益,乃至斷送國家與民族利益也無動於衷”,這樣的人其實很多,甚至於己無利也要破壞。我們曾經一度在鄉鎮的一個辦案點辦公,有位同事總是先到午休的房間開了空調,然後才去辦公。讓那空調白白運作3個多小時,他辯稱,否則空調效果不好。我說“你午飯前開啟,足矣。”他口稱“是是是”,仍沿前習。後來,一位同事告訴我,其實是因為上次未提拔上科長,他就各種方法“作”單位,紙啊、水啊、電啊,盡情糟蹋!大至充當間諜,出賣國家機密,只為一己私利。這種人,大敵當前,如何不葬送國家民族利益?

    魯迅先生對國民弱點的針砭,其實於今天國民仍有極好療效。

  • 3 # 平民之宴

    問:你贊同魯迅批判人類的弱點嗎?

    1、我們先從“醬缸文化”談起吧。

    中國傳統的“醬”,大家都吃過,製作過程中,必須把各種原材料摻雜在一起,密封儲存,再經過長期發酵,產生化學作用,有極強的刺激性氣味,並且擴散性很強,可以瞬時間將一切食品的氣味都同化成“醬”味。而“醬”這個詞,在魯迅先生筆下,有了新的含義,由一個名詞化作動詞用,有無法掙脫、難以自拔的意思。在《這樣的戰士》一文中這樣比喻“醬人”:

    “他走進無物之陣,所遇見的都對他一式點頭。他知道這點頭就是敵人的武器,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許多戰士都在此滅亡,正如炮彈一般,使猛士無所用其力。”

    2、生活在“黑色醬缸”氛圍中的芸芸眾生,怎麼能不受到薰染與腐蝕呢?這才是魯迅先生所批判的人類弱點所在。

    “醬缸”在魯迅筆下,已經被隱喻為舊中國的現實社會和文化潮流。《夜頌》一文中說:

    “現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只有夜還算是誠實的。”

    在這裡,魯迅將赤裸裸的社會現實視為虛假的裝飾品,比喻為“人肉醬缸上的金蓋”,則“人肉醬缸”才是真正的殘酷的現實。我們的大眾怎麼不覺醒呢?還是本身就有國民劣根性?魯迅先生在思考著……

    3、人類自從一降生,就由性本善、性本惡之分。比如魯迅筆下的阿Q們,都有著這種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這種人性的弱點,是普遍存在的。

    孔子曾經說過“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真正的朋友會當面指出你的缺點或者不足,而不是背後或者在他人面前故意顯擺自己,貶低別人。所以,背後議論他人就是沒修養、沒文化的人乾的齷齪事,是一個假君子、真小人!但是,經常議論人類的缺點,你就是一個思想家、哲學家。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的!

  • 4 # 花有道

    魯迅先生其所以被周恩來總理評為“偉大的文化戰士”,是因為魯迅敢於用自己的一支筆,無情地揭露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吃人”的本質。在他的作品中,刻畫了一系列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形象。比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這些人物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統治的舊中國,任人奴役,任人壓迫和剝削,卻不知道反抗。還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透過欺負比自己更弱的小人物來獲得一些優越感。這些人物表現出的人性是愚昧無知、自我麻木、自輕自賤、畏強凌弱。魯迅先生對這些人性的弱點採取的是批判的態度。

    比如《阿Q正傳》中的阿Q,是個窮苦的農民,被有錢有勢的趙太爺、錢太爺欺負和壓迫著,過得很悲慘。他也幻想著有人鬧革命,推翻現在的政府。期望改朝換代以後自己也可以當上大爺,奴役曾和自己一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D、小胡們。阿Q最突出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喜歡透過誇耀過去來解脫現實的煩惱。他連自己姓什麼都說不清,還喜歡吹噓自己:“我以前比你闊氣多了,你算個什麼東西。”阿Q連老婆都沒有,卻大言不慚的對別人說:“我兒子將來會比你闊氣多了。”阿Q就是這樣用虛無的想象來麻痺自己在現實中的窘迫。

    再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個社會底層的農婦。本來她死了丈夫,兒子也被狼刁走了。人生已經夠悽慘了。可是她周圍的人,那些同樣是受地主階級剝削和壓迫的長工、傭人、農民,還要合起夥來欺負祥林嫂。使她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最後悲慘地死去。那些長工、傭人、農民最應該反抗的是壓迫他們的地主和豪紳,改變自己受奴役的地位。可是他們不敢,只敢欺負比自己更弱的祥林嫂。暴露出了人性中畏強欺弱的本性。

    魯迅先生對於民眾表現出的愚昧無知和畏強欺弱的本性,非常的痛心。所以他想透過創作小說來批判這些人性的弱點,達到“改造國民性”的目的,拯救華人的靈魂。我對魯迅的做法十分贊同。

    因為魯迅先生刻畫的人性弱點,現在仍然具有普遍性。儘管人類的歷史有幾千年,但是人性幾乎沒有變化。“精神勝利法”仍然大有市場,畏強凌弱的現象仍然比比皆是。比如現在很多人不思進取,懶散隨意,還標榜自己“佛系”。有人生活不如意,對社會不滿,就拿刀衝進小學和幼兒園,砍殺那些弱小的無辜孩子。所以說魯迅的小說對於改造現在的“國民性”,仍然具有治病救人的作用。魯迅對於人性真是洞察入微,讓我們都來為魯迅先生點贊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的利息那麼高,為什麼富人不把錢放到銀行裡賺利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