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希

    不能算對不對,甲午戰爭,不僅清軍裝備差,體制也差。再說了,劉只是個記名的提督,不是正式總指揮,其實他也可以投降的,不過他自己把航炸沉了!實現了“苟喪航,必自裁”的誓言。還有他不是電視上演的那個只會保守怯敵的投降派。

  • 2 # 曹老師xixi

    甲午戰爭中劉步蟾為定遠艦管帶,定遠旗艦能有什麼戰法,軍艦在海上是需要與其他戰艦相互配合,並不能單打獨鬥的,劉步蟾同艦上雖然有頂頭上司丁汝昌,但丁汝昌未作陸軍大將對海戰戰術應該不如留洋高材生劉步蟾。在甲午戰爭中丁汝昌命令北洋艦隊迎敵採用“雁形陣”,這應該是和劉步蟾商量之後的結果。

    按當時北洋艦隊的實際情況,“雁形陣”是最能發揮北洋艦隊的實力的,當時戰場上風雲變幻莫測,實際上“雁形陣”並沒有發揮應該有的功能,但也不能說明“雁形陣”是錯誤的戰法,北洋艦隊各艦主炮均在艦首,能使火力達到最大化,並且“雁形陣”能使北洋弱艦最大程度上受到強艦的保護,理論上應該是沒問題,無奈的只是,北洋艦隊弱艦太弱,無法快速的加入“雁形陣”當中來,加之日本聯合艦隊遊擊編組速度太快,導致開開戰不久北洋“雁形陣”即被打亂。

    在甲午海戰中,丁汝昌受到炮擊受傷,訊號塔也摧毀後,艦隊則是由劉步蟾代為指揮,但沒有訊號塔劉步蟾也無法下達指令,縱是一生本領,也無法發揮其能力,劉步蟾立誓“苟喪艦,將自裁”。

    比起姊妹艦鎮遠艦的意外擱淺,可以講劉步蟾對定遠艦及北洋艦隊來講是盡職盡責的,最終艦沉人亡。

    劉步蟾在甲午戰爭中的戰法沒有錯,錯在無能的清廷,無能的李中堂,在戰爭爆發前不做充分準備,缺乏炮彈,缺少艦船,在戰爭中李鴻章的“保船”政策畏首畏尾,使艦隊左右撤肘,只能講劉步蟾盡力了。

  • 3 # 宇澤歷史

    題主的問題說的準確一點應該是,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劉步蟾的戰法到底對不對?雖然劉步蟾是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的管帶,但實際上在黃海海戰伊始,關於北洋水師接敵迎戰的命令是主帥丁汝昌下令的,北洋水師的陣型先是以10艘軍艦排列成“雙列縱隊”的“五疊雁行小隊陣”的方式,向日本聯合艦隊方向運用。

    但是在接敵過程中,提督丁汝昌在定遠艦下令,將艦隊改列成橫隊隊形的“一字雁行陣”,也就是採用了英國海軍軍官琅威理指導的“鱗次橫陣”隊形,此陣型是歷史上奧地利艦隊在利薩海戰中使用的著名陣法,但由於北洋艦隊各艦航速不一樣,超勇、揚威、濟遠三艦由於航速太慢,迫使北洋艦隊的陣形並沒能形成完整劃一的橫隊。在戰鬥開始之後,由於日本聯合艦隊擊中攻擊北洋艦隊旗艦定遠,炮彈命中了定遠舵機室,主帥丁汝昌負傷,指揮艦隊的作戰旗語訊號裝置被破壞,整個艦隊處於沒有攻擊命令的混戰狀態。

    由於主帥丁汝昌的負傷,指揮權才交由管帶劉步蟾代督戰指揮,所以說北洋艦隊的戰法以及臨時改陣都與劉步蟾沒有太大的關係,至於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的戰法到底對不對,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應該是對的。

    畢竟北洋艦隊各艦艇大都缺少保養和維修,且鍋爐老化用的都是劣質燃煤,再加上艦齡較長,設計的最高時速就不如日本聯合艦隊的新式軍艦。在這種情況下,將艦隊陣形改為橫陣,有利於儲存艦隊的整體作戰實力,再加之日本聯合艦隊多為速射炮射速較短,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定遠艦、鎮遠艦主炮及副炮的威力。而日本聯合艦隊根據航速快慢,分為第一遊擊隊和本隊,在海戰中擺出T字陣形,在很大程度上來說,該陣形要優越於北洋艦隊的橫陣隊形。

