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蓋世楠爵

    孝莊和多爾袞來自不同的民族部落,所以上面說兩個人青梅竹馬是不符合史據的。而且孝莊12歲就進了宮,而在這個時候,多爾袞早已有了家室,更何況多爾袞並非影視劇設定的那般專情,府中迎娶了很多妻妾。

    幾十年來,不少歷史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嚴肅的研究和考證。有說下嫁的,也有說沒下嫁,但同居的。推原其故,由於現有證據之不足,以及各人解讀之不同,仍是一個謎。正史中是沒有記載的,更多的是野史。

    但我認為兩人應該是保持著曖昧關係的,原因是,孝莊雖然已經是太后,但皇太極去世後沒有留下正統的繼承人。豪哥和多爾袞爭皇位,最後權衡之下,福臨繼位。要是有二心的人聯合起來堅決反對順治當皇帝,那麼順治的帝位肯定不保。孝莊為了兒子,自然要跟權勢滔天的攝政王多爾袞保持關係,當時多爾袞的實力是很強大的。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孤兒寡母的孝莊和順治也不免為流言非議。這件謎案,作為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也會一直流傳下去。歷史是客觀的,歷史記載的主觀的。這就是歷史讓人著迷的地方。

  • 2 # 猴格大人

    所謂大玉兒和多爾袞的青梅竹馬純屬電視劇瞎扯淡,兩人在福臨繼位之前毫無交集,怎麼青梅竹馬?就算是福臨繼位之後,多爾袞也沒正眼瞧過布木布泰大玉兒,何來私情?

    天命九年五月,13歲的多爾袞迎娶明安貝勒的孫女為嫡福晉。天命十年二月,13歲的布木布泰嫁給姑父皇太極做小老婆。一對堂姐妹一個是正妻一個是小老婆,多爾袞和哥哥一樣,不止娶了一個蒙古貴女。

    在皇太極時代,多爾袞兄弟備受防範猜忌,皇太極一邊死命的用多爾袞兄弟,一邊又對他們防範,多爾袞怎麼可能有心情去勾搭哥哥的小老婆?終於熬到皇太極死,為了能夠掌握大權,多爾袞退了一步,推舉後宮勢力最弱的莊妃布木布泰之子福臨繼位,自己攝政。

    北韓方面有多爾袞索要美女的記錄,好色的多爾袞大權在握,可以盡選天下佳麗異國美女,怎麼可能對哥哥後宮徐娘半老的莊妃感興趣呢?也只有電視劇為了吸引觀眾眼球才搞些叔嫂戀的噱頭。

    多爾袞攝政時期,莊妃還是莊妃,連個太后,多爾袞都沒給,還不允許她接近兒子福臨,因此,福臨才和乳母感情深厚,和生母感情疏遠。福臨乳母去世的時候,福臨自己都說:“睿王攝政時,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以致皇太后縈懷彌切。乳母竭盡心力,多方保護誘掖。"

    連個太后也沒混上,和兒子一個月見一次面,電視劇也好意思瞎編。

    張煌言的《建夷宮詞》明顯是漢人文士給滿清皇室扣汙水的,竟然也多方被人引用,藉此證明莊妃為了保住兒子的皇位下嫁多爾袞云云。

    蒙古貴女,北韓美女,任君選擇,多爾袞憑什麼去搞莊妃?如果說為了給他哥皇太極織帽子,那皇太極尊重的中宮皇后哲哲,還有地位比莊妃高的懿靖大貴妃,淑惠妃哪個不比莊妃得寵,搞她們不是更有成就感?

    所以啊!在歷史上多爾袞和布木布泰大玉兒沒有私情,布木布泰也不是什麼興國太后。不要用電視劇來評價歷史人物哈!

    就是這樣。

  • 3 # 小聰歷史客棧

    謝邀。大玉兒和多爾袞的青梅竹馬的感情以及情深意長被各大影視劇演繹到極致。在我看來,大玉兒和多爾袞不存在真愛,影視劇中總是這麼多情情愛愛,如果沒有很虐心的愛情那就沒人看了。影視劇裡面,皇太極去世後大玉兒剛剛30歲,風華正茂,蜜桃輕熟,此時的多爾袞正值壯年,英雄氣概,所以男有情,女有意,皇嫂配皇弟也就成了。這也正符合大家的預期。全世界的電視劇都是情情愛愛的。所以大家就認為真實的大玉兒和多爾袞有真情了,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並不存在真愛,坊間廣為流傳的太后下嫁,雖然是符合滿族的風俗中允許叔繼嫂,但皇太極有很多兄弟,為什麼單單把多爾袞作為這個迎娶太后的主角?習俗並不等於歷史事實。

    太后如果下嫁,必是國家大事,但我們的官方史書和官方文獻沒有任何記載。所以不能考證。但我認為吧,他們之間不存在感情。如果有那也是他們之間更多的是男圖色,女圖利,利益交換,合作共贏的關係。

