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天的絢爛
-
2 # 職場有備無患
提起轟炸機就難免不讓我牽扯出戰略轟炸機,目前世界上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僅有三個。即美國的B-1、B-2、B-52,俄羅斯的圖-95、圖-22、圖-160,和中國的轟-6。其中以美國的B-2戰略轟炸機效能最為優越,中國的轟-6最弱,幾番升級為轟-6K之後,才在戰略轟炸機指標中勉強及格。 這裡我強調一下,不是沒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就不具備轟炸他國的能力,只不過是現在戰鬥機的卓越效能,逐漸相容了中、小型轟炸機的功能,它們也是可以執行轟炸任務的哦。
轟炸機的前身是由偵察機變身而來的,最早作為軍用的飛機即是偵察機,我們都知道空中偵查的效率,比地面偵查效率強出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安全係數真正的從地上一下達到了天上。在那個沒有空防的年代,駕駛員在敵陣上空難免不丟幾顆手榴彈或者迫擊炮彈賺點小實惠,但是都是駕駛員手動拋擲炸彈,命中率可想而知低到了何種程度,當然也就收效甚微。
1911年,意土兩國在北非大打出手,義大利人用單翼飛機向土耳其投擲了4枚2kg的榴彈,打開了轟炸機轟炸的先河。1913年,俄華人伊戈爾.西科爾斯基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架轟炸機,該機裝有8挺機槍,最多可載彈800kg,機身內有了專門的彈倉,並採用電動投擲器,轟炸瞄準器、駕駛和領航儀表。
1917年,又是義大利人杜黑提出完整的戰略轟炸理論,他在《轟炸論》中描繪了用轟炸機群轟炸敵人縱深,摧毀敵方戰爭潛力的作戰方式,在二戰中也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演繹。歐洲的千機大轟炸、B29機群火攻東京、日本廣島和長崎升起的兩朵絢麗的蘑菇雲,直接將轟炸機的地位送上了巔峰。
-
3 # 一葉楓流
飛機一出現就被應用於戰爭中。
由於早期飛機都是木材和鋼索結構,強度很差不能攜帶較重的物品,只能讓飛行員在天上飛,所以都用來進行軍事偵察。
1907年,當時在荷蘭海牙召開會議,專門約定禁止從氣球或用其它類似的新方法投擲炸彈和爆炸物。
1911年11月1日,在義大利和奧斯曼土耳其發生的利比亞戰爭期間,義大利飛行員朱利奧-加沃蒂(Giulio Gavotti)從他駕駛的法曼飛機上扔下了第一顆桔子大小的炸彈。
1912年爆發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保加利亞飛行員用法國Albatros F-2飛機攜帶兩枚炸彈(手榴彈),轟炸了一個土耳其火車站。
1913年,英國布里斯托爾生產的Bristol T.B.8在駕駛艙安裝了簡單的投彈瞄準具,機身下安裝圓形炸彈架,可以攜帶12枚4.5公斤的炸彈。可以逐次投放或一次性投放。
同年義大利 奧瓦尼-巴蒂斯塔-卡普luoni(Giovanni Battista Caproni)也製造了專門店轟炸機Caproni Ca 30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率先對德國開展空襲。英國的DH-4飛機可以攜帶210公斤的炸彈。法國的佈雷蓋14型飛機可以攜帶300公斤炸彈。
後來到美國製造直升機的西科斯基為沙皇軍隊製造了雙翼轟炸機Ilya Muromets。
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是讓飛機走上戰爭舞臺,在偵察、轟炸、戰鬥、運輸聯絡中初露鋒芒。真正的好戲要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軍的戰略轟炸在影響戰爭程序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是美國對日本的戰略轟炸摧毀了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就是美英對德國工業製造和交通運輸的轟炸,也嚴重打擊了納粹的是軍工生產。在後期針對石油生產加工運輸環節的轟炸,真正制約了德軍的地面行動。
原子彈的出現,使得轟炸機一躍成為決定戰勝勝負的關鍵手段,至少在戰後初期是唯一手段,直到蘇聯的洲際導彈出現。
-
4 # 白虎堂
轟炸機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飛機出現初期,1903年,萊特兄弟試飛了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飛機,在之後的10年中,飛機技術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1911年,一位義大利中尉駕駛一架“朗派樂 ─道比”單翼飛機向地面目標投擲了大約2千克的彈藥,雖然造成的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也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轟炸機”。
