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經絡上24關竅穴 1,風池穴:在足少陽膽經上。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 2,足臨泣:在足少陽膽經上。位於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足臨泣穴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蹠骨夾縫中。主治頭痛,目外眥痛,目眩,乳癰,瘰癧,脅肋痛,瘧疾,中風偏癱,痺痛不仁,足跗腫痛。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症等。 3,太沖穴:在足少陰肝經上。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線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主治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 4,曲泉穴:在足少陰肝經上。們於屈膝,在膝內側橫紋上方凹陷中。主治疾病:最善治膝關節疼痛,也是降血壓的要穴,還能治療各種溫症,不論溫寒、溫熱、風溫、溫毒均可選用此穴。 5,太淵穴:在手太陰肺經上。仰掌,在腕橫紋上,於橈動脈橈側凹陷處取穴。主治病症:1.呼吸系統疾病:扁桃體炎,肺炎;2.迴圈系統疾病:心動過速,無脈症,脈管炎;3.其它:肋間神經痛,橈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膈肌痙攣。 6,列缺穴:在手太陰肺經上。兩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 傷風,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齒痛 7,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上。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主治齒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發熱等症。孕婦慎用(娠婦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主脈浮於表,傷寒大渴,發熱惡寒,頭痛脊強,耳聾,下齒齲,喉痺,面腫,唇吻不收,口噤不開,偏正頭疼,偏風,風疹,腰脊內痛。 8,迎香穴:手陽明大腸經上。尋找方法: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迎香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9,足三里:足陽明胃經上。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胃的下合穴。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對於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10,衝陽穴:足陽明胃經上。衝陽穴位於人體的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主治口眼歪斜,面腫,齒痛,癲狂癇,胃病,足痿無力 11,公孫穴:足太陰脾經上。公孫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主治(1)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腸痙攣;(2)婦產科系統疾病:子宮內膜炎,月經不調.(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癲癇,足跟痛。 12,三陰交:足太陰脾經上。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痺痛,腳氣,失眠,溼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13,神門穴:後少陰心經上。位置在腕橫紋尺側端肌腱的凹陷中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疾病。該穴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心病,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癲狂癇,胸脅痛。 14,少衝穴:手少陰心經上。小指末節撓側,距指甲角0.1寸處。主治心悸,心痛,胸脅痛,癲狂,熱病,昏迷,手攣臂痛。 15,後溪穴:手太陽小腸經上。該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主治(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癲癇, 精神分裂症, 癔病, 面肌痙攣;(2)五官科系統疾病:耳鳴, 耳聾,角膜炎, 麥粒腫, 鼻出血,扁桃體炎;(3)運動系統疾病:腰痛, 落枕, 肩臂痛;(4)其它:疥瘡。 16,腕谷穴:手太陽小腸經上。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處。主治頭痛、項強、耳鳴耳聾、目翳、指臂攣痛、熱病汗不出。去身體溼熱,治療糖尿病、便秘 17,申脈穴:足少陽膀胱經上。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功用清熱安神,利腰膝。主治(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內耳性眩暈,失眠,癲癇,精神分裂症,腦血管病後遺症;(2)運動系統疾病:腰肌勞損,下肢癱瘓,關節炎,踝關節扭傷。 18,天牖穴:足少陽膀胱經上。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主治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 19,湧泉穴:足少陰腎經上。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主治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20,照海穴:足少陰腎經上。內髁尖正下方凹陷處。主治①癇證、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乾咽痛、目齒腫痛等五官熱性病證。③小便不利,小便頻數。④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等婦科病證。⑤下肢痿痺。 21,內關穴:手厥陰心包經上。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撓則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主治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呃逆、腹瀉、精神異常等。該穴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種疾病按摩治療時的首選穴。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風溼疼痛、治療月經痛等。 22,勞宮穴:手厥陰心包經上。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一說在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太平聖惠方》)。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和指掌側總動脈。主治昏迷,暈厥,中暑,嘔吐,心痛,癲狂,癇症,口舌生瘡,口臭,鵝掌風等。 23,陽池穴:手少陽三交經上。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主治①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喉痺等頭面五官疾患。②腕痛。③消渴。④女性手腳冰涼。 24,外關穴:手少陽三交經上。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俯掌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主治①頭痛、偏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②熱病。③脅肋痛,上肢痺痛,肘部痠痛,手臂疼痛,肋間神經痛。④瘰癧。
