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曦78641584

    不可否認多爾袞為清朝所做的貢獻,如果多爾袞即位,估計還是高壓政策,延續八旗舊制,中國估計在那時候會多一次“抗戰”。我若是多爾袞,想在皇帝位子上坐穩了,勢必要誅殺後宮諸葛亮之稱的孝莊與福臨,還有皇太極長子豪格,八旗勢必分裂。明朝那時候不是沒有好的將領,而是沒有好的主子。也許吳三桂就當了皇上,不敢想不敢想……所以,老祖宗說“大勢所趨”是有一定道理的……

  • 2 # 談古論今時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再說當時的多爾袞是不具備繼承皇位的實力的。

    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此時皇太極35歲,多爾袞15歲,四大妃所生的嫡系皇子有資格的並不多,諸英已經死了,代善因為後妻虐待前妻兒子事件失寵,阿敏莽古爾泰人望差,最有實力的無疑是皇太極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但此時多爾袞三兄弟最大的阿濟格才二十出頭,性格暴躁,根本不是理想的繼承人,努爾哈赤縱然寵愛多爾袞,但15歲的多爾袞哪裡是已經35歲、情商極高的哥哥皇太極的對手。 皇太極早有準備,聯合代善推舉自己,多年的經營,加上其他皇子對阿巴亥家三個兒子的潛力都十分忌憚,所以一邊倒支援皇太極,而皇太極得手後立刻假借聖諭逼阿巴亥陪葬,順便逼死了當年他指使舉報阿巴亥通姦的小福晉德因澤,殺人滅口永絕後患。

    經過這一系列的動作,多爾袞再無翻盤可能。北韓史料《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打算讓代善暫時代理大汗職位,待多爾袞長大還位與他,卻被皇太極趁亂得手。《春坡堂日月錄》資訊來自北韓使者與明朝官員的通訊,有一定可信度,而且從當時的形式來看: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但就多爾袞當時的實力而言,縱然是有遺詔也保不住皇位。 尚未入關的後金在當時並沒有稱帝,老大的位子靠的不是繼承,而是實力,皇太極最有實力,母親又是前任大妃葉赫那拉·孟古哲哲,從哪方面說都是一個各方可以接受的人選。所以多爾袞縱然不服,也沒有辦法。

  • 3 # 葉之秋

      

      雖然多爾袞沒有稱帝,但是,他身為攝政王,與皇帝也相差不多。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因位高權重,戰功赫赫,先是官拜大將軍,掌握三軍,後自封為攝政王,統御朝政。

      此時的順治皇帝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就如三國時期的劉禪,擁有祭祀之權,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

      一晃順治二年,多爾袞又晉封自己為皇叔父攝政王,出入需要百官列班跪送,其派頭遠超任何人臣。

      順治三年,多爾袞更甚,提出皇帝玉璽深藏宮中,每次調兵遣將都需入宮,十分不便,直接派人將皇帝的玉璽都拿來,自己直接使用。

      到此時,順治皇帝連最後的一點權力都傷勢了,多爾袞不但擁有了兵權、人事權,更把象徵皇權的玉璽也拿走了。

      順治皇帝剩下的,只是一個虛名。

      在順治五年,多爾袞又近前一步,自封為皇父攝政王。

      史書記載“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

      此時的多爾袞,已經就是皇帝!以前他還會裝模作樣請示順治,如今直接用玉璽,下發的命令都稱之為聖旨,依然是將皇帝取而代之。

      若是多爾袞不死,估計用不了一二年,多爾袞一定會稱帝。

      因此種種,多爾袞出任攝政王其實就和當皇帝差不多。他執行的國策也應該差不多。自然,他稱帝之後的清朝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真正會有不同的假設是:如果多爾袞沒有找死,繼續活了十年,二十年,清朝會如何?

      多爾袞與順治、康熙的性情完全不同,多爾袞的兒子們也不是康熙、雍正,歷史的走向或許會發生一些變化。

      不過,清朝擊敗明朝,定鼎中原已經成了事實。加上清朝初年,愛新覺羅家族湧現了一大批厲害人物。因此,大清王朝依然會存在。吳三桂造反可能會讓天下多亂幾年,不過最終也還是會被平定下去。畢竟一個曾經的叛徒,是無法獲得人心的。

      歷史的細節會因為一兩個大人物而改變,可是,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任何人也無法逆轉!