隨後,在1912年,世界著名飛機設計師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設計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重型戰略轟炸機,飛機最大長度為22米,翼展可達35.5米,起飛重量在7噸左右,航速能達到每小時100公里以上,升限為4000米,能夠飛行500多公里。當時的俄國,用這種重型轟炸機組建了第一支正式的戰略轟炸機編隊。
之後,轟炸機技術取得快速發展,特別是在一戰和二戰過程中,這種飛機得到了廣泛應用,到二戰時期,美國使用的B29戰略轟炸機,已經極為先進,這種飛機在當時的體積達到最大,而且還集成了大量先進武器技術。當年負責投擲原子彈的,就是這種大名鼎鼎的戰略轟炸機。
二戰結束之後,轟炸機技術的發展並沒有止步,從上世紀4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正式設計真正的洲際航程戰略轟炸機,即後來的B52“同溫層壁壘”,這種轟炸機擁有高達220噸的起飛重量和1.6萬公里以上的續航能力,飛機可用於發射巡航導彈及投擲熱核炸彈,是美軍主要的戰略威懾武器。
同時期的蘇聯也發展了圖95戰略轟炸機這樣的洲際長程轟炸機,圖95的航程高達1.5萬公里,載彈量高達25噸,這種轟炸機和美軍的B52相比堪稱旗鼓相當。而且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這兩種轟炸機都還在繼續服役。
當然,美國和蘇聯仍然有發展其它型號的轟炸機,美軍的轟炸機還包括B1B和B2,其中B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役的隱形戰略轟炸機,蘇聯沒有發展隱身轟炸機,但有圖160這樣的洲際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和圖22M3這樣的高速突防轟炸機。當前的美國已經開始計劃發展新的B21隱形轟炸機,而俄羅斯則計劃發展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
事實上在戰後,歐洲國家也還有發展戰略轟炸機,比如英國的火神、勇士、勝利者,以及法國的PhantomIV轟炸機,但是這些轟炸機所發揮的作用已經不大,而且在有了海基戰略核潛艇之後,歐洲大國對於戰略轟炸機的需求減少,因此現在歐洲已經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了,早期的型號,現在也都已經陸續退役。
-
5 # 五雷兵備庫
第一次世界大戰催生了轟炸機,不同於專注于飛艇的德華人和更重視戰鬥機的法華人,俄羅斯人成了轟炸機之父。
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轟炸機是誰發明的?多數人應該想不到,居然是俄羅斯人西科斯基!早在一戰爆發前的1913年,西科斯基就首飛了全球首架四引擎飛機,即“勒格蘭德”民用飛機。後來,正是以“勒格蘭德”為基礎進行改良,俄羅斯人得到一種軍用雙翼飛機,即IM轟炸機。
而且俄軍也是第一個使用轟炸機作戰的軍隊,機型正是西科斯基設計的IM轟炸機,時間是1915年2月,被該機轟炸的是位於波蘭的德軍。之後,德國本土、奧匈帝國都曾遭到IM轟炸機的襲擊。
而在齊柏林飛艇慘敗於英國上空後,德國航空部隊最終決定也發展自己的轟炸機,特別是能遠端作戰的重型轟炸機!而對標的機型就是死對頭俄羅斯的IM飛機。德華人將其命名為“巨型飛行器”,長度竟達數十米,旁邊的偵察機和它一比成了小不點!有意思的是開發者包括齊柏林公司,就是研製齊柏林飛艇的那家企業。被戰爭現實教育以後,他們不做飛艇改行造飛機,可以說很與時俱進了。畢竟,這種飛得又快、載彈又多、火力更猛、航程更遠的大殺器,可比飛艇好用多了!
時光飛逝,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和美蘇冷戰,但重型轟炸機仍然是航空強國不可或缺的空中利器。B-17空中堡壘、投擲原子彈的B-29和號稱要服役百年的B-52,都是轟炸機歷史上的佼佼者。而冷戰後服役的B-2隱形轟炸機,更是有毀天滅地的能力。
直到最近的俄烏衝突中,從空中發射巡航導彈的圖-160依然在證明著轟炸機的價值。想必西科斯基在天有靈也會感到欣慰的:自己開創的事業後繼有人。
回覆列表
一戰期間,飛機剛誕生不久,就被軍方看中了其軍用價值。隨後被用於偵查等任務。那個時候有效的防空武器並不多,於是那些偵查飛行員就時不時的從敵人頭上飛過,順便丟下幾個手雷,這個就是轟炸機的早期形態。1911年,義大利和土耳其為了北非殖民地打起來了,義大利飛行員叫~~~(不記得了)就在一架單翼機上丟下了幾個榴彈,效果甚微,但是有效。1913年,俄羅斯人斯科爾斯基設計了一款專門用於轟炸任務的飛機“穆羅梅茨”,在1914年,俄羅斯用“穆羅梅茨”組成世界上第一支轟炸機群轟炸了波蘭境內的德軍。之後的都知道了,轟炸機迅速發展了起來,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放異彩。如今,轟炸機尤其是戰略轟炸機作為核三位一體的主要組成,被世界各國重用,併成為大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