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捭一帶只表更帥

    本店有看不出真假的名錶.....

    張飛見到呂布大罵三姓家奴,為何關羽卻恭敬的叫了聲呂將軍?

  • 2 # 談古論金

    1、關公相比張飛具有更高的文化修養,再加上呂布與劉備雖有矛盾衝突,但是比較長的時間是戰略盟友,呂布作為一方諸侯與劉備平起平坐,在轅門射戟中又幫過劉備,因此關公稱呼他一聲呂將軍,是禮貌得體的行為。

    2、關公曾經參與三英戰呂布,對於呂布的武藝高超他有清楚的認識,稱呼呂將軍是對於同儕哪怕是敵人的最起碼的尊重。

    3、問題中恭敬這個態度或許談不上,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關公應該是那種淡淡的有禮貌的那種,與他在曹營時期對曹操的態度差不多。

  • 3 # 歷史守望者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開始探討問題之前,我們先把這句話放在最前邊。

    問題中提到,關羽和張飛對待呂布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關羽表現的尊敬,張飛表現的不屑。同為兄弟對待人和事不同的表現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性格不同,判斷標準不一樣。

    桃園三結義一直被大家稱之為美談,所以才有“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做孫臏與龐涓”。細心的朋友一定要仔細體味這句話,古人用了“寧學”,而不是“要學”。

    “寧”與“要”,一字之別,謬以千里。“寧”透露出折中、權宜之策的意思,也就是說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學。接下來我們具體分析:

    關羽雖然傲慢,但有兩項佩服的標準,即人品和武德

    關羽一生只佩服兩種人,一種是仁義的品質修為高過自己。比如劉備。關羽一生只讀一本書《春秋》,春秋這本書是孔子所作,教人如何明大義、曉大理,才有了“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的說法。關羽的理想追求就是仁義的最高標準,他認為劉備做到了,所以一生追隨劉備,即使過五關斬六將,面對曹操的各種利益誘惑都不為所動,這是其一也。一種是武藝水平要超過自己。關羽一生縱橫三國亂世,靠的無非就是仁義招牌和武藝超群。可以說整部三國中,除了呂布幾乎沒有誰能夠勝過關羽,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雖然有很多名將,也都是與關羽處在同一個水平,但呂布有項羽之勇,天下無敵是不容非議的。呂布曾經跟關羽有過交手,三英戰呂布那一集。所有人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呂布完完全全是靠真本事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呂布雖然做人的品德不怎麼樣,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武藝比拼上,呂布的武德是值得尊敬的。呂布從來不需要跟敵人玩陰的,“搞偷襲、放冷箭”的陰狠損招,呂布對此都是嗤之以鼻。正是武德上的修為才使得關羽對呂布十分敬重,也驗證了關羽對待事物會一分為二的看待。

    莽張飛是富戶出身,由著性子的仗義

    張飛何許人也,書中說他是個屠戶。其實不然,古今屠戶多了去,有幾個能像張飛一樣靠殺豬殺出豪宅的。說到底張飛要不是爆發後,要不是富二代。

    這就使得性格有點由著性子,一不來氣就暴跳如雷。所以,他待人接物的態度就是眼裡容不下沙子。稍有一點汙點惹他不順心,就破口大罵,拍桌子而起,所以才有莽張飛的稱號。

    從最初三顧茅廬就看以看出,去了兩趟就心不耐煩,要一把火把孔明的茅廬給燒了,把孔明綁來。對待一個毫無瓜葛,不想幫忙的孔明,他都要採取如此粗暴的手法,可見張飛的性格。

    後來,孔明剛下山。劉備出於客套說了一句“我得先生,如魚得水”。結果,有敵人犯境。張飛說了一句“此時怎麼不拿水來抵擋”。

    如果不是劉備和孔明心胸寬廣,張飛早就惹禍上身。

    由此可見,關羽和張飛對待呂布的態度完全是由於性格和價值取向不同而已。關羽的立場是隻要你符合我的參考標準,你就是我佩服的人。張飛的立場是隻要你稍有一點不符合我的心意,你在我眼裡就是個不值一提的人。

    所以,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真的值得每一個人好好體會。

  • 4 # 豹眼看歷史

    張飛大罵三姓家奴,關羽尊稱呂將軍,這都是演義的說法。

    老羅想要這麼辦,自然就妙筆生花,說得活龍活現,就跟真事一樣。

    這是作者的厲害之處,我們就看個熱鬧,圖個娛樂。

    作者要把翼德塑造成猛張飛,自然把他描寫的魯莽些,言語上就不會那麼文縐縐地;

    既然要把關羽塑造為忠義之人,就不好把他說得粗暴無禮。

    當然了,張飛也不是見誰都是開口便罵;關羽也不是對誰都這麼客氣。

    就題主這個問題,就隨便聊幾句吧。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在陳壽看來,張飛、關羽都有國士的風采。

    這就很說明問題啦,二人都不是那麼粗魯不堪的一介武夫。雖稱不上是溫文爾雅的儒將,起碼還是能夠遵守遊戲規則的。

    儘管關羽剛愎而自矜,張飛暴躁而缺乏恩惠,但絕不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流寇山賊。

    一般的江湖大佬,對關羽、張飛的評價都是一起來說的,基本看不出任何的區別。

    至於有些史料說,張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雖然有很多的爭議,但也不是說張飛繡花就不可能。

    由於演義的廣泛影響,張飛粗魯的形象就根植於讀者心裡。

    但就演義的說法,張飛、關羽二人對呂布不同的態度,還是有具體原因的。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張飛與呂布初次見面,打個招呼,開口就是“三姓家奴”。

    這是因為當時呂布是董卓的爪牙,是關東諸侯討伐的死敵。

    因而在語言上先賺點便宜,圖個嘴上痛快,話說的難聽些,也是很自然的事。

    罵人也不一定就只是罵娘,諸葛亮也會罵人,而且罵得很狠,否則也不會罵死王朗。

    張飛罵呂布,主要原因還是呂布是對手。

    至於關羽再次與呂布見面時,呂布已經是殺死董卓的大英雄啦。而且關羽是追隨劉備來協助陶謙對付曹操的。

    曹操已經是劉備潛在的敵人,也就是關羽潛在的對手。

    而這時的呂布又抄了曹操的老窩兗州,就統一戰線而言,呂布此時起碼是劉關張的朋友。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曹操。

    面對共同的敵人,再次見面,關羽的稱呼自然也就不一樣啦。

    不必說關羽稱呂布一聲“呂將軍”,就是張飛此時也不會再罵呂布是三姓家奴啦。

    至於後來呂布與劉備再次翻臉以後,稱呼啥就是另一回事啦。

    呂布也曾轅門射戟,救過劉備一次,張飛、關羽也不至於分不出好賴。

    此一時,彼一時,即便是張飛一人對呂布的稱呼也是不同的。

    這不僅僅是張飛與關羽性格的差異,更多是呂布身份的變化所致。

    同時,還有史書與演義的不同,給我們造成如此大的反差。

    因此,就是讀演義也需要細心地品味,這樣讀起來才更有味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稻田埂除草是內吸性藥物好還封閉藥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