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筱原123
-
2 # 迷麟1212
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
首次出征匈奴即直搗龍城,斬首700餘,實現了漢朝第一次在匈奴境內800裡的長途奔襲,被後世稱之為龍城飛將。
元朔二年,率大軍攻擊河套草原,擊敗白羊王樓煩王,奪取河套草原,解除了處於匈奴鐵蹄下的危機。
漠北戰役,漢出兵10萬鐵騎,50萬步卒主動進攻匈奴,原計劃衛青擊左賢王,霍去病擊單于,但出乎意料的是衛青遇到了單于主力,霍去病發現了左賢王,二人均取得了勝利,匈奴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漢朝從此北方安定。
元封五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在茂陵東北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墓冢,“起冢象廬山”。諡號為“烈”,取《諡法》“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之意。
-
3 # 文史磚家
漢武帝年間名將輩出,其中就功績和地位而論,能夠蓋過霍去病“風頭”之人,只有大將軍衛青。那麼,歷史上的衛青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都取得過哪些驕人的戰績?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衛青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同母異父弟,青少年時期的遭遇坎坷,起初在生父鄭季家中放羊(衛青乃是衛子夫之母衛媼,與縣吏鄭季私通後所生),被同父異母的兄弟們當成奴僕、畜生一樣虐待。年紀稍大一些後,衛青便跟隨母親生活,在平陽公主府中做騎奴,依舊時時遭受羞辱、虐待。只是因為姐姐衛子夫入宮受寵後,衛青才擺脫任人欺凌的遭遇。
青為侯家人,少時歸其父,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為兄弟數...青壯,為侯家騎,從平陽主...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宮幸上...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及母昆弟貴,賞賜數日間累千金。見《漢書·卷五十五》。
衛青雖然極有才幹,但為人謹慎謙讓,因此得到漢武帝的賞識,由建章監、侍中做起,逐漸升遷至太中大夫,每日常伴皇帝左右,與他一起聽聞、參謀朝政,逐漸成長為天子最為倚信的近臣。等到漢武帝決意發動對匈奴的大規模戰事後,衛青自然便成為統軍大將的首選。
從元光六年(前129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作為大將,曾經七次統軍北征匈奴,最遠的一次深入到漠北千餘里,俘獲和斬殺敵兵一萬九千餘人。衛青七次對匈奴用兵,七次取得勝利,攻取河朔、河套地區,迫使匈奴向西北遷徙千餘里,十幾年內再不敢南下入侵,功績遠在霍去病之上。衛青因為立下不世之功,所以被武帝進拜為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按照漢朝的官制,大將軍在內執掌朝政,在外則仗鉞專征,無論地位還是權勢,都在丞相之上(“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見《漢官儀》),在帝國當中的重要性僅次於皇帝。然而衛青雖然位極人臣,但為人謙退忍讓,對同僚大度有禮,即使有人故意冒犯他,衛青也從不計較。與此同時,衛青還喜歡拔擢人才,名臣主父偃、鹹宣等人之所以能發跡,皆因衛青提攜之功。
武帝為人雄猜陰狠、御下嚴苛,動輒因為小過懲罰、誅殺大臣,每每讓朝臣們畏之如虎。衛青跟武帝的關係雖然絕非旁人可比,且功勳蓋世,但他深諳帝王心術,為避免引起皇帝的猜忌,從不蓄養士人門客,也從未私自交結同僚,由是令武帝大為放心。所以終其一生,衛青都備受武帝的優待,而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等人也因為他的關係,得以長期保住位子。
