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唐說豬
-
2 # 傳奇的人物
非洲豬瘟 [臨床症狀]本病的潛伏期差異很大,短者僅4 ~ 6d發病,長者可達15 ~ 19d。 其臨床表與豬瘟很相似,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病例主要發生於感染的初期或新發生本病的區,即新疫區,以高熱達40 ~ 4IC,呈稽留熱型,精神高度沉鬱,食慾廢絕,心跳加速,呼吸促,白細胞減少,面板出血和死亡率極高為特點。亞急性和慢性病例多見於流行地區的豬,多散發性病例。病豬有呼吸困難,流鼻液,咳嗽等呼吸道症狀;面板瘀血,有陳舊性的出血灶及痂;部分病豬喜臥地,後肢無力,運動困難,並排出混有血液的稀便(圖1-2 2)。慢性病例的,膚除上述變化外還常見有風疹樣結節(圖1-2- -3),但死亡率較低。懷孕母豬可發生流產
(診斷要點]由於本病的臨床症狀與病理變化與豬瘟有諸多相似之處,故對其診斷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目前最常用、 最方便和最可靠的診斷方法是:直接免疫熒光試驗、血細胞吸附試驗和豬接種實驗。其中, 直接免疫熒光試驗對急性病例具有快速、準確和經濟的特點而被經常採用(圖1-2-11), 但對亞急性和慢性病例的檢出率較低:雖然血細胞吸附試驗是檢測本病最敏感的方法,但有小部分野毒株 不被診出:用豬接 種實驗,既可分離血清檢查抗體, 又能與直接免疫熒光試驗和血細胞吸附試驗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診斷。
在沒有ASF的國家和地區當懷疑有ASF發生時,應將病豬的病料如抗凝血、脾臟、扁桃體、腎臟、淋巴結等含病毒量多的組織低溫儲存並送到相應的實驗室進行檢測。此時的確診應進行ASFV的分離、病毒抗原和基因組DNA檢測等。
[類症鑑別]由於本病的症狀及肉眼病變頗似豬瘟,故病理組織學檢查對本病的確診具有重要意義,如發現淋巴組織壞死、淋巴細胞性腦膜腦炎、局灶性肝壞死和間質性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性肝炎以及全身小血管壁玻璃樣變或纖維素樣壞死並伴有血栓形成,則可確診為非洲豬瘟。目前本病與豬瘟唯一有 效的鑑別方法,是用可疑病料對經過豬瘟高度免疫的家豬進行接種試驗,如仍然出現與豬瘟相似的症狀,則為非洲豬瘟。
附紅細胞體[臨床症狀]豬附紅細胞體病多為隱性感染,只有在應激反應時才急性發作,以及在悶熱多吸血昆蟲的季節發生感染時才會出現臨床症狀。
發病仔豬的表現為發熱,精神沉鬱,食慾不振,貧血、可視黏膜蒼白或充血、出血黃染(圖6 3 4); 紅細胞破壞多,黃疽嚴重時,眼結膜星土黃色(圖6- -3- 5)。 還有的出現心悸、呼吸加快,腹瀉等症狀(圖6-3 6)。據認為,發病仔豬的一一個重要特點是:病初面板充血黃染,腹後部充血腫脹而發紅(圖6-3-7);繼之,面板充血減退,毛孔滲血明顯,在毛孔口常見有紅色顆粒狀滲出物(圖6- -3- -8)。 發病後1至數目死亡,或者自然恢復變成僵豬。母豬的症狀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感染的症狀為持續高熱(40 ~ 41.7C), 厭食,偶有乳房和陰唇水腫,產子後奶量少,缺乏母性行為,產後第三天起逐漸自愈。慢性感染母豬呈現衰弱,黏膜蒼白及黃直,不發情,或屢配不孕,如有其他疾病或營養不良,可使症狀加重,甚至死亡。
。診斷要點]依據臨床發熱、貧血和黃疸的症狀,結合病理變化的特點,即可初步確診。在發燒期採取病豬的血液進行鮮血懸滴鏡檢或製成血膜片,染色進行病原檢查,如發現病原體後即可確診。
