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匠心普洱只在方寸

    關於長平之戰,大家都很熟悉,這裡就不多作說明,而考古發掘也證實,這一仗是多麼的慘烈,長平遺址出土遺骸之多,令人震驚。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拉開序幕。後來秦國使用反間計,使得趙孝成王將趙軍大將由廉頗換為趙括,最終導致趙軍大敗。史書記載:“後趙括自出博戰,以秦射殺之,四十萬人降武安君,誘入谷盡坑之”。

    一直以來,長平一帶的老百姓在耕種的時候就常常挖出各種人的屍骨,後考古學者與1995年正式對長平古戰場遺址進行發掘!

    在考古發掘出的深坑中,考古人員發掘出上百具的人類屍骸,經過對這些屍骸的鑑定,考古人員發現:許多屍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跡,還有的僅有軀幹而無頭顱,包括射進人的胯骨中的短箭頭。

    這些證據的出現,均說明這些趙國士兵都是被殺死後掩埋的,並且,考古人員發現,埋葬屍骨的深坑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而不是人為挖掘。

    因此,考古學者推測,四十萬趙軍,除了一百多個年紀較小的被放回趙國,其他的全部被秦軍殺死,然後扔入深溝中,並在表面填上一層薄土而已!可見,坑殺或許並不成立,但殺死趙軍四十萬卻是真實存在的!

  • 2 # 楊某人雜家派

    長平之戰古戰場遺址早已被髮掘並證實確實有大量的屍骨被集中掩埋,許多屍骨上都有箭頭,或者被刀砍甚至沒有頭顱。至於“坑殺”是否是活埋至今眾說紛紜,只能從常理來推斷:

    首先“坑殺”讓人想到日軍侵略時期的活埋場:挖坑——把人趕入坑內——填土活埋。但是,長平之戰可是生產力十分落後的戰國時代,一切都活動要靠人力畜力來完成,挖一個能埋四十萬人的大坑,再把四十萬訓練有素的成建制的趙軍趕入坑內,然後再一鏟子一鏟子把巨量泥土填入坑內,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情況下需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恐怕不比修萬里長城要省力吧?況且秦軍在長平之戰後還要在其他五國未能聯合起來的情況下攻打趙國,在已經舉全國之力支援戰爭的前提下,不可能把寶貴的資源和時間都在浪費處理戰俘上。

    其次,即便能挖出一個能埋四十萬人的巨坑,在填坑過程中,除非是藉助大型機械在填坑速度非常快的情況下,被活埋的人來不及做出反應。否則僅僅憑人力一鏟一鏟往裡填土,填坑速度相當有限,那麼就會出現一種情況,趙軍不僅不會被活埋,反而隨著被填入坑中的泥土越來越多,直接踩著泥土爬上來了。

    最後也有人說不用挖坑,秦軍直接把四十萬趙軍趕入天然形成的溝壑深谷。確實,這就大大節省了挖坑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但是,填坑所需要的泥土不是還要透過在其他地方挖坑獲得嗎?在沒有挖掘機和工程車的戰國,從其他地方轉移來能夠活埋四十萬人的土方,需要消耗多少資源?為了打這一場戰爭,秦昭襄王連秦國15歲的男丁都徵發到了前線,可以說堵上了家底,難道會把大把的人力和糧食都消耗在活埋戰俘上?

    秦之後相當多的史籍在記載長平之戰時,都沿用"白起坑趙"的說法。坑,在古代漢語裡具有"活埋"的表意。因此,後來不少史學文章便稱白起"活埋了趙國40萬戰俘",但誰也說不清這40萬人究竟是怎麼活埋的。如今看來,很有可能是當年秦軍將戰俘屍體拋入溝內,再填上一層薄土加以掩蓋。只是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斗轉星移,才使這些屍骨深埋地下。雖然集中屠殺四十萬戰俘也是巨量的工作,但是也比活埋看起來靠譜。

