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甬城阿斌

    提這個問題,很可笑!先不說袁崇煥主觀上有無此意,且看歷史上有此先例否?如曹操、司馬懿、劉裕擁兵自重,篡奪政權,都是征戰多年,積累了巨大的聲望,掌握了整個帝國的軍權才開始暴露出野心的。倘若袁五年平遼成功,甚至滅了後金,再鎮壓了李自成、張獻忠,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勳,然後他是學劉裕(篡晉)還是做曾國藩(隱退),那誰都不好說:但他被起用才一年餘,手下之兵不過數萬,還未立大功,竟想擁兵自重,是他的腦子有病還是提問顳的人太幼稚?

    講到殺毛文龍"公報私仇",更胡扯了!毛和袁有私仇嗎?什麼仇?什麼史書上記載的?毛文龍倒真的是"擁兵自重":朝廷核准他的兵額二萬八千人,他卻以二十萬人上報要求發餉,幹什麼?想擴大私兵,當安祿山嗎?朝廷命他移鎮(離開皮島),他又不從,還縱兵大殺難民,割人頭冒功,這樣的地頭蛇,不殺何待?!自崇禎到南明、清朝、民國,直到今天,沒有一屆政府為毛文龍平反昭雪,說明他該殺!

  • 2 # 我是上海秋天

    謝謝邀請:袁崇煥私自議和並不聽朝廷勸告資米助敵賣糧食給已經投靠後金的蒙古部落就是通敵的證據~同樣不經過朝廷同意派人去參加努爾哈赤的葬禮更是通敵的證據~設想一下不經過中央同意~地方軍區司令自己做主去和敵國談判~同時私自派人參加敵國領導人葬禮,這放在現在也要被槍斃的.可以說想擁兵自重也是想的.袁崇煥已經向軍閥化更進一步了.從袁崇煥被抓手下大將祖大壽帶兵撤回寧遠最後靠袁崇煥寫信才回來就看出關寧軍成了袁崇煥私家軍了.可以說如果不是崇禎用計謀靠用議餉之名把袁崇煥誘捕.想抓他可真要造反的,關寧軍已經只知袁督軍而不知崇禎帝了.袁崇煥矯殺毛文龍就是軍閥化第二部.把只聽命朝廷的武將幹掉或趕走~把滿桂趕走就是.留下的都是隻聽命自己的人~假傳聖旨殺了毛文龍既可以給後金立下投名狀~替後金拔出背上釘子~又可以在寧錦一人獨大成為軍閥~崇禎給他罪名是私自議和專戮大帥資米助敵攜潛喇嘛堅請入城把他想投靠敵軍擁兵自重殺害大帥毛文龍說的清清楚楚~毛文龍不需要平反~本來就沒罪是袁崇煥矯殺,崇禎凌遲袁崇煥就算給毛文龍報仇了

  • 3 # lengxf

    封建社會大凡將帥在外手握重兵,遠隔兩地與朝廷兩兩不相通無法做到及時通訊,要是君主英明知人善任則邊將無後顧之憂必能盡心盡力,若是君主猜疑則一但有小人進讒言不斷詆譭,君疑臣臣懼君,大事去矣!

    一,袁崇煥通敵之說,清太宗為報復北韓此前出兵助明,一邊假與袁崇煥議和一邊出兵北韓,彼時崇煥統轄關內外各軍,知曉清太宗的緩兵之計已做好準備,清太宗與北韓訂盟約後果然在歸途中突襲錦州不成又功寧遠,被袁崇煥一舉擊退,私自議和成了通敵的疑似罪狀,但事後袁崇煥又上奏說明此事,崇禎皇帝也予褒獎,此時可謂知人善任,但是太監監軍不懂軍事往往掣肘袁崇煥又只知軍備不知送錢,太監一進讒言,一個人說袁崇煥通敵可能不信,兩個人說不信,可是三個人說說多了不由不信,所以袁崇煥在奉旨督帥軍務時說:“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蓋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就是防止自己在陣前殺敵背後有人亂進讒言,邊事複雜,兵法實實虛虛,雙方都會用間諜來迷惑對方,戰機稍縱即逝先議和後上奏也成了其擁兵自重的罪狀,在朝的大臣不瞭解實際情況往往對邊將的戰略戰術不認同導致掣肘,袁崇煥說此番話的目的就是讓崇禎皇帝既然用他就要信任他,提前預防可謂明見,後果然被滿清用間反殺,所以通敵之說子虛烏有!就像西晉武帝時徵南大將軍羊祜鎮守襄陽,為了殲滅吳國,命令部下不得騷擾對方,對方射的獵物落到自己陣地及時歸還,還與吳國大將陸抗互贈酒食,吳主孫皓就開始懷疑陸抗通敵,陸抗所奏條陳一概不允導致陸抗鬱郁而亡,羊祜用懷柔政策頗得邊鎮吳國民心而晉武帝不疑,可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遙制,人君知人善任是很重要的!

