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之前,先要明白,詩經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這首詩是魯頌中的一首。
咱們先來看看這首詩:
好吧,是不是太長了。不用管,我們來看翻譯:
一看就是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歌頌的誰呢?魯僖公!怎麼歌頌的呢?我們往下看!
“魯頌”被譽之為“廟堂文學”,分有宗廟的祭歌及臣下對國君的歌頌溢美兩部分。縱觀本詩,《泮水》當屬後者,全詩充滿了對魯僖公的頌讚之詞,表達出仰慕之情。
那麼,這首詩是如何歌( 拍) 頌(馬屁 )魯僖公的呢?我們來鑑賞一下:
詩歌前三章都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事。第一章沒有正面寫魯侯,寫的是旗幟飄揚,鑾聲起伏,隨從者眾多;第二章直接寫魯侯來臨的情況,他的馬如何,他的聲音如何,他的面容如何;第三章突出“在泮飲酒”,並以歌頌魯侯的功德。
此詩開篇就開始運用迴環復沓的表現形式,前三章開頭句子“思樂泮水,薄採其芹”、“思樂泮水,薄採其藻”、“思樂泮水,薄採其茆”賦其事以起興,同時形成迴環復沓的形式。迴環復沓的表現形式形成整飭的章法,突出強調,增強了藝術效果。
第六、七兩章寫征伐淮夷的魯國軍隊。前一章是寫出徵獲勝,武士能發揚推廣魯侯的仁德之心;後一章寫軍隊獲勝後情況,武器極精,師徒甚眾。最後一章寫淮夷——被征服者,以鴞為興,引出下文。
看完以後,是不是覺得魯僖公就是神人存在一般?然而歷史上真是這樣麼?
此詩作於魯僖公戰勝淮夷之後。淮夷生活在當時的淮水一帶,不受周王朝所封,對周王朝諸侯造成威脅,所以,各諸侯國曾多次征伐,《左傳·僖公十三年(前647年)》載僖公與齊、宋、陳、衛、鄭、許、曹“會於鹹,淮夷病杞故。”又,魯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與齊、宋、陳、衛、鄭、許、邢、曹“會於淮,謀鄫,且東略也”。這幾次戰役,雖然戰功不大,但魯是個積弱之國,能累次出師,爭伯中原,所以魯人寄望僖公,肆情歌頌。
當時各國局勢如何呢?
先說說魯僖公在位時期的天下局勢。當時,齊桓公剛剛離世,中原諸侯國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地步。而齊國因為齊桓公死後,國力進入嚴重的衰退期。而在齊桓公死後造成的政治真空,使得楚、晉這樣的大國開始逐漸滲透中原諸國。甚至宋國這樣的小國,也開始對中原霸主的寶座蠢蠢欲動。而也就是在這混亂的局勢下,魯僖公渾水摸魚般使得魯國發展壯大了起來。
看到了麼,魯僖公能夠獲勝,魯國之所以能夠壯大,原因如下:
1、群龍無首。齊桓公死後,各個小國蠢蠢欲動,想爭霸主,魯僖公順勢而為。
2、兩面三刀。城濮大戰,本是楚國盟友的魯國與楚國、衛國、陳國、蔡國等一起對抗以晉文公為首的晉、齊、秦、宋聯軍。魯國看見形式不妙,殺掉了魯國的守衛大將公子買,對晉國宣稱是公子買私自帶兵幫助楚國,而對楚國則宣稱公子買是作戰不利被殺。魯僖公選對了站位,一招“斗轉星移”讓魯國成為了戰勝國!
