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段子了

    怎麼這麼多人這麼樂觀,覺得搶不到票,就我一個人擔心賣不完啊。

    雙雲以前的劇目,演出場次偏少,又集中在北上這種傳統劇院票倉大戶,加上外地粉絲飛的而來,當然一票難求。

    今年五月,鄭雲龍帶《信》回青島,才開了四場,青島的體量就撐不住了。快開場了票才賣完,那個時候他還是最火的時候,還有很多外地粉絲飛青島填倉。

    他倆沒那麼火,只是娛樂圈明星的粉絲體量相對於劇院來說是個降維衝擊,這種衝擊帶來了錯覺。一年了,熱度褪了不少。我作為一個數據黨,西南直轄市居民,很淡定的報聲入人心在二線城市的相關資料,自己看吧。

    5月3日聲入人心成都蹦迪場,票版8000人,在大量贈票的情況下,688的票開場了也沒賣完。

    5月4日王凱高天鶴的拼盤歌劇演唱會,重慶大劇院中劇場,938座,開場也沒賣完。

    5月12日聲入人心重慶巡演,重慶大劇院大劇場,1200座,開場前一天終於賣完票。

    7月14日成都gala音樂劇拼盤,阿雲嘎單人,3000人場,加上大平層的原因,空了至少四分之一。

    10月19日王晰重慶巡演,國泰藝術中心,800座,沒賣完票。

    11月9日西安保利大平場蹦迪,雙雲加王晰都在,估計6000人場,也沒賣完票,空場不說多了,五分之一是有的。

    以上的演出都是我去了的。

    《變身怪醫》全國巡演,場次開得又多,瞅了眼日曆還忒多隻能本地城市居民消化的工作日場,所以還是先擔心二線城市賣不賣的完吧。

    我個人挺希望被打臉的,以上

  • 2 # 仙女的迷宮

    繼中文版《媽媽咪呀!》、《貓》後,又一部百老匯鉅作《變身怪醫》將由百老原主創團隊改編為中文版搬上舞臺,這也是該劇20年來巡演28個國家後,誕生的首箇中文版本。

    《變身怪醫》源自19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史蒂芬森的小說《傑克與海德奇案》,講述了維多利亞時代一段撲朔迷離的奇案,因進行醫學實驗而意外精神分裂的傑克醫生化身惡魔海德,展開了一段與自我命運與愛情的善惡大作戰。

    這部被譽為“復古、華麗、奇幻、絕唱”的音樂劇,被認為是繼《貓》和《歌劇Wraith》之後,又一部關注人性與哲理的音樂劇鉅作。

    據悉,該劇將於今年9月8日-29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進行首輪演出。除北京外,音樂劇《變身怪醫》還將於7月28日至8月31日登陸上海、10月11日至10月31日造訪廣州。

    雙重人格 再掀維多利亞奇幻復古風

    《變身怪醫》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885年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這是一個科學主義與神秘主義混淆的時代,也是福爾摩斯(1880年代)、開膛手傑克(1888年)、弗蘭肯斯坦(1818)與吸血鬼德古拉傳奇故事盛行的時代,復古、華麗、暗黑的時代氛圍,科學和醫學技術的進步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也讓人們對人性和人的自我認知問題產生了更大的困惑。

    傑克醫生因父親患有精神疾病,決定開始一場分裂人類精神以治療疾病的研究,把自己作為實驗物件,卻分裂出了雙重人格,白天是善良正直的醫生傑克,晚上則化身成邪惡的海德,對曾經反對他的理事會成員實施謀殺計劃。他終日徘徊在善惡之間,被內心的負罪感和犯罪快感拉扯撕裂。同時,與出身高貴的未婚妻和底層舞女的情感糾葛也令他無所適從……

    在心理學界,“傑克與海德” (Jekyll & Hyde)已經成為了“雙重人格”的學術代名詞。醫者仁心與瘋狂殺虐,浪漫柔情與猙獰兇殘,意識與潛意識的對峙,人性善與惡的角逐,這一場自己與自己的無盡戰爭,衝突強烈,懸念迭生,劇情也在人性的善惡之間快速反轉,讓整部劇一直維持著高頻能量,原本走向大團圓的結局在瞬息變成了一幕悲劇,驚詫之餘,發人深思——人,到底是是簡簡單單黑白分明一成不變的非善即惡,還是既善亦惡,時善時惡?

