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老虎他爹

    先說個人意見:如果王安石活在近代,依然是糟糕的政治家,將會給國家與民眾帶來更多的苦難。

    原因有二:

    1、王安是畢竟是千年前的人,而近代面臨的主要困境是“古今之變”,是“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老經驗至此已徹底失效,非洗心革面、重頭再來,是無法應對這一危局的。不要說王安石,中國古代史上所有偉大人物加起來,在“古今之變”前,都會束手無策。因為完全沒有可參考的經驗,也完全看不清發展的方向。

    2、王安石本身就是一個失敗的政治家,沒有理由相信一個失敗者。

    王安石為什麼要變法

    不否認,王安石超越了自己的時代,對自己所處時代危機有更深刻的認識。

    圖片說明:今人提起王安石,常會說起他的“名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其實這句話不是王安石說的,而是政敵向皇帝告狀時,說王安石曾發此狂言,可見這三句話根本就不是什麼好話。宋神宗為此問王安石,王安石為這三句話辯護,但沒承認自己說過這些話。

    王安石正逢唐宋革命,中國正從身份社會過度到平民社會,在商品經濟衝擊下,傳統的社會結構、道德結構、信仰結構出現了全面危機,體現在:

    1、貧富差距空前拉大

    2、社會動盪

    3、國家能力空前下滑。

    宋代以儒學立國,強調“祖宗之法”,王安石的勇氣在於敢突破這一成見,放棄道德原則,以世俗法則為根據,打擊既得利益集團,重建遊戲規則,這體現出他智慧與才華。

    王安石變法的短板

    然而,對比商鞅變法,就可以看到,王安石變法雖然同樣依靠王權,同樣走上層路線,同樣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它遠遠無法和商鞅變法相提並論。

    圖片說明:王安石變法的堅定支持者宋神宗趙頊,但在眾人反對下,他也幾度反覆,且38歲便去世了,這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他死後,他的起居注曾四改,最終定版為反對王安石變法。

    商鞅變法直指權力的組織模式,是一次深刻的制度革新,商鞅從一開始就把變法定位在廢除舊制度、建立新制度上。

    王安石變法則不同,它並沒有任何改變權力分配模式、頂層設計的內容,而是在現有制度框架下進行的一次內部調整,目的是讓現有制度的效率提高、使皇權能夠最大化地深入到百姓生活中。

    不否認,商鞅預想的權力結構過於殘酷,可王安石變法嚴重缺乏制度想象力,所以人亡政息,他下臺後,變法很快就終止了。

    王安石變法蛻變成皇權的幫兇

    王安石認識到舊制度害君、害民,獨利於官,所以試圖聯合君權,下及民生,共同約束官員,可從結果看,王安石變法只是增加了中央稅收、加大了人民負擔,並沒有真正解決官冗的問題,也沒提高行政效率,更沒促進公平。

    圖片說明:宋高宗南渡後,確認北宋亡國源於王安石,他說:“安石之學雜以伯道, 取商鞅富國強兵, 今日之禍, 人徒知蔡京、 王黼之罪, 而不知天下之亂生於安石。”

    確實可以說,王安石變法的一些想法並不壞,比如“青苗法”,國家負責年初貸款,年後收回。這確實是利民之舉。

    農業的最大缺陷在於有強烈的時間性,年初下苗,需要大量投資,農民沒有能力,只能貸款,承受巨大剝削,年後豐收,因為農作物不便儲存,想將它們銷售出去,就只能忍受奸商們壓低的價格,這樣等於要接受兩次盤剝。

    圖片說明:一代奸臣蔡京因王安石變法上位,後人往往批評王安石所用非人,導致變法失敗,卻忽略了,蔡確(附吳處厚)、邢恕、呂惠卿、章惇、曾布、蔡京等皆是王安石一手提拔上來的,如此大面積發展奸臣的技術,很難說是偶然失查,更大的可能是,他們都是替皇權壓榨百姓的鷹犬,隨著北宋亡國,他們不得不背鍋。

    在唐代,鄉村富戶基於地緣、血緣等因素,不得不為村民提供低息貸款,否則地方政府也會懲罰他們。這是他們得到推薦,成為貴族、向更上一層發展的前提,所以他們只能忍受。

    然而,隨著身份社會的崩解,官員皆從科舉出,地方推舉已無實際意義,則鄉村富戶自然不願再犧牲自己利益幫助農民。農民生產積極性因此遭到極大打擊。

    王安石讓國家來接管貸款,秋後可收實物,這樣免去農民賣糧之憂,不能不說是善意,但他沒有監督的方式,結果“青苗法”成了地方官員強制攤派、低價徵糧的手段,人民反而受到了更大的剝削。

    為什麼好想法變成了壞辦法?

