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廬陵竹墨軒

    一、韓信(約前231-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大軍事家、淮陰侯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南韓被滅後一直在南韓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南韓太尉,領兵攻取南韓故地。南韓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二、郝昭(生卒年不詳),字伯道,太原人,中國東漢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將領。郝昭少年從軍,屢立戰功,逐漸晉升為雜號將軍,後受曹真的推薦鎮守陳倉(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司馬懿推薦),防禦蜀漢。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被迫退軍。魏明帝因此封其為關內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

    三、這就是關公戰秦瓊,沒有可比性質。

  • 2 # 尹禾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孫子兵法·謀攻篇》

    韓信攻陷的陳倉,與郝昭堅守的陳倉,跨越數百年,已經完全不是同樣的概念。韓信是奇襲,章邯幾乎毫無防範;郝昭是堅守,提前預判諸葛亮來襲,堅壁清野,準備充足。有心攻無心,韓信必勝;有心攻有心,韓信怕是也難以拿下陳倉。

    強如白起者,倚仗長平大勝,也不敢直接攻擊六國堅守的邯鄲;戰神項羽,陣地戰無敵,但是劉邦堅守不出,他也沒有辦法;東漢耿恭,數十人守城,抵禦匈奴數萬大軍;呂布偷襲兗州,夏侯惇、荀彧、程昱以殘兵堅守三城;洪都大戰,朱文正4萬軍隊守城85日,敵人是陳友諒的65萬大軍!

    一座城池是否能被攻下,並不完全取決於攻方的兵力和能力,而是要看守方的臉色,如果守方將領擅長守城,兵士眾志成城,糧草供給充足,援軍四面而來,那麼縱使天神下凡,怕是也難攻下堅城。

    準備充足,氣勢不減

    建安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精兵折損過半。僅經過半年多的休整,當年冬,為響應東吳北伐,毅然率兵5萬出大散關,圍攻陳倉。而曹真早期已經做了準備,舉薦郝昭鎮守陳倉。郝昭領兵一千,修築陳倉城,整軍備防。

    太和中,魏遣將軍郝昭築城陳倉,適訖,會諸葛孔明來攻,亮本聞陳倉城惡。及至,怪其整頓。聞知昭在其中,大驚愕。孔明素聞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魏略》

    此戰雖然雙方兵力懸殊,但是魏軍準備充足,堅壁固守,糧草充足;蜀軍遠道跋涉,糧草僅供一月,並且經歷了春季的敗仗,因此在氣勢上,是不相上下的,自古攻難守易,單從賬面實力看,勝負未可知。

    守智堅決,視死如歸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兩軍交戰從來都不是單純以兵力多少判定勝負,而是要看一個“勢”字。此時諸葛亮出兵,一定程度上是為東吳做呼應,可能並沒有必克的決心,即使有其他戰略目的,但是軍士僅帶了一個月的糧草,別無補給,肯定是有後顧之憂的,因此蜀軍在攻城受阻之後,氣勢必然是有所下降的;郝昭則不同,郝昭鎮守西南十餘年,在當地極有威望,同仇敵愾、眾志成城,並且郝昭毫無二心,面對諸葛亮的招降也是嗤之以鼻。

    “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還謝諸葛,便可攻也。”--《魏略》

    在經歷了二十餘日的堅守後,魏軍依然堅守,此時援兵將至,氣勢自然大漲。

    如果此事將諸葛亮換做韓信,依然扭轉不了雙方氣勢的漲落,韓信倚仗的是奇襲,同樣解決不了糧草運輸的問題,只要郝昭挺過最初的猛攻,隨後攻防有度,待援兵敢來,任誰也無力迴天。

    防守應對,不減墨翟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發明家。他在攻擊陳倉時,也是奇技淫巧百出,雲梯、衝車、井欄、堆土丘、挖地道……可以說運用了一切攻城手段,但是都被郝昭所化解。

    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衝車,衝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曹真遣將軍費耀等救之。--《資治通鑑》

    由此可見,郝昭是一位防守的奇才,見招拆招,即便諸葛亮將攻城手段運用到極致,但是仍然無法撼動陳倉。

    史書上並未詳細記載過韓信的攻城手段,但是在攻克韓、齊過程中,韓信拿下數十座城池,想必是十分擅長的。不過也要考慮到,當時已經是大勢所趨,各地基本無心抵抗,韓信在攻城過程中應該沒有遇到太大的麻煩。

