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別丶扯些沒用的

    明朝朱氏大小藩王割據一方,雖無兵權,但動則幾千頃的封地,稅負只交極少一部分,更不要說在朝中為官計程車大夫官員了,每人家中都有置地,所以大大皇權和官權臃腫阻礙了明朝後期的發展,而清朝則是收歸皇權和封地,統一分發農民上交徭役,還有趕上了風調雨順。

  • 2 # 古河洋橋

    這個問題問的好!明朝的稅賦和清朝的稅賦結構不一樣,清王朝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明朝的賦稅主要來自農民,如果遇到天災人禍,就會爆發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清政府不會敲骨吸髓的盤剝農民,清政府留一條活路給農民,清政府的賦稅主要來自工商業;清朝的農民起義,主要是因為西洋價廉物美的貨品對中國小農經濟的衝擊,農業農民紛紛破產,農民的生活無以為繼,才挺而走險造反的。

  • 3 # 千道木

    明朝財政收入和之前的宋朝及之後的清朝沒法比,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明朝有宵禁。

    說白了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晚上的商業活動受到限制,這種正當的經濟活動尤其是晚上商業活動最活躍的時候,這大大抑制了消費及經濟活力,GDP自然也就不會高到哪去,GDP不高稅收也不可能高到哪去,最終導致財政收入不高

  • 4 # 蝸牛老四

    我就說我瞭解的一些

    朱放牛娃-鳳翔乞丐-大覺寺和尚--異教徒將軍-吳王-太祖皇帝元璋,曾經很得意的頒佈一個政策,地方衛所地方補給即軍屯,地方留足日用之後再上交國庫,前期這些軍戶是生產者,後期衛所糜爛,就成了消費者,自給自足尚且不行還要中央財政撥款這也是導致了後來的財政危機的原因之一

    朱明貴族,朱明貴族太能生了,幾十萬的朱明貴族後代人人都趴在大明身上吸血,同時自己的田地還不用繳納賦稅

    文官,文人中舉接受投獻,國家產業變成私產,也不繳稅,只給主家繳納收成,這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朱明貴族全是吸血鬼,那這些文人官員簡直就是蝗蟲。即使是歷史評價不錯的徐首輔,張首輔,都接受了幾萬甚至幾十萬畝的投獻。這真的就導致國庫寸草不生了。

    清朝

    對滿清歷史不太瞭解,就不說了。

    聊天可以不要罵人

  • 5 # 北洋水兵

    這其實是明朝自身的原因。田賦官紳勳貴可以不用繳讓窮鬼來交,以及商業稅收的混亂。

    蒙古族有一句諺語,瘦養肚子裡能刮出幾斤油水?而明朝不合理的稅收制度,實際上就是從窮鬼手裡搶錢。因為官老爺有不上稅的特權,所以賦稅只能分攤到窮鬼頭上。而朱家的廢物王爺以及貴族老爺們貪得無厭,土地兼併肆無忌憚,大量的老百姓破產成為流民或者被典賣為奴。但是那些沒有破產的老百姓呢?不好意思,賦稅增加,因為人少了,田賦總額不變,所以破產的那些老百姓需要繳的稅又落到了你的頭上,繳稅吧,要不就送官治罪。

    這公平嗎?不公平。合理不?不合理。為什麼有錢人不交稅非得要窮鬼來交?為什麼非要跟窮鬼搶食?此舉必然會導致社會矛盾激化,這也是明朝純粹的農民起義比較多的原因,因為老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只能鋌而走險。所以清朝總結了明朝滅亡的教訓,推行永不加賦、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等政策,其意義在於對田賦進行改良,廢除了延續千百年的人頭稅以及勳Quest紳不上稅的特權,田賦的繳納以擁有田產的數量來決定。

