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古縱橫

    (貞德 影視劇形象)

    歐洲中世紀末的英法戰爭前後陸續打了116年,期間最著名幾件事兒就是法國女民族英雄貞德率領法軍收復奧爾良之戰,以及貞德被勃艮第人俘虜並且出賣給英格蘭人、最終被處死的故事。但為什麼槐叔說法國贏得百年戰爭和她關係不大呢?那就先來簡單分析一下法國贏得戰爭的主要原因。

    (法國 貞德油畫像)

    1、法國勝利的重要原因是勃艮第人背棄和英格蘭人的盟約,轉而和法華人結盟,雙發實力發生根本轉變。

    2、英格蘭人跨海作戰,在失去本土勃艮第人支援以後,兵員補給日漸缺乏,所以在戰爭後期英華人長期處在城市和堡壘的守勢,步步後退,最終被趕下海。

    3、英格蘭亨利六世繼位後內亂不斷,在失去重要城市波爾多、退守加萊之後,英格蘭再也沒有能力發起進攻。

    以上是法國贏得百年戰爭的主要因素,而且法國最終將英格蘭人趕下海的時間已經距離貞德去世將近30年,所以槐叔認為“法國贏得百年戰爭和聖女貞德關係不大”。

    (貞德 畫像)

    當然,法王查理七世重用平民出身的貞德,開創了歐洲非貴族將領帶兵打仗的先例,並由此激起了法國民族主義情節--那就是和英格蘭人打仗、收復失地,不像以前是為了王族、貴族而戰,而是為了法蘭西民族生存而戰。由此也引發了當時歐洲人對戰爭體制、戰術思想的完全改變,從而再影響到史學界,那就是基本定義“英法百年戰爭的結束”也是“歐洲中世紀”的終結。

  • 2 # 海鏡清

    應該說,法國贏得百年戰爭的轉折點是因為聖女貞德,但是最終法國是依靠火藥武器的進步打敗英軍的。

    英法百年戰爭本來是一場爭奪法國王位繼承權的貴族戰爭(兩國王族是表親),戰爭的前半截,法國平民對此是漠不關心的,法軍還是按照中世紀的傳統,以貴族重騎兵為主。英國由於渡海遠征,加上蘇格蘭在其背後襲擾,貴族參戰積極性不高,不得不以僱傭平民當兵為主力。

    英國長弓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法國重騎兵,宣告了貴族戰爭的終結、平民戰爭的崛起

    結果拿著長弓的英國僱傭兵機動靈活,沉重打擊了已經過時的法國重騎兵,在局勢最糟的時候,法國已經淪為英國的附庸。

    本來對於法國老百姓來說,到底誰當法國國王還不都是一回事,誰知道由於戰爭中消耗了大批金錢,加上英軍主要是僱傭兵,所以英王對佔領區收取重稅,英軍還不時搶掠,迫使法國平民投入到這場強加給他們的戰爭中,貞德就是這種現象的一個集中體現。

    貞德是一面旗幟,宣告法華人民永遠不會向英王的暴政屈服

    貞德實際上與英軍作戰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就不幸被俘犧牲,但法國軍隊從此卻有了靈魂,加上英國在法國的帶路黨勃艮第公爵由於分贓不勻改為支援法王,長期戰爭也嚴重打擊了英國的戰爭潛力,法軍相繼收復巴黎和香檳,兩國暫時簽訂了停戰協議。

    法軍火炮

    協議不滿五年,英法又開始撕逼。這段時間裡,本來就佔優勢的法國火藥武器技術不斷髮展,延展性更好的青銅炮取代了容易炸裂的鍛鐵炮,炮筒大幅度加長,顆粒火藥取代粉末火藥,從而使火炮可以獲得更精準的彈道和更快的炮口初速度,這樣射程、威力都大大增強了。而英軍由於過度迷信長弓的威力,輕視火藥武器的發展,最終嚐到了苦果。

