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道至簡209

    不去打劫就去賣藥,藥企利潤之高可見一斑。

    中國還有很多藥沒進醫保,很多老百姓真心的看不起病,難怪有人說“一個家庭從小康到貧困就是一場病的事”!

    藥企上市圈錢不如降低藥價更能使老百姓得實惠!

  • 2 # 風生焱起

    翰森製藥成立於1995年,其經營實體為江蘇豪森藥業集團,主要經營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四大領域藥物產品,此外還佈局消化道和心血管治療領域,公司在國內精神類藥物的市場佔有率第一。

    不過翰森製藥在香港市場的上市首日最吸引人關注的並不是其首日大漲36.75%(在過去一年小米、美團、平安好醫生等獨角獸企業赴港上市首日都未能取得如此佳績,部分獨角獸更是首日破發),市值達到1112.65億港元,而是其資訊披露出來的公告資訊,其牽出了國內的一個藥神級別家族,因為其實際控制人、創始人、集團主席鍾慧娟還有一重身份——

    其是A股醫藥第一市值股、目前市值超2700億元的恆瑞醫藥的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孫飄揚的妻子,如此一來,孫飄揚、鍾慧娟夫婦還有他們女兒孫遠將組成一個掌控近4000億市值的醫藥世家,手握國內兩個“最大”:最大的抗腫瘤藥物生產企業(恆瑞醫藥)、國內最大的精神類藥物生產企業(翰森製藥),著實讓人驚歎。

  • 3 # 財經新聞雜談

      翰森製藥,其董事長叫鍾慧娟,是恆瑞製藥董事長孫飄揚的妻子,也是身價200億的醫藥界女首富。

      翰森製藥,主營中樞神經系統(主治精神分裂症)、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類藥物。

      直接來看資料:

      2015-2018年6月,其營業收入分別為50.45億元、54.33億元、61.86億元、37.7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49億元、14.76億元、15.95億元、10.42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11.45億元、12.47億元、14.02億元、6.9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92.58%、92.69%、92.64%、93.37%;淨利率分別為28.68%、27.1%、25.78%、27.5%;3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1%,3年利潤複合增長率5%。

      注意,一年營收60億,淨利15億,而且毛利率巨高,高達90%以上。

      精神分裂症,是以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徵的常見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按表現症狀不同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以出現幻覺、妄想為代表的陽性症狀;二是,以抑鬱、衝動、攻擊性為代表的陰性症狀。但是,這種區分界限並不十分嚴謹,因為大多數精神分裂患者,同時具備陽性和陰性症狀。

      針對不同症狀,精神疾病藥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抗精神病藥物,主要針對陽性症狀;另一類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對陽性症狀和陰性症狀均有作用。

      由於過去人們對精神分裂症瞭解的侷限,曾採用過驅魔治療、發熱療法、精神外科治療、電休克治療、胰島素治療等方法對精神分裂症進行治療,但是療效甚微。

      直到195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原本用於治療瘧疾的氯丙嗪,被發現有鎮定的作用,能讓精神分裂症狀有所緩解,“抗精神病藥”誕生了。1952年,羅納·普朗克公司的氯丙嗪,被正式應用於治療精神分裂中,是首個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的藥物。

      氯丙嗪的發現和使用,是精神病治療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雖然到了1964年,全球已經有5000萬人使用了氯丙嗪,但是科學家們卻並不知道它為什麼可以起到鎮定作用。直到1972年,Paul Greengard實驗室首次發現氯丙嗪的作用與多巴胺受體有關,由此掀起了多巴胺研究的熱潮。

      多巴胺(Dopamine),簡稱DA,是下丘腦和腦垂體中的一種關鍵神經遞質,是神經細胞上突出的“突觸”(synapse),用於神經資訊的傳遞。

      它能夠傳遞亢奮和歡愉的資訊,使得人們對一些事物“上癮”。比如,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令人上癮,是因為尼古丁刺激神經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還有學者提出,所謂愛情的產生,也源於多巴胺的分泌。

      在DA假說的設想下,抗精神病藥的基本原理是:對多巴胺D2受體進行阻斷。

      而氯丙嗪,能夠透過阻斷參與調解本能和情感行為的邊緣系統和多巴胺D2受體,從而起到鎮靜的作用。可是,多巴胺主要適用於具有陽性症狀的精神分裂患者。

      直到1989年,另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藥誕生了,他就是首個用於治療“陽性+陰性”、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的藥物——氯氮平(原研廠商:諾華)。

      這款藥,不僅能夠對產生陽性症狀的多巴胺起作用,還能對陰性症狀的5-羥色胺起作用。但是,氯氮平在臨床應用中,卻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副作用: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甚至引發白細胞減少。

      到了1993年,首個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藥物——利培酮(原研:強生)上市了。它較氯氮平的優點在於副作用小。

      利培酮自上市至2014年,共給強生帶來了至少300億美金的銷售收入。此後,新型抗精神分裂藥物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後來,又出了一款新藥,叫奧氮平,被看做是利培酮的升級版,目前被廣泛使用,原研藥是禮來的再普樂,於1998年上市。

      再普樂是禮來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藥品,2011年,再普樂的全球年銷售額均超過40億美元。

      在中國,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從1958年起步。50年代,中國精神疾病發病率為2.7‰,70年代為5.4‰、80年代為11.4‰,90年代為13.47‰,21世紀後,發病率上升至17.5‰。[1]

      由於發病率每年加速增長,使得中國的抗精神分裂藥物市場不斷擴張。

      然而,相較於國外,國內的抗精神分裂藥主要以仿製藥為主。1957年,氯丙嗪在中國問世,開始了中國抗精神分裂藥的歷史。1997年,西安楊森公司引進了利培酮,上市後長期居於中國抗精神分裂藥物前兩位。

      不過此後,有一家公司後來居上,成為國第一大精神類疾病類製藥公司。它就是本案,翰森製藥。

      翰森製藥的董事長,鍾慧娟,曾是連雲港延安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1996年辭職下海,擔任豪森(翰森的經營主體)的執行副總經理、總經理,並最終做到董事長和Quattroporte。她為人低調,公開資訊不多,但依舊很出名,因為她是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的妻子。

      起初,翰森和恆瑞一樣,也是做抗生素的,後來,恆瑞轉型佈局腫瘤、麻醉領域,而翰森轉型精神病治療和抗腫瘤兩大賽道。

      2001年,翰森製藥首仿奧氮平(商品名:歐蘭寧),在精神病治療領域站穩腳跟。並於同年,上市了一款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藥,澤菲。

      2005年,另一款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藥,普來樂上市了,銷售額也在10億元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鄆城3名少年結伴去河邊野遊發生意外,被打撈出已無生命體徵,父母岸邊痛哭,知情者:河水約3米深,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