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史暮想

    藍玉的死,謀反是朱元璋給他下的一個定義,也是對外面的一個交代。

    開國皇帝的武將,在開國之君尚在人世的時候謀反,這個在歷史上也是小機率事件了。

    如果你注意觀察,你會發現,說藍玉謀反是一個用了很久的固有套路。比如說藍玉傲上,越權,枉法,貪贓,心懷不軌等等。而從朱元璋對藍玉下手的狠辣和果斷,還有藍玉完全沒有做出相應的“對抗”來看,藍玉案說的謀反,顯然不是藍玉的主要死因。

    藍玉案的一大特點,就是株連廣泛,前後有一萬餘人被牽連。

    藍玉手握兵權,就算沒有反意也要除掉隱患

    中國歷史上凡是帝王認為一個大臣“其心可誅”,那基本上就判了這哥們的死期了。

    當時,藍玉是朱元璋征討北元蒙古餘孽的主力干將。常遇春,徐達之輩也早已病故。所以藍玉當時幾乎掌握了大明王朝的主要戰力。光是憑藉這一點就足以給藍玉招來禍事。

    同時朱元璋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藍玉原本和故太子朱標關係很好,但是和朱允炆沒什麼交情。朱元璋從朱允炆接手帝位的角度考慮,除掉藍玉為朱允炆掃除隱患,那麼藍玉死得沒什麼冤枉的。藍玉倒臺,其黨羽勢必成為朱元璋的清算物件。

    國家的精力財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經濟和軍事兩手抓。所以藍玉這批武將派系,已經嚴重阻礙了朱元璋的國策。

    藍玉裹挾了一批開國功勳的後代,這是藍玉案牽連甚廣的主要原因

    藍玉始終堅持要保持對蒙古的軍事動作,並且串聯了一批朝中大臣和功勳集團的二代公子們。藍玉這麼作是真的在找死。

    從朱元璋的角度來看,藍玉是裹挾了一批陪自己打天下的老哥們和老哥們的孩子,質問朱元璋:這個天下難道就真的只能你朱元璋說了算?

    以朱元璋的性格,藍玉的死,是註定的,那些功勳二代們吃苦頭,也是逃不了的。

    錦衣衛的故意擴大牽連和朝中派系內鬥

    錦衣衛是朱元璋一手建立的。做的就是情報偵察和刑事偵破的工作。朱元璋把藍玉案交到錦衣衛手裡,錦衣衛自然要想方設法地證明自己。這個時候,出現大批的牽連,錦衣衛的責任其實是很大的。

    其次,已經被甄別有問題的官員,知道自己已難逃一死,有些人就會故意捏造事實,誣陷自己平時的政敵,拉他們一起下水。再加上錦衣衛唯恐辦案不力的心態,最後竟然前後牽扯出一萬餘人。

  • 2 # 遙遙風月邊

    不管藍玉想不想謀反,首先他有謀反的能力,這在古代的帝王心裡就已經是死罪了。其次,藍玉之前是朱元璋預備給朱標太子的人。也就是太子黨。如果朱標沒死,藍玉是絕對不會被朱元璋幹掉的。但是因為藍玉這個人很囂張。經常仗著自己的軍功。飛揚跋扈,當時朱標太子去世後。是建文帝繼位,以當時朱允炆的威信肯定是壓制不住藍玉的,所以朱元璋才會找藉口清理掉藍玉

  • 3 # 冰峰icepeak

    元璋殺藍玉,歸根到底還是軍權與皇權之爭,藍玉軍權觸及了朱元璋的敏感區,藍玉案一下殺了一萬五千人,很多優秀將領都殺光了,使得朱元璋的皇權軍權融為一體,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藍玉被殺主要還是他做了一些讓朱元璋反感的事。

    第一件:闖關。

    據記載,藍玉北征南返時,晚上大軍到了喜峰關。藍玉就讓守城明軍開關讓他進去。但守關將領也有一套開城門程式,並不是你藍玉晚上來了就要開門,守軍當然要查明是敵軍還是友軍。但等在城外的藍玉不耐煩了,他認為自己作為明朝有功的大將,守城的應該立即開關才行。藍玉沒耐心等待,於是就命令手下攻城毀關,然後破門進入喜峰關。

