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九進十三出

    1、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

    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曆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為修訂曆法,郭守敬還改制、發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內的古渠,更立閘堰,使當地農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耗時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發展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

    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以郭守敬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 1977年3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2、郭忠恕 (?-977)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畫家,〔北宋〕字恕先,又字國寶,洛陽(今屬河南)人。

    郭忠恕,兼精文字學、文學,善寫篆、隸書,尤其“界畫”為世人推重,“界畫”是隨著山水畫發展而派生的一科,主要是畫與山水畫中有關的亭臺樓閣、舟船車輿。《聖朝名畫評》中評他的界畫,為“一時之絕”,列為“神品”,傳世作品有《雪霽江行圖》卷。

    7歲能誦書屬文,舉童子及第。後周廣順中(952)召為宗正丞兼國子監書學博士。由於爭忿朝政,不久被貶為崖州司戶,秩滿去官,不復仕,縱放岐雍、陝洛間。入宋,官國子監主簿,益縱酒肆言,因譏諷時政,又遭流配登州,死於臨邑途中。

    工畫山水尤擅界畫,樓觀舟楫皆極精妙。所畫重樓複閣建築頗合規矩,“上折下算,一斜百隨,鹹取磚木諸匠本法,略不相背”,比例十分準確精細。作石似李思訓,作樹似王維,每當自畫屋木,王士元便給其補人物,合作頗為默契。

    兼精文字學、文學,善寫篆、隸書。尤其“界畫”為世人推重。“界畫”是隨著山水畫發展而派生的一科,主要是畫與山水畫中有關的亭臺樓閣、舟船車輿。《聖朝名畫評》中評他的界畫,為“一時之絕”,列為“神品”。

    工書,諸體皆能。曾有人得鳥跡篆,忠恕一見輒誦如宿習。清劉熙載《藝概.書概》稱:“忠恕以篆古之筆溢為分隸,獨成高致。”傳有《三體陰符經》、《汗簡》、《佩觽》等書。其畫風畫技在當時和後世有較大影響。

    3、後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 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隆堯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王朝建立者(951—954年在位)。

    身材魁梧,勇力過人。出仕後漢,累有大功,拜鄴都留守、樞密使。後漢隱帝劉承祐厭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鄴都處死郭威。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威發動兵變,向南攻破開封,推翻後漢。次年,郭威建立後周,年號廣順。在位期間,崇尚節儉、虛心納諫、改革弊政,促進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形勢趨向好轉。

    顯德元年(954年),因病駕崩,時年五十一,諡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葬於嵩陵。遺詔令養子柴榮即位。

    郭威稱帝之後,馬上就著手治理國家,進行改革來增強國力。他從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也有親身體會,所以首先減輕了百姓的負擔。這方面郭威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

    在早年朱溫征伐淮南時,朱溫將繳獲的上萬頭耕牛給百姓使用,然後向百姓收牛租,幾十年之後,到後周時仍然在收,當年的牛早就死了。郭威下令廢除這項既過時又累民的稅收。至於營田務,是唐末以後在中原地區設定的由戶部直接管理的農業生產機構,所屬的農民負擔很重。

    郭威廢除營田務後,將原來百姓使用的田地房屋和牛及其他農具都賜給他們永久使用。這項措施加上牛租的廢除,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其間,有人建議將一些好的營田賣掉,就能得到數十萬緡錢來充實國庫,郭威卻說:“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此外他還下詔,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藉口來加收百姓賦稅,原來普遍存在的正稅以外的雜稅一律廢除。

    4、郭子儀(697~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人。唐朝傑出名將,政治家、軍事家。

    早年以武舉中第,入仕從軍,累遷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收復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遷司徒,封代國公。

    乾元元年(758年),拜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擔相州兵敗之責,罷職賦閒。寶應元年(762年)初年,河東兵變後,封為汾陽王,起兵平定叛亂,事後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長安後,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 廣德二年(764年),僕固懷恩引領吐蕃和回紇入侵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後,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增加食邑,剝奪實權。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

    5、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陽人。西晉玄學家。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常閒居。闢司徒掾,稍遷黃門侍郎。東海王司馬越引為太傅主簿,甚見親委。任職專權,為時論所輕。嘗以向秀《莊子注》為己注,述而廣之。一說竊注之事,恐未必信。力倡“獨化論”,主張名教即自然,為當時玄學大師。

    西晉末年的《 莊子注 》 中第一次精煉提出這種思想的“ 雙遣” 、 “ 三翻”的典型表述,從而形 成 以“ 雙 遣 ” 、 “ 三 翻 ” 為特徵的重玄理論 ,後為佛學理論所吸收, 同時也為道教義理所攝取。

    據《晉書·郭象傳》記載,他“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世說新語·文學篇》說他“才甚豐贍”,曾與善辯名士裴遐辯論。在社會上很有聲望,“時人鹹以為王弼之亞”。

    當時一些清談名士都很推崇他,如太尉王衍常說:“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郭象早年不受州郡召,閒居在家,“以文論自娛”。後應召任司徒椽,遷黃門侍郎。又為東海王司馬越所招攬,任命為太傅主簿,深得賞識和重用,“任職當權,燻灼內外”,遭到了一些清談名士的鄙視和非議。

    郭象解《莊》有明確的詮釋進路:“莊子推平於天下,故每寄言以出意”(《山木注》。這是說,莊子學說的內容本質上是“內聖外王之道”(《莊子注序》,而解《莊》的方法則應當是“要其會歸而遺其所寄” (《逍遙遊注》),即超越表達手段(所寄)以把握精神實質(會歸)。這可以說是王弼“得意忘言”說的發揮與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棠花能不能放在室內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