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軒283569831
-
2 # 之媽說育兒
為人父母,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很多時候就因為你不經意的言行就會讓孩子感到一種被拋棄的感覺,這會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以我自己為例,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你是我從外面撿來的。相信很多孩子都會問父母一個問題,即“我從哪裡來的”。父母可能會覺得直接告訴你會太深奧,於是會開這樣的玩笑。他們可能是一句玩笑,但孩子卻會當真。會覺得自己是撿來的,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由。我小時候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對著鏡子看我是否和爸媽長的像,也一度想要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在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做了一些媽媽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媽媽總會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一般聽到這樣的話都會感覺很委屈,非常擔心媽媽真的不要自己了。
你大就要讓著他。我有一個弟弟,我們只相差一歲。在我們那個地方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從小爸爸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大你要讓著他”。我弟小時候戲特別多,每次不管是吃東西還是玩玩具都要跟我搶。我不要什麼的時候他也不要,我一拿他就會要搶我手上的,我不給他就大哭。這是爸媽就會過來不問青紅皂白的罵我,說我比弟弟大要讓著他。小時候因為這件事情,我一度認為自己是撿來的。小時候跟弟弟的關係很差,不過現在我們的關係很好了。每次回家都去接我,有什麼事情都會問我的意見,超級聽我話。
把我放在外婆家。由於我跟弟弟只相差一歲,所以爸爸媽媽照顧不過來,因此外婆把我帶回鄉下的老家養育,一直到8歲才到父母身邊。爸媽每年過年的時候才會去看我,以至於我都不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很多時候看到其他孩子都是爸爸媽媽陪伴,我都有種被父母拋棄的感覺。為什麼他們可以帶著弟弟不能帶著我,是不是他們不喜歡我。所以從小我就特別沒有安全感,而且非常敏感。直到現在,我跟外公外婆的感情都比跟父母的感情好。
父母以上的行為讓我感到是有被拋棄的感覺,因此我將來對待自己的孩子一定會注意這些點。
-
3 # 謝珺桐
我覺得主要有兩種行為會讓孩子產生被拋棄感。
第一種行為是,當孩子不聽話時,很多父母喜歡用恐嚇或者威脅的方式,讓孩子害怕,使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做,這樣的行為最會讓孩子產生被拋棄感。
比如說,我們經常會在大街上或者商場裡,聽到一個生氣的父母,衝著拖拖拉拉的孩子大叫:“你要是不趕緊走,我就把你丟在這裡,不管你了。”說完甩頭就走。有時候,我們還會聽到或者自己說出這樣的話:“你如果不聽媽媽的話,就會被警察叔叔抓去。”“你這樣的小孩媽媽沒法養了,你去奶奶家吧。”
很多父母之所以會採取威脅的方式,是因為他們覺得這種方法非常管用,簡單粗暴,即時生效,無需花費過多的口舌,就可以令孩子乖乖就範。
可實際上,威脅和恐嚇是錯誤的方式,不僅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還會破壞親子感情。
這是因為,孩子,尤其是年齡很小的孩子對父母是很信任和依賴的,對於他們來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爸爸媽媽不再愛他並拋棄他。所以,那些威脅的話會讓孩子信以為真,喚起孩子內心對被拋棄的恐懼,激發孩子幻想的火苗,幻想自己被孤零零的丟在世上,他們因此會擔驚受怕,安全感慢慢喪失。
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變得膽怯,做什麼事都畏手畏腳,害怕自己做不好會被爸爸媽媽拋棄,因此極力討好父母,如果這樣的話,親子關係也就變得有些畸形了。
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他們雖然不會像小孩子一樣,把父母說的話都當真,但是,如果他們經常性受到這種口頭威脅,就很可能會把父母的威脅當作耳旁風,因為他們知道,父母只是在虛張聲勢,不會真的對自己怎麼樣,因此他們就彷彿像抓住了父母的把柄,會更加肆無忌憚。而父母的權威性也在一次次的威脅中喪失了。
所以,我們永遠不要威脅說要拋棄孩子,不管是開玩笑還是在憤怒中,都不能警告孩子說他將被遺棄。只有孩子感覺安全,對我們的愛充滿信任,他們才能勇敢地邁出自己探索世界的腳步,我們與孩子的親子感情才能更融洽。
第二種會讓孩子感覺被拋棄的行為是,我們沒有處理好與孩子的分離。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原因,不得不離開自己年幼的孩子一段時間,比如因為出差、假期。有些父母因為怕孩子面對分離會傷心哭泣,自己也會於心不忍,所以就不提前告訴孩子自己要出遠門,他們會在孩子睡著的時候或者當孩子在學校時,偷偷地離開,把事情留給爺爺奶奶來解釋。
但其實,這樣不告而別會使孩子更焦急、煩躁,因為在他們看來,媽媽突然消失了,不要自己了,會激起他們內心對被拋棄的恐懼。
所以,面對分離,最好的方法是提前做好充分的安撫工作,跟孩子耐心交流,讓孩子慢慢接受分離的壓力。
有一位媽媽就做得非常好,而她面對的不是與孩子暫時的分離,而是永別。她就是《給布里安娜的卡片》這本書的作者。這位偉大的媽媽因為身患絕症,不得不拋下自己年幼的孩子,這種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就像她在書中說的那樣,“作為媽媽,我的首要任務就是不能在孩子長大之前死去,無法做到這一點真的是全世界最可怕、最痛苦的事情。”
這位堅強樂觀的媽媽,在剛知道患病時,對女兒小布利隱藏了病情。因為她擔心不到4歲的女兒太小,無法理解,也沒法接受媽媽很快會死掉這件事,她害怕女兒傷心。
但是,她最終決定告訴女兒實情,因為她希望女兒能從小就有直面困難的勇氣,並且知道媽媽不是因為不愛她了而拋棄她,如果媽媽有一天離開她,那是因為媽媽不想再承受痛苦了。
所以,她坦誠地告訴女兒病情,和自己內心的想法,小布利會看到媽媽吃藥,知道媽媽需要看醫生,也會去醫院看望媽媽,
最後,媽媽利用自己生命最後的四十幾天,用卡片的形式留下一張張寫給女兒的話,她希望在小布利孤單時刻,媽媽的照片和卡片上的話語能夠讓她安心,感覺到媽媽的愛依然在身邊。小布利在媽媽的愛中也慢慢做好了接受分離的準備。
媽媽寫給小布利的卡片
美國著作《伊甸園之東》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的最大的恐懼是他不再被愛,不被父母接受使孩子處於害怕的狀態……隨著不被父母接受的感覺而來的是憤怒,隨著憤怒而至的是某種報復性的犯罪……一個孩子,他渴望的愛遭到了拒絕,於是就踢打貓並把自己的內疚隱藏起來;另一孩子偷竊,想用錢使自己得到愛;第三個孩子想征服世界——處在犯罪和報復以及更多犯罪的迴圈之中。”
所以,不要讓我們的孩子產生被拋棄的恐懼感,我們不要總以為孩子小,說什麼都不懂,就威脅他,或者不告訴他,忽視他的感受,讓他失去安全感和對我們的信任。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尊重,我們的孩子會更自信,更健康。
回覆列表
1,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就說,你再不聽話,我把你送掉,把你丟了,這樣會讓孩子覺得非常沒有安全感,感覺隨時隨地都可以被拋棄的
2.如果孩子不夠優秀的時候,不聽話的時候,非常多的父母說,想當初,我辛辛苦苦陪養你,多不容易,如果知道你是這樣的話,就不應該把你生下來,這樣的話,讓孩子會非常難受,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