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四靜慮或色界定。
即色界天的四禪。色界天的四禪與無色界天的四無色定,合稱八定,所以說八定包含四禪。
四與八並舉,因為色界與無色界相對,則在色界為“禪”,在無色界為“定”;若以色界、無色界相對於欲界之“散”,則色及無色二界,皆稱為“定”。故合色界的四禪定與無色界的四無色定,而稱之為八定。
又如果區別色界及無色界的禪定,則色界之禪定為“定、慧均等”,無色界之禪定,其相微細而“定多慧少”。見《瑜伽師地論》卷十一。
參考《唯識名詞白話解》
四禪定者,第一初禪定(新譯雲初靜慮次下同),得生於初禪天之禪定也,此定具尋與伺之二心所,喜與樂之二受。
第二第二禪定,得第二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無尋伺,但有喜樂之二受。
第三第三禪定,得第三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但有樂受。
第四第四禪定,得第四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離尋伺喜樂,最為寂靜。四空定者,
第一空無邊處定,可生無色界空無邊處之禪定也。此乃作空為無邊解,破一切色相之禪定,故名無邊。
第二識無邊處定,可生無色界識無邊處之禪定也。此乃作識為無邊解,破第一空無邊能觀心相之禪定,故名識無邊。
第三無所有處定,可生無色界無所有處之禪定也。此乃作所觀能觀皆為無所有解之禪定,故名無所有。
第四非想非非想處定,可生無色界有頂天即非想非非想處之禪定也,此禪定極為寂靜,心想雖有如無,故名非想非非想。見俱舍論二十八。
顯揚二卷八頁雲:超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
超過一切無所有處:謂超過近分及與根本。非有想者:謂超過無所有想。非無想者:謂於無所有處上境界推求之時,唯得緣無所有極細心及心法。由唯見此境極寂靜故。非想非非想處者:謂此處轉依,及能依定。
又叫四靜慮或色界定。
即色界天的四禪。色界天的四禪與無色界天的四無色定,合稱八定,所以說八定包含四禪。
四與八並舉,因為色界與無色界相對,則在色界為“禪”,在無色界為“定”;若以色界、無色界相對於欲界之“散”,則色及無色二界,皆稱為“定”。故合色界的四禪定與無色界的四無色定,而稱之為八定。
又如果區別色界及無色界的禪定,則色界之禪定為“定、慧均等”,無色界之禪定,其相微細而“定多慧少”。見《瑜伽師地論》卷十一。
參考《唯識名詞白話解》
四禪定者,第一初禪定(新譯雲初靜慮次下同),得生於初禪天之禪定也,此定具尋與伺之二心所,喜與樂之二受。
第二第二禪定,得第二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無尋伺,但有喜樂之二受。
第三第三禪定,得第三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但有樂受。
第四第四禪定,得第四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離尋伺喜樂,最為寂靜。四空定者,
第一空無邊處定,可生無色界空無邊處之禪定也。此乃作空為無邊解,破一切色相之禪定,故名無邊。
第二識無邊處定,可生無色界識無邊處之禪定也。此乃作識為無邊解,破第一空無邊能觀心相之禪定,故名識無邊。
第三無所有處定,可生無色界無所有處之禪定也。此乃作所觀能觀皆為無所有解之禪定,故名無所有。
第四非想非非想處定,可生無色界有頂天即非想非非想處之禪定也,此禪定極為寂靜,心想雖有如無,故名非想非非想。見俱舍論二十八。
顯揚二卷八頁雲:超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
超過一切無所有處:謂超過近分及與根本。非有想者:謂超過無所有想。非無想者:謂於無所有處上境界推求之時,唯得緣無所有極細心及心法。由唯見此境極寂靜故。非想非非想處者:謂此處轉依,及能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