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央先生
-
2 # 始終先生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發生過兩次鴉片戰爭,第一次是在1840年,一次是1856年,兩次戰爭都以清朝失敗告終。其中以第一次鴉片戰爭最為著名。(圖為中英簽署的《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和鴉片有必然聯絡嗎?答案是肯定的,是圍繞著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毒害中國大眾,清朝政府禁止鴉片等問題,進行的一場中國抵抗西方列強的戰爭。
但鴉片絕對不是戰爭的唯一理由。下面,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們一起揭開戰爭的真相。
英國上圖這個東西大家都認識嗎?這就是蒸汽機。
早在1679年,蒸汽機就已經被髮明出來了,只不過初代蒸汽機的效率並不比人工要高出許多,還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毛病,需要有專門的人負責看護,所以一直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直到一個英華人的出現,這個人就是瓦特。瓦特在18世紀末期改良了蒸汽機,不但減少了蒸汽機的故障率,更是大大提高了蒸汽機的工作效率。
瓦特改良後的蒸汽機,被廣泛的應用到各行各業當中,加快了英國,法國等西方列強的工業化程序,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技術,行程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也迅速讓西方世界與其他地方國家拉開了差距,新的社會形態無時無刻的對舊有的社會形態和制度進行著衝擊。到19世紀初的時候,英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並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擴大商品市場,掠奪原材料,加緊了征服殖民地的行動,中國的周邊國家和鄰近地區,陸續成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中國作為一個封建的古老國建,一直帶給西方人神秘富饒,遍地黃金的傳說,自然成為西方列強,特別是英國眼中的肥羊。
中國當時的清朝,長期處於閉關自守的封建統治之下,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佔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嚴重的阻礙著中國經濟、政治以及對外貿易的發展,與西方工業革命經濟增長相比,清政府時期的中國經濟,是處於長期的下坡路的。
這是當時兩國的大致國情。一個成迅猛的上升趨勢,急需將自己的商品換成黃金白銀。一個成沒落的下降趨勢,閉關自守,與世界脫節。
殘酷的貿易戰爭當時英國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這些商品在英國本土,特別是皇室貴族中特別受歡迎,特別是茶葉,已經成了當時英國國民最重要的消耗品。反而英國自己生產的工業製品(如呢絨,羊毛等)在中國卻銷量不佳。當時的大清皇帝認為,地大物博的中國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沒有必要和英國進行貿易。這使得英國在中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而且當時中國是銀本位制,英華人在中國買東西,是需要支付白銀的。而英國是金本位制,但英國自己又不產白銀,所以需要從歐洲大陸進口大量的白銀。如此一折騰,英國商人的利潤就受到了損失,而英國也從中國掙不到錢。
為了能夠維持貿易平衡,英國必須找到一種商品來對抗中國的茶葉,絲綢等奢侈品。於是,英華人當時想出了兩種東西。
第一種商品就是白銀。由於中國是銀本位制,對白銀的需求量巨大,所以當時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白銀進口國。當時英華人從美洲殖民地大量的掠奪白銀,運往中國,用以交換中國的奢侈品。起初這種方法很奏效,但隨著美洲殖民地的革命運動。這一方法收到了阻礙。
第二種就是印度鴉片。由於外交途徑和白銀貿易政策都沒能徹底開啟中國的貿易大門,英國資本家便想出了一個極其卑劣的主意,“毀滅人種”計劃,用印度鴉片荼毒中國民眾。當然,英華人也知道這個方法極其不光彩,因此,採取走私的方式。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出,據保守估計,當時中國可能有十分之一的人成為癮君子,在肉體上和精神上給與華人雙重的折磨,直接造成當時中國東南沿海工業蕭條與沒落。
鴉片貿易也造成中國大量白銀外流,由當時最大的白銀進口國變為最大的白銀出超國。據史料記載,當時中國每年的白銀外流達600萬兩,這還僅僅是有明確記錄的。中國國內發生嚴重的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鴉片帶給中國的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民眾的廣泛重視。道光皇帝派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
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後,勒令外國煙販交出所有鴉片,並承諾不要再販賣,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並於6月3日-6月25日將大部分法律上屬於英華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燬。
清政府斷了英華人的財路,英華人便用堅船利炮打進了中國的國門。
後面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由於戰爭武器的懸殊,滿清政府輸得一敗塗地,並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賠償英國2100萬兩白銀,開放南方几個主要的口岸。
總結所以說,鴉片戰爭確實與鴉片有著必然的聯絡,但鴉片戰爭的本質,其實就是貿易戰,金錢戰。
-
3 # 社會歷史觀
鴉片作為當時的一種貿易品,牽扯到的是中英雙方的利益。我們試想如果沒有林則徐虎門銷煙,難道這場戰爭就不會開始了嗎?當然會,只是時間的問題。因而鴉片從來都只是開啟中國大門最“理想”的一個藉口,它作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加速了戰爭的爆發。
其實,這場由貿易演變成的戰爭確實是由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率先開始的,儘管英國並不是第一個企圖衝擊中國經濟的國家。其實,除了清政府閉關鎖國制度實施大面積海禁外,外來商品的流入頂多是衝擊著市場,本來就不應該有其他激烈摩擦,事實也確實如此。
所以我們一直說,英華人他們自上而下就是重力的一個商業民族。對當時的英國王室來說,中國的貿易稅收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東印度公司生產的鴉片貿易佔據了主要地位。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曾經的清朝廷一直是最大的白銀海外收購國,但是這些白銀卻在短短的時間內大面積流失,就是因為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進口的鴉片,呈十倍以上的增長。
這已經不是貿易的問題了,而是上升到一個國家存亡的問題,清政府明顯認識到了這一點,而林則徐作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也明顯知道,鴉片不除國家難存。這就是道光年間強硬派的態度。
一方面是英國政府一而再而三企圖開啟中國大門的談判的失敗,另一方面極速發展,刻不容緩的社會形勢,這種情況下,虎門銷煙給了英國政府一個最大的藉口,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英華人終於露出了獠牙。當然,從另一角度來說,這也是清政府強硬態度的支援與國家實際發展嚴重不對等的原因。
回覆列表
所謂鴉片戰爭,跟鴉片必然有關係。
侵略者發動鴉片戰爭,前提就是林則徐禁菸,這樣會切斷他它們透過鴉片貿易掙中國錢的這條路,損害它們的利益,所以才發動戰爭。
弱國無外交,希望祖國越來越強,人民越來越富,這樣中華民族才會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