    清朝還廢除了明朝遺留的農奴和依附農制度。依附農就是本質上和農奴一樣,但是清朝入關後改僕為佃,或者是另其開墾已拋荒的土地,使之成為佃農或者自耕農。同時,清朝鼓勵老百姓墾荒,康熙、乾隆多次下令對新開墾之耕地永不升科,等於朝廷放棄收取新開墾之土地的田賦,以調動老百姓的勞動積極性。而且清朝田賦稅率比較低,長期維持在2%-4%這一區間,另外清朝開疆拓土以國庫存銀為支援,並非對民間橫徵暴斂。

    至於商業稅這方面,明朝更是奇葩。明朝自立國之初就打擊工商業,並祭出戶籍制度對工商業進行限制,這對工商業來說打擊巨大。因為商品如果流通受限,就不會刺激消費,進而影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時明朝貨幣發行量也非常小,很多地區甚至出現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所以明朝收不來商業稅是很正常的。

    再一點,明朝沒有清朝的海外貿易,只有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根本不可能獲得太多的利潤。即便是被明吹們吹上天的隆慶開關,也不過是開了一個並非深水港的月港,關稅也僅僅是清朝海關收入的零頭而已。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說乾隆,乾隆的很多做法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比如乾隆出巡以及修園子,在平常人看來這是大興土木,但是隻要了解經濟學常識就知道乾隆的玩法就是央行放款。因為錢多沒有用,讓貨幣流通才有用。貨幣只有在市場上流通,才會促進商品流通,才會刺激消費,從而透過商業稅再把放出去的錢都收回來。如果貨幣不在市場流通,就會使得商品的流通量降低,從而影響經濟發展,降低老百姓生活水平。

    人們通常認為乾隆搞一口通商,實際上是乾隆對海外貿易進行規範管理。乾隆規定廣東的粵海關只對西洋各國,福建的閩海關只對南洋貿易,浙江的浙海關以及江蘇的江海關對東洋貿易,這種規範可以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從而獲取更大的利益。因為各個海關進口商品的關稅不同,海商運載的貨物不同,因此自然要進行規範,以便增加海關收入。我甚至都覺得乾隆學過西方的經濟學。

    所以,清朝的稅收自然會多於明朝。

    全文完

  • 6 # 阿呆呆搞笑原創

    財政體系要有實物作為計量單位,收入和支出都要採取相應的實物方式。一此統一的貨幣計量實物,大大改良了明朝初期的經濟拮据現象。等到了明朝中期以後,隨著農民安居樂業,國家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等,使得明朝的經濟一度達到了繁榮昌盛的地步。連美洲和日本也相繼遠渡而來,融入明朝的繁華當中。朝廷見農民富裕了,於是便想心思把部分實物改成白銀來統一徵收農民稅收,以達到中央政府統一國稅的目的。等朝代歷經滄桑傳到清朝時,其清朝的皇帝,也發現明朝的稅收機制,可以增加自己中央集團的收入,於是完全照抄明朝,將明朝的國稅合成白銀統一納稅了。明朝又因經濟處於緩衝修建期,所以其稅收也相對清朝要少收十分之一的官稅。而清朝後期,由於有上百年的財政老底墊底,所以國民經濟能力遠超於明朝的農民收入,所以,清朝的稅收就更高些。整體稅收行情,都是根據當時社會的整體經濟能力來做調整的。

  • 7 # 風中小草59

    明朝初期稅收總額2200萬,清朝初期只有3000多萬,乾隆知道一鴉前都維持在4000萬兩

    清朝稅收總額確實高於明朝,為什麼大家總是感覺清朝稅高,因為明以實物稅為主,糧食絲捐等

    稅收要考慮物價,明朝朱元璋時期糧食實物稅3000石,一石250文,是指的粗糧價格,中期400文,萬曆初期600文

    清朝初期是400文,清中期600文

    清朝粗糧是明朝高五成

    明朝農稅摺合2000萬兩。清朝2900萬,也就是說農業稅總和明清是一樣

    清朝的進出口商稅500萬,鹽稅700萬,而明朝總共才200萬到300萬

    一句話明朝稅收不低,只不過以實物稅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S8世界總決賽中有哪些對RNG威脅較大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