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島知風

    郭子儀確實是再造大唐的功臣,功高蓋主,從古代戲曲醉打金枝中來看,當時唐肅宗的孫女唐代宗長女昇平公主下嫁郭子儀第六子郭曖,昇平公主是公主之尊,對公婆郭子儀夫婦不甚尊重,有一次郭子儀過七十大壽,全家人都給郭子儀拜壽,唯獨昇平公主沒有到場,駙馬郭曖在壽宴上喝了幾杯酒,酒精上頭,平日裡忍氣吞聲的想法就全部被趕走了,一怒之下跑回家中痛打了昇平公主一頓,公主就急眼了說:“我是大唐公主,你敢打我?”駙馬郭曖則說:“公主怎麼了?你李家江山不是靠我郭家打下來的,我爹是不稀罕當皇帝,否則如何輪到你李家做皇帝。”這句話一出口那在當時可是忤逆欺君之罪,昇平公主當即跑進皇宮向父親唐代宗哭訴,結果是唐代宗卻說:“閨女啊這是你不知道,人家說的對啊,如果郭令公真想做皇帝,哪有你父皇我的份啊”說罷唐代宗大哭,然後勸慰公主回去好好侍奉公婆,事後郭子儀知道此事之後怒綁郭曖到金殿之上向唐代宗請罪,甚至要當場把郭曖打死,唐代宗卻是勸慰了事,事後郭子儀為了懲戒郭曖怒打了郭曖幾十大板了事,在皇帝皇后勸慰下昇平公主與郭曖和好如初,並且再不以公主身份不尊重公婆了。

    醉打金枝雖是戲曲,卻是文人摘自史書之上,此事被記錄在史書《新舊唐書》裡均有記載,從這也可以看出郭子儀雖然功高蓋世,但是卻是低調圓滑不恃寵而驕,能夠給予皇帝足夠的尊重和表現出足夠的忠心,這也是為什麼自唐肅宗至唐德宗四朝皇帝均對郭子儀信任有加的原因。

    並且郭子儀手握重兵,掌兵五十餘年,當時大唐軍隊裡的將士多出自郭氏門下,所以不管是皇帝還是當時的權臣宦官均不敢動郭子儀。直到唐德宗繼位,郭子儀年歲越來越大,唐德宗才對郭子儀明著加賞封地,實際收回郭家兵權,郭子儀當時雖老但是內心很明白,所以很順從的把兵權還給了唐德宗。

    再來說說郭子儀做人的品行,郭子儀是非常睿智會做人的武將,郭子儀對君子即敬重又謙恭誠懇,但是對小人同樣禮遇有加,從不依仗自己的軍功對中央內的奸臣表現出不滿和不屑。

    和郭子儀同時期參與平定“安史之亂”的李光弼與卜固懷恩則不像郭子儀這麼圓滑聰穎,他們二人比較剛烈,所以李光弼上了戰場天下無敵,下了戰場被奸臣宦官黨羽整治的極為痛苦,最終在安史之亂勝利前夕抑鬱而終。而卜固懷恩就更慘了,受到中央奸臣宦官迫害,一怒之下連線吐蕃回紇造反,結果好好的一個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最後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就因為他們二人都非常剛烈,對中央的奸佞之臣不假以辭色,所以遭來陷害。

    而郭子儀則和他們不同,當時大宦官魚朝恩為人專橫,在朝中經常陷害忠良,郭子儀也由於功勳卓著成為魚朝恩嫉妒的物件。大曆二年十二月,郭子儀父親的墳墓突然被人挖掘,朝野譁然,雖然沒有捕獲到掘墓者,但是大家幾乎都知道是魚朝恩指使的。

    古人講求孝道,父親墳墓被掘,是對一個人最大的羞辱,乃是不共戴天之仇。此時的郭子儀,正在前線率軍與吐蕃交戰,聽聞訊息之後迅速從涇陽趕回朝中。郭子儀自己心中也很清楚,這件事情是誰幹的。

    滿朝公卿都十分憂懼,擔心郭子儀盛怒之下舉兵叛亂。誰知郭子儀見到皇帝之後,非但沒有追究魚朝恩的責任,反而流著眼淚說:“臣常年帶兵打仗,手下計程車兵經常毀壞別人的墳墓,臣卻沒有能夠很好地阻止。這次的事情是因為臣自己不忠不孝遭受了天譴,並不是哪個人的過錯。"