    至於劉步蟾,在電影《甲午風雲》、電視劇《走向共和》中都被描寫成了一個膽小畏敵、不求進取、治軍不嚴的管帶,但事實上在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劉步蟾寧死不屈,自殺殉國,保持了中華民族的崇高氣節。

    但在“生不逢時、天不予我”的近代中國腐朽社會的大環境下,劉步蟾只能空懷愛國裝志,無力改變失敗的命運。

  • 4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甲午海戰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首先得說,這個問題問得挺有意思。甲午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一方的最高官員是提督丁汝昌,因而長久以來形成了一個固定印象,認為當時北洋海軍的各項戰術謀劃和指揮出自丁汝昌,而其實根據一些洋員的回憶,黃海海戰當天,丁汝昌在艦上扮演的角色更類似於是督軍,真正戰術方面的指揮確實出自於旗艦艦長、右翼總兵劉步蟾。

    回到戰法問題上來,其實任何戰法都沒有錯誤一說,因為所有的戰法在設計時,都是為了克敵制勝而創造的。之所以有的戰法用了以後卻打了敗仗,主要問題出在運用上。這就好比下圍棋,每種圍棋的佈局、定式都是精心設計的,都曾有獲勝的戰例,但是不同棋力的人來使用,勝負結果會差別很大,並不能以此直接來說某種戰法對還是錯。

    甲午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首輪參戰的10艘軍艦,排列的是名為“夾縫雁行”的編隊陣形,也就是10艘軍艦兩兩結隊,橫向排列。具體的戰法則是整個橫隊撲向敵方,在多點上同時突進,在逼近敵軍後展開近戰。整體上類似於陸軍的拼刺刀、白刃戰打法,是一種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的戰法,也由此在當時的海軍戰術領域,這種戰術被譽為是進攻至上戰術。

    從戰術設計的本意來說,這個打法一點問題都沒有,完全正確。

    但是用這種戰法的北洋海軍卻打了敗仗,主要因為北洋海軍軍艦航速慢,沒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衝到敵軍面前,結果陷入了自己並不佔優勢的炮戰,結果導致好的戰法沒有能正常發揮。

  • 5 # 轉世輪迴追夢人

    戰法對也無濟於事,炮彈都是穿甲訓練彈,裡面摻著沙子,怎麼打,輪船用劣質煤航速慢,沒有速射炮,僅有兩艘鐵甲艦,要對付八艘日本軍艦,怎麼能取代勝利呢?

  • 6 # imex

    好多人在說什麼裝備,陣法,你們是玩傳武的吧,還陣法?請仙下凡好不好!刀槍不入好不好!無論橫豎,定遠鎮遠主炮都可以發揮威力,但是沒帶炮彈怪日本人?不是沒有,是沒帶,都在彈藥庫放著了。打不著怪誰呢?北洋水師腐敗透頂,不訓練,走私抽大煙,你給他導彈他也打不贏。

  • 7 # 來希

    不能算對不對,甲午戰爭,不僅清軍裝備差,體制也差。再說了,劉只是個記名的提督,不是正式總指揮,其實他也可以投降的,不過他自己把航炸沉了!實現了“苟喪航,必自裁”的誓言。還有他不是電視上演的那個只會保守怯敵的投降派。

  • 8 # 老照片

    劉步蟾是福建侯官人,少年入學福州船政學堂,後選送英國學習海軍。1885年由德國督帶定遠艦回國,後任該艦管帶。北洋海軍正式建軍後,任右翼總兵。北洋艦隊的許多規章制度多出其手。

    甲午戰起,劉步蟾鑑於中日海軍力量懸殊,決定主動出擊。1894年9月17日,中日兩軍在黃海海面相遇,劉步蟾立刻命令各艦,務必抓緊戰機,先敵開火。戰至下午3時,北洋艦隊遭到日軍的前後夾擊,此外已有四艦被擊沉,其餘各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炮彈將盡。劉步蟾指揮定遠艦與“鎮遠”號保持互相倚恃的犄角之形,集中轟擊敵旗艦“松島”號,將該艦右舷下甲板4號炮位摧毀,並引起堆積在甲板上的彈藥爆炸,炸燬了全部火炮,炸死了所有炮手,使該艦完全喪失了戰鬥力。5時30分,日艦無力再戰,退出戰區。北洋艦隊也返回軍港。

