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浮散人
-
2 # 火器工坊
這裡就要說明,13世紀的歐洲軍隊,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強大,無論是從裝備上、戰術上、兵源上其實都不如蒙古人強大。
裝備上,13世紀的歐洲軍隊多穿的是鎖子甲,另外一些西歐國家在甲冑上融合了西亞札甲的特色,將部分甲片固定在鎖子甲的上以增強防禦力。斯拉夫人的甲冑可能要更好一些,因為他們有全套的札甲。而鎖子甲面對刀劍的攻擊時還可以有效防禦,但是面對箭射槍刺時,就不那麼有效了。而蒙古人最擅長的武器,就是騎射。相比於歐洲人的甲冑,蒙古人的札甲結合了宋金為首東亞風和中亞風特點,將防禦力和靈活程度相結合,在當時是絕對完勝歐洲的甲冑的。
除了裝甲,蒙古人的鋼製兵器也要勝過同時期中歐和東歐的兵器,就說蒙古弓箭的穿透能力,是可以輕鬆的穿透歐洲鎖子甲的。除了單兵武器,蒙古人還有東亞的巨弩、火藥和中東的投石機科技,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這簡直就如同撒旦的軍隊一般可怕。
戰術上,雖然東歐和中歐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在歷史上也經常受到遊牧民族的騷擾,但是這已經是一個世紀以前的事了。可以說13世紀的東歐和中歐軍隊,已經失去了直接和遊牧民族作戰的能力,所以當蒙古人展開帕提亞戰術時,日耳曼聯軍表示是懵逼的。當然這還沒完,如果只是遊牧民族的這種戰術,那麼蒙古人根本沒希望征服世界。整個蒙古大軍真正的王牌,就是重甲具裝騎兵,他是模仿自西夏的鐵鷂子,連作戰方式也是如出一撤。當輕騎兵用騎射把敵軍消耗的焦頭爛額時,在陣後的蒙古鐵騎便開始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整齊的衝鋒,將攔路的歐洲聯軍紛紛擊破。相比於當時歐洲重騎兵的騎士精神,蒙古人更講究團隊合作,三五個騎兵一組,用短弩射擊,另外幾個持騎槍衝擊,還有幾個用骨朵補刀。在這種混合戰術下,歐洲聯軍很快就失去了招架的能力。
最後就是兵源的問題,蒙古人的軍隊裡面只會有強壯的遊牧民和當地精壯的戰士,而歐洲當時的軍隊多是臨時招募的農夫,戰鬥力還遠不如宋軍的禁軍,而真正擔任主力的騎士少之又少。再加上當時的歐洲人身高並不高,至少是沒有東亞人高,而且也是沒什麼肉吃,所以體力是無法和喝奶吃肉的蒙古人相比較的,故而在雙方交手時,歐洲人只有吃敗仗的選擇。
-
3 # 文蹤旅跡
任何一次軍事較量,制勝的關鍵因素是智慧和膽識。我們今天說說十三世紀歐洲騎士和蒙古騎兵的一次決戰。
十萬歐洲騎士對抗六萬蒙古騎兵的場景發生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此時,蒙古正組織第二次西征,在賽約河,幾乎全殲了來自歐洲的十萬聯軍,戰鬥的經過非常精彩,可圈可點。
蒙古軍取得的這一勝利,可以稱得上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
在蒙古滅亡金國以後,西邊還有尚未臣服的欽察,幹羅斯等國。於是,窩闊臺整頓兵馬,揮師西進。元太宗八年(1236年),朮赤長子拔都被任命為統帥,速不臺為副帥,率領總共十五萬的部隊開始了蒙古國的第二次西征。
蒙古軍氣勢如虹,勢如破竹,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就已經攻佔了乞瓦城,佔領了欽察,幹羅斯等地。在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蒙古軍留下了三萬大軍鎮守幹羅斯,其餘部隊兵分三路,繼續西進,準備進攻匈牙利和波蘭。