一,十二經絡上24關竅穴 1,風池穴:在足少陽膽經上。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 2,足臨泣:在足少陽膽經上。位於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足臨泣穴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蹠骨夾縫中。主治頭痛,目外眥痛,目眩,乳癰,瘰癧,脅肋痛,瘧疾,中風偏癱,痺痛不仁,足跗腫痛。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症等。 3,太沖穴:在足少陰肝經上。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線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主治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 4,曲泉穴:在足少陰肝經上。們於屈膝,在膝內側橫紋上方凹陷中。主治疾病:最善治膝關節疼痛,也是降血壓的要穴,還能治療各種溫症,不論溫寒、溫熱、風溫、溫毒均可選用此穴。 5,太淵穴:在手太陰肺經上。仰掌,在腕橫紋上,於橈動脈橈側凹陷處取穴。主治病症:1.呼吸系統疾病:扁桃體炎,肺炎;2.迴圈系統疾病:心動過速,無脈症,脈管炎;3.其它:肋間神經痛,橈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膈肌痙攣。 6,列缺穴:在手太陰肺經上。兩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 傷風,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齒痛 7,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上。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主治齒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發熱等症。孕婦慎用(娠婦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主脈浮於表,傷寒大渴,發熱惡寒,頭痛脊強,耳聾,下齒齲,喉痺,面腫,唇吻不收,口噤不開,偏正頭疼,偏風,風疹,腰脊內痛。 8,迎香穴:手陽明大腸經上。尋找方法: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迎香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9,足三里:足陽明胃經上。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胃的下合穴。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對於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10,衝陽穴:足陽明胃經上。衝陽穴位於人體的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主治口眼歪斜,面腫,齒痛,癲狂癇,胃病,足痿無力 11,公孫穴:足太陰脾經上。公孫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主治(1)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腸痙攣;(2)婦產科系統疾病:子宮內膜炎,月經不調.(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癲癇,足跟痛。 12,三陰交:足太陰脾經上。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痺痛,腳氣,失眠,溼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13,神門穴:後少陰心經上。位置在腕橫紋尺側端肌腱的凹陷中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疾病。該穴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心病,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癲狂癇,胸脅痛。 14,少衝穴:手少陰心經上。小指末節撓側,距指甲角0.1寸處。主治心悸,心痛,胸脅痛,癲狂,熱病,昏迷,手攣臂痛。 15,後溪穴:手太陽小腸經上。該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主治(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癲癇, 精神分裂症, 癔病, 面肌痙攣;(2)五官科系統疾病:耳鳴, 耳聾,角膜炎, 麥粒腫, 鼻出血,扁桃體炎;(3)運動系統疾病:腰痛, 落枕, 肩臂痛;(4)其它:疥瘡。 16,腕谷穴:手太陽小腸經上。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處。主治頭痛、項強、耳鳴耳聾、目翳、指臂攣痛、熱病汗不出。去身體溼熱,治療糖尿病、便秘 17,申脈穴:足少陽膀胱經上。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功用清熱安神,利腰膝。主治(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內耳性眩暈,失眠,癲癇,精神分裂症,腦血管病後遺症;(2)運動系統疾病:腰肌勞損,下肢癱瘓,關節炎,踝關節扭傷。 18,天牖穴:足少陽膀胱經上。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主治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 19,湧泉穴:足少陰腎經上。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主治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20,照海穴:足少陰腎經上。內髁尖正下方凹陷處。主治①癇證、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乾咽痛、目齒腫痛等五官熱性病證。③小便不利,小便頻數。④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等婦科病證。⑤下肢痿痺。 21,內關穴:手厥陰心包經上。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撓則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主治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呃逆、腹瀉、精神異常等。該穴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種疾病按摩治療時的首選穴。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風溼疼痛、治療月經痛等。 22,勞宮穴:手厥陰心包經上。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一說在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太平聖惠方》)。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和指掌側總動脈。主治昏迷,暈厥,中暑,嘔吐,心痛,癲狂,癇症,口舌生瘡,口臭,鵝掌風等。 23,陽池穴:手少陽三交經上。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主治①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喉痺等頭面五官疾患。②腕痛。③消渴。④女性手腳冰涼。 24,外關穴:手少陽三交經上。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俯掌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主治①頭痛、偏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②熱病。③脅肋痛,上肢痺痛,肘部痠痛,手臂疼痛,肋間神經痛。④瘰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