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歲月抹平了誰
-
2 # 老曹電影
劉備為什麼需要三顧茅廬才能請出諸葛亮?
第一,諸葛亮是個讀書人,又是經徐庶推薦的,才能連徐庶都覺得比不上,一個徐庶都讓曹操頭疼了,再來一個比徐庶厲害的,劉備就能如虎添翼。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尊重以及自己的重視,表現出自己的謙卑、求賢若渴的態度,只能不厭其煩去拜見諸葛亮。
第二,諸葛亮有可能是為了考驗劉備的誠意,諸葛亮雖然自比管仲、樂毅,但卻沒有遇到伯樂,一直躬耕於南陽,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身邊都謀士如雲,自己去了,不一定會受到重用,但劉備集團不同,劉備雖然家底薄,且缺乏人才,但在劉備集團可以得到劉備全方面的信任,如果能輔助劉備興福漢室,自己必然千古流傳。
第三,劉備前兩次都沒有看到諸葛亮,只能去第三次
-
3 # 上善若水36526
諸葛亮,雖然父母早逝,但諸葛家族文風深厚,家學綿長。
叔父諸葛玄逝後,諸葛亮歸隱隆中,與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為友,視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等名士為師。
龐德公,荊州名士,精於政務,通曉天理。
司馬徽,潁川陽翟人,客居荊州。以知人辨識而著稱,精通道學,善長兵法奇門之術。
黃承彥,沔南名士。仰面觀太虛之人。星相天道、五行八卦、奇門遁甲之術無一不精。
諸葛亮本來就聰明好學,盡得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等人真傳,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龐公有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劉備,素有中興漢室之志,奈何屢戰屢敗,惶惶如喪家之犬,寄身荊州劉表。
劉備手下不缺衝鋒陷陣的猛將,如關羽張飛趙雲等,堪稱當世戰神。之所以戰之不勝,實在是缺乏運籌帷幄的高參。這一點劉備是非常清楚的。困苦中的劉皇叔可謂是求賢若渴!
劉備雖然落魄,但“仁德”的美名卻四海傳揚。其時,司馬徽極力舉薦諸葛孔明,徐庶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至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有司馬徽、徐庶之言,才有“先主遂詣亮,凡三顧,乃見。”
為求來“得其一人,可安天下”的臥龍,劉備禮數周到,三顧茅廬傳為天下美談。
其實,諸葛亮並非是故意抬高身價,非得讓劉備三催四請才出山的。其書童說:先生出遠門了,不知歸期。
諸葛亮,一介村野耕夫,出的哪門子遠門?益州!不出門,哪來的西川五十四郡祥圖!天下大事,諸葛亮瞭然於胸。《隆中對》就是為劉備準備的!
“先生出遠門”,實在不是故意怠慢劉皇叔,而是為了被劉備高看,去做應聘的準備工作去了。
諸葛亮和劉備一樣,中興漢室是其畢生夙願。荊州劉表不堪入眼,東吳孫權沒有興復漢室的大志,只有眼下落魄的仁德皇叔,才是志同道合之人!
備足功課的諸葛亮果然被劉備相中。事實證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孔明,的確也沒有辜負劉備的“三顧”之恩!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與任何賢達之言無關。
-
4 # 落筆成蝶
諸葛亮在當時小有名氣,他叫臥龍,而跟他齊名的就龐統,在三國演義裡,誰得到他們兩個就可平定天下。
另外,徐庶在臨走之前,也向劉備介紹過諸葛亮這個人物,他還提到,諸葛亮的才能比他還要強十倍。當時的劉備,雖然叫劉皇叔,空懷滿腔熱血,但是,卻是個寄人籬下,顛沛流離,沒兵沒糧沒人材的初創公司。
他不像擁有江東集團的孫權,也不像官二代的曹操。從劉備的角度來說,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一個軍事才能的人幫助他。而諸葛亮就是他的首選。如果他去請諸葛亮還是一副大爺的樣子,或是張飛的性格。以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他請的動嗎?
