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丹書戰史
-
2 # 糊塗老者
應該是最近幾天的《流浪地球》《新喜劇之王》
還有《紅海行動》《戰狼》。。。。希望中國娛樂越來越好。
-
3 # 俠歌清颸
推薦幾本書:
古典仙俠類:風御九秋的紫陽,殘袍,氣御千年,結合傳統歷史典故,道教修真故事,主角性格多偏激,對人心理琢磨很有研究,作品可讀性強,本人讀了兩三遍。
現代小說: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廢都等,本人曾在西安讀過書,對於陝西文化很感興趣,對這片土地上作家創作的小說讀了一些,文化的厚重,民俗典故方言很吸引人。
李么傻的《暗訪十年》,《江湖三十年》,也是陝西籍作者,他的作品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對舊社會傳統行業的熟知,內容生動,扣人心絃,期待作品能拍成影視劇
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幾本小說能成為名著,自然分量極重,對於過去的習俗人物背景可以有深刻的瞭解,不過演義類多誇張,需要結合三國志瞭解哪些是史實,水滸傳電影電視作品對於小說改動較多,看看小說就不覺得梁山好漢有多麼值得稱讚的地方了
老村的騷土 冷門作者的冷門小說,讀來荒誕不經,講述的是鄢崮村在“文革”初起時的故事,以揶揄式的筆調、喜劇化的風格,對農村生活作了著重的描寫,不得不感嘆作者的才思
-
4 # 金融名工你好
題主看來也是個好讀書之人。要說“相見恨晚”的感覺,每個人對每本書都是不一樣的。對我來說那就是《小王子》這本書了。
這本書在我讀初中的時候就聽過,也看過好多人的推薦,但是一直認為它就是個童話,幼稚沒有深度。直到我走上了社會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陰差陽錯的偶然一個機會在圖書館看到了《小王子》可能是緣分吧,抱著隨便讀一讀的心態,從此,只要有人要我推薦書單,其中必定有它的身影。
《小王子》裡面的經典語錄,也是我自己很喜歡的句子,不同的時間經歷不同事情後再看到這些話都有不同的領悟。
圖片來自微博。
看完了全書後找機會看了電影版的《小王子》很是喜歡,但我還是推薦紙質書。看完書後一點不覺得這是本寫給孩子看的書,反而覺得這本書就是寫給大人的。
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在木星》朴樹 推薦給大家。
-
5 # 牧遙
《平凡的世界》。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剛上大學,一個醫學院的老鄉借給我看的。
一看就愛不釋手,相見恨晚。現在想來,那時的很多情況基本與這本書是應景的:
那時候還沒有九年義務教育,家裡兄弟姊妹多,且都在上學,都得交學費,因此家庭變得比較窮困,而這本書裡孫少安一家也在貧困中掙扎。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書中的人物、環境、情節很熟悉,雖然書中寫的是北方的農村,但全中國樸素的農民心裡是一樣的,所以這本書寫的基本是我熟悉的生活。也許作為當時的寒門學子某些方面跟《平凡的世界》裡的主人公孫少平求學的境遇相吻合,感同身受。
一口氣看完了整部書,感慨萬千。孫少平的吃苦精神強烈地震撼了我,我想,我也可以吃苦,我也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並且把書唸完。第一次,我找到了生活的榜樣,那個週末一大早我就出去找工作……
這本書對我影響還是比較深遠的,之後的畢業論文我寫的也是有關這本書。
-
6 # 心往無待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林清玄自幼即喜愛讀書,過目成誦,中學時代迫於家境貧寒,半工半讀,在碼頭搬過貨、跟漁民出過海,甚至在屠宰場殺過豬,底層生活的艱辛磨礪,並沒有磨滅他對文學的摯愛,柔軟細膩的內心變得充滿韌性,沒有人能想像得到當年那個十七歲的學生殺完豬從屠宰場回來,是怎樣洗乾淨手,是怎樣坐在書桌前開始他每天的寫作的,就這樣,他17歲開始在當時頗有影響力的一份報紙上連載文章,竟轟動一時。後來他考上臺北世新大學電影系,大學期間,創辦過報紙雜誌,也曾四處演講宣揚理念。20歲時,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陽園已唱千千遍》,此後更是筆耕不輟,年年都有新書出版。大學畢業後他曾入伍兩年,在軍中曾收到了臺灣《中國時報》的聘書,任《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在報社任職十年後,他又進入臺灣中華電視臺,擔任企劃和節目主持人,並主持過中國廣播公司的節目。32歲時因婚姻不順,曾入山修習佛法,兩年後再入紅塵,參透命運與人生,繼續寫作,寫成“身心安頓系列”四十歲時,出版“菩提系列”
其後有“清淨之蓮”、“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妝”等系列作品,直至逝世,共著有298本著作。其《桃花心木》、《和時間賽跑》、《百合花開》被選入國內小學語文教材。
1979年起,他的作品幾乎囊括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