    第二件:戲妃。

    藍玉北征時,擄掠了北元的王妃,夜裡他趁機調戲侮辱了元妃,這事也讓朱元璋知道了。武將在外征戰,雖然最缺的是女人,但也不能用在俘獲的敵軍女人身上。在這方面朱元璋專門有規定。所以史料記載,朱元璋封藍玉梁國公時,特意把“梁”改為“涼”,並讓人把過失也刻出來交給藍玉,但藍玉並沒有放在心上。

    第三件:要官。

    藍玉為明朝做了大貢獻,這一點世人都看在眼裡。沒有藍玉,朱元璋為明朝初期穩定還不知要操多少心。據記載,藍玉西征回來後,朱元璋很高興,就封他為太子太傅。這樣的職務在明朝官職中不小了。但藍玉居然不滿意,竟然對外宣稱:“我不能做太師嗎?”這明顯要官當。藍玉難道不知道朱元璋性格嗎?要官實際上就要命,朱元璋能饒過他?

    第四件:養奴。

    藍玉功勞越來越大,享受的待遇也越來越好,分給藍玉的田地就多了,於是藍玉就養了很多莊奴,並收養了很多義子。這些人仗著藍玉的勢力,橫行鄉里,給藍玉闖下了大禍。其實養奴是小事,但養的奴多了就成了大事,因為朱元璋害怕了,你藍玉養的這麼多人幹什麼?是不是要謀反。

    以上幾點看出了藍玉太狂妄了,以致於埋下了禍根。

  • 4 # 半畝仙客

    藍玉謀反只是藉口,只要朱元璋願意,就算藍玉放個屁,朱元璋都殺他。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開始忌憚功臣,各種猜疑,各種考驗。最後對那些功臣殺得殺,趕的趕。當然藍玉也在其中,藍玉位高權重,為人又自傲,就自然成了典型,所以藍玉有一點風吹草動,朱元璋捕風捉影,就給他定了謀反,至於殺那麼多人,純粹是藉口。但常遇春不一樣,在這次事件中,朱元璋放過了常遇春。

    其實出根草根的皇帝,都十分喜歡殺功臣。他們對自己深深的不自信。就是要殺了他們以絕後患。

  • 5 # 青史回聲

    作為大明王朝開國將領之一,藍玉有著和其他大明開國元勳不同之處,那就是年輕。作為常遇春的妻弟,他很早就跟常遇春南征北戰,立下過無數汗馬功勞,有膽有謀,和姐夫常遇春也不遑多讓,這樣的將才在明朝開國之初,那是不可多得的,因此被朱元璋封為永昌侯,後來又被封為大將軍、涼國公。

    可是戰爭終究有打完的那一天,蒙元已滅,國家逐漸穩定了下來,這些所謂的將才、開國元勳也就成了朱元璋心中的一根刺。

    剛才我也說了,藍玉很年輕,說句難聽的,諸如徐達、常遇春、湯和這些其他開國元勳死的都比藍玉早,因此在洪武后期,藍玉也就成了抵禦北元的重要將領。如此重要的人物,為何都被汙為謀反呢?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隱情?

    在古代封建社會,有句流傳的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藍玉就是這麼“稀裡糊塗”地被謀反了。而朱元璋之所以動了對他的殺念,一切源自於太子朱標的早逝。

    朱標在時,藍玉與其關係極好,因為常遇春是朱標的岳父,因此藍玉一早就被安排日後輔佐朱標,可以朱標早逝。年紀輕輕的皇太孫朱允炆顯然是壓不住藍玉的,如果不在朱元璋在世時除去藍玉,否則藍玉就在日後成為一個大患。說實在,不是沒有這個可能,誰又說得准以後的事情呢?不過作為皇帝,朱元璋就是這麼想的:朱標不死,藍玉就不死;朱標死,藍玉就得死。所以無論是不是謀反,藍玉終究是在朱元璋的“死亡黑名單”,這也許就是帝王之術吧。

    不過殺掉一個藍玉,就牽扯到了一萬多人的性命,這當中都是藍玉一黨嗎?我是不信的,但是按照皇帝的意思來辦,那就是寧可殺錯,也不放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在生活中拍出看似隨意卻又好看有味道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