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71604482426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相傳《左傳》為傳 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後人對此頗多疑義。《左傳》記事,起於魯隱 公元年(722),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468),基本與《春秋》重合,還 有個別戰國初年的史料。今人一般認為此書大約成書於戰國早期,最後編定者是 一位儒家學者。與《春秋》一樣,《左傳》不只是對歷史事件作客觀的羅列,而 且還表達了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並站在儒家立場上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 作出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道德倫理評價,為人們提供歷史的借鑑。《左傳》 維護周禮,尊禮尚德,以禮之規範評判人物。同時,作者以敏銳的歷史眼光,記 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諸侯的爭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併,表現了新舊政治勢力 的消長,揭示了社會變革的趨勢。書中還揭露了暴虐昏庸、貪婪荒淫之輩,肯定 讚揚了忠良正直之士,尤其是重民、以民為本的思想,更反映了《左傳》進步的 歷史觀。在《左傳》作者看來,有德才能為天所佑;得民或失民,被有識之士當 作取國或滅國的重要條件;在人與神的關係上,人的地位提高了;在君與民的關 系中,民的地位提高了。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增加了大量的歷史事實和傳說,敘述了豐 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描寫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簡短記事,發 展成為完整的敘事散文。《左傳》發展了《春秋》筆法,不再以事件的簡略排比 或個別字的褒貶來體現作者的思想傾向,而主要是透過對事件過程的生動敘述, 人物言行舉止的展開描寫,來體現其道德評價。《左傳》還創立了一種新形式, 即在敘事中或敘事結束後直接引入議論,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 子曰”等來對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倫理評價。這種形式,更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 立場和感情,增強了敘事的感情色彩。《左傳》確為先秦散文“敘事之最”,標 志著中國敘事散文的成熟。   作為編年史,《左傳》的情節結構主要是按時間順序交代事件發生、發展和 結果的全過程。但倒敘與預敘手法的運用,也是其敘事的重要特色。倒敘就是在 敘事過程中回顧事件的起因,或交代與事件有關的背景等。如“宣公三年”先記 載了鄭穆公蘭之死。然後再回顧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夢見天使與之蘭,懷孕 而生穆公,故名之蘭。《左傳》中還有插敘和補敘,性質作用與倒敘類似。這些 敘述,常用一個“初”字領起。預敘即預先敘出將要發生的事,或預見事件的結果。   《左傳》敘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敘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係。《左傳》敘 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寫戰爭。《左傳》的戰爭描寫,全面反映了《左傳》的敘事 特點。《左傳》一書,記錄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戰爭,城濮之戰、崤之戰、邲之 戰、{安革}之戰、鄢陵之戰等大戰的描述歷來被人們讚不絕口,不計其數的小戰 役也寫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動。一般說來,《左傳》寫戰爭,不侷限於對交戰過 程的記敘,而是深入揭示戰爭起因、醞釀過程及其後果。   《左傳》對事件因果關係的敘述,還常有道德化與神秘化的特點。如,作者 在總結城濮之戰經驗時雲:“謂晉於是役也,能以德攻。”(僖公二十八年)不 僅是城濮之戰,整個《左傳》敘事中,禮、義、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當作影 響事件成敗的重要原因加以敘述,而且敘述中往往還帶有神秘因素。以《左傳》 中常出現的預兆為例,這些預兆大都有道德化傾向:符合禮義要求之事,常有吉 兆,而悖於禮義之事,則常有凶兆。這些預兆有時是智者的言論,有時則是占卜、 夢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   《左傳》是一部歷史著作,但作者有時就像一個故事講述者,把事件敘述得 頗具戲劇性。大量生動的戲劇性情節,使這部作品充滿故事性。不僅如此,《左 傳》有的敘事記言,明顯不是對歷史事實的真實記錄,而是出於臆測或虛構。如 “僖公二十四年”記載的介子推母子間的對話,不可能有第三者在旁聽見或記錄, 當是作者根據傳聞和揣想虛擬而成。這種寫法,可以看作後代小說家為人物虛擬 對話的萌芽。《左傳》中還記述了大量的占卜釋夢和神異傳聞。   人物是敘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傳》中描寫了各種人物,但《左傳》的 寫人還不像紀傳體歷史著作在一個專章中敘述一個人物的生平事蹟,也沒有像後 世小說那樣塑造人物形象。由於它是編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蹟大多分散記錄在事 件發生的各個年代,很少對某一人物集中描寫,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 跡聯絡起來,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左傳》中許多重要政治人物如鄭 莊公、晉文公、楚靈王、鄭子產、齊晏嬰等等,都是透過數年行跡的積累來表現 的。《左傳》中還有一些人物,並不是反覆出現而形成的一個完整形象,而是僅 在某一時、某一事中出現,表現的僅僅是其一生中的某一片斷,反映的是其性格 中的某一方面。這些形象往往非常生動傳神,能給讀者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左傳》廣泛描寫了各種人物,其中許多人物寫得個性鮮明。《左傳》有些 描寫還展現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複雜性,表現了人物性格的變化。晉文公是《 左傳》中著力歌頌的人物(莊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十二年)。他由一個貴公子成 長為政治家,由四處流亡到一代霸主,人物性格有一個曲折的成熟過程。楚靈王 是《左傳》中被否定的國君形象(襄公二十六年至昭公十三年),他在即位前的 爭強好勝,野心勃勃,弒王自立,即位後的殘暴,驕奢狂妄等,都顯示出他確實 是個昏君。但同時,作者又表現了他寬容納諫,知過能改,不記前怨,風趣等性 格特點,並寫了他最後悔恨自己的殘暴,刻畫出一個性格複雜的人物形象。   《左傳》敘事中人物的行動、對話構成了表現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絕少對人 物進行外貌、心理等主觀靜態描寫。透過人物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 格得以展現,形象得以完成。如成公二年的齊晉{安革}之戰,《左傳》這樣描寫 戰爭場面,展現戰爭的全貌,表現人物個性  《左傳》在戰爭描寫中還有許多與整個戰局關係不大的事,這些事只是反映 了戰爭的一些具體情狀,在戰爭中並不具有重要意義。《左傳》還在複雜的戰爭 過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寫細節。作為歷史著作,這些描寫內容完全可以不寫 或略寫,但《左傳》卻大量地描寫了這些瑣事細節,它們在敘事生動和人物刻畫 方面具有文學意義   《左傳》中的記言文字,主要是行人應答和大夫辭令,包括出使他國專對之 辭和向國君諫說之辭等。這類記言文字無不“文典而美”,“語博而奧”(劉知 幾《史通》卷十四《申左》),簡潔精練,委曲達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左傳》敘述語言簡練含蘊,詞約義豐。如宣公十二年晉楚邲之戰中,寫 晉師潰敗時的狼狽之狀雲:“中軍、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也。”為爭渡船逃 命,先上船者以亂刀砍爭攀船舷者手,落入船中的手指竟然“可掬”。簡練的一 句話,寫盡晉師爭先恐後、倉皇逃命的緊張混亂場面。同年冬天,楚國出師滅蕭, 將士“多寒”,於是“(楚)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楚王 勞軍的體恤之語,溫暖將士之心就如披上了綿衣。以一個貼切的比喻,形象生動 地寫出了楚王慰勉之殷,將士愉悅之情。“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語已 殫,而含意未盡,使夫讀者望表而知裡,捫毛而辨骨,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 字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教師》十年後的彭格列守護者和十年後的瓦利安對戰哪一方實力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