    首先我們來他們兩者年齡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11.17 —1650.12.31 )他們只相差一歲,大玉兒是蒙古顯赫的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二女兒,13歲就成了34歲的皇太極的新娘。也就是說13歲之前根本就沒見過多爾袞,一見鍾情這件事卻不大可能發生。因為多爾袞在建州女真,孝莊在科爾沁(蒙古),兩人之間相隔數百里,並沒有見過面的,他們第一次的見面的時候,孝莊已經結婚了,所以他們之間不存在青梅竹馬。

    我們來看下多爾袞的妻子,當時按親王規制,親王可同時娶四福晉四妾。所以多爾袞並未超標。 多爾袞一生中前後共娶妻10人,其中三個北韓人,一個滿族人,六個蒙古人。

    多爾袞的元配是12歲時娶的,是當時的14歲的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吉濟特氏,也就是我們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的小玉兒。是蒙古科爾沁部桑噶爾寨(吉桑阿爾寨)臺吉之女,這位妻子給多爾袞生了個女兒,因為多爾袞39歲去世,屬於英年早逝類,所以並沒有留下兒子。但是真實的多爾袞和原配妻子感情是很好的,不存在影視劇中不愛自己原配愛大玉兒的事情。

    另一個原因是清朝剛入關以後,漢化深刻,漢族是提倡貞節烈婦的,太后下嫁,不符合當家不自亂的原則;畢竟多爾袞和孝莊都是清初政治人物,應該比較清明和理智;

    《北韓實錄》中記載“皇父”這個稱呼只是清朝官吏與北韓使臣之間私下的稱謂,單憑此一條,不能完全證明有無下嫁之事。

    事實上,對於孝莊大玉兒來說,她和多爾袞產生愛情在她看來也是不可能,對孝莊來講,她的婚姻本身無關愛情。每個蒙古女子的婚姻都承載著民族的使命。任何一個科爾沁部落的女人都是抱著沉重的使命出嫁的。在這種家族使命下,孝莊不可能小女兒心思和多爾袞兒女情長。

    所以,多爾袞與大玉兒之間並沒有什麼一見鍾情、生死相許。當然首先是沒有機會,在集體聚會上見過三次的兩個人,就要愛得死去活來是不太現實的。是不可能碰撞出愛情的火花的。其次是沒有合理性。對科爾沁部落的女人而言,婚姻是一種使命的達成。愛情,從來沒想過。

    多爾袞和大玉兒的感情唯一可以說的通的就是皇太極去世後,大玉兒為了順治順利登皇位,去求多爾袞保住他們孤兒寡母,是權宜之計,這裡面也有很多孝莊的不得已而為之。為了忍辱負重,委曲求全,母子倆先活命要緊啊,然後再保著順治登基。

    況且當時的多爾袞如果要登皇位的話,豪格等其他親貴權臣重臣自然不答應,勢必引起大亂,大清剛剛建立,這時候打內戰你死我活的,自然會四分五裂,自己也免不了背上謀反篡位的罪名。皇子登基繼承皇位比他這個皇弟更正統,他心裡也知道,這時候大玉兒主動求他,自然順勢答應輔助順治登基,自己做攝政王。這裡面是政治層面的利益互換,不存在為了私人愛情。

    由此我認為,大玉兒和多爾袞的曠世虐戀只是電視工作者的藝術加工,歷史上並沒有這回事兒。

  • 4 # 澹奕

    青梅竹馬個錘子哦,滿洲原本就有收繼婚的傳統,尤其是在前期,如果孝莊太后真的再嫁多爾袞的話,根本沒必要藏著掖著,但是清朝正式的史料中,從沒承認過這件事。

    流傳甚久的故事,就是孝莊太后改嫁多爾袞,與他在慈寧宮中做了夫妻。

    故事的大致就是,孝莊太后用自己作為代價,換取了多爾袞對於福臨的支援,福臨得以登基成為順治帝,而多爾袞也成為了皇父攝政王,這種故事被現在的電視劇演繹得跟真的一樣。

    孝莊太后,本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也稱作大玉兒,是皇太極的莊妃,其姑母就是皇太極的正室大福晉哲哲,皇太極的寵妃海蘭珠,是她的親姐妹。

    十三歲的時候,大玉兒從科爾沁草原嫁給了皇太極,那時候皇太極早就迎娶了哲哲。

    姑侄三人同嫁一人,這麼雷人的婚姻在滿洲也不算有什麼問題,因為他們根本也不在乎這些中原人覺得不好的禮儀倫常,這是部落聯盟的利益需要。

    皇太極登基後,十五個后妃只有五人擁有單獨的宮殿,哲哲是正宮,而大玉兒在五大宮中地位是最低的,倒是其親姐姐海蘭珠格外受寵,這倒是真的事情。

    海蘭珠生下皇八子不久,這個孩子夭折,隨即出生的就是莊妃大玉兒的福臨,不過皇太極對於這個兒子好像沒什麼疼愛的意思。

    公元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但他沒有選定繼承人,這成為了當時內部爭奪皇位的原因。

    最後繼位的就是莊妃所生的皇九子福臨,當時才六歲,很多人就以此作為藉口,稱是多爾袞與大玉兒之間有一腿,所以多爾袞才幫著福臨登基。

    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入關前的滿洲對於後宮干政極其厭棄,這一時期對於莊妃的相關記載是非常稀少的,而福臨的繼位,主要是八旗內部的勢力平衡採取的折中方案而已。

    為什麼繼位的是福臨?

