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檸檬愛跑步
-
2 # 柔美時光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母是家庭環境的基礎,無論爸爸媽媽在外是什麼角色,有什麼樣的身份地位,回到家就是爸爸、媽媽。父親是孩子親密接觸的第一位男人,展示了男性的堅毅、剛強、勇敢;母親是孩子接觸的第一位女性,表現的是溫柔、善良。“身傳重於言教”,在父母的身上,孩子就會感覺到男性、女性的區別,這樣構築的環境基礎,更有利於孩子發展和健全性格、品格,是抵禦外在影響堅實的基礎。
父母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材,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孟母三遷”改善的是外部環境,故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父母本身,因為,無論怎樣,父母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接觸最多的人,是孩子一生的啟蒙老師,這個環境中父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關注外部因素時,更應該相信自己,多學習、多專研,陪伴孩子成長的不光是年齡,更有養且教的無條件的愛。
-
3 # 燕舞春來
這兩個故事一正一反,相輔相成。它們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父母的格局和視野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孟母為了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毅然多次搬家,終於成就了一代儒學宗師。相反,天資聰穎過人仲永,卻被父母當做掙錢的工具而錯過了學習時機,最後淪落成“眾人”。不能不說,孟子和仲永父母的不同格局和視野,決定了孟子和仲永二人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現代父母應該具有怎樣的視野和格局呢?我認為:
1.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原生環境。母慈子孝的良好氛圍可以使孩子幸福,健康茁壯成長。
2.父母要為孩子長遠發展奠基。《戰國策》中說,愛其子,當為之計深遠。也就是說,真正愛孩子是為他的將來打算。所以,父母愛孩子,就要考慮孩子的長遠。
3.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當代社會多元文化交織,良莠不齊。要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見賢思齊的本能,五毒不侵功力。
4.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是孩子一生的能力。學海無涯,要教會孩子主動學習能力,不斷進步。
-
4 # 學海侃教育
“孟母三遷”和“傷仲永”是兩個流傳千的教育歷史典故,孟子的母親為改變孟子的學習方向,曾不惜舉家搬遷,從老家到集市,再到學堂旁居住,孟子從小受到學堂學風的感染而學習,最後成為歷史上的一代聖賢。而傷仲永幾歲就能作詩並出口成章,從小就表出天才的資質天賦,可惜傷仲永的父母沒有給傷仲永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傷仲永最後落成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這兩個故事,常常讓人讀完掩卷沉思: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啊!
孩子從小都有著天生極強的模仿能力,有著廣泛的學習興趣,有的表現出較高的智力,但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是懵懂的,這就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予以培養和引導。
那怎樣去努力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呢?這要從家庭教育的硬環境和軟環境來考慮,硬環境就是讓孩子能到優質資源環境的學校學習,或者給孩子提供優厚的物質學習條件,而軟環境則是父母要給孩子創造正確的學習認知導向。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習慣喜好,都會成為孩子眼中的模仿形象,因此,家庭父母的良好的言傳身教,再加好的學習物質條件,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引導,在這樣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孩子一定會順著健康的成長方向而成人成材的。
回覆列表
如何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一、營造民主教養的教育氛圍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教養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正確的家庭教養方式應是民主教養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父母不任意干涉孩子的活動,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愛護和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予正確的疏導和引導;父母嚴格要求孩子,但不苛求;遇事同孩子商量,但不把成人的意見強加給孩子。民主的教養態度使孩子形成親切溫和、情緒穩定和深思熟慮的性格;或者形成獨立、直爽、積極、協作的性格。實踐證明,營造民主教養的氛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營造寧靜和諧的情感氛圍 家庭氣氛對孩子性格有很重要的薰陶作用。通常有兩種型別的家庭氣氛:一是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和睦相處;二是小吵不斷,但有一定的感情依戀。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氣氛中會形成不同的性格。寧靜和諧的家庭氣氛,使孩子感到安全愉快,生活樂觀,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而氣氛緊張的家庭,則使孩子長期在提心吊膽、極度不安中生活,形成憂鬱、不信任感和情緒不安等性格特徵。我們呼籲這樣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要千萬控制自己的感情,檢點自己的言行,處處為孩子作出楷模,努力營造寧靜和諧的家庭氣氛。 三、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未成年孩子的精神支柱,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用以模仿的榜樣。因此,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父母起著主導作用:一是要注意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對世事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平常的心態,樂觀豁達,積極進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注重與人和睦相處,尤其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影響。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性格。二是創造優美的文化環境。優美的文化環境並不是豪華的擺設,而是整潔、樸素,營造教育氣氛。營造家庭讀書學習氣氛,父母要以身作則,喜讀書看報,追求新知識,用勤學精神影響孩子。如:平時可透過一起看書報,看電視節目與孩子講心得體會,或看法,訓練說話能力;閒暇時間,一家人開車出門,帶孩子上圖書館或書店,指導孩子借書買書讀書,增長知識;或是經常和孩子一起動手,組裝一些小玩藝;或帶著孩子去公園,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氣;或帶著孩子到社群盪鞦韆、扔飛牒、學騎車、放風箏,和孩子同歡樂;這些集體活動的共同參與,有利於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也為兩代人的心靈溝通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同時在這樣輕鬆愉快的共同活動中,相互瞭解,相互磨合,相互影響,相互學習,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營造勤奮好學的學習氛圍 “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於父母的發展。”父母的文化素養對處在童年期的子女的社會化影響已被許多教育家、社會學家所證明。父母文化素養的高低與孩子在校學習成績的優良與否成正比。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具有良好文化素養的父母,大都懂得並善於以正確的教育態度和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父母一般都勤奮好學,有一種對知識孜孜不倦的追求,在這樣的家庭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鑽研的氛圍,在這種氛圍的長期影響和薰陶下,孩子很容易養成一種愛好學習、追求知識的良好習慣,這對推動孩子成長進步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做父母的不僅要以正確的教育態度和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還要努力以自己愛好學習、刻苦鑽研的模範行動去影響和感化孩子。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來自父母的“無聲的教育”,它能起到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有人說,孩子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前途的收穫。家長們,改一改家教方法,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全面健康地發展,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