    在音樂劇中,以“雙重人格”為題材的作品並不少見,《劇院Wraith》中的Wraith也是有著典型的雙重人格,但相比隱藏於面具之後的神秘莫測,《變身怪醫》直接將男主角的人格分裂過程,鮮明快意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強烈刺激的戲劇體驗使得該劇韓文版連續保持了10年的高票房紀錄。

    因地制宜 中文版改編的不只是語言

    今年京滬廣三地音樂劇扎堆,從《魔法壞女巫》到《修女也瘋狂》、《保鏢》等,而唯獨《變身怪醫》成為今年唯一一部改編中文版的百老匯鉅作。

    是不是每一部海外的音樂劇作品都適合改編成中文版?《變身怪醫》中文版導演大衛•斯旺表示,成功的改編必須滿足兩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精彩絕倫的故事和優美的音樂,“無疑《變身怪醫》這兩個方面做得非常完美,所以這是我認為這部劇能在全球演出,並且能改編成不同語言版本的原因”。但大衛同時強調,所謂的改編的也不應該只是語言的翻譯,而是要找到在某個特定的語境下講述故事的方式。

    “當我去到不同文化的國家進行排練,和演員以及該國製作中的其他人員一同工作,我會探索在當地的文化環境下最好的向當地人表達這個故事的方法,怎樣才能讓觀眾們擁有最好的觀劇體驗,能最多地感受到這部作品想向他們傳達的資訊和思想。”

    大衛表示,《變身怪醫》目前在全球上演的各個語言版本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怎樣把《變身怪醫》從原版轉變成中文版呈現給中國觀眾,將是接下來要完成的工作。“我們的目標不是去做一部外來文化的譯製作品,更多的會去嘗試把它做成一部更原生化、本土化的,貼近中國觀眾的音樂劇。”

    走內心戲 不是閤家歡更像勵志劇

    一面是市場的井噴,一面是眼界的拘囿。不可否認,國內觀眾對於音樂劇的整體認知還是處於啟蒙階段,對於全球共同性的作品還缺少必要的瞭解。就像《變身怪醫》的原版作曲弗蘭克•懷德霍恩提到,音樂劇有不同口味,不同質感,可能並不是很多中國觀眾都知道這一點,“打個比方,《媽媽咪呀!》就好比草莓味的冰淇淋,那《變身怪醫》應該就是巧克力味的,雖然口味不同,但是它們都非常美味。”

    導演大衛認為,雖然經典音樂劇以歡樂喜劇、名著改編類為多,但以《變身怪醫》為代表的“人性勵志系”也是經典音樂劇不可或缺的一面,至少這也是一部經典的掃盲必看作品。

    “我們已經看到過很多閤家歡的、更熱鬧的音樂劇,但《變身怪醫》的特別之處就在於,透過這部劇,我們每個人也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我們也總是有許多我們不被允許去做的事,因為也許父母不允許你去做,或者社會不允許你去做,文化不允許你去做,但可能有時候我們內心深處會告訴我們自己要堅持走下去。”

    大衛提到,當他在執導亞洲版本的時候,亞洲的文化普遍是比較含蓄和隱忍的,可能道德標準也是比較高的,所以人們可能沒有機會也會特別想釋放自己的另一面、不為人知的一面,“這正是這部劇能強烈觸動人心的原因所在。

    搶票??選擇1.某寶,選擇2.外掛,選擇3.運氣自己搶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馬爾身陷“強姦門”,他說自己是無辜的,你相信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