    郝昭對於韓信,是完全沒有遭遇過的情況,就如同獅子遇見豪豬,絕對不可能輕易拿下。

    因此,如果韓信遇到全副武裝的郝昭,想必一時也沒辦法拿下陳倉。

  • 3 # 不沉的經遠

    如果僅僅是將陳倉守將換成郝昭,那麼不會影響漢軍出漢中的行動。

    首先要說一下,暗渡陳倉能成功的關鍵是在於漢軍的戰鬥力遠遠超過了章邯手下的雍軍。

    章邯原本是秦將,後來率軍投降了項羽。在項羽入關中前,由於擔心投降的秦軍會造反,所以將秦軍殺了一個乾淨,僅留下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項羽分封天下的時候,將章邯等三人封在秦地,史稱三秦王,用以監視劉邦。

    然而章邯等人雖然是秦人,但是由於他們所率秦軍被項羽全部殺死,所以秦人對他們非常怨恨,章邯等對秦地的統治並不穩固。而且由於手下原有部隊都已經被殺光,所以此時章邯等人只能重新招募部隊,在劉邦出漢中時,三秦王總共不過招募了5萬多人,其中章邯所部不過3萬人左右,而且秦軍成軍不過幾個月,戰鬥力堪憂。

    相比之下漢軍不僅數量上是三秦王的兩倍之多,而且經歷過滅秦之戰,戰鬥力也不是秦郡可以比擬的,而且此時項羽正忙著平定齊地的叛亂,無法給予章邯支援,因此兩軍正面交鋒章邯必敗無疑。

    漢軍唯一的麻煩只是如何在出漢中之前被章邯擋住,一旦出去,那麼章邯必敗。而漢中到關中並非只有一條路,漢軍除了修棧道、出陳倉外,還分兵出祁山,多路出擊。無論換誰來守關中,在漢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即使守住陳倉,也會顧此失彼,早晚被漢軍殺出來,最多就是堅持的時間長一點而已。

    另外沒必要太高估郝昭的能力。

    他雖然在陳倉擋住了諸葛亮的大軍,但是此次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是因為魏國正在進攻吳國,吳國向蜀漢求援,他是為了吸引魏軍注意力而發起的。此次北伐的規模和烈度都很有限,諸葛亮也不會對陳倉進行強攻,白白損失兵力。

    另外諸葛亮圍攻陳倉時,曹真的大軍就在長安,幾天就可以趕到陳倉。郝昭單獨抵禦諸葛亮的時間應該不長,此後就是曹真率大軍趕到和諸葛亮對峙。所以諸葛亮撤退時,魏軍還有能力進行追擊,如果只有郝昭的千餘人,根本不可能去追擊蜀軍。當然結果比較悲劇,諸葛亮殺了一個回馬槍,魏軍大敗,魏將王雙被殺。

    所以從能力上來說,郝昭未必比的上章邯,由他來對抗漢軍,結果不會比歷史上更好。

  • 4 # 隴右釋家

    這一點來說就與如同關公戰秦瓊一樣,沒有絲毫的可比性。但是縱觀歷史而言。每當成功者遇到困難或者困惑的時候,總是有一種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是自己的運氣機緣、機會巧合而已。如同我們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歷史就賦予我們一種生活的過程和經歷。這些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也同樣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說,路你自己走。對,錯都是別人去說。

  • 5 # 鯤抓封D資大息奇貴族

    不能!

    理由:

    韓信出陳倉與楚軍對壘,韓信玩的是引誘對手攻擊的把戲。為什麼要引誘?因為韓信很清楚不引誘就只能攻城,就像孔明打郝昭一樣很難有好結果。

    而郝昭之所以是名將,不是說他多麼比別人能打,而是他很清楚陳倉關最好的法子就是守住了,他不會接受對手的任何挑逗。

    那麼這樣看來,答案並非有人說的什麼“關公戰秦瓊”。因為這局,與地形形勝最關最健,與什麼人無關。利用了地形形勝與否是決定性的。

    如果什麼事情都拿關公戰秦瓊來解釋,太懶啦。如果這樣,研究歷史不就毫無意義?歷史與現在,不是關公戰秦瓊是什麼?

    就此。

  • 6 # 趣旅居

    關公戰秦瓊,就沒有可比性麼?其實還是可以分析一下的。

    就戰績方面來看,韓信暗度陳倉,東出爭雄,先後平定三秦,燕趙與齊地,經略北方,與劉項呈三足之勢,可以說韓信是十足的戰略家,同時具有相當的戰術水平,是為兵仙。

    郝昭是三國時期人,透過一系列軍功,晉升為鎮守西方門戶大將,與諸葛亮的曠日持久的攻防戰,一躍成為當時名將。戰術方面比較出奇,受歷史侷限,並沒有展現太多戰略突出的方面。

    就戰略與戰術而言,劉邦用戰略奪得天下,項羽用戰術確立霸主。但從哲學史觀來看,戰略是“四正六隅十面網”,戰術是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戰略更勝一籌,更具有全域性性,也便有了更多戰術的可能。因此,我個人以為韓信還是會成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哀帝為什麼要讓位給董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