3、霸式欺凌。群龍無首後,魯國周邊的邾國就成為魯國的第一目標,這個時候魯僖公也不管什麼春秋大義之類的了,吞併了邾國的土地,擴張自己的勢力。另外對於齊國,以虎驅狼,用楚國來限制齊國的發展。
所以詩經裡有關《頌》這種歌功頌德的東西,瞭解一下就行了。學史還是看史書吧。
回答之前,先要明白,詩經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這首詩是魯頌中的一首。
1、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咱們先來看看這首詩:
思樂泮水,薄採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旂。其旂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思樂泮水,薄採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採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醜。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於徵,狄彼東南。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於訩,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御無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葚,懷我好音。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好吧,是不是太長了。不用管,我們來看翻譯:
興高采烈地趕赴泮宮水濱,採擷水芹菜以備大典之用。我們偉大的主公魯侯駕到,遠遠看見旗幟儀帳空翻影。只見那旌旗飄飄迎風招展,車駕鸞鈴聲聲響悅耳動聽。無論小人物還是達官顯貴,都跟著魯侯一路迤邐而行。興高采烈地趕赴泮宮水濱,採擷水中藻以備大典之用。我們偉大的主公魯侯駕到,只見他的坐騎是那樣強盛。只見他的坐騎是那樣強盛,他講話的聲音又悅耳動聽。他滿臉和顏悅色滿臉笑容,不怒自威教化百姓樹新風。興高采烈地趕赴泮宮水濱,採擷鳧葵菜以備大典之用。我們偉大的主公魯侯駕到,在宏偉的泮宮裡飲酒相慶。他開懷暢飲著甘甜的美酒,祈盼上蒼賜予他永遠年輕。通往泮宮的長長官道兩側,大批的淮夷俘虜跪拜相迎。我們偉大的主公魯侯君王,莊敬恭謹展示出品德高尚,莊敬清慎保持嚴整的形象,不愧天下百姓的風範榜樣。他既能教化又能衛國開疆,把列祖偉大事業繼承發揚。同時也沒有不孝不敬之失,理所當然要得到福祿禎祥。我們勤勉的主公魯侯君王,莊敬恭謹展示出品德高尚,先是籌劃修建宏偉的泮宮,接著又發兵淮夷束手臣降。那一群勇猛如虎的將士們,泮宮水濱獻俘大典正奔忙。那些賢良如皋陶的文臣們,籌備獻俘大典聚在泮水旁。魯國上下濟濟一堂眾臣工,傾力推廣我王的善意德政。威武之師堅定地踏上征程,一鼓作氣把東南淮夷平定。文臣武將生龍活虎氣勢盛,但大家既不喧囂也不高聲,不跑官要官也不搶功爭名,都來泮宮獻俘奏捷展戰功。戰士們把角弓挽得曲曲彎,蝗群般的羽箭射得嗖嗖響;衝陣的兵車堅固而又寬大,步兵車兵連續作戰不歇晌。威武之師很快征服了淮夷,淮夷上下齊歸順不敢相抗。因為堅持了你的戰略決策,才有淮夷土地最終入我囊。本為惡聲鳥如今卻翩翩飛,棲居起落在我泮宮的樹林。它既然吃了我的甜美桑葚,當然要感念我的仁愛之心。野蠻的淮夷既已臣服中國,忙不迭地前來獻寶把貢進,這些寶物有美玉巨龜象牙,還有南方出產的大宗黃金!一看就是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歌頌的誰呢?魯僖公!怎麼歌頌的呢?我們往下看!
