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此人手下有80萬精兵,卻不肯救崇禎,為何還被世人稱為忠臣?
7
回覆列表
  • 1 # 遺產君

    左良玉,山東臨清人,自幼喜愛習武,卻討厭讀書,在遼東從軍,抗擊清兵。他多次鎮壓農民起義,尤其是在瑪瑙山戰勝了張獻忠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 左良玉戰勝張獻忠之後,聲名大振,就開始擁兵自重,目中無人了,他擁有百萬兵力,是南明朝廷生存的保障,他在皇帝面前有話語權了,有討價還價的資本了。南明的弘光帝對他無可奈何,處處討好他,還封了他一個侯爵,更助長了左良玉的囂張氣焰,多次拒絕帶兵作戰,為了不和清軍發生正面衝突,他打著“清軍側”的幌子進攻南京,後在戰船上病死,他的兒子接過了權力,但他的兒子比他還孬,直接率部投靠了清軍,獻給死去的左良玉一份厚禮。

    左良玉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行為驕橫跋扈,他成長在亂世,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亂世武夫,混世魔王,軍閥頭子,他為了達到目的,縱容士兵欺壓百姓,作奸犯科,徹徹底底的披著羊皮的狼,說到底,他就是個一代梟雄,一代軍閥而已。

  • 2 # 季我努學社

    弘光元年(1645)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打著手中有太子密詔率軍南下的事件。當時,南京地區出現一少年,自稱是崇禎崇禎皇帝的太子,一時間朝廷震動不已。經過爭論後,朝臣主要分為兩派,一派以馬士英等人為首,認為此少年必是假冒無疑,應該立即以欺君之罪論處。而左良玉等人認為此少年確實是太子,馬士英等定是懼怕太子歸來後自己權勢削弱,才否認太子的存在,一場由爭論開始了,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明王朝的歷史命運。

    崇禎皇帝煤山自縊

    若要對此事有清晰地把握,就應該先對左良玉進行一番分析。左良玉是晚明少見的大將,驍勇善戰,多有戰功。但是,左良玉又是一個能清楚辨明形勢的利己主義者,沒有誓死守衛家國的心態。他在作戰中避強就清,意在儲存實力,有次作戰中遇到李自成,因懼怕率軍撤退,遭到嚴重潰敗。但是,朝廷並不能因此削去其軍權,因為他的軍隊是晚明所有藩鎮中實力最強的,整個國家的安危寄託在他手裡。可以說左良玉是自傲且跋扈無比的。

    另外,左良玉和馬士英的矛盾也是主要原因。有明一代,武將地位逐漸上升,這和明代主政者看到宋代將領沒有主要權力,被文官掣肘致使積貧積弱有很大關係,因此,明代武將權力很大,文官逐漸沒落。到明代後期,以左良玉為主的武將對文官不屑一顧,即使馬士英這種在文官集團裡呼風喚雨之人,在武將眼中也難以受到較高的尊重。在這種背景下,左、馬二人的矛盾日益激化。

    左良玉

    馬士英等人在朝廷要挾弘光皇帝、胡作非為的行徑早已引起朝臣的不滿,而南京出現太子的傳聞則被認為是打倒馬士英等人的好時機。左良玉與馬士英的矛盾,加上舉國上下欲扳倒馬士英的呼聲,他聲稱手裡有太子密詔,在“清君側”的名義下率兵出發了。至於太子究竟存在,史家至今仍在爭論不說,對於“清君側”一事而言,並不重要,應該說,這更是政治鬥爭的產物。

    左良玉不顧農民起義,率領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軍隊捲入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又因軍隊排程不周,最終失敗,接著自己因病賽手人寰,軍隊沒了主心骨,“清君側”自然不了了之,明王朝可以來的最後一支主力不對開始瓦解。但是,對於明王朝來說。代價卻是慘重的。左良玉放棄南京上游的武昌,率重兵南下,使南京失去屏障。馬士英為與左良玉對抗,抽調長江北邊的軍隊,致使防線南移。上述因素綜合起來,清軍趁機南下,遇到的阻力會很小,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左良玉畫像