    由於法軍擁有最先進的火炮技術和強大的炮兵部隊,因此勢如破竹,迅速摧毀英軍要塞和城堡。阿夫勒爾在法軍17天的炮擊下就投降了。法軍僅用16天就轟塌了貝葉的全部城牆。只用了一年時間,英軍在諾曼底和阿奎丹的100多個城堡就被法軍迅速奪取。

    1453年的卡斯提隆戰役是百年戰爭的最後一場決戰。去解圍的9000英軍盲目地向有壕溝和掩體保護的7000法軍發起攻擊。結果遭到300多門法國火炮以及大量火繩槍的猛烈轟擊,結果法軍傷亡僅100人,英軍損失4000人。

  • 3 # 歷史研習社

    “聖女貞德”在今天的法國仍然是舉國矚目的法蘭西英雄形象,這位在十七歲領兵出戰,不到二十歲就犧牲殉國的女郎似乎成為了扭轉法蘭西滅國命運的決定性因素。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圖/聖女貞德

    英法戰局

    英法戰爭的百年曆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英國入侵階段(1337-1360),這一階段的英國憑藉自身在法蘭西的眾多領地和自身的軍事實力對法蘭西有著絕對的優勢地位。進入第二階段(1369-1380)後,即法蘭西區域性反攻階段,英國國王查理五世銳意改革,用僱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民團,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戰術上,法軍也普遍採用突襲和游擊戰術,從而將英華人排擠到了西北沿海地區。應當說,這一時期法國的軍事實力已經開始逐漸逆襲英國,有了戰勝英國的早期基礎。

    在這一時期的戰鬥中,法國軍隊在純粹依靠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基本肅清了內陸地區的英國勢力,並沒有出現“貞德式”的民族英雄。由此可以看出,法蘭西本身也擁有足夠的國力對抗英國的入侵。

    

    “貞德”與人民

    戰役的第三階段(1415-1424年),法蘭西軍隊在北部戰場上遭遇英國與勃艮第人的全面進攻,自身內部也伴隨著地方諸侯叛亂。這一突然的軍事壓力雖然使法國丟失了北方大片土地,但是法軍在整個國境內的游擊戰術始終威脅著英軍的後方。

    

    圖/英法戰爭地圖

    貞德最為重要的功績自然是取得了第四階段(1424-1453)奧爾良之戰的勝利,貞德帶領法軍順利解救了被英華人圍困許久的奧爾良城,從而保住了法蘭西中部的要塞,使得法軍保留了反攻戰的門戶。在此後的戰爭中,貞德率領的法軍並沒有取得更大的實質性進展,法軍對巴黎的多次圍攻都以失敗告終,而貞德也不得以轉向東方以解決勃艮第公國的威脅。1430年,在奧爾良之戰僅僅一年之後,貞德就被勃艮第人俘虜,接著就被英華人判處火刑,成為了法蘭西獨立的殉難者。

    

    圖/貞德被俘

    在隨後的22年之中,聖女貞德更多的成為了法蘭西人民心中對於偉大祖國熱愛的化身,是法蘭西民族主義的象徵。曾經在貞德被俘之際對她置若罔聞的法國國王查理七世也順勢將聖女貞德的死當成了激發華人愛國情懷的利器。查理七世也不斷加強著自身王權對於軍隊的管轄,在削弱地方諸侯權力的同時建立起了更為精銳的騎兵與炮兵部隊。在1450年的庫米尼戰役中,法蘭西炮兵部隊已不到500人的代價殲滅英軍近三千人,終結了英格蘭長弓手的神話。在1453年的卡斯蒂永戰役中,法蘭西的加農炮部隊幾乎全殲了英軍的野戰部隊,為百年戰爭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圖/長弓手對戰炮兵

    聖女貞德帶給法蘭西的影響更多是精神層面上民族國家的歸屬,真正使法蘭西取得勝利的其實是法蘭西專制王權的形成與軍隊戰鬥力的提升。

    

    圖/巴黎的聖女貞德雕像

    參考文獻:1. 項勇 王宇勍著,108影響人類的重要戰爭,哈爾濱出版社,2004年

    2. 李朋主編,話說世界戰爭 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椒炒蛋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