    戰後,光緒皇帝親自頒佈上諭,表彰劉步蟾作戰英勇、指揮出色,授予其“格洪額巴圖魯”之號。1895年2月,日軍偷襲威海衛,劉步蟾代替丁汝昌指揮,最後因彈盡糧絕,將定遠艦炸沉,劉步蟾也自殺殉國。

  • 9 # 曹老師xixi

    甲午戰爭中劉步蟾為定遠艦管帶,定遠旗艦能有什麼戰法,軍艦在海上是需要與其他戰艦相互配合,並不能單打獨鬥的,劉步蟾同艦上雖然有頂頭上司丁汝昌,但丁汝昌未作陸軍大將對海戰戰術應該不如留洋高材生劉步蟾。在甲午戰爭中丁汝昌命令北洋艦隊迎敵採用“雁形陣”,這應該是和劉步蟾商量之後的結果。

    按當時北洋艦隊的實際情況,“雁形陣”是最能發揮北洋艦隊的實力的,當時戰場上風雲變幻莫測,實際上“雁形陣”並沒有發揮應該有的功能,但也不能說明“雁形陣”是錯誤的戰法,北洋艦隊各艦主炮均在艦首,能使火力達到最大化,並且“雁形陣”能使北洋弱艦最大程度上受到強艦的保護,理論上應該是沒問題,無奈的只是,北洋艦隊弱艦太弱,無法快速的加入“雁形陣”當中來,加之日本聯合艦隊遊擊編組速度太快,導致開開戰不久北洋“雁形陣”即被打亂。

    在甲午海戰中,丁汝昌受到炮擊受傷,訊號塔也摧毀後,艦隊則是由劉步蟾代為指揮,但沒有訊號塔劉步蟾也無法下達指令,縱是一生本領,也無法發揮其能力,劉步蟾立誓“苟喪艦,將自裁”。

    比起姊妹艦鎮遠艦的意外擱淺,可以講劉步蟾對定遠艦及北洋艦隊來講是盡職盡責的,最終艦沉人亡。

    劉步蟾在甲午戰爭中的戰法沒有錯,錯在無能的清廷,無能的李中堂,在戰爭爆發前不做充分準備,缺乏炮彈,缺少艦船,在戰爭中李鴻章的“保船”政策畏首畏尾,使艦隊左右撤肘,只能講劉步蟾盡力了。

  • 10 # 宇澤歷史

    題主的問題說的準確一點應該是,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劉步蟾的戰法到底對不對?雖然劉步蟾是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的管帶,但實際上在黃海海戰伊始,關於北洋水師接敵迎戰的命令是主帥丁汝昌下令的,北洋水師的陣型先是以10艘軍艦排列成“雙列縱隊”的“五疊雁行小隊陣”的方式,向日本聯合艦隊方向運用。

    但是在接敵過程中,提督丁汝昌在定遠艦下令,將艦隊改列成橫隊隊形的“一字雁行陣”,也就是採用了英國海軍軍官琅威理指導的“鱗次橫陣”隊形,此陣型是歷史上奧地利艦隊在利薩海戰中使用的著名陣法,但由於北洋艦隊各艦航速不一樣,超勇、揚威、濟遠三艦由於航速太慢,迫使北洋艦隊的陣形並沒能形成完整劃一的橫隊。在戰鬥開始之後,由於日本聯合艦隊擊中攻擊北洋艦隊旗艦定遠,炮彈命中了定遠舵機室,主帥丁汝昌負傷,指揮艦隊的作戰旗語訊號裝置被破壞,整個艦隊處於沒有攻擊命令的混戰狀態。

    由於主帥丁汝昌的負傷,指揮權才交由管帶劉步蟾代督戰指揮,所以說北洋艦隊的戰法以及臨時改陣都與劉步蟾沒有太大的關係,至於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的戰法到底對不對,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應該是對的。

    畢竟北洋艦隊各艦艇大都缺少保養和維修,且鍋爐老化用的都是劣質燃煤,再加上艦齡較長,設計的最高時速就不如日本聯合艦隊的新式軍艦。在這種情況下,將艦隊陣形改為橫陣,有利於儲存艦隊的整體作戰實力,再加之日本聯合艦隊多為速射炮射速較短,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定遠艦、鎮遠艦主炮及副炮的威力。而日本聯合艦隊根據航速快慢,分為第一遊擊隊和本隊,在海戰中擺出T字陣形,在很大程度上來說,該陣形要優越於北洋艦隊的橫陣隊形。

