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入夢半醒
-
2 # 初心穩立
個人認為:是其朱元璋的以往貧 困 弱的經歷,使他貪愛了江南的溫潤和繁華,從而忘記了帝王選都城,應首選重義之地建都,才可保王護國,遇有危亡而無內亂,才可為帝王者之都。南京蘇杭等皆不具此擁王保王民氣民心和民性。而能在一隅,卻能管控西北,連結南北,遙望西南,東拒門戶之地一一北京,為多朝帝是實屬明智之舉。
-
3 # 希榮文創
朱元璋將金陵南京作為首都,只是應急之需。他比較迷信,認為南京是水做的,旺女不興男,再加上南京偏安一隅,大多是短暫的朝廷,似乎不太吉利,難有作為。有些大臣認為“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頑”,南京聚寶門藏兵洞,而且偏處江左,在位置上作為國都不是十分理想。所以他即位後一直在尋找理想的都城,鳳陽、開封、洛陽、北京、都曾進入他的法眼,最後古都西安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可惜因為太子朱標的原因,最終失之交臂。
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定都南京(應天府)。歷史上定都南京的多為割據政權,偏安一隅,難有作為。朱元璋比較迷信,認為南京背靠長江,又有秦淮河環繞,是一個水做的城市,非常滋潤女人,有旺女不興男之說。所以,他雖然在南京稱帝,但作為真正的都城,南京顯然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中都鳳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臣最滿意的首選。鳳陽是朱元璋老家,朱元璋登基後下令開建,遷了江南十幾萬戶富人至鳳陽,打算遷都鳳陽。後來發現他的開國功臣們大多是江淮人士,包括丞相李善長、徐達和功臣湯和、耿君用、耿炳文、郭興、郭英、周德興、常遇春、陸仲亨、曹震、張翼、陳桓、謝成、李新、何福、張龍、張赫、胡泉、陳德、王志、唐勝宗等人,其中湯和與周德興還是朱元璋同村夥伴。如在鳳陽建都,會助長江淮勢力,因此朱元璋緊急叫停。
汴梁開封是當時人們建言定都的熱門。朱元璋很重視,月親自前去實地考察。他認為汴梁雖然位置適中,但是無險可守,四面受敵。但汴梁是宋朝的舊都,北上征討元朝時可以喚起北方民眾的民族情感,有很大的號召力。而且當時西北未定,需要將汴梁作為運送糧草和補充兵力的基地。所以朱元璋下令封汴梁開封為北京,這樣開封就徹底與京都無緣。
北京是元朝大都,也是座古都,但當時的北元勢力被沒有被徹底打垮,常常進犯邊境,在新朝未穩的情況下,遷都北京方案也被否決。
最後,同樣都是古都的洛陽、西安從候選城市中閃亮登場。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去考察這兩座城市,最後,西安以其恢弘的氣勢、漢唐盛世的象徵、居中安全的地理位置最終被認可。可惜朱標從陝西回京後因病去世,朱標作為朱元璋最理想的接班人的英年早逝對他的打擊很大,西遷計劃從此擱淺。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即位後,燕王朱棣起兵政變,將都城從南京前往北京。
-
4 # 三上歷史
朱元璋打了了天下,為什麼遲遲不建都呢?
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可是在哪裡建都這個問題,讓他特別頭疼。
為什麼呢?
前朝的元大都,是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的都城,漢人政權從來沒有在那裡設過都城,所以朱元璋壓根沒考慮過那裡。
應天,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是朱元璋打下天下的根據地,是他的大本營。
應天這個地方按理說也不錯,經濟富裕,又有長江天險。
但這個地方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在中國歷史上應天只做過偏安國的都城,而從來沒有做過一個統一的大帝國的都城。
應天號稱六朝古都,這六朝都是偏安一方的朝廷。它們是三國的吳國,東晉,還有之後的宋齊梁陳。
所以應天雖然是朱元璋的根據地,但他遲遲沒有把應天作為首都,即使建國後,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首都。
朱元璋最先想到的就是宋朝的首都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洛陽。
朱元璋跑到洛陽一看,發現也不太理想。洛陽有三個問題:一是洛陽沒有天險可守,是一馬平川的地方。第二,洛陽經濟不發達。第三,當年宋朝的宮殿現在都已經廢壞了。
應天和汴梁兩個地方都不太理想,朱元璋就暫時定了一個權宜之計把汴梁作為北京,應天設為南京。
朱元璋還有一個打算,是把都城設在他的老家鳳陽,所謂龍興之地。朱元璋在鳳陽大興宮殿,改奉陽為中都。但鳳陽這個地方實在是太窮了。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個大帝國的首都。
朱元璋自認為建立的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帝國,他建立的明朝也確實是漢唐之後,又一個漢人統治的統一的強大的帝國。
既然明帝國的強大,可以直追漢唐,那或許可以考慮下漢唐時的都城。
於是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去考察。太子朱標認真的考察了一圈,還繪製了陝西的地圖,結果回來就死了。朱元璋認為這是上天對他的警示,所以也就放下了遷都到長安的打算。
朱元璋一直心心念念地想找一個合適的都城,但太子死了,自已也慢慢年老力衰了,天下也慢慢安定下來,就放棄了這個打算,發出“興廢有數,只得聽天”的感慨。
-
5 # 關東俠客
朱元璋是一代偉大的帝王,出身布衣於戰亂中從戎,在1356年就打下了金陵,更名應天。金陵虎距龍盤有帝王之氣。楚王認為此地有王氣,埋金子鎮之。秦始皇更是挖秦淮河破壞地脈。因此,歷史上在金陵建都的朝代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國祚都不長。而且應天位於東南一隅位置太偏,朱元璋在1368年稱帝后γ沒有正式在比建都。當明軍北伐打下汴梁以後,江南地區的糧草和物資很方便的從南方運來保證西北地區的軍事需要。於是有些大臣認為汴梁位於華夏中心地區適於建都。朱元璋親自來汴梁城考查後認為此為四戰之地,無險可守還不如南京地勢險要呢,於是按歷史慣例實行兩京制把汴梁稱作北京,把應天稱作南京,這是南京命字的開始。洪武二年(1369年)西北地區平定,定都計劃重新提上議程,長安,洛陽,應天,汴梁和北平等地都被看好各方爭論不休。古語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朱元璋為顯擺決定在老家風陽建中都,並把江南地區十四萬富家遷過來居住。三都並存。別的大臣不敢發表議見,但是軍師劉伯溫曉天文通地理會看風水認為″風陽雖帝鄉,非建都之地。"但也沒擋住朱元璋的建都決心。直到六年後朱元璋開始停建中都風陽。原來朱元璋起家白勳貴們大部分是老鄉,居功自傲非常容易形成勢力,引起朱元璋的警覺,要把危險消滅在萌芽之中,於是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重新認定南京為正式首都。
回覆列表
第一 太子朱標的死,對朱元璋打擊太大
朱標巡遊兩個目的 ,
第1 作為未來皇位繼承人巡遊能更好的瞭解 全國的風土人情、各地屯兵以及經濟建設 為自己以後的皇權做更好的鋪墊。
第2 就是尋找合適的新都地址,但是朱標回來沒多久就病死了,朱元璋可能感覺是天意。自己一手培養的繼承人不明不白的死了在封建社會朱元璋可能認為冥冥之中自由註定,放棄了遷都的想法。
第二 朱元璋出身貧寒,半生征戰馬背上奪得江山,更清楚百姓的疾苦,不想在勞民傷財,畢竟 征戰張士誠 陳友諒 南下剿滅蒙元餘孽需要耗費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戰後最需要的是恢復農耕和經濟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