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味人生

    五一大過節的,怎麼會給我推薦這樣的問題,有點晦氣啊。

    首先歷史上有割舌刑罰,被稱之為“截舌”,有史料記載最早出現“截舌”刑罰的是漢朝初年。

    漢末關於截舌的記載不勝列舉,一直蔓延到清朝,三國時期、唐朝、明朝都有截舌的記錄。尤以明朝刑罰為最。

    截舌後,人物除了不能講話,不能分辨味覺以外,不會致死,還能安生的活著。

    而“咬舌自盡”多在文學作品中出現,尤以武俠小說中出現次數為多,多出現在貞潔女為了不被侮辱,咬舌自盡。

    暫且不論一口能把舌頭咬掉,是不是符合人體學常識,“咬舌”和“截舌”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截舌不能致死,咬舌同理。

    那為什麼會有“咬舌自盡”的說法呢?

    上世紀末在四川曾有一起“咬舌導致死亡”的自殺事件,是這樣的:

    44歲的精神病患者,意識恍惚,突然咬舌自殺,因致舌腫脹、出血窒息,搶救無效死亡。

    死亡分析顯示是“窒息死亡”,一方面是咬舌後舌根腫脹,另一方面是大量出血,血液入肺導致窒息。

    這也是現行對於“咬舌自盡”的普遍認定的說法:窒息說。

    但是想要達到窒息的效果,有以下幾種可能:

    1、咬到舌頭大動脈,深藏在舌根後頭,咬到的機率很低;

    2、疼痛後暈厥倒地,出血後無人陪護,最終入肺,窒息死亡,又或者出血過多斃命;

    3、咬斷了一小截舌頭,舌頭卡到喉嚨,吞嚥不能,無法呼吸;

    最關鍵的是,人有本能的求生欲,“螻蟻尚且惜命”的基因是刻在骨子裡的,疼痛會阻止你的進一步動作,“自發的咬掉舌頭”就如“人是不可能自主停止呼吸斃命”一樣,除非昏迷不醒,導致的意外窒息,否則“咬舌自盡”只是小說中的狗血說法罷了。

    所以說,像小說中的貞潔女遇到劫匪,試圖咬舌自盡是不成立的,劫匪也不會讓她那麼容易就死去,“趁熱說”就更不會發生了。

  • 2 # 隨雨飄渺

    用刀快速割下舌頭後,用燒紅的烙鐵,將傷口灼燒後,自動封閉舌尖的血管,而烙鐵又能消毒。

    而用牙咬斷舌頭,沒有及時止血,最終會失血而亡。或者感染而亡。

  • 3 # 七追風

    咬舌自盡這種高難度操作,成功率太低了。

    (影視劇裡的咬舌自盡)

    咬舌自盡的說法,一般出自野史小說,現在影視劇也喜歡拿來用,一般都是某位“堅貞不屈”的人,被抓之後決心赴死,然後閉上嘴一使勁,嘴角流出一絲鮮血,就這麼死了。

    電視劇,不必當真,想靠咬舌頭死,難度真不是一般的大。人的牙齒的咬合力,想一下子把舌頭咬斷,幾乎不可能。而且,舌頭的神經末梢很豐富,隨便咬破一點皮都會非常疼,除非是超人的意志力,才能忍著疼,不停的把舌頭“嚼斷”。

    當然,因為牙齒的位置問題,人也很難咬斷舌頭的末端,失血量不會很大。另外,人體本身是有凝血功能的,想咬破一點舌頭流血而死,也很難完成。

    不過,如果咬完舌頭之後仰面躺著,血液會導致呼吸道不暢,窒息而死……但是,這種操作還不如一頭撞死來得快。

    正常來說,咬舌自盡是不成立的,就算真死了,場面也一定很慘烈(滿嘴噴血),沒有電視劇演得那麼輕鬆。

    就像題主所問的,實際上古代有“截舌”之刑,證明了割舌頭不一定會死。

    (方孝孺就被割了舌頭)