    第一,皇太極長子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之間,基本上勢均力敵,雙方在八旗當中都具有極其強大的勢力,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能夠取勝。

    第二,皇太極的兄長實力強大威望很高,但他對於皇位繼承不置可否的態度,讓多爾袞覺得很有危機,於是退而求其次,支援年幼的福臨繼位。

    第三,皇太極11子,除去豪格與已夭折的二子、三子、八子,其他的四子、五子、六子、七子、十子的生母十分低微,麟趾宮貴妃是林丹汗遺孀,都不具備繼位的資格。

    對於多爾袞來說,自己既然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奪取皇位,那麼支援福臨繼承皇位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樣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將豪格擠出繼位的行列。

    福臨十分年幼,無法臨朝,那麼多爾袞就能夠謀取攝政王的地位,照樣執掌大權。

    而且福臨也是皇太極的兒子,生母出身科爾沁部,能夠博取兩黃旗、正藍旗還有強大的蒙古科爾沁部的支援,這些都是絕對有利的條件。

    可以說福臨的登基是八旗內部的勢力平衡之後的結果,自始至終大玉兒都沒能也不可能進行相關的干涉,更不可能有什麼多爾袞為了大玉兒支援福臨的說法。

    緋聞的起源,本就無稽

    在福臨繼位的第二年,清軍入關,而多爾袞憑藉一系列的軍功,權勢急速上升,從叔父攝政王不斷累遷,成為了皇父攝政王。

    就在這樣的一段時期,孝莊太后與福臨,卻被迫分宮居住。

    為了更好掌握權勢,福臨一直居住在保育宮,也就是如今的保和殿之中,根本沒有與孝莊太后居住在一起,母子倆長期分開,難得見面,以至於後來母子感情淡薄。

    如果多爾袞與孝莊太后真的有情,斷然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情,多爾袞也不會對孝莊太后如此絕情,而兩人真正傳出所謂的“秘聞”,都是在多爾袞去世之後。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這首詩就是說多爾袞與孝莊太后在慈寧宮中成婚了,而且人們還認為,多爾袞的封號是皇父攝政王也是證據,就是因為孝莊太后嫁給了多爾袞。

    然而,張煌言身處江南,壓根兒沒進過皇宮,並且他是個強烈反清的人。

    清朝入關時紫禁城受損,慈寧宮直到順治十年才修好,孝莊太后此前壓根兒沒住在這裡,可以說張煌言的這首詩完全就是杜撰出來的,根本沒有任何依據,也與事實相反

    與大多數的北方古代族群一樣,滿洲長久都有收繼婚的傳統,就好像孝莊太后與自己的姑姑姐姐,三人同嫁一夫那樣,這種事情根本不奇怪。

    像是那種弟弟迎娶去世哥哥的女人,也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如果按照這樣的傳統,孝莊太后就算是在皇太極駕崩之後,又嫁給了多爾袞,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甚至於,多爾袞還迎娶了豪格的遺孀,這都被照常記載了下來。

    可以說清朝時期並沒有覺得收繼婚這些事情是不好的,如果孝莊太后真的嫁給了多爾袞,自然會被記載下來,根本不需要隱藏什麼,但是對於這件事,完全不見著於清代史料。

    康熙二十七年,孝莊太后崩逝,她留下遺詔不忍遠離順治帝與康熙帝,希望在順治帝孝陵附近安葬,而不是陪葬關外的皇太極,因為這個舉動,又引起了議論。

    母陵陪子陵,這樣的規制也的確是很奇怪,是違反傳統的。

    因為孝莊太后的這個遺詔,康熙帝左右為難,於是只能將孝莊太后的棺槨停放了三十七年的歲月,直到雍正帝繼位才解決,建造了昭西陵。

    陳年往事再次被無聊的人提起,有人覺得孝莊太后這樣做,就是因為跟多爾袞之間有問題所以才不好意思見皇太極,因此才違背傳統,要陪在順治帝的孝陵旁邊。

    孝莊太后為何沒與皇太極合葬呢?

    一,孝莊太后並不受寵,當初在皇太極身邊也不受待見,感情根本沒那麼親厚。

    二,滿洲規矩是火葬,尤其前期,而康熙時代開始土葬,如果孝莊太后被火葬,康熙帝是無法接受的,但不這麼做也就不能與皇太極合穴而眠。

    可以說,孝莊太后沒有與皇太極合葬,根本與多爾袞八竿子打不著,在古代也並非完全沒有這樣的先例可循,比如漢文帝生母薄太后,也沒有與劉邦合葬,而是葬在文帝霸陵附近。

    孝莊太后與多爾袞之間,按照正規記載與常理來看兩人根本就沒什麼關係,更別說什麼青梅竹馬的情分,當然,非要從所謂的“蛛絲馬跡”當中尋找樂趣,也可能是有些人的愛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生苗長蟲用蘇打水噴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