  • 3 # 歷史滾來滾去

    白起坑殺了40萬趙軍?遺址發現後,考古學家:這不是坑殺的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被譽為一代戰神,因為他一生征戰70餘場卻未嘗敗績,更是秦國的開國功臣。但因長平一役坑殺40萬趙軍,又號“人屠”。但是挖坑埋葬40萬士兵,要挖多大的一個坑啊,難道趙兵都是紙人任你隨意殺戮?1995年後,這個爭論終於有了真相。

    1995年5月12號,山西晉城高平市永錄鄉將軍嶺下永錄村的一對農村父子在自己家的果園裡面平整土地時,挖掘出了很多青銅箭頭和人的骨頭。實際上,這片地帶是古代長平之戰的舊戰場,這裡的村民在自家田地裡面挖出屍骨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所以剛開始也沒多想。可是以往挖出的屍骨都是零零碎碎的,並不多。這次並不同,越往下挖出現的骨頭越多,這些屍骨堆積在一起,犬牙交錯,並且夾雜有許多已經腐朽發黑的箭頭,說不盡的詭異、恐怖。父子兩人嚇得連鋤頭都不要了就跑了回去,然後向有關部門上報了此事。

    不久文物專家趕到現場進行勘測調查,現場一共發現了一百三十具骸骨,這些骸骨身上大多有青銅箭頭或者被刀劍劈砍過的痕跡。有六十具是缺少頭骨或者軀幹的,還有十四具是被鈍器或石頭殺死。經過細緻的挖掘和測量,還有地理位置的比對、屍骨的規模,得出結論,這就是2000多年前,戰神白起坑殺趙軍的現場!

    史書記載,戰國末期的秦趙長平之戰,戰神白起一舉戰勝趙國大軍,將四十萬降卒悉數“坑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從史書對這事的言之鑿鑿來看,應該不是虛構,屬歷史真實事件。

    令考古專家感到奇怪的是,130具屍骨中只有一具可能是被活埋的。另外專家還發現,長平之戰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埋葬屍骨的泥土厚度只有一尺多,如此薄薄的土層根本是不能活埋一個人的。

    而且再想想看,在冷兵器時代,軍人與平民的區別並不大,一根樹枝、一塊石頭,都可以與刀劍周旋和對抗,四十萬人可不是小數目,他們知道自己即將被活埋,豈不拼了命地掙扎、反抗?鬧騰起來,你想你還能用都把他們綁縛好,並把他們推入坑裡,用鍁鎬一鍁一鍁往下填土嗎?

    因此有專家說到:到了今天我才知道,40萬趙兵不是被白起活埋的。原來在過去,史學專家往往將“坑殺”解釋為“活埋”,但實際卻不是這樣。《史記》原文字作“阬”,《辭源》的解釋:“坑陷,殺害。”《玉篇》也說:“阬,陷也。”由此可見,“挾詐而盡阬殺之”,其實是指使用了欺騙、不光彩的軍事手段將降卒殺害。

    春秋戰國時代,交戰的雙方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那就是堆京觀。京觀也被稱為京冢,就是一個龐大的屍體堆。戰勝方將戰敗方死去計程車兵屍體堆積在道路兩側,覆蓋土壤,形成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墩,這就是京觀。這種為了炫耀戰功、威懾敵人的方式,在後來也被稱為阬殺。

    坑殺是將敵人活埋,而阬殺是殺死敵人再埋,這完全是兩個概念的。從後來對戰場遺址的發掘來看,白起被後世人誤認為是將40萬趙軍活埋,其實是錯誤的,白起其實是用了阬殺的方式。餓了46天的趙軍,面對秦軍兇狠的屠殺,根本是無力反抗的。

    雖說後世的人誤會了白起是坑殺方式,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白起帶領的秦軍的確是殺害了40萬趙軍士兵。就因為用了陰招、損招來騙殺了四十萬人,白起心理壓力巨大,臨死還唸叨著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白起提到的這個“詐”字,再次印證了“阬”的本議。

    後來考古專家學者對長平之戰的遺址不再進行發掘研究,也讓兩千多年前的40萬趙軍亡靈得以安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120-96太陽,詹姆斯22+6,庫茲馬23+8,湖人3連勝,如何評價這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