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因為避難逃至江都的隋煬帝楊廣,被禁軍將領宇文化及、元禮等人弒殺,但隋朝的歷史並未隨著這場政變而終結。在此前後,隋煬帝的1個侄兒、2個孫兒相繼被權臣扶立為帝,以延續隋朝的國祚。然而跟隋煬帝一樣,他們最終的結局也同樣很悲慘。這三個人分別是:

    隋恭帝楊侑。楊侑是隋煬帝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正史稱他“性聰敏,有氣度”(見《隋書·卷五》),由是深得祖父喜愛。楊侑初封陳王,後改封為代王,在隋煬帝出征高句麗及巡視四方之際,奉命留守京師長安,一度還擔任過太原太守。長安是帝國的根本,隋煬帝把留守重任交給楊侑,可見對他的器重。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導致帝國元氣大傷,大規模的民變和軍事叛亂此起彼伏,在這種情況下,煬帝的表兄、太原留守李淵也舉旗造反,僅用了半年時間便攻陷京師,時在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淵攻取關中後,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扶立楊侑為傀儡皇帝,並改元為義寧。李淵把楊侑扶上臺後,自封為唐王、大丞相,執掌軍國大政,並積極籌備篡位稱帝的事宜。

    次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大將宇文化及等人弒殺,訊息傳至長安,李淵便認為稱帝時機已經成熟。兩個月後,楊侑被迫“禪位”給李淵,後者由此建立唐朝。李淵廢黜楊侑後,把他降封為酅國公,並派兵嚴密監管,但饒是如此,他還是很不放心。武德二年(619年)五月,楊侑離奇地死在禁所,年僅15歲,而種種跡象表明,他其實是死於李淵的暗害。

    皇泰主楊侗。楊侗是隋煬帝之孫,元德太子楊昭次子,隋恭帝的異母兄,正史稱他“美姿儀,性寬厚”(見《隋書·卷五十九》),由是深得祖父的喜愛。大業二年(606年)八月,楊侗被冊封為越王,並在隋煬帝出巡四方之際,負責留守東都洛陽。楊侗留守洛陽期間,曾參與過平定楊玄感叛亂的戰事,並與李密率領的瓦崗軍長期對峙,成為隋朝在中原地區的“頂樑柱”。

    隋煬帝遇弒的訊息傳到洛陽後,大臣王世充、元文都、盧楚等人聯合擁立楊侗為帝,並改年號為皇泰,時在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楊侗登基後,成功地招降了李密,但此舉卻引起權臣王世充的反對,後者害怕李密會取代自己的位子,所以便發動政變奪權,並派兵攻擊李密。王世充屢次大破李密,由是威望日著,而隨著權勢、名望的不斷攀升,他竟然也開始做起帝王夢。

    皇泰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逼迫楊侗“禪位”,然後僭號為鄭帝。王世充廢黜楊侗後,先是將他降封為潞國公,然而僅過了一個月時間,便命人將其弒殺。楊侗臨死前被迫服下毒酒,但因為不能應時絕命,又被王世充之侄王行本縊殺,結局甚是悽慘(“於是仰藥。不能時絕,更以帛縊之。”引文同上)。

    天壽帝楊浩。楊浩是隋文帝之孫,秦王楊俊的嫡長子,隋煬帝的侄兒,起初被立為秦王世子。楊浩的生母崔氏因與楊俊有矛盾,竟然暗中下毒將丈夫害死,事情曝光後,被隋文帝下詔賜死,而楊浩也被廢黜。隋煬帝即位後,為收買宗室人心,便將楊浩冊封為秦王,時在大業二年(606年)九月。然而,楊浩在秦王的位子上只坐了7年,便因與重臣宇文述(宇文化及之父)有來往,經人告發後被廢黜。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政變,在弒殺隋煬帝后,又將留在江都的宗室、外戚全部殺死,而楊浩因與宇文化及之弟宇文智及關係要好,由此才倖免於難。宇文化及弒君後,扶立楊浩為傀儡皇帝,隨即又率軍十餘萬,裹挾著楊浩及蕭皇后等人北上,聲稱要返回關中,結果在河南被李密的瓦崗軍擊潰,被迫逃往魏縣避難。

    等到退居魏縣後,宇文化及自知已是窮途末路,便想著在臨死前過一把皇帝的癮,於是派人鴆殺楊浩,然後僭號稱帝,並改國號為許,時在同年九月(詳情見《隋書·卷八十五》)。楊浩在傀儡皇帝的位子上只坐了半年時間,便慘遭殺害。然而宇文化及也沒能堅持多久,還不到半年時間便被夏王竇建德俘斬,時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閏正月。

