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人喂包公子吃餅
-
2 # 安然淡如水
轉折…應該是,由一般到衰落
但是個人還是挺佩服萬曆,和他爺爺有相同之處!對權利的掌控對朝堂的把控很有一套
-
3 # 野史也是史
明神宗朱翊鈞是大明王朝第13位皇帝,為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他10歲登基(1572年),年號萬曆,在位48年,為明朝皇帝之最,駕崩於1620年。廟號明神宗,諡號明顯帝。對於明神宗一生的功過是非,我覺得應該分萬曆前15年和萬曆後33年兩段時期,這兩段時期又經歷了三個漸進的過程,即萬曆前10年勵精圖治、中間10年由勤變懶、最後近30年百事不管。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這兩段時期萬曆皇帝功過。
(北韓之戰)
一、萬曆前十五年(公元1572-1587年)明神宗10歲登基,是乘著“隆慶新政”上位的,在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的輔佐下開始他的執政。
內閣首輔之爭:嘉靖一朝的頑疾一直以來沒有得到徹底的清除。在明神宗即位後,內閣首輔高拱與太監馮保關於掌印太監職位空缺一事開始了明爭暗鬥。在這場角逐中張居正明幫高拱,實則聯合馮保拉高拱下馬,最終明神宗在1572年將高拱免職,張居正代之。明神宗踐行了他“若用舍予奪,不由朝廷,朕何以治天下”的這句話。
萬曆新政施行:張居正為內閣首輔後,在明神宗及太后的全力支援下,張居正開始推行新政。在政治改革方面推行“考成法”,打擊官僚作風,提高朝廷辦事效率;經濟領域主要是施行“一條鞭法”,丈量土地,制定制度。新政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扭轉了前兩朝以來的頹勢,史稱“萬曆中興”。1582年,張居正病逝,萬曆親政。
清算張居正:在張居正病逝兩年後(1584年),明神宗對彈劾張居正的奏摺作出批示,大意是說“張居正無視皇權,壓制言官,擅權亂政等,本來要掘棺戮屍,念其有功,免去全法追責”。張居正全家被查抄,閉門餓死10餘口。這種態度的大轉變,既是樹立權威,又是自由後的發洩。
這一時期,明神宗在張居正的改革新政下,取得了政治、經濟方面的巨大成就,政府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狀況也大為改善,是明後期政治、經濟關係新變動的深刻反映。
(張居正)
二、萬曆後33年(公元1578-1620年)萬曆三大徵:萬曆親政後,在公元1573-1600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和北韓展開的3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是寧夏之役、北韓之役以及播州之役,三場戰役均以明軍勝利而告終,鞏固了大明疆土。由於鉅額的戰爭消耗,加劇了明朝的財政緊張。
國本之爭:自1586年起,分別擁護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爭奪太子之位的兩股勢力開始了長達15年的爭鬥。最後太后出面,皇長子朱常洛被冊立為太子。但國本爭奪還沒有徹底結束,直到1614年,梃擊案後,在大臣們的壓力下,福王就位封國,國本之爭才結束。在這期間,明朝內耗加大,朝政荒廢,明神宗賭氣30年不出宮門。
徵收礦稅銀:在張居正去世後,明神宗透過向各地徵收礦稅銀的方式,增加內庫的內帑。礦稅銀除補貼內帑用於宮廷開支外,主要用於國家開支,尤其是邊防和賑災。
薩爾滸之戰: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明軍死4萬餘人,開原、鐵嶺淪陷。此次戰役直接導致後金的崛起,明軍再無優勢,為明朝的覆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萬曆的用人不當,其不上朝導致兵部全員空缺,無法執行,也間接的為這場戰爭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總結:
明神宗在位期間,有過奮發圖強、有過懶政怠政、有過萬事不理,史書說他貪酒、貪色、貪財而又貪權,始終“魁柄獨特”,說明他不是一個庸人,但又缺乏太祖、成祖那樣的雄才大略。在他那個時期,整個世界在發生鉅變的前夜,但他卻沒有使中國跟上鉅變,反而將明朝逼入絕境,這是歷史的最直接反映。但他為什麼會發生突變?是鬥氣?還身體不適(考古說是有腳疾)?還是厭倦了權力爭鬥,這又與史學家們說他貪權格格不入。到底是啥原因導致不理朝政,我也不知道。不管怎麼樣,他的那個時代是個輝煌的時代,人才輩出的時代,一個鉅變的時代。我也想知道明神宗為什麼慢慢不理朝政了,史料給不出答案,因為歷史是成功者書寫的。
-
4 # 雍親王府
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主持改革,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提升,出現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另一方面,萬曆年間在軍事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戰果,這就是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對於萬曆朝前期的政績要給予認可,但是也要看到在中興之下,卻隱藏著帝國滅亡的不穩定因素。
其一,就是文人誤國的典範——東林黨。公元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等人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並逐步形成了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徵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而閹黨與東林黨的黨政,也最終動搖了明朝統治的根基,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其二,萬曆三大徵,即萬曆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北韓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三場戰爭雖然都取得了勝利,達到了鞏固了明朝邊疆穩定,使北韓王朝免受倭寇的侵略的最終目的。可是這三場戰爭也嚴重消耗了明朝的財力,同時,遼東的後金努爾哈赤再此時獲得喘息之機,開始積蓄力量,對抗明朝。
其三,就是努爾哈赤所領導的後金,在萬曆年間迅速成長為一支龐大的武裝力量,並在明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戰役後,徹底改變了與明朝遼東守軍的攻守態勢。
其四,明朝在萬曆年間已經進入小冰河時期,旱災頻繁、瘟疫橫行,百姓流離失所,極大的加重了朝廷負擔,並且民動、民變不斷,並最終演變成為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其五,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行為以及在立儲問題出現了“國本”的朝廷分歧,最終導致了明朝在晚明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後,開始朝野的紛亂和衰亡。
綜上所述,萬曆所面對的有天災、有人禍、有內憂,有外患,多重因素交織在了一起,最終導致了明朝政局的崩塌,至於有沒有什麼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或許張居正多活幾十年,才能將這些問題補救吧,所以萬曆要怪·,就怪張居正死的太早了。
回覆列表
歸根到底是一個不思進取的皇帝,或者是一個不思進取的人。三點,第一,對張居正的處置,可以看出他其實是很不喜歡被管教的,所以他根本不喜歡張居正,只是年幼的時候沒辦法。其次,20年不上朝,不理朝政。薩爾滸敗了以後,大臣在宮外長跪不起,要求萬曆皇帝共商軍國大事,因為大家都看出來明朝再這樣下去要完蛋,內部腐朽,賣官鬻爵,外部女真人崛起,邊事告急,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但是他居然還能無動於衷。第三,胖的都走不動路了,走路的時候要太監扶著肚子,都不知道減減肥。當然這算是一句玩笑話。
不過明亡於萬曆這句話是千真萬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