衛青擔任大將軍職務長達18年時間,最終在元封五年(前106年)病逝於任上,享壽情況不詳。衛青死後,朝野震動,武帝哀傷不已,如喪股肱。為了表彰衛青的功績,武帝下詔為他上諡號為“烈”,特許其陪葬茂陵,並在皇陵的東北為其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墓冢(“為冢象廬山”見《漢書·卷五十五》)。衛青生前顯赫無比,死後備極榮哀,人生堪稱完美。
漢朝結束後,衛青的地位和影響力並未隨之減弱,依然在後世得到尊崇,尤其是在唐宋兩朝,不僅得到朝廷的追封,還享受到設廟享奠的待遇,一時間“風光無限”。然而在今天,衛青的地位則顯得異常落魄,最能說明這種現象的,莫過於其墳墓的保護狀況。
衛青墓位於今陝西省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在茂陵東北1千米處,遙望如一座小山,墓園佔地面積約8千平方米,墓前有清朝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題的墓碑。雖然衛青墓是茂陵陪葬重臣中最大的一座,但由於未能劃入茂陵博物館區域內,因此其儲存狀況令人堪憂,不僅墓碑上滿是塗鴉,封土堆上隨處可見盜洞和社火時留下痕跡,而且墓地周圍遍地都是垃圾,甚至還有人在此大小便,簡直臭穢難聞。
令人更加難以接受的是,霍去病墓與衛青墓僅有一牆之隔,但因為被劃入博物館區,因此其儲存狀況極好,不僅能經常性地得到修繕、維護,而且墓碑前香火鼎盛、遊人如織,委實熱鬧非凡。同時立下過不世之功的名將,衛青、霍去病葬身之所卻境況各殊,一個損毀嚴重、垃圾遍地,另一個則受到萬人敬仰、維護如新,此情此景,不由得讓人對衛青的遭遇鳴不平。
-
4 # 策史
衛青是漢武帝劉徹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因為衛子夫備受寵幸,衛青也有幸在宮中謀的一官半職。後來,衛青因為精於騎射技術,被漢武帝賞識,開始征戰沙場。因為抗擊匈奴屢立戰功,衛青先後被漢武帝封為封為關內侯、大將軍,並將平陽公主許配給為了衛青。可見漢武帝對衛青的看重,因此衛青死後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茂陵的陪葬墓之一。
衛青墓位於陝西省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邊,在漢武帝劉徹茂陵東邊大概有1千米的地方。墓整體為陰山形狀,之所以造型如此獨特,是因為漢武帝特意下令這麼修建的。史料記載,“起冢象廬山”。諡號為“烈”,取《諡法》“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之意。簡單點說,就是為了紀念衛青的赫赫戰功。
衛青的墓冢的封土達到94412立方米,採用的是不規則二層臺覆鬥形,底部寬,頂部窄,高度大概在25米左右。而整個衛青墓的面積則大約有8064平方米,是漢武帝茂陵臣子陪葬墓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有意思的是,衛青的墓西南角凸出來了一部分,而西北角則凹進去了一部分,不知道是當初修建墓地的時候刻意為之,還是後來風雨侵蝕造成的。
衛青墓冢的南邊的坡比較陡,北面坡則更為緩一些,所以坡中間建了一座平臺,供到此遊玩瞻仰的人休息,只是如今已經很少有遊客會特意來衛青的墓了。因為這裡破敗不堪,到處都是叢生的雜草和一些散落的垃圾。唯一值得一看的,就只有衛青的墓碑,碑上刻著的是“漢大將軍大司馬長平侯衛公青墓”。然而這座碑也不是衛青墓的原碑,是清朝乾隆時期,陝西巡撫畢沅為衛青所立。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上面的字已經模糊不清了,石碑的表面也有些破損。
回覆列表
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在茂陵東北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墓冢,南面坡陡,北面坡長緩,北坡中腰有平臺,《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為冢象廬山‘’。東側是霍去病墓。
如今霍去病墓的恢宏大氣,衛青墓前荒草悽悽,斷磚殘瓦,幼童塗鴉。有人憤憤不平,甚至倡議眾籌。‘’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何況一生低調謹慎,謙卑豁達的衛青,想必衛青也不喜歡太多的喧譁和浮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