    郭子儀這一席話,不僅使皇帝和公卿們心安,也使魚朝恩大感意外。郭子儀何嘗不想追究魚朝恩的責任?只是魚朝恩是備受皇帝恩寵的宦官,如果執意嚴懲,一方面會讓皇帝為難,另一方面,假如這次沒有徹底把魚朝恩弄垮,今後他必然會不擇手段對付自己。

    不得罪小人,是郭子儀心中的一條戒律。

    包括對待後來的大奸臣盧杞也是這樣,盧杞因為相貌奇醜無比,未發跡之時經常被人嘲笑諷刺,唯獨郭子儀對盧杞禮遇有加,因為郭子儀早就看透盧杞是個奸佞小人,雖然當時尚未發跡,但是郭子儀一直遵循著自己不得罪小人的原則,對盧杞禮遇有加,所以盧杞成為宰相後,陷害過很多忠良之臣,唯獨對郭子儀敬而遠之。

    最後就是郭子儀善於自汙以安君心,郭子儀在天下太平之後在生活上奢侈放縱,以郭子儀再造大唐的功勞,如果他再在皇帝面前表現得清廉正直,必定會被皇帝認為收買人心,其有異志,郭子儀經常拿皇帝賞賜的金錢揮霍,當時郭子儀的幕僚都勸戒郭子儀不要這麼揮霍,應該捐錢給國家進行軍事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郭子儀當時就否決幕僚的提議,他告訴幕僚:“如果我這麼做的話,陛下反而會認為我收買人心另有所圖,那麼我郭家離抄家滅門就不遠了”就因為郭子儀看透了帝王之心,皇帝最為擔憂的從來都不是大臣們迷戀聲色犬馬,而是大臣們招攬人心起兵造反。

    《太平廣記》對郭子儀的評價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罪",郭子儀正是因為獲得了奸臣們的心悅誠服、看透了居上位者的心思,才得以在暗流湧動的廟堂上善終。

  • 2 # 使用者車工00

    歷史上歷經三朝的重臣不多,但歷經四朝,全身而退,始得善終的人真不多,但郭子儀是其中個佼佼者。

    我們先盤點一下史上四朝元老。最有名的要數西漢霍光,歷仕漢武帝、漢昭帝、漢少帝、漢宣帝。雖然霍光能得善終,但死後還是逃不了滿門抄斬。但霍光歷經四帝,的確有他過人之處,霍光做事極為嚴謹,並非一日之功,是生平養成的可慣。曾有宮內禁軍暗中觀察,霍光從宮門進大殿的步數從不多一步或少一步,僅其一斑即可窺全貌。

    接下來的一位大家也都熟悉,就是唐朝著名的書法家顏正卿,也就是顏如玉的老爸。雖歷經四朝,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但由於性格剛直,最後還是被奸人陷害。

    還有就是宋代因砸缸聞名後世的司馬光,巜資治通鑑》好象更有名,歷經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帝。因與王安石等人鬥法,幾經沉浮,最終活活累死。

    郭子儀一生,戰功卓著,聲名顯赫,手握重兵,照理這都是君王大忌,但卻平安度過一生,簡直是奇蹟,但細看也屬正常。

    首先,對君王絕對忠誠。

    皇上讓領兵就領兵,而且領好兵,辦好事,交好差。不管苦活、累活、玩命的活義無反顧,必須做好。皇上沒吩咐的事絕不去做,領導有領的考慮,領導錯的也是對的。

    其次,絕不抓權不放

    雖戰功顯赫,但從不護權,手握重兵卻暫為皇上保管,隨時等皇上來取。讓我手握重兵,我就樂呵呵地用好兵,讓我交出兵權,我就樂呵呵地交出兵權,心中始終分得清什麼是皇上的。皇上給我賞賜,我心安理得吃光玩光,皇上不給我我也不爭。

    最後,對朝中大臣一視同仁

    我做好皇上交給我事,至於奸臣,忠臣那是皇上衡量的,與我無關,兩不得罪,對任何人都笑呵呵的。對小人更是能讓就讓,哪怕刨了我祖墳,我還是笑呵呵地說,也許我做的不夠好,或許是報應,就是不氣。哪怕小人倒了,他也不會落井下石。這樣的人誰能恨得起來?

    所以說,郭子儀雖歷仕四朝,最後善始善終,是必然也非偶然,全因他一生的處事原則,用四個字概括,"老奸巨滑"!