而作為耕作於南陽的諸葛亮,自比管仲,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
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目光當然要高於其他謀士,一般的人他也看不上。為什麼要劉備三顧茅廬,就是為了看清劉備是否真的想用他。
其實,自從諸葛亮投奔劉備之後,正如他出師表所說的,生當犬馬之勞,死當結草,一直到劉備去世。劉備從一無所有到成為一方霸主。由此可見,三顧茅廬成就了劉備的一生,劉備是不是很有眼光,諸葛亮也是個曠世奇才。
-
5 # 破乞
三國演義》裡有這麼個故事,說劉備特別愛才,為了爭取諸葛亮加入自己的陣營,他不顧自己的身份,三顧茅廬,終於請動諸葛亮出山輔佐,奠定了蜀國的基業。
可是,劉備三顧茅廬,真的只是出於愛才嗎?有沒有更重要的原因?
諸葛亮說過一句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把自己說成是普通老百姓。可是實際上,我們都被諸葛亮給騙了,
歷史上的諸葛亮,根本就不是平民布衣。他的祖上,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司隸校尉是個什麼官呢,就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軍區總司令,比一般的省部級官員地位都要高得多。諸葛亮的父親,擔任過太山都丞,也是個不小的官兒。
可見,諸葛亮也是世家子弟。但他為什麼要說自己是布衣呢?這一方面是他自謙,另一方面,也和諸葛亮早年坎坷的經歷有關。他的父親死得早,從小被叔叔養大。要說諸葛亮的這個叔叔也不是一般人,官銜不低於現在的市長級別。不過這位叔叔官運不佳,當官沒多久就被人排擠了,只好帶著諸葛亮去投奔老朋友——荊州大佬劉表。諸葛亮十七歲那年,他的叔叔死在了荊州。諸葛亮呢,在叔父死後遷移到荊州的隆中才穩定下來。穩定下來之後,諸葛亮便開始在荊州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諸葛亮是怎麼做的呢?
說到這裡,我們先要說一下當時的政治生態。在諸葛亮的時代,是以門閥政治為主。什麼叫門閥政治呢,就是當時的政治力量,以幾個大家族為主。這種大家族的勢力,甚至超過了皇族,不管誰當政,要是這幾個大家族不買賬,政權就沒法長久。有一句特別有名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其中的王謝,說的就是晉朝的王羲之和謝安家族。地方政治也是這樣。這樣的門閥,一方面一個個眼睛都長在頭頂上,愛看不起人;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現實利益分配的原因,對於外來的世家子弟,其實一直是排斥的。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有個特別醜的老婆,醜到什麼程度呢?根據記載,諸葛亮的老婆身體壯碩,頭髮泛黃,面板黝黑,臉上還有雀斑疙瘩。相貌堂堂的諸葛亮,為什麼要娶一個這麼醜的老婆呢?
原來,諸葛亮的老婆雖然醜,可她的家世好,有背景。在荊州當地是非常有名望一個家族。所以,諸葛亮要融入當地的人際關係網,娶一個當地世族不願娶但又出身名門大家的醜老婆,是他唯一的選擇。
而在此之前,諸葛亮的叔叔也沒閒著,早已把諸葛亮的幾個姐姐,許配給荊州另外的幾個名門望族。這時候,我們再來梳理一下諸葛亮在荊州的關係網:
第一、叔叔是當時荊州一把手劉表的老朋友;
第二、岳父是當地名門大族;
第三、兩個姐姐的婆家,是劉表所依靠的兩個家族;
第四、掌管軍權的蔡瑁則是諸葛亮岳父的舅哥,而劉表和蔡瑁也有姻親;
第五、還有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那時已經是東吳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新星。
一句話,諸葛亮在當時是唯一一個打通了荊州所有世家大族的人。
而劉備呢,那時在荊州過得其實挺苦悶,劉表對於劉備並不信任,還處處提防。