1.鮮血懸滴鏡檢法 無菌採取血液,滴一滴血液於載玻片上,再加入等量生理鹽水混勻後,在400.600倍鏡下觀察,如發現變形的紅細胞和呈淡綠色熒光的附紅細胞體,或在1 00倍的油鏡下發現星狀、鱗片狀、鋸齒狀及遊離於血漿中的球形、逗號狀等多形態的病原體,即可診斷為本病。為了觀察附紅細胞體的活動情況,如加人0.1%的碘液,可使之立刻停止運動;加入1%的鹽酸液或5%醋酸液又可刺激其運動。確診時最好與血液塗片的染色結果相結合。
2.血液塗片的染色鏡檢 當病豬具有發熱症狀時,可採取血液進行血塗片染色檢查。染色液可選用多種進行鑑別。一般常用姬姆薩染色法,顯微鏡檢查,在紅細胞表面或血漿中若檢出圓盤狀、球狀、環狀,呈稍淡紫紅色,大小為0.8 ~ 2.5 μm的豬附紅細胞體(圖6-3 25) 時,即可確診。另外還可用瑞氏染色液,此時的病原體為藍紫色或黃色;革蘭氏染色呈陰性反應:PAS染色和嗜銀染色時病原體均呈乳白或白色。
但須注意,無症狀或已痊癒的帶病原豬,一般檢 不出病原體,只能採血清做間接血凝試驗。[類症鑑別]本病須與血巴爾通病、梨形蟲病、 溶血性貧血等病相鑑別。
-
3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有深度,如果不瞭解養豬業。你有可能沒有聽說過豬的附紅體病,這個也是在一些養殖場當中比較常見的。但是在一些大型的養殖場如果生物安全做的比較好,還是不常見的。非瘟還比較好,附紅體病可就沒有那麼好了,因為這個病是人畜共患病。可以透過豬的感染,從而傳染給人。
附紅體病與非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血蟲病,可以透過蚊子、蒼蠅、蜱蟲等進行傳播,不僅僅傳染給豬,還傳染給人。如果我們想要區別他們兩者的不同,我認為應當從兩個方面來區別,一個是本質區別,一個是外在的發病症狀。發病症狀是外在的表現。
1.兩者區別:附紅體病是一個血蟲病,它是屬於寄生蟲。而非瘟則是屬於DNA病毒,這兩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是具有細胞的生物,而另外一個則是沒有細胞的生物。
2.症狀區別
1.共同特徵:共同特徵主要是什麼呢?體溫升高、病豬的精神沉鬱、看上去非常的瘦,這主要是因為營養被爭奪了,有些它的病程比較長,這個和非瘟潛伏期差不多。面板有紫紅色,有各種斑點,有出血症狀,面板還有丘疹,紫色斑塊。而且基本上都會拉稀屎。但是有些病豬機體發病顏色不一樣,有黃色的,紅色的。另外一個他們都是糞便帶血。
2.不同特徵:附紅體病群體死亡率比較低,有可能只有小片死亡。而非瘟則是大片死亡,非瘟死亡之前不會抽搐,如果是豬瘟有可能會抽搐。全身多處淋巴結處有潰爛,而且結痂比較嚴重。這個是附紅體病所不具備的,而且死亡率高也是非瘟的一個特點之一。附紅體病成年豬感染的症狀比較輕,一般會有很強的抵抗力。而非瘟不同無論大小全部通吃。另外一個就是非瘟咳嗽比較嚴重,表現出呼吸道的疾病。
總體來說他們區別還是比較容易的,引豬以後要注意,如果是堅持自繁自育的基本上不會發生這個疾病,很多疾病都是透過車輛運輸攜帶進來的。
回覆列表
附紅體病與非瘟如何鑑別?
附紅體和非瘟的症狀差別還是比較大的,附紅體的主要症狀為高燒、腹瀉、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貧血、皮膚髮紅或發白黃疸、後背有針尖狀出血點。
而非瘟的症狀為高燒、腹瀉或乾結、糞便帶血、咳嗽嘔吐、嘔吐物中帶有血絲,面板紅紫,最典型的要數身上有黑紫色斑塊。
還有一個區分的方法,打針治療時如果針口流血不止,血液稀薄,那就是附紅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