    綜合來看,左良玉“清君側”一事是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同時更應該看到,在國家將亡之際,武將文官依舊不能放棄前嫌鬥爭不已,文官集團更是亂作一團,氣數已盡的明王朝滅亡的確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參考文獻:

    1. 劉中平:《左良玉“清君側”的原因及後果》,《第十二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8月。

    2. 張廷玉等:《明史》卷273《左良玉傳》,中華書局標點本。

    張廷玉等:《明史》卷308《馬士英傳》,中華書局標點

  • 3 # e_listen141814398

    我覺得有必要還原一下明朝末年的歷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崇禎末年,周延儒第二次成為內閣首輔,由於接受了閹黨分子阮大鋮贊助的活動經費,他考慮要回報一下,但作為東林黨人的周延儒不可能提拔一個閹黨分子阮大鋮入閣,於是就提拔了不是閹黨分子的馬士英,這是當時的情況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一種妥協的情況,馬士英能夠為東林黨人所接受,東林黨人對他抱有著很大的期望,紛紛傳言馬士英就是于謙再世。至於後來馬士英窮兇極惡,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招權罔利,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東林黨人都活不下去了,於是有些的東林黨人又開始聯絡左良玉來救命。

    據《續明紀事本末》記載,李自成的手下很多人都投降了左良玉,早在弘光政權建立之初,這些李自成手下計程車兵全都嚷嚷著要去進攻南京,左良玉不得已把自己的金銀財寶都分給了這些人,同時用鉅艦封鎖長江,在長江上豎起了一門大炮,說誰再敢去進攻南京,就用炮轟!左良玉一直在盡最大可能控制這些部隊,不讓他們胡來。左良玉一再說要他做朝廷的守土保疆的忠誠將領。

    後來馬士英胡作非為,馬士英是搞恐怖統治,很類似於汪精衛統治下的76號的恐怖統治。《明史·奸臣傳》記錄了馬士英“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到弘光政權滅亡為止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著整人害人,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這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能夠看出一些來。

    馬士英的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最後左良玉也控制不住了。 左良玉起兵的主要理由是討伐馬士英,當時左良玉已經無法控制手下,手下都忍無可忍,集體要求舉兵討伐馬士英。當然,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當時左良玉手下的大都是闖王李自成的部下,他們一般不願意跟老領導打仗。據《明史·奸臣傳》記載,左良玉部隊起兵造反,討伐馬士英,在起兵文書上列舉了馬士英的八條罪狀。包括為閹黨重修三朝要典。當了首輔還要獨掌兵權。大肆誣陷迫害他人。以選中宮為名,把最漂亮的女人佔有,剩下的才給朱由崧。腐敗到極品,都督滿街走,職方賤如狗。控制皇帝,招募死士,濫用暴力。還有太子案等等。左良玉手下的,主要是哪些李自成投降的部隊,早已義憤填膺,36員大將聯名造反,如果左良玉再不起兵造反,他們就要自我行動了,左良玉已經控制不住了。隨著這些主要由投降過來計程車兵組成的部隊,紀律越來越差,連那些李自成投降過來的將領都看不慣,左良玉對這支部隊的控制力越來越差,後來的左夢庚更是很難控制桀驁不馴的部隊。

    左良玉當時起兵清君側,討伐馬士英,據《續明紀事本末》記載,左良玉起兵後,那些李自成投降過來的軍隊紀律很差,左良玉,一邊對付南京政權的江北4鎮,後來多鐸起兵後,左良玉是幾乎唯一跟多鐸作戰南明軍隊,馬士英所直轄的江北四鎮基本上都投降了,只剩下左良玉實際人馬大約有10萬人,左同時與馬士英的江北四鎮作戰,又進攻多鐸的清軍,兩線作戰焉能不敗,從軍事角度純屬自殺。從中看出來左良玉是沒有什麼頭腦的,後來左良玉被黃得功擊潰,但僅僅是潰逃,未傷主力。左良玉死後左夢庚投降了清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應該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