  • 2 # 中孚鑑

    隋朝,是隋文帝楊堅所建立。隋朝建立後,又平定陳朝,天下得以統一,故而隋朝也結束了從西晉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其也是南北朝到唐朝之間承上啟下的大統一朝代。隋文帝駕崩後,隋煬帝楊廣繼位,因為隋煬帝施行暴政、又大興土木、窮兵黷武,從而讓隋朝大失民心動搖了隋朝的統治根本,導致隋朝末年起義不斷。

    後來隋煬帝前往江都,但是宇文化及卻發動動了江都之變,隋煬帝本人也於兵變時被殺。隋煬帝被殺前後,他的一侄兩孫都曾為皇帝。那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隋煬帝被殺前後,他的一侄兩孫都曾為皇帝,侄子是楊浩。兩孫分別是楊侑和楊侗。

    楊浩是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後,被擁立為帝。楊侑是李淵擁立的皇帝,是為隋恭帝。楊侗是洛陽都城留守的人擁立為帝的,是為皇泰主、皇泰帝。他們三人作為前朝的皇帝,那他們的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楊浩是隋文帝楊堅之孫、楊俊之子、隋煬帝楊廣之侄。隋煬帝登基為帝后,封楊浩為秦王。但是後來因為有人彈劾楊俊以諸侯藩王的身份和內臣交往,所以他被廢去王位。

    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後,隋煬帝被殺,宇文化及大肆屠殺隋朝宗親、外戚,因為楊浩和宇文化的弟弟關係不錯,所以他得以倖免於難。而宇文化及自為大丞相,立楊浩為帝。

    楊浩雖然名為皇帝,但在宇文化及手裡,卻是一個傀儡皇帝,同時還派人看守楊浩。後來宇文化及被李密所敗,宇文化及帶著敗兵逃到魏縣,沒多久楊浩就被宇文化及毒殺,宇文化及則自立為帝,建國號許。

    楊侑,就是隋恭帝,他是楊廣之孫。其頗有氣度,曾被封為陳王、代王。他曾隨隋煬帝去了晉陽,後鎮守京城。

    後來李淵在晉陽起兵,立楊侑為帝,而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楊侑雖然名為皇帝,但是他同樣也是一個傀儡皇帝。

    後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殺死隋煬帝。李淵得知隋煬帝被殺,他覺得這時已經到了他稱帝的時候,於是就逼迫楊侑退位,楊侑退位後,李淵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唐。退位後的楊侑則在長安閒居。作為前朝的皇帝,雖然曾只是傀儡皇帝,但多數是難逃被猜忌的命運,也很難躲過悲慘的結局。後來楊侑年僅十五歲就死了。有的說是病死,也有的說是被害死的。

    楊侗,也就是皇泰主、皇泰帝。他是楊廣之孫,是隋煬帝楊廣太子楊昭次子,在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殺了隋煬帝后,被擁立為帝,改年號為皇泰,故而史稱他為皇泰主、皇泰帝。

    後來王世充和李密交戰,李密戰敗,王世充實力、地位大增。之後楊侗不得不加封王世充為相國、統領百官,又晉位鄭王。然而王世充還不滿足,最終楊侗被迫讓位於王世充。楊侗退位後,王世充自立為帝,建國號為鄭,而楊侗則由皇帝降為潞國公,被幽禁於含涼殿。但是楊侗最終還是被王世充所殺。

    楊浩、楊侑、楊侗雖然都名為皇帝,但他們卻可謂都是猶如傀儡皇帝。同時他們都是被別人擁立為帝,而楊浩是被宇文化及所殺後,宇文化及自稱為帝。楊侑、楊侗則是被逼讓位。他們作為前朝的皇帝,那他們的結局也可想而知。

  • 3 # 縱橫五千年

    都被人殺死!這三個人分別是楊浩(楊廣的侄子),楊侗、楊侑(楊廣的孫子)。楊浩的父親是隋煬帝的三弟楊俊。江都之變後,“化及自稱大丞相,總百揆。以皇后令立秦王浩為帝,居別宮,令發詔畫敕書而已,仍以兵監守之。”後來宇文化及想當皇帝,將楊浩毒死。

    再說楊侗,他的父親是隋煬帝的長子楊昭。隋煬帝出巡,楊侗奉命鎮守洛陽。隋煬帝被殺後,楊侗被擁立為帝。後被王世充廢掉,被縊殺。

    最後說楊侑,他也是楊昭的兒子,排行第三。隋煬帝出巡時,奉命鎮守長安。李淵起兵,後攻入長安,立楊侑為傀儡皇帝。隋煬帝死後,李淵廢掉楊侑,建立唐朝。第二年,楊侑就死了,只有15歲。雖然史書說是病死,但應該是被李淵派人殺害的。

