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以載道MZS

    筆者先說說李季蘭吧。

    李季蘭,在《唐才子傳》是這樣介紹的:李季蘭(約730年~784年),原名李冶,字季蘭,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唐代女詩人、女道士。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幼時住在四川三峽。

    李季蘭別有《送閻伯均往江州》《登山望閻子不至》《送閻二十六赴剡縣》《得閻伯均書》等詩,語意親密纏綿,且多寫送行不捨和別後相思之情,但不能確定他就是她的故夫。閻伯均名士和,以字行,是著名文士蕭穎士的門人,嘗著《蘭陵先生誄》,於其師推崇備至,以為“聞蕭氏風者,五尺童子羞稱曹、陸”。在大曆、貞元間很活躍,與許多文人都有交往,可惜本人詩僅存幾首聯句。

    一、先說李季蘭如何成為風情女子的。如果讓大家說一下古代的美女,貂蟬、王昭君、西施、妲己等人大家可能脫口而出,如果讓大家說一下古代的才女,很多人肯定脫口而出的是李清照,其實除了李清照之外,蔡文姬之外,很難再說出其它人。但是在唐代,還有一個很有才的人,而且名氣很大,她就是李季蘭,也是唐代三位女詩人當中死的最早的,李季蘭可以說是這三位女詩人當中最不幸的一位。

    李季蘭出生在開元盛世,李季蘭不僅長得好看,還會舞文弄墨才華橫溢。李季蘭在六歲的時候,寫了一首詩名叫《薔薇》,這首詩一公佈,就名聲大振。有人細細推敲了李季蘭的這首詩,覺得李季蘭小小年紀就已經情竇初開,長大以後莫不是守不住婦道。李季蘭的父親聽別人這樣說了之後,生怕李季蘭·以後會給自己家門蒙羞,所以在李季蘭十一歲的時候就把李季蘭送到了當地的道觀裡,李季蘭的名字就是在道觀裡之後改的。

    李季蘭的父親把她送到道觀,也擋不住這朵桃花盛開。反而,因她的才氣慢慢的聚集了更大的朋友圈,也對詩友有了更大的選擇,情竇初開的李季蘭,也需要愛情,因而那段時期,她寫了大量的愛情詩,李季蘭的朋友圈裡,不乏大V捧場,陸羽、朱放、崔煥、皎然都在圈內。更是與皎然傳出一段一段風流史。其實皎然是一個已經出家的和尚,但是因為長得玉樹臨風,並且也非常有才,所以李季蘭就喜歡上了他。李季蘭常常給皎然寫信,皎然也會給她回信,並且二人都是用寫詩的形式給彼此寫信。一個女道士和一個和尚的豔情,足以讓李季蘭戴上“風情女子”的帽子了。

    二、劉長卿為何又說他是女中詩豪?

    劉長卿(709—789)也是唐代的有名詩人,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他也算是李季蘭圈中的長客,所以算是對李季蘭知根知底。

    他說李季蘭為女中詩豪,一是在當時,李季蘭的的詩名大,又好組織詩友會,來的都是當時的名流大咖,切磋詩藝,吟誦詩詞,詩友互為知己。李季蘭的詩名越傳越廣,有她引發的詩友會集活動也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直至廣陵(今江蘇揚州)。廣陵是文人薈萃的地方,李季蘭的名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二是由於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傳至皇宮,唐玄宗聞知她的詩才,特地召見她赴京入宮。因此,劉長卿讚譽她是“女中詩豪”,高仲武誇她“形氣既雄,詩意亦蕩,自鮑昭已下,罕有其倫”。

  • 2 # 佐一一的文字

    李冶,字季蘭,中唐負有盛名的女詩人。

    最喜歡她的這首詩:

    《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最後一句把夫妻關係解得太透徹了,同生共死的是夫妻,反目成仇的也是夫妻。

    因愛生恨有太多的例子,愛的時候一身赴死都不懼,恨起來時抽筋扒皮都不解氣。

    最複雜的就是人心,讓人不明白,前一刻還恩愛無比,一轉身就翻臉無情。比如之前的一則新聞,懷孕三個月的孕婦,在泰國被丈夫推落山崖。你怎能知道枕邊人還是不是人呢?

    李冶自小被送入道觀修身養性,她如鳥入山林從此再無拘束,生性豪爽的她有才情有風情,不忌諱與風流才子們高談闊論。可是這樣的才子可以欣賞她、愛慕她,獨獨不能娶她。經歷過怎樣的情傷,才能寫出“至親至疏夫妻”呢?

    再看一首: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 3 # 古今往事一杯酒

    如果讓大家說一下古代的美女,貂蟬、王昭君、妲己等人絕對是大家最熟悉的人。

    如果讓大家說一下古代的才女,很多人肯定脫口而出的是李清照,其實除了李清照之外,還有一個很有才的人,而且名氣很大,她就是李季蘭,也是唐代三位女詩人當中死的最早的,李季蘭可以說是這三位女詩人當中最不幸的一位。因為她死於聲名。

    劉長卿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他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為什麼李季蘭被劉長卿為詩豪?

    李季蘭和魚玄機、薛濤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女冠詩人。

    宋代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中“李季蘭”條:“劉長卿謂季蘭為女中詩豪。”

    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唐朝的開放

    唐代自由開放的外部條件,為季蘭的“詩豪”地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唐初道教為國教,全國上下的人們趨之若鶩,后妃公主進入道觀修行者比比皆是,名門閨媛也多爭相出家做女道士,因女道士都頭戴黃緞道冠,故又稱為“女冠”。

    受唐代思想開放之風的影響,道觀中也非清淨之地,許多才貌出眾的女冠,雖名為修行,但在道觀中自由交際,成為一種“交際花”似的人物,李季蘭也因此有更多的自由。

    二,性格決定

    季蘭作為一女子,在她的作品中有纏綿的女子柔情,有理智的說理論道,最讓我們感嘆的卻是她在作品中表現的如同男子一樣的灑脫情懷。這在古代女性詩人中的確非常少見。

    《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

    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髮,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舊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謾相逢。

    詩的前四句書寫召入宮廷的感愧心情,亦是點明與友人分離的原由。詩的後四句寫出赴京的依依惜別。 詩人雖由“恩命”而感意外,慚愧自己已是遲暮衰容,但結尾卻也蘊涵著不會久留宮廷,讓宮廷羈絆自己的瀟灑、超脫之情。

    在《道意寄崔侍郎》她說:“莫漫戀浮名,應須薄宦情。”想她是如此看透浮名宦情,自當不會因被召而欣喜無度,忘乎所以的。也許正因是女子,才會如此看淡功名,這該為一般男子所汗顏。

    前人已作古,只有文字留後世!

    感謝你的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商船被日本海軍擊沉,為何英國找清朝賠償三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