  • 3 # 小島知風

    郭子儀確實是再造大唐的功臣,功高蓋主,從古代戲曲醉打金枝中來看,當時唐肅宗的孫女唐代宗長女昇平公主下嫁郭子儀第六子郭曖,昇平公主是公主之尊,對公婆郭子儀夫婦不甚尊重,有一次郭子儀過七十大壽,全家人都給郭子儀拜壽,唯獨昇平公主沒有到場,駙馬郭曖在壽宴上喝了幾杯酒,酒精上頭,平日裡忍氣吞聲的想法就全部被趕走了,一怒之下跑回家中痛打了昇平公主一頓,公主就急眼了說:“我是大唐公主,你敢打我?”駙馬郭曖則說:“公主怎麼了?你李家江山不是靠我郭家打下來的,我爹是不稀罕當皇帝,否則如何輪到你李家做皇帝。”這句話一出口那在當時可是忤逆欺君之罪,昇平公主當即跑進皇宮向父親唐代宗哭訴,結果是唐代宗卻說:“閨女啊這是你不知道,人家說的對啊,如果郭令公真想做皇帝,哪有你父皇我的份啊”說罷唐代宗大哭,然後勸慰公主回去好好侍奉公婆,事後郭子儀知道此事之後怒綁郭曖到金殿之上向唐代宗請罪,甚至要當場把郭曖打死,唐代宗卻是勸慰了事,事後郭子儀為了懲戒郭曖怒打了郭曖幾十大板了事,在皇帝皇后勸慰下昇平公主與郭曖和好如初,並且再不以公主身份不尊重公婆了。

    醉打金枝雖是戲曲,卻是文人摘自史書之上,此事被記錄在史書《新舊唐書》裡均有記載,從這也可以看出郭子儀雖然功高蓋世,但是卻是低調圓滑不恃寵而驕,能夠給予皇帝足夠的尊重和表現出足夠的忠心,這也是為什麼自唐肅宗至唐德宗四朝皇帝均對郭子儀信任有加的原因。

    並且郭子儀手握重兵,掌兵五十餘年,當時大唐軍隊裡的將士多出自郭氏門下,所以不管是皇帝還是當時的權臣宦官均不敢動郭子儀。直到唐德宗繼位,郭子儀年歲越來越大,唐德宗才對郭子儀明著加賞封地,實際收回郭家兵權,郭子儀當時雖老但是內心很明白,所以很順從的把兵權還給了唐德宗。

    再來說說郭子儀做人的品行,郭子儀是非常睿智會做人的武將,郭子儀對君子即敬重又謙恭誠懇,但是對小人同樣禮遇有加,從不依仗自己的軍功對中央內的奸臣表現出不滿和不屑。

    和郭子儀同時期參與平定“安史之亂”的李光弼與卜固懷恩則不像郭子儀這麼圓滑聰穎,他們二人比較剛烈,所以李光弼上了戰場天下無敵,下了戰場被奸臣宦官黨羽整治的極為痛苦,最終在安史之亂勝利前夕抑鬱而終。而卜固懷恩就更慘了,受到中央奸臣宦官迫害,一怒之下連線吐蕃回紇造反,結果好好的一個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最後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就因為他們二人都非常剛烈,對中央的奸佞之臣不假以辭色,所以遭來陷害。

    而郭子儀則和他們不同,當時大宦官魚朝恩為人專橫,在朝中經常陷害忠良,郭子儀也由於功勳卓著成為魚朝恩嫉妒的物件。大曆二年十二月,郭子儀父親的墳墓突然被人挖掘,朝野譁然,雖然沒有捕獲到掘墓者,但是大家幾乎都知道是魚朝恩指使的。

    古人講求孝道,父親墳墓被掘,是對一個人最大的羞辱,乃是不共戴天之仇。此時的郭子儀,正在前線率軍與吐蕃交戰,聽聞訊息之後迅速從涇陽趕回朝中。郭子儀自己心中也很清楚,這件事情是誰幹的。

    滿朝公卿都十分憂懼,擔心郭子儀盛怒之下舉兵叛亂。誰知郭子儀見到皇帝之後,非但沒有追究魚朝恩的責任,反而流著眼淚說:“臣常年帶兵打仗,手下計程車兵經常毀壞別人的墳墓,臣卻沒有能夠很好地阻止。這次的事情是因為臣自己不忠不孝遭受了天譴,並不是哪個人的過錯。"