  • 4 # 伯虎42

    隋煬帝楊廣,生有四子:長子元德太子楊昭;次子齊王楊暕;第三子早夭無;四子趙王楊杲。

    隋煬帝生於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其妻蕭氏為梁(西梁)皇室,生於北周天和二年、西梁天保六年(567年),比楊廣大兩歲。

    隋開皇二年(582年),身為隋文帝次子的晉王楊廣,奉命迎娶西梁公主蕭氏,此後誕育長子楊昭、次子楊暕。

    隋開皇八年(588年)冬,隋興兵平南陳,二十歲的晉王楊廣以全軍統帥身份參與此次統一之戰(實際的統帥是高熲、前線統帥為韓擒虎、賀若弼)。

    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月,隋文帝廢太子楊勇,十一月,改立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隋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去世,太子楊廣繼位(此事諸多疑惑、各種版本俱有,因非本題主旨,略過),即隋煬帝。

    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繼位不久,即立長子楊昭為太子。同時,開始營建東都(洛陽),修造大運河,並先後建造顯仁宮、江都宮、臨江宮、晉陽宮、西苑等行宮。

    隋大業二年(606年)七月,二十三歲的太子楊昭突然去世,隋煬帝十分悲痛,追授其“元德太子”諡號,並在一個月後,冊封楊昭長子楊倓為燕王、次子楊侗為越王、三子楊侑為代王。

    隋大業七年(611年)至大業十年(614年),隋煬帝連續三次對高句麗用兵,皆未成功,並導致“百姓苦役,天下思亂”,王薄首先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東北)起事,接著劉霸道、孫祖安、張金稱、竇建德等紛紛舉事,隋朝野不安、天下開始動盪。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煬帝為逃避紛亂的局勢,率近衛驍果、文武百官、後宮妃嬪等,沿運河南下江都(揚州),皇長孫燕王楊倓隨行,皇次孫越王楊侗奉命鎮守東都(洛陽),皇孫代王楊侑留守大興城(長安)。而他逃離長安後,隋局勢更加不可收拾,遍地烽火,一片混亂。

    隋大業十三年(616年)五月,在愈演愈烈的混亂局勢下,隋煬帝的表兄、隋晉陽留守、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十一月,李淵大軍攻破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遙尊遠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楊侑即隋恭帝。

    隋恭帝追封父親元德太子楊昭為孝成皇帝,廟號世宗。李淵自稱大丞相、尚書令、唐王,實際控制關中。

    隋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弒殺,皇長孫燕王楊倓一同遇害。訊息傳到東都,留守諸臣以越王楊侗為元德太子之子,在諸皇孫中最長,於是商議後,共同擁立其為帝,改元皇泰。楊侗即皇泰帝(皇泰主)。皇泰帝追諡祖父楊廣為隋明帝,廟號世祖。

    之後,納言、左翊衛大將軍、署吏部尚書王世充奪取了東都朝廷大權,誅殺政敵,獨攬大權。

    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后,原本準備改立隨其至江都的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楊秀,但其同黨不同意,於是宇文化及將在江都的隋皇室成員:蜀王楊秀及其七子、隋煬帝次子齊王楊暕及其二子、隋煬帝四子趙王楊杲、隋煬帝長孫燕王楊倓等盡數誅殺,以絕後患。只有隋煬帝之侄,隋文帝第三子秦孝王楊俊之子秦王楊浩,因平時於宇文化及之弟宇文智及交好,僥倖得免。

    之後,宇文化及自稱大丞相,挾持隋煬帝皇后蕭氏,以她的名義立楊浩為帝,改元天壽。但只讓楊浩簽署詔敕,並派兵監守,如同木偶而已。楊浩即隋廢帝(天壽帝)。

    隋大業十四年(義寧二年、618年)五月,隋煬帝遇弒訊息傳至長安,李淵見時機成熟,於是逼迫隋恭帝禪位於己,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李淵就是唐高祖。

    隋恭帝禪位後,被唐高祖封為“酅國公”,在嚴密監視下,居住在長安。武德二年(619年)五月,酅國公楊侑病死(或者暗中遇害),年十五。唐高祖追諡其為“恭皇帝”,以天子禮葬莊陵(今陝西省乾縣陽洪鄉)。因為沒有後代,所以以其族子楊行基承襲酅國公。

    隋皇泰二年、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王世充也在東都逼迫皇泰帝下詔任命自己為相國,並封爵為鄭王,加九錫。)四月,王世充指使心腹段達、雲定興等,入宮見皇泰帝,言鄭王功德卓著,希望其效法堯舜,禪位於鄭王。皇泰帝雖然怒斥諸人,使得他們無不汗流浹背、驚懼而退,但是最終還是無法避免王世充篡位之舉。五月,皇泰帝禪位於王世充,被降封為潞國公,軟禁在含涼殿居住。王世充建國號“鄭”,改元開明。