    至少從漢代開始,割舌頭就非常流行了。不過歷朝歷代,這種刑罰大多都是屬於“附加”的,“買一送一”。比如判了死刑,先把舌頭割下來,防止亂喊亂罵。

    割舌的刑罰,有著很強的針對性,一般都是處罰那些誹謗、辱罵、勸諫之類,“禍從口出”的犯人。

    比如安史之亂的時候,常山太守顏杲卿被安祿山抓住。他就拒絕投降,大罵安祿山,後來被安祿山罵急了,直接把它綁起來割肉……就這,顏杲卿還是罵。於是,安祿山就讓人把他的舌頭割下來再弄死,這下就罵不成了……

    再比如大名鼎鼎的方孝孺,朱棣讓他寫詔書,他不願意,也是大罵,結果把朱棣惹急了。方孝孺的舌頭也被割了,罵不出來了。

    所以,大多數人被割舌頭,都是割完就直接處死了。不過至少可以證明,單單把舌頭割掉,不可能這麼快死去。

    (朱瞻基)

    也有割了舌頭活下去的記載,明朝朱瞻基在位的時候,他把兩個宮女賜給了寵信的太監當夫人。明朝後宮太監和宮女組成“夫妻”的情況其實很常見,但是像這種皇帝親自送老婆的,確實不太多。

    於是一個李姓校尉覺得不合適,就上疏說這樣做不合適。

    這下把朱瞻基惹惱了,就直接下令把這個校尉割了舌頭。結果,受刑之後他沒死,也就是不能說話而已,後來被人稱為“李神仙”。所以,正常只割去舌頭,有一定的處理措施,還是能活下來的。

    最後,據說有人試驗過,拿豬舌頭使勁咬,短時間根本咬不斷(當然是生的,不是滷好的)。

  • 4 # 史公子

    咬舌自盡是出自小說中死亡一種自殺方法,從醫學的角度上來說,武俠小說中的咬舌自盡立即斃命是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的。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都有很多舌頭失去一半仍然存活的例子。

    但是為什麼小說中那麼多咬舌自盡的呢,這就是網上流傳的”咬舌自盡“致死的三類原因。既”疼死“、“失血死亡”、“噎死”這三種說法,疼死說的主要原因是,咬舌的時候產生巨大的疼痛,舌頭上有著豐富的神經和血管組織,咬舌疼痛引起神經休克,導致呼吸系統和迴圈系統紊亂,從而造成死亡,但是這個是不可能的。

    ”失血說“就是說舌頭內有大量的毛細血管和比較粗的動靜脈,因此咬斷舌頭後回因為失血快速死亡,但是這個從常識上不能成立,因為人只有失血達到30%才有可能造成死亡,但是舌頭的出血量達不到。再就是”噎死“這個就更搞笑了,說咬斷舌頭被吞下去導致噎死,但是這種方式也不會造成快速死亡,所以說這些都是小說家的自己想象的,從醫學理論是解釋不通的。

    而且”咬舌自盡“不說能造成武俠小說的”一咬斃命“甚至連致命的可能性都很低,文獻中記載因為舌斷而死亡的極少,可以說沒有。古代受過”截舌“這個罪行的人有很多,沒有一個因為這個死了。”咬舌自盡“為什麼在小說中會死亡呢,應該是小說家的誤會,古代死士會在執行任務之前付毒藥,比如弄在牙裡,牙一咬就死了,慢慢小說家就改成了咬舌自盡這一說法。

  • 5 # 伍哥專攻

    一般情況下咬舌頭不會死的,電影裡那咬舌自盡都是騙人的,如果舌頭斷了就會死那割掉舌頭就一樣會死了,顯然咬舌自盡不成立。

    如果咬斷舌頭後人死了,死亡原因也不會是咬舌本身所致。

    通常強烈的疼痛會使人的植物神經系統做出相應反應,造成疼痛性暈厥。暈厥時人的意識喪失,由於咬舌自盡的人是閉著嘴的,後舌根後墜以及出血在暈厥時可能有口腔流入氣管,阻塞氣道引起窒息,而窒息若不及時搶救則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死亡。

  • 6 # 牛屎的煩惱

    割舌刑罰既然是一種可行的刑法,那麼肯定是經歷很多次的嘗試,肯定就不會輕易的死人,而咬舌自盡是出現在武俠小說裡面,從醫學的角度分析,武俠小說那種一咬舌立即斃命的描述並沒有科學依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終極鬥羅》十五冊提前上市,銀龍王古月娜即將回歸,哪些伏筆要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