林清玄作品意境悠遠,語言清新雋永、文風純樸從容,卻常常寓哲思禪理於平凡的人物和平常的事物,每每給人啟迪和希望。
“我也願意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徬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
“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如果內心的蝴蝶從未甦醒,枯葉蝶的一生,不過是一片無言的枯葉。”
“當我們活在當下那一刻,才能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當我們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
“我們把生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一部分是緊急的生活,會發現很多人都在緊急地生活,而不是重要地生活。什麼是重要的生活?陪著愛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有沒有幽默感,懂不懂愛和寬容……這些是重要的,而每天著急上班、學習和考試是緊急的。當人整天在緊急的事情裡面打轉的時候,‘琴棋書畫詩酒花’就變成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要學會騰出一些空間,進入重要的事。”
“沒有什麼事情,能夠真正傷害我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事情是真正的好,只要不失真心,就沒有什麼可以傷害我們真實的生命。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順暢的,在途中遇到的各種煩惱,恰似夜空中的點點繁星,串聯起我們美麗的生活,曾經的所有遺憾,其實都是成全。”
如此文筆,如此境界,試想每一個心靈柔軟的人,在每一個難以入睡的長夜,在每一個酣暢的長覺醒來,隨性閱之,由心品之,豈不妙哉!
-
7 # 竹木川
大二的時候看了大冰的一些書《乖,摸摸頭》《阿彌陀佛麼麼噠》等,從而對他所描述的生活嚮往不已,其實開始看到這種書名,我也覺得很另類,都啥呀,肯定煽情又狗血的,但是自從看了第一個故事《一個孩子的願望》我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這種書還是我從來沒有看過的,因為真實,他都是大冰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所以更加的直擊心靈,更加的有回味和觸動。
大冰說世界這麼大,一定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是啊,這句話對我觸動最大,我們一開始都會有一個最初的夢想,想著以後我會如何如何,以後做什麼事,但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漸漸消遠了最初那不切實際,沒有和社會現實接軌就定下的夢想。最初的夢想變的那麼遙不可及,於是我們漸漸消極,漸漸的放棄了那個夢想,於是我們就變得墮落了起來。但是我放棄了,別人呢?肯定還是有很多的人沒有放棄夢想,他們努力著,奮鬥著,漸漸活成了我們想要的模樣,其實,他們做到的都是我們最初的夢想啊,是我們逐漸放棄了他,逐漸放棄了無限接近夢想的可能。有人說自律的人往往是用靈魂來支撐肉體,他不管身體如何如何,只用靈魂去操縱他,來達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和夢想,所以,有很多的人過著我想要的生活,但那個人卻唯獨不會是我。
大冰說時間無情最是第一,只要你稍有猶豫,它立馬改變你想要的結局。這點我深有體會,其實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千萬不要因為慫或者各種原因去錯過各種想要做的事,不要去怕,因為後悔才是最讓自己難過的事。一件事,只要心裡產生了迫切想做的想法,不要等,不要糾結,去做,無愧於心才能讓自己過的更好。
所以讀大冰的書算是對我有一些激勵和感想吧,其實只要做到自己喜歡的樣子,就是好的生活。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像大冰描述的那樣,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願我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回覆列表
《曾國藩語錄》,雖然歷史上對於曾國藩褒貶不一,但是總體上他並不是個壞人,只是時代和立場不同,有的事情他不得不做。
這本書,記載了曾的一些語錄與書信,大體上分為治國、治軍、治家三部分,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嚴謹、自律而又身處時代漩渦無法自拔的無奈老頭。既瞭解了一些歷史,又學到我們中華傳統的文化,一些思想也可以運用到現實中,確實是一本優秀的書。
據說當年毛主席書案上常年有三本書,《曾國藩語錄》就在其中,毛主席從中學習治軍治國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