    同年六月,為斷絕後患,王世充遣其侄王行本帶毒酒到皇泰帝處,毒殺皇泰帝。之後,王世充予其上諡為“恭皇帝”,同其弟隋恭帝楊侑諡號相同。

    隋大業十四年(天壽元年、618年),三月,在弒殺了隋煬帝后,宇文化及及其手下將士均不願留在江都,都想返回關中故土。於是,在立楊浩為帝后不久,江都叛軍即在宇文化及率領下,北返長安,天壽帝楊浩、皇太后蕭氏、及殘存隋皇室婦孺都被裹脅同行。

    七月,江都叛軍在返程途中於黎陽(河南鞏縣)遭遇瓦崗軍,被其首領李密率軍擊敗,部眾大部潰散,宇文化及只剩殘眾二萬餘,倉惶逃至魏縣(今河北大名南)。九月,宇文化及派人毒殺天壽帝楊浩,自立為帝,國號許。之後宇文化及被王薄擊敗,械送竇建德處斬首。

    隋煬帝一侄二孫,先後做了皇帝,又先後被逼退位,最後不得善終,王朝更迭間的殘酷血腥,盡在其中。

  • 5 # 風光藝境

    隋煬帝遇弒前後,其兩個親孫子楊侑、楊侗與侄子楊浩,分別被三方勢力扶立為皇帝,均為傀儡,皆慘遭毒手,死於非命。

    楊侑——隋煬帝孫,父親為煬帝長子元德太子楊昭。楊侑先封陳王,後改封代王。煬帝每次出巡,都由楊侑留守京師長安。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五月,隋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於太原起兵反隋,十一月初九攻入長安。李淵自感代隋稱帝的時機尚不成熟,遂立留守京師的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遠在東南江都(今江蘇揚州市)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自任大丞相,自封唐王,主宰朝政;恭帝楊侑淪為傀儡。

    618年五月,隋煬帝遇害的訊息傳到長安,李淵認為沒有再“裝”的必要,遂迫使隋恭帝“禪位”。五月十四日,隋恭帝“禪位”於李淵,遜居自己的代王舊邸。二十日,李淵登基稱帝,降封恭帝為酅國公。

    轉年五月,楊侑遇害(一說病故,應為唐廷掩蓋真相的託詞),年十五歲。

    楊侗——楊侑兄弟,封越王。隋煬帝長子元德太子楊昭早逝,煬帝疼愛三個失去父親的小愛孫,便分別委以重任。皇爺爺讓代王楊侑留守京師長安,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將燕王楊倓留在身邊陪伴自己。

    616年七月,隋煬帝將留守東都的重任交給楊侗,自洛陽起駕,第三次前往江都巡遊。618年三月,隋煬帝遇弒;五月,噩耗傳到東都。東都眾臣遂立楊侗為帝,以紹續楊隋國祚。二十四日,楊侗登基,改元皇泰,是為皇泰帝。

    619年四月初五,東都權臣、鄭王王世充逼迫皇泰帝“禪位”;次日,王世充稱帝,降封皇泰帝為潞國公,監禁於含涼殿。五月下旬,王世充命侄子王仁則持毒酒鴆殺楊侗。楊侗喝下毒酒,未能立時氣絕,王仁則遂用絲帛縊殺於含涼殿。

    楊浩——隋文帝之孫、煬帝之侄。父親楊俊為隋文帝三兒子,封秦王,因奢侈逾制而失父愛,抑鬱病逝。隋煬帝登基後,復立侄子楊浩為秦王;後隨煬帝來到江都。

    618年三月十一日凌晨,江都禁衛軍叛亂,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於江都宮,並將幾十個不肯歸附的朝臣與隋宗室、外戚們統統殺掉,燕王楊倓亦遭毒手。唯有秦王楊浩平時同宇文智及多有交往,關係密切,智及設法保全了他,並建議大哥化及立其為帝以掩人耳目。

    宇文化及假託隋煬帝正宮蕭皇后的懿旨,立秦王楊浩為帝,自任大丞相,總攬軍政大權。宇文化及讓楊浩居住別宮,並派甲士監守,令百官不必朝參,只是讓這個傀儡簽發詔書,當個印章皇帝而已。

    宇文化及率眾自江都西歸長安。歸途中,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一帶屢遭瓦崗寨軍重創,遂率領剩下的二萬驍果軍北逃至魏縣(今河北大名縣西南)。618年九月下旬,宇文化及用鴆酒毒死傀儡皇帝楊浩,於魏縣稱帝。

    隋煬帝遇害江都宮,國祚遂絕,帶累親孫子及宗族遭殃,可謂是國破家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戊戌變法失敗後,李鴻章為什麼要保徐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