    郭子儀這一席話,不僅使皇帝和公卿們心安,也使魚朝恩大感意外。郭子儀何嘗不想追究魚朝恩的責任?只是魚朝恩是備受皇帝恩寵的宦官,如果執意嚴懲,一方面會讓皇帝為難,另一方面,假如這次沒有徹底把魚朝恩弄垮,今後他必然會不擇手段對付自己。

    不得罪小人,是郭子儀心中的一條戒律。

    包括對待後來的大奸臣盧杞也是這樣,盧杞因為相貌奇醜無比,未發跡之時經常被人嘲笑諷刺,唯獨郭子儀對盧杞禮遇有加,因為郭子儀早就看透盧杞是個奸佞小人,雖然當時尚未發跡,但是郭子儀一直遵循著自己不得罪小人的原則,對盧杞禮遇有加,所以盧杞成為宰相後,陷害過很多忠良之臣,唯獨對郭子儀敬而遠之。

    最後就是郭子儀善於自汙以安君心,郭子儀在天下太平之後在生活上奢侈放縱,以郭子儀再造大唐的功勞,如果他再在皇帝面前表現得清廉正直,必定會被皇帝認為收買人心,其有異志,郭子儀經常拿皇帝賞賜的金錢揮霍,當時郭子儀的幕僚都勸戒郭子儀不要這麼揮霍,應該捐錢給國家進行軍事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郭子儀當時就否決幕僚的提議,他告訴幕僚:“如果我這麼做的話,陛下反而會認為我收買人心另有所圖,那麼我郭家離抄家滅門就不遠了”就因為郭子儀看透了帝王之心,皇帝最為擔憂的從來都不是大臣們迷戀聲色犬馬,而是大臣們招攬人心起兵造反。

    《太平廣記》對郭子儀的評價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罪",郭子儀正是因為獲得了奸臣們的心悅誠服、看透了居上位者的心思,才得以在暗流湧動的廟堂上善終。

  • 4 # 使用者車工00

    歷史上歷經三朝的重臣不多,但歷經四朝,全身而退,始得善終的人真不多,但郭子儀是其中個佼佼者。

    我們先盤點一下史上四朝元老。最有名的要數西漢霍光,歷仕漢武帝、漢昭帝、漢少帝、漢宣帝。雖然霍光能得善終,但死後還是逃不了滿門抄斬。但霍光歷經四帝,的確有他過人之處,霍光做事極為嚴謹,並非一日之功,是生平養成的可慣。曾有宮內禁軍暗中觀察,霍光從宮門進大殿的步數從不多一步或少一步,僅其一斑即可窺全貌。

    接下來的一位大家也都熟悉,就是唐朝著名的書法家顏正卿,也就是顏如玉的老爸。雖歷經四朝,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但由於性格剛直,最後還是被奸人陷害。

    還有就是宋代因砸缸聞名後世的司馬光,巜資治通鑑》好象更有名,歷經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帝。因與王安石等人鬥法,幾經沉浮,最終活活累死。

    郭子儀一生,戰功卓著,聲名顯赫,手握重兵,照理這都是君王大忌,但卻平安度過一生,簡直是奇蹟,但細看也屬正常。

    首先,對君王絕對忠誠。

    皇上讓領兵就領兵,而且領好兵,辦好事,交好差。不管苦活、累活、玩命的活義無反顧,必須做好。皇上沒吩咐的事絕不去做,領導有領的考慮,領導錯的也是對的。

    其次,絕不抓權不放

    雖戰功顯赫,但從不護權,手握重兵卻暫為皇上保管,隨時等皇上來取。讓我手握重兵,我就樂呵呵地用好兵,讓我交出兵權,我就樂呵呵地交出兵權,心中始終分得清什麼是皇上的。皇上給我賞賜,我心安理得吃光玩光,皇上不給我我也不爭。

    最後,對朝中大臣一視同仁

    我做好皇上交給我事,至於奸臣,忠臣那是皇上衡量的,與我無關,兩不得罪,對任何人都笑呵呵的。對小人更是能讓就讓,哪怕刨了我祖墳,我還是笑呵呵地說,也許我做的不夠好,或許是報應,就是不氣。哪怕小人倒了,他也不會落井下石。這樣的人誰能恨得起來?

    所以說,郭子儀雖歷仕四朝,最後善始善終,是必然也非偶然,全因他一生的處事原則,用四個字概括,"老奸巨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君威世博版操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