    至於劉步蟾,在電影《甲午風雲》、電視劇《走向共和》中都被描寫成了一個膽小畏敵、不求進取、治軍不嚴的管帶,但事實上在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劉步蟾寧死不屈,自殺殉國,保持了中華民族的崇高氣節。

    但在“生不逢時、天不予我”的近代中國腐朽社會的大環境下,劉步蟾只能空懷愛國裝志,無力改變失敗的命運。

  • 11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甲午海戰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首先得說,這個問題問得挺有意思。甲午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一方的最高官員是提督丁汝昌,因而長久以來形成了一個固定印象,認為當時北洋海軍的各項戰術謀劃和指揮出自丁汝昌,而其實根據一些洋員的回憶,黃海海戰當天,丁汝昌在艦上扮演的角色更類似於是督軍,真正戰術方面的指揮確實出自於旗艦艦長、右翼總兵劉步蟾。

    回到戰法問題上來,其實任何戰法都沒有錯誤一說,因為所有的戰法在設計時,都是為了克敵制勝而創造的。之所以有的戰法用了以後卻打了敗仗,主要問題出在運用上。這就好比下圍棋,每種圍棋的佈局、定式都是精心設計的,都曾有獲勝的戰例,但是不同棋力的人來使用,勝負結果會差別很大,並不能以此直接來說某種戰法對還是錯。

    甲午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首輪參戰的10艘軍艦,排列的是名為“夾縫雁行”的編隊陣形,也就是10艘軍艦兩兩結隊,橫向排列。具體的戰法則是整個橫隊撲向敵方,在多點上同時突進,在逼近敵軍後展開近戰。整體上類似於陸軍的拼刺刀、白刃戰打法,是一種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的戰法,也由此在當時的海軍戰術領域,這種戰術被譽為是進攻至上戰術。

    從戰術設計的本意來說,這個打法一點問題都沒有,完全正確。

    但是用這種戰法的北洋海軍卻打了敗仗,主要因為北洋海軍軍艦航速慢,沒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衝到敵軍面前,結果陷入了自己並不佔優勢的炮戰,結果導致好的戰法沒有能正常發揮。

  • 12 # 轉世輪迴追夢人

    戰法對也無濟於事,炮彈都是穿甲訓練彈,裡面摻著沙子,怎麼打,輪船用劣質煤航速慢,沒有速射炮,僅有兩艘鐵甲艦,要對付八艘日本軍艦,怎麼能取代勝利呢?

  • 13 # imex

    好多人在說什麼裝備,陣法,你們是玩傳武的吧,還陣法?請仙下凡好不好!刀槍不入好不好!無論橫豎,定遠鎮遠主炮都可以發揮威力,但是沒帶炮彈怪日本人?不是沒有,是沒帶,都在彈藥庫放著了。打不著怪誰呢?北洋水師腐敗透頂,不訓練,走私抽大煙,你給他導彈他也打不贏。

  • 14 # 老照片

    劉步蟾是福建侯官人,少年入學福州船政學堂,後選送英國學習海軍。1885年由德國督帶定遠艦回國,後任該艦管帶。北洋海軍正式建軍後,任右翼總兵。北洋艦隊的許多規章制度多出其手。

    甲午戰起,劉步蟾鑑於中日海軍力量懸殊,決定主動出擊。1894年9月17日,中日兩軍在黃海海面相遇,劉步蟾立刻命令各艦,務必抓緊戰機,先敵開火。戰至下午3時,北洋艦隊遭到日軍的前後夾擊,此外已有四艦被擊沉,其餘各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炮彈將盡。劉步蟾指揮定遠艦與“鎮遠”號保持互相倚恃的犄角之形,集中轟擊敵旗艦“松島”號,將該艦右舷下甲板4號炮位摧毀,並引起堆積在甲板上的彈藥爆炸,炸燬了全部火炮,炸死了所有炮手,使該艦完全喪失了戰鬥力。5時30分,日艦無力再戰,退出戰區。北洋艦隊也返回軍港。

    戰後,光緒皇帝親自頒佈上諭,表彰劉步蟾作戰英勇、指揮出色,授予其“格洪額巴圖魯”之號。1895年2月,日軍偷襲威海衛,劉步蟾代替丁汝昌指揮,最後因彈盡糧絕,將定遠艦炸沉,劉步蟾也自殺殉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裡克-卡萊爾是如何成為聯盟一流名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