    關於擅殺毛文龍,袁崇煥奉命赴遼,修城增堡,置戍屯田,盡心盡力規畫了一年有餘,頗有成效。做為主帥自有戰略規劃,只因毛文龍鎮守東江已久,勢大官尊,免不得跋扈難馴,不服崇煥節制自成一派,東江島位置非常重要形勢足以牽制滿清,可與袁崇煥成互補互助,袁崇煥想將東江島改編營制,別設監司統一調遣,毛文龍推脫不肯實是不願屈居袁崇煥手下,試想如果其他將領統統效仿必成禍患,一個環節不到位敵人來攻必敗無疑,所以從戰略上考慮殺毛文龍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擅殺大將也給在朝大臣留下口實,雖然後面上表陳奏但是往往不知邊事之人最好妄議邊事,因此不斷有人向崇禎帝進讒言,以後袁崇煥被冤殺這也被當作通敵的原因之一,可悲可嘆!

  • 4 # 仁者厚德載物

    題主的問題又是在黑民族英雄袁崇煥,袁崇煥是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是對明朝赤膽忠心抗擊後金主力的民族英雄。

    天啟時期的寧遠大戰袁崇煥指揮一萬多明軍大勝努爾哈赤帶領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殺死殺傷一萬多後金軍,使努爾哈赤遭遇44年戰爭生涯唯一一次慘敗,努爾哈赤也被炮火重傷,八個月以後死去。

    天啟時期的寧錦大戰,袁崇煥指揮明軍大勝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後金四大貝勒帶領十幾萬後金軍主力,重傷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等,擊斃覺羅拜山巴希等,後金軍傷亡慘重,皇太極被迫撤退。

    由此可見,袁崇煥是後金軍主力的剋星,後金皇太極與袁崇煥有不共戴天之仇,袁崇煥為什麼要通敵勾結後金,是袁崇煥的頭腦有病,還是黑袁崇煥的這些提問的雜碎頭腦有病。

    如果袁崇煥有擁兵自重的想法,為什麼去千里迢迢浴血奮戰救援北京?不如像後來的左良玉吳三桂等那樣對崇禎帝見死不救更能儲存實力,祖大壽後來長期不服從崇禎帝召見他的命令,崇禎帝不也是毫無辦法。

    至於袁崇煥殺毛文龍,毛文龍在崇禎時期沒有任何對後金的軍事行動,反而與後金皇太極勾勾搭搭,毛文龍寫信給皇太極說“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大事可定。”,並在崇禎二年春,毛文龍帶兵血洗山東登萊,揚言“取南京易如反掌。”

    由此可見,毛文龍勾結皇太極夾攻明朝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袁崇煥在崇禎二年夏季斬殺毛文龍,實際上是挽救了明朝。

    而同樣作為天啟時期抗金名將的袁崇煥與毛文龍不僅沒有任何私仇,反而是惺惺相惜的朋友,這也是毛文龍對袁崇煥毫無防備,在自己的大本營皮島被單刀赴會的袁崇煥斬殺的重要原因。

    袁崇煥斬殺毛文龍以後,繼續重用毛文龍的兒子與親信鎮守皮島,皮島繼續發揮牽制後金的作用,由此可見袁崇煥的坦蕩無私。

    一直到袁崇煥被崇禎帝自毀長城逮捕下獄幾個月以後,皮島才發生內亂,孔有德耿仲明等將領後來去山東投奔袁崇煥的好友孫元化,但皮島一直在明朝的控制之下,繼續牽制後金。

    在崇禎帝自毀長城冤殺民族英雄袁崇煥兩年以後,崇禎帝又因為孫元化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發動吳橋兵變而冤殺了抗金名將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導致孔有德耿仲明等帶著一萬多明軍艦隊及紅衣大炮投降後金,使明朝失去了對後金的艦隊與火炮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學聚會建群兩週年的打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