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人界
-
2 # 山會長
由於文化傳統的差異,特別是哲學思想不同,導致中西方藝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藝術特徵上的區別,中方藝術求真(注重主體性),西方藝術求美(注重審美性)。
藝術是用形象手段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形式。藝術的主要特徵是形象性、主體性和審美性。
由於歷史原因,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文化是人類社會的一切智慧創造,特別是指精神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說,藝術屬於文化的範疇,因此其差異必然受文化差異的影響,要認識中西方藝術差異,就需要了解文化差異。
文化的根基是宗教和哲學,當然,宗教也是一種哲學信仰。中西方文化存在明顯差異,典型的是中方文化是追求真的文化,西方文化是追求美的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最有影響的應該是道家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是求“真”的,儒家思想是求“直”的,直是真的特殊性,孔子曾經問道於老子。所以,道家思想比儒家思想更為深刻而廣泛。如果說道家思想是宏觀,那麼儒家思想就是微觀。
道家和儒家思想屬於哲學範疇,哲學是其他文化的基礎,是藝術的基礎。受道家求真文化的影響,中國藝術也呈現出求真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作品在主題和內容上,要麼反映現實是現實主義的作品,如歌劇《白毛女》,要麼以現實為原型來塑造,如戲曲《梁祝》。
西方藝術以西方哲學為基礎,西方哲學的特點是求美。關於美,有多名哲學家(如柏拉圖、康德、黑格爾、德索等)都給出了自己的對美的理解,譬如黑格爾認為:美是感性的,藝術是美的最高和最典型的形態。
西方藝術受求美的哲學的影響,也追求美的感覺或感性,注重審美性,主要特點是抽象、非現實主義,譬如梵高的畫。
總之,中西方藝術的形式和內容都多種多樣,但它們在特徵方面存在差異,中方藝術求真,西方藝術求美。
-
3 # 燈影書畫
我們說,文化是藝術的根。任何藝術的產生都離不開它所處的文化環境背景。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了中西方藝術上的差異。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西方就有崇尚人體的文化習俗,他們認為人體是最美的存在,是最值得欣賞和讚美的物象。在這樣的文化理念支配下,當時的工匠藝人以雕塑的形式將男子的陽剛雄健之美和女子的陰柔婀娜之美表現出來,形成早期的人體藝術。
與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孔孟的儒學和老莊的道學為基礎的,表現在藝術上就是“含蓄內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這樣的理念支配下,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書畫筆墨藝術和“書畫同源”“畫書詩印一體”“似與不似”“重意不重形”的藝術創作理念。
西方文化開放張揚,表現在藝術上就是表達直接,更注重藝術家個人思想情感情緒的表露,因此形成了以寫實為主的傳統。中國文化含蓄內斂,表現在藝術上就是更注重文化底蘊和讀者的感受,因此形成了以寫意為主的傳統。
中國藝術是東方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和西方藝術一道,成為世界的兩大主流藝術。
-
4 # GoodLuck6868
中西方藝術的差異是寫意與寫實,含蓄與外露,立體與詩意,虛寫與特寫等。
寫意是中國畫的突出風格。筆有盡而意無窮,不著一色,盡得風流,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餘味曲包等是中國畫絕妙手法。中國畫的藝術價值正是體現在大象無形,大音稀聲上。
西方油畫的寫實同樣是一種突出的風格。油畫畫得可以和真實的美女亂真。這也是一種功夫,也是一種技藝。但所有的油畫也不是沒有任何意蘊含其中的。有不少油畫畫的是宗教神話故事。有些寓意也是悠遠惟美的。
含虛與外露是中西繪畫的顯著區別。中國畫極重含蓄,能不根而生從意生是中國畫含蓄的根本所在。無人而鳥動寓有事件發生,雲深不知處是畫中最美的詩意。而西方油畫以寫實為主,真實得無一遺露。特別是有模特的油畫創作,很多年後能認出畫中的人物。細部特徵畫的更令人稱奇。
西方油畫有一種特殊的立體感,本身是平面的畫布,看畫時確有了真實而立體的感覺。這也是人們喜歡油畫的一種因素。
中國畫的意是無窮的,美也是無窮的。西方油畫的實是無可限量的,美也是無可限量的。兩者有差異也有相通,共同創造著一種美。
(認同請關注,誠謝)。
-
5 # 浪花志的浪花君
對比中西方藝術的差異,其實追根溯源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在藝術上會顯示出不同。但如果一定要說出些具體差異,有以下幾點:
一、中西方藝術史劃分方式不同
中國藝術史幾乎是以朝代為主要的方式,西方則是以世紀為劃分方式。因為中國的每個朝代會有比較鮮明的特點,且大部分時間以“大一統”的一個國家身份出現。而西方因為王室家族的原因,國與國之間的聯絡是複雜的,所以只能以世紀、年代的形式來對西方藝術史做出結論。比如: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史 ,西方則是中世紀藝術史。
二、中西方藝術的文化背景不同
中國藝術更為委婉、講究意境。這和中國幾千年來強調的儒家文化“和”、“禮”的影響分不開;西方藝術則是更寫實,講究衝擊感。它的文化根源來自古希臘,強調開放自由的氛圍。而且中國是一個講究天下大同的國家,更注重集體;而西方則是強調自我意識的國家,更注重個體。比如中西方關於人物的刻畫和展現形式,中西方的雕塑等都能看出背後的文化差異。
三、中西方藝術所處的環境不同
畢竟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陸地文明,而西方則是海洋文明主導。當華人在重農抑商、嚴格限制市井格局的年代裡,希臘人早已將海上貿易發展得繁榮,無論是西班牙、荷蘭,還是後來在工業革命中崛起的英國、美國,他們的背後總能見到商品經濟發達的身影。而中國,直到清代被侵略者用炮火強硬的打開了通關口岸,之前的商品經濟都處在被壓抑的狀態中。 這樣的環境背景下,中西方藝術的表現也會受到影響。
回覆列表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西方藝術的各自特點,引起了不少學者來投入大量的精力來研究.對我們瞭解外埠世界,瞭解西方文化的審美理念,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鑑的理論依據。
從奴隸社會開始,東西方進化的道路出現分歧 希臘藝術被西方人視為至上的光榮,伴隨著宗教的興起,人們的靈與肉,形而上與形而下,有限的生命與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宗教滲透中不斷強化,最終融入西方人的基因傳承至今。
東方的藝術,如中國始終不忘原始記憶,在山山水水間,花鳥樹木的吐息間表現生命的延續,張力與起伏。
從民間工藝到宮廷花鳥,從士大夫文人到民間無名工匠,中國的傳統藝術從發展繁榮到衰敗始終不會摒棄對大自然深刻的哲思與讚頌,他們把自我的精神寄託在畫面中,即使沒有刻意描摹人物,其意境的悠遠已經超脫時空的距離滋養著千千萬萬代華人。
從藝術所表現的美來說,東方的藝術之美,更像是一種團體、集體美德,而蘇格拉底則強調這種西方美德只與個人有關,是個人品的層面上的美德。他提倡的正義、勇敢、真理等等品質,無一不是立足於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