2、這首詩頌的就是魯僖公“魯頌”被譽之為“廟堂文學”,分有宗廟的祭歌及臣下對國君的歌頌溢美兩部分。縱觀本詩,《泮水》當屬後者,全詩充滿了對魯僖公的頌讚之詞,表達出仰慕之情。
那麼,這首詩是如何歌( 拍) 頌(馬屁 )魯僖公的呢?我們來鑑賞一下:
詩歌前三章都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事。第一章沒有正面寫魯侯,寫的是旗幟飄揚,鑾聲起伏,隨從者眾多;第二章直接寫魯侯來臨的情況,他的馬如何,他的聲音如何,他的面容如何;第三章突出“在泮飲酒”,並以歌頌魯侯的功德。
此詩開篇就開始運用迴環復沓的表現形式,前三章開頭句子“思樂泮水,薄採其芹”、“思樂泮水,薄採其藻”、“思樂泮水,薄採其茆”賦其事以起興,同時形成迴環復沓的形式。迴環復沓的表現形式形成整飭的章法,突出強調,增強了藝術效果。
《泮水》嚴格遵守《詩經》中最常見的四字句格式,全詩只有第五章“淑問如皋陶”一句是五字,一直三張起始之筆都運用了反覆吟詠的手法,僅用“芹”“藻”“茆”幾個字就區分了不同的活動場所,點出不同地點,用詞精煉之至。第四、五兩章頌美魯侯的德性。前一章主要寫文治。魯侯舉止莊重,神情肅穆,因此成為臣民仰望的準則;後一章主要寫武功。作泮宮本屬文治,卻是成就武功的保證,魯侯雖不必親上戰場,因為修明德性,恢復舊制,所以使將士們在戰爭中贏得了勝利。第六、七兩章寫征伐淮夷的魯國軍隊。前一章是寫出徵獲勝,武士能發揚推廣魯侯的仁德之心;後一章寫軍隊獲勝後情況,武器極精,師徒甚眾。最後一章寫淮夷——被征服者,以鴞為興,引出下文。
《泮水》作為《詩經》中的長篇製作,以“賦”的基本寫法,靈活運用“比興”、迴環復沓、排比等手法,描寫了魯公到泮宮的盛大場面,比較細緻全面地刻畫了人物。泮水之宴、三軍出戰,都寫得轟轟烈烈。對魯公的描繪,更是極盡溢美之詞,描繪出一個神人般的人物,起到了突出表現的效果。看完以後,是不是覺得魯僖公就是神人存在一般?然而歷史上真是這樣麼?
此詩作於魯僖公戰勝淮夷之後。淮夷生活在當時的淮水一帶,不受周王朝所封,對周王朝諸侯造成威脅,所以,各諸侯國曾多次征伐,《左傳·僖公十三年(前647年)》載僖公與齊、宋、陳、衛、鄭、許、曹“會於鹹,淮夷病杞故。”又,魯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與齊、宋、陳、衛、鄭、許、邢、曹“會於淮,謀鄫,且東略也”。這幾次戰役,雖然戰功不大,但魯是個積弱之國,能累次出師,爭伯中原,所以魯人寄望僖公,肆情歌頌。
當時各國局勢如何呢?
先說說魯僖公在位時期的天下局勢。當時,齊桓公剛剛離世,中原諸侯國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地步。而齊國因為齊桓公死後,國力進入嚴重的衰退期。而在齊桓公死後造成的政治真空,使得楚、晉這樣的大國開始逐漸滲透中原諸國。甚至宋國這樣的小國,也開始對中原霸主的寶座蠢蠢欲動。而也就是在這混亂的局勢下,魯僖公渾水摸魚般使得魯國發展壯大了起來。
看到了麼,魯僖公能夠獲勝,魯國之所以能夠壯大,原因如下:
1、群龍無首。齊桓公死後,各個小國蠢蠢欲動,想爭霸主,魯僖公順勢而為。
2、兩面三刀。城濮大戰,本是楚國盟友的魯國與楚國、衛國、陳國、蔡國等一起對抗以晉文公為首的晉、齊、秦、宋聯軍。魯國看見形式不妙,殺掉了魯國的守衛大將公子買,對晉國宣稱是公子買私自帶兵幫助楚國,而對楚國則宣稱公子買是作戰不利被殺。魯僖公選對了站位,一招“斗轉星移”讓魯國成為了戰勝國!
3、霸式欺凌。群龍無首後,魯國周邊的邾國就成為魯國的第一目標,這個時候魯僖公也不管什麼春秋大義之類的了,吞併了邾國的土地,擴張自己的勢力。另外對於齊國,以虎驅狼,用楚國來限制齊國的發展。
所以詩經裡有關《頌》這種歌功頌德的東西,瞭解一下就行了。學史還是看史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