     

  • 4 # 向敬之

    多爾袞繼承太祖、太祖的事業,對於清朝入關、統一全國,無疑是功勞最顯著的。

    如果太祖於天命十一年駕崩時,由多爾袞即位,當時的後金汗國,不免分崩離析。

    太祖努爾哈赤此前實施嫡長子汗位繼承製,培植嫡長子褚英、嫡次子代善作為繼承者,但皆因女真貴族的集體反對,而以失敗告終。

    天命七年三月,努爾哈赤頒佈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明確八和碩貝勒與大汗共治國政,在大汗之後,由他們在八人之中推選理想的嗣汗。這是唯賢的標準。

    從後來參加推選新汗的十五人來看,八和碩貝勒應該是指代八旗掌旗貝勒。當然,努爾哈赤也在頒發共治國政制之初,也定了一個名單,即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值得注意的是,多鐸多爾袞,算作一份。

    代善不在其中,但他是兩紅旗的共主,居四大貝勒之首。其兒子嶽託、碩託、薩哈廉及褚英之子杜度,都是戰功卓著,皆在推選的十五人之列。代善權勢,無疑是太祖之下最大者。

    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都有稱汗的野心,但他們得力的弟弟齋桑古、濟爾哈朗、德格類,以及代善最能幹的二子嶽託、薩哈廉,作為執政貝勒,卻支援智勇雙全、善於權謀的四貝勒皇太極。

    利益聯盟的關係網中,四大貝勒之間盤根錯節,在八旗將官中頗有威望。只有十五歲的多爾袞,縱有努爾哈赤許諾為八旗之主,得到胞兄弟阿濟格、多鐸掌管的兩黃旗支援,但一旦繼承汗位,也會遭到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及其他小貝勒的聯合抵制和圍攻。

    其實,多爾袞後來展現出來的才幹傑出,主要是在皇太極稱汗稱帝的十八年裡得到了充分鍛鍊。倘非如此,多爾袞即便不死於非命,也是表現平庸。

  • 5 # 小南史

    歷史沒有假如,既然有這樣一個問題,那肯定很多人心裡都會這樣問,我也會,但是我覺得,多爾袞繼位的話,不是強盛就是分崩離析。強盛起來也會有康乾一樣盛世,分崩離析就會煙消雲散,愛新覺羅這個姓都會沒有,更甚至連女真族都會沒有。

    多爾袞能取到這麼多的成就,皇父攝政王,甚至死後被尊為皇帝,這都是在皇太極繼位之後,取得的赫赫戰功影響。清太祖努爾哈赤駕崩的時候,多爾袞才十三四歲,如果他來繼位,會形成德不配位,沒有功勞這是其一,不是嫡長子這是其二。就是多爾袞當時繼位了,也會被皇太極趕下去,重新發動奪權之戰,這樣一來,當時建立的國家立馬分散,明王朝可能就會趁這個時機把他們各個消滅,就算明王朝不能,也會有其他的軍閥勢力從新站立起來。那這樣一來,女真都要被消滅。

    皇太極繼位之後,多爾袞的才能才充分體現出來,經過一系列的戰爭,才有這赫赫戰功,皇太極駕崩,多爾袞才能憑藉戰功掌權,行皇帝之權。

    所以這個多爾袞繼位是不可能的,繼位了也會被搶走,和明惠帝朱允炆一樣,德不配位,最終被朱棣搶走了皇位。

    我是揚眉的南石,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 6 # 那座山的背後

    皇太極和多爾袞年紀相差大,皇太極的大兒子都比多爾袞大一歲,皇太極繼位的時候多爾袞還是個孩子,沒有皇太極這一關也許就到不了後面多爾袞的功績,就已經散夥了,有時候這個秦淮的建立者很重要,有了1後面的0越多才有意思,不然都是0000,雖然皇太極也是基於努爾哈赤的基礎上,當然,人家父子兄弟這幾個都是牛人

  • 7 # 快節奏工作慢節奏生活

    多爾袞是員戰將,他當皇帝就不會親自去領軍打仗,同時期的皇子們也是戰將如雲,但和多爾袞比還是弱一些,清朝未必會這麼快滅明,歷史的程序就不會這麼快,撤三藩勢力,統一臺灣,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中俄《尼布楚條約》,這些都是康熙王朝所做的事件,多爾袞和其子孫們會不會去做這些事情不得爾知,歷史是留給世人評價的,你認為呢?

  • 8 # 俯首世界

    我個人看法,如果多爾袞繼位,那清初期可能會戰亂不斷,滿漢矛盾會更加激烈。首先,多爾袞是一名大將,講究的更多的是武力征服,雖然他政治方面也不錯,但在他的潛意識裡還是會偏向於強腕統治,所以換作是他統治話,前期清朝入關後滿漢之間的爭鬥會更激烈、更慘烈;同時,當時多爾袞並不是最強的唯一實力,還有代善一方實力也不弱,如果他強行上位,很大可能會引起滿清內部爭鬥,甚至有可能導致實力大損;另外,多爾袞中年即早逝,如果他繼位了,那他死後,滿清也極有可能進一步產生動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香室外的養護方法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