我們再看,在劉備拜訪諸葛亮那一年,出身卑微的曹操已經迎接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做了13年實質上的皇帝。孫權呢,年紀輕輕就當上了一方霸主。這對於一直圖謀天下霸業的劉備來說,是個極大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在那一年,荊州的一把手劉表病重,眼看就不行了,這是劉備在荊州開啟局面的一個重大機會。而要在荊州開啟局面,就不能不爭取當地名門大族的支援,要爭取當地名門大族的支援,就要有一個能夠聯絡並調動起荊州各大勢力的人選。怎麼就那麼巧,恰恰在這個時候,有人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到了這裡,你就明白了,見多了名臣謀士的劉備,為什麼會對諸葛亮那麼重視,甚至在關羽和張飛不理解的情況下還要堅持三顧茅廬。不僅如此,還把諸葛亮的地位排在多年跟隨他的兩位義弟之上。
所以你看,不是說諸葛亮沒有才華,但諸葛亮聯絡調動荊州各方勢力的能力,才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
回覆列表
諸葛亮不是一般的讀書人,人家起點很高。他的父親諸葛珪做過泰山郡丞,叔叔諸葛玄任豫章太守。父親死後,諸葛亮跟隨叔父生活,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在南陽耕種,順便緊盯天下形勢變化。
雖然父親、叔父去世,但是在荊州積攢的人脈還在。諸葛亮有一個哥哥諸葛瑾,弟弟諸葛玄,其中諸葛瑾是孫權手下重臣。諸葛亮的大姐姐嫁給了荊祺,荊祺和他的兩個哥哥荊良,荊越是劉表手下紅人。自己娶了黃彥承的女兒黃月英,岳父黃彥承和蔡瑁是兩喬子,而蔡瑁的姐姐蔡氏是劉表最寵幸的愛妾,也就是說,蔡瑁叫劉表姐夫。
而諸葛亮自身受過良好的教育,經常和徐庶、崔州平、司馬徽交好。其中,司馬徽(水鏡先生)是諸葛亮的老師,擺兵佈陣、謀略心法皆師承司馬徽。而夜觀天象、陰陽八卦又師從岳父黃彥承。例如,赤壁之戰借東風的錢本領就是跟黃彥承學的,而秋風五丈原之時,七星續命之術,諸葛亮是跟龐德公學的。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經常自比管仲、樂毅。他不可能一輩子在南陽種地,他也想找一位名君,實現自己的人生報負。
北方曹操佔據中原,兵精糧足,底下有謀士郭嘉、苟或、許攸;南方孫權有魯肅、周瑜等謀士;自己去了肯定不受重視,沒有多大地位。
想到這些,諸葛亮時常苦悶嘆息,自己心中的名君又在何方!
同樣苦悶的一個人就在離他只有八公里的新野。
劉備早年靠賣草鞋為生,因鎮壓黃巾起義而發家。在三國群雄並起的時代,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等猛將,但是始終沒有一位得力謀士輔佐,致使劉備顛沛流離大半生,先後依附陶謙、曹操、袁紹、劉表。而劉表並沒有把他這位本家放在心上,而是把他安排在了抗擊曹操的第一線,充當炮灰。
劉備認識徐庶之後,被劉備的人格魅力所感動,自認為自己能力有限,無法輔佐劉備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徐庶極力推薦劉備拜訪諸葛亮。
劉備守衛新野八年,無時不刻在思索怎樣突破自己的人生困局,劉備當然知道拿下了諸葛亮就等於獲得了了荊州士族的支援。
於是,兩個苦悶的人在徐庶的引薦下走到了一起。在隆冬時節,兩人促膝暢談,制訂了先取荊州、益州,成鼎足之勢,再兵分兩路攻取長安,從長安自西向東,奪取中原的戰略,從而成就高祖劉邦之業。
那諸葛亮為何讓劉備去了三次才接見劉備?原因很簡單,諸葛亮是一介布衣,劉備是年過半百的將軍,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諸葛亮要想取得劉備的信任和重視,必須要抬高身價,而三顧之後再出來見劉備,一可以考驗劉備的人品,二來可以抬高自己身價,做到言必出,行必果。有了身份和地位,方可實現自己的抱負。
而諸葛亮的《隆中對》一出,劉備立馬熱血沸騰,感激涕零,甭說是三顧,就是十顧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