此時,德、意、奧等國正捲入十字軍東征的泥潭之中,歐洲的形勢對蒙古軍極為有利。
這十二萬大軍中的三萬人馬,由察哈臺長子拜答兒統領,直指波蘭。就在這一年的三月,波蘭首都克拉科夫城猶如沒有大門和城防的廢都,輕而易舉地被蒙軍攻克。隨後,這一支蒙古軍繼續向西,計劃進攻西里西亞。
西里西亞的國王亨利二世聯合波蘭、日耳曼以及條頓騎士,集結三萬兵馬,在勒格尼茲與三萬蒙古軍展開對決。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四月初,亨利與蒙古軍正式交戰。沒想到蒙古軍一觸即潰,亨利二世奮起直追。然而,亨利二世壓根就沒想到這是蒙軍的計謀。他們先佯裝撤退,然後伺機反撲。
亨利二世在突如其來的反擊中與後方部隊失去聯絡,然後被打得潰不成軍,被蒙古人俘虜後殺害。拜答兒乘勢將捷克摩拉維亞地區洗劫一空,並打算與中路進攻匈牙利的拔都會合。
中路蒙軍是由拔都和速不臺帶領的六萬大軍,其目標是拿下匈牙利。而此時匈牙利的國王是貝拉四世,他集結了十萬歐洲聯軍,駐紮在佩斯城,抵禦蒙古人的進攻。
貝拉四世是一個深諳戰法的將領,他堅守佩斯城不出,不與蒙古軍正面交戰。面對堅固如鐵、高大無比的佩斯城,蒙古軍老虎吃天,久攻不下。
因為擅長騎射,蒙古軍攻堅不如野戰。於是,拔都沒有繼續強行攻城,而是佯裝撤退,引誘匈牙利軍出城追擊。果然,看見蒙古軍慢慢撤退,一向很是謹慎的貝拉四世出城。最終,雙方在賽約河兩岸對峙起來。
賽約河西岸,為防止蒙古軍進攻,貝拉四世的一千人駐守橋樑。
賽約河東岸,蒙古軍兵分兩路,夜裡發動突襲。而正面交鋒,善於騎射的蒙古軍對裝備先進的匈牙利軍隊幾無辦法。
拔都正面應敵。速不臺帶領另外一股力量從河的下游偷渡到對面,迂迴到匈牙利軍的側後方圍殲匈牙利軍。同時,蒙古軍揚己之長,避敵鋒芒,採用迂迴騎射戰術,不斷“放風箏”。
騎兵的機動性攻擊,加上弓箭手的遠端射擊,敵軍難以應付。
我們有句老話,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勝。匈牙利軍隊顯然適應不了這樣的戰法,他們措手不及,暫時退回營地。
終於,拔都終於成功殲滅守橋軍,攻佔橋樑;速不臺突襲成功,兩路兵馬成功合圍匈牙利軍。蒙古軍
火箭焚燒匈牙利軍營寨,一片混亂。
在短兵相接中,蒙古軍隊的比較優勢很是明顯。他們採用圍三缺一,給匈牙利軍對留開一個潰逃的口子。果然,無心戀戰的敵軍士兵紛紛逃竄,正好成為蒙古兵斬殺的好機會。
一個戰術機動靈活,一個裝備精良先進。然而,再先進的裝備也敵不過智慧的大腦。即使自身損失慘重,但是匈牙利的有生力量基本被全殲。
貝拉四世倉皇逃命,佩斯城被蒙古軍佔領並焚燒。
之後,整個東歐都已落入蒙古國的勢力範圍內。在控制了匈牙利的大部分地區之後,蒙古人繼續西征,馬蹄直指維也納。
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年底,窩闊臺汗去世。拔都率軍返回,在伏爾加河畔,蒙古軍結束了第二次西征。不久,他們建立了金帳汗國,領土範圍正是這次西征拿下的基本區域。
-
4 # 石榮作
在冷兵器時代,決定戰爭勝負的往往是人的整體生活環境,加上帶隊的指揮官的智慧勇氣就能獲勝。蒙古國整個地域處於內陸地帶,長年乾旱少雨,沙漠草原上生活的人群,過的是遊牧生活,無有定居點,靠養馬羊群為生活主要來源,從娃娃小孩開始就生活在馬上,騎馬技術相當嫻熟,在這方面,歐洲地域人群與蒙古相比就顯得遜色。在跨時代的歷史上,偶爾出現個別智慧超長領袖人物,就能帶領本族人對外擴張而取勝。
回覆列表
因為“弩”,成吉思汗征服歐洲的時候帶去了大量的弩以及3000多架床弩,致使歐洲軍隊,像割麥子一樣被成片殺死。
說白了就是工業水平的程度不對稱,軍備落後的歐洲軍隊當然是被打敗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