    1、在王安石的頭腦中,百姓是沒有基本權利的,皇帝養他們,只是為了獲得稅收,所以在制度設計上,根本沒有考慮給民權、民聲以空間,完全自上而下,恩賜下去,導致目的與手段的分離。

    2、王安石不相信市場,他只看到市場失靈,便妄圖用政府來補充,結果引發政府失靈,國家因之而崩潰。

    王安石變法為何成了光輝典範

    這顯然是後代創造出來的歷史。

    自王安石以後到清代末期,900年間,王安石變法一直是飽受批評的。不論是官方正史,還是民間私史,都很少有人為他辯護。明代商品經濟發達,士人好出怪談,也基本承認王安石變法是禍國害民,只是初衷不壞而已。

    之所以評價逆轉,源於三點:

    1、自朱熹之後,懲於王安石行政過苛,國家哲學逆轉,強調國家應重視道德,不要過於強調行政,應減少對人民的盤剝。因國家不斷從經濟生活中退出,造成了明清兩代國家能力持續下滑,到晚清時,局面已無法收拾。所以讀書人為富國強兵,又重新推崇王安石,卻忘了王安石並沒有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

    圖片說明:朱熹表面上說,認為王安石的辦法都對,但目標錯了,國家應該“崇道德而黜功利”“彝倫賴是以匡扶”,從而完成了對王安石的徹底否定。話說,畫這個像的人跟朱熹有多大仇啊。。。

    2、在近代之變中,中國文化始終難以接受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現代性,總希望既發展經濟,又保留傳統的溫情,所以不強調個體的進步,總強調國家整體的進步。所以普遍對社會主義有所期待,而王安石變法確實帶有強國家、弱個人的色彩,很像社會主義,正如陳煥章所說:“如果他的整個計劃能夠得以實現 , 中國在一千年前就進入社會主義了。”

    圖片說明:陳煥章曾以《孔門理財學》獲得美國博士,他用奇怪的方式販賣中國傳統,其中穿鑿附會處甚多,對王安石的解讀亦如此。

    3、外華人抬轎子。國外一些學者對王安石大加讚揚,其實他們對宋代的背景有多少了解呢?不要忘了,《宋史》只是兩年多編成的,基本未加辨析,根本夠不上正史的資格。當時資本主義在全球也遭遇很大挑戰,人們渴望一種社會化、國家化的解決方案,便到東方找靈丹妙藥,沒想到就找到王安石頭上。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羅斯福新政時期的農業部長華萊士,他從陳煥章那裡讀了兩句三腳貓式的王安石,便自認為素有研究,他認為王安石和 20 世紀 30 年代羅斯福總統面臨的經濟危機“幾乎完全相同”,王安石提出的辦法也很有效,這其實是完全的夢話,沒想到卻成為後人抬高王安石的證據。

    不否認,王安石變法有它獨特之處,但時代在發展,對這種替皇帝掠奪百姓的、酷吏式的變法,顯然不應該讚揚。

  • 2 # 李備戰6

    世上沒有假命題,假命都是說虛無,

    列寧稱他十一世,中國偉大改革家,

    餘讀先賢之學說,儒法混而難獻合,

    錯在當權及社會,文人集團儒主導,

    法天法地法先王,困了意識是失敗,

    司馬同他唱對臺,不是個人的成見,

    而是社會深層次,宋人論起亡國恨,

    歸之王安石。

  • 3 # 中州觀察

    如果王安石生活在近代他不僅是政治家而且是經濟學家。列寧稱王安石是11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20世紀我們很多學者把王安石定為北宋亡國的罪人,南宋理宗時期朝廷把王安石定性為國之罪人,之後史家多有附之,嚴有禧:惟王莽、王安石、賈似道三人力任為必可行,而皆以擾民致亂。

    崔鶠:除異己之人,著《三經》之說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於大亂。

    羅大經: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公元1068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開始改革,以富國強兵為目的來挽救王朝統治,改革涉及了社會各方面,經濟、政治、民生、軍事,這些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實施時出現了不理想的問題,1076年王安石二次罷相隱退江寧,1085年宋神宗去世,改革終止,以失敗結束!王安石有深遠的經濟前瞻性,一千年前就懂得金融管制,用貸款的方式刺激經濟發展,有非凡的政治手腕,不但但是道德文章著世,內聖外王,注重儒家入世實踐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銷售做什麼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