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uixuezhaofeng
-
2 # 澹奕
歡喜冤家常拌嘴是肯定的,但所謂“水火不容”並不至於,巴西與阿根廷真正針鋒相對的地方也只是在綠茵場上。跳桑巴的巴西人與跳探戈的阿根廷人更多的是相互競爭,經常有些矛盾也是正常的,夫妻之間還拌嘴,又何況是鄰居之間呢。
其實巴西與阿根廷之間矛盾源於何處呢:
第一,文化上相近卻又有所差異;第二,由於烏拉圭等歷史上的紛爭;第三,雙方都是南美大國,為爭奪主導權。2014年巴西世界盃,東道主巴西被德國隊橫掃之後,阿根廷人瘋狂慶祝;而決賽時阿根廷對戰德國,巴西人又緊握拳頭給德國隊加油。如果單從綠茵場上的表現來看,巴西跟阿根廷之間的確是有水火不容的感覺。
阿根廷與巴西同屬拉丁語系,但阿根廷人說的西班牙語與巴西人說的葡萄牙語之間的確有所差別;兩者都曾是歐洲殖民地,但阿根廷人以歐洲人後裔為主,而巴西幾乎都是混血。即便到現在,阿根廷人還是覺得巴西人說的葡萄牙語很土氣。新航路開闢以後,巴西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而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包括阿根廷在內大部分地區都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9世紀巴阿相繼脫離宗主國以後,新的矛盾誕生——烏拉圭。
原本拉普拉塔河東岸的烏拉圭屬於巴西帝國的領地,但烏拉圭大多數都是說西班牙語的西班牙後裔。雙方圍繞烏拉圭問題進行多次博弈乃至戰爭,最終烏拉圭自立門戶。烏拉圭的問題雖已經淡化遠去,但還是成為雙方間的一種矛盾起源的初始記憶。其實這些都只是纖芥之疾,兩國的矛盾真正的來源是對於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巴西面積超過85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億;阿根廷面積278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在南美洲,巴西與阿根廷的體量佔去了大半,算得上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兩個成員。
如今的巴西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之一,1982年其經濟總量就位居世界第八,國際影響力不可小覷;歷史上的阿根廷也富裕過,被稱作“南美洲的美利堅”,如今雖已大不如前,但家底仍舊算是殷實。巴西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前景遼闊,有潛在大國潛質;而阿根廷向來有白色人種的優越感、歷史上也曾輝煌無限,所以心理也不肯服輸。雖然兩個南美大國多年來互相不服氣,但除了在綠茵場上,平日裡更多隻是嘴上說說而已。相反,雙方的關係非常緊密。
上世紀70年代後,與美國疏遠的巴西主動向阿根廷示好不斷親近,阿根廷人也認清形勢與巴西日益親厚。馬島戰爭時期,表面中立的巴西甚至暗中給阿根廷提供了諸多援助。今天的巴西與阿根廷關稅互免、簽證互免,在國際上也基本步調一致。除了球場上分外眼紅,巴西阿根廷實際上相當親近。
回覆列表
說“阿根廷與巴西水火不容”純屬誇大其詞。作為南美洲互為鄰國的老大與老二,有點“瑜亮情結”算正常。至少在德、印、日、巴四國抱團爭取安理會常任地位的努力中,義大利、巴基斯坦、東方大國和阿根廷恰好成為一一對應的主反對者......
巴西“體量”比阿根廷大許多倍,但人均數字基本在阿之下巴西面積851萬,人口2.09億多(2018),兩者均約為南美大陸的1/2,2018年GDP18690億美元
阿根廷面積278萬,人口4449萬,GDP5184億美元,其人均GDP比巴西高30%——1.16萬/0.89萬
巴西與阿根廷族群結構不同,後者以歐洲裔後裔居多而有優越感巴西族裔多元,彙集來自各大洲不同膚色的居民,分為五大類:白人,包括葡萄牙及其他歐洲國家移民後裔,佔54%;黑白混血穆拉託人,佔38%;非洲裔佔6%(亦有資料顯示巴西白人占人口47%稍多,黑白混血和黑人佔50%以上);印第安人有30萬左右;還有以日裔為主的亞洲人、阿拉伯人等。
阿根廷歐洲移民後裔占人口總數的85%,僅西班牙和義大利移民後裔就佔80%;包括高喬人在內的印歐混血佔14%,土著印第安人、猶太人、極少數亞裔和非洲裔等合計1%——“歐洲人社會”是它的一大特點。
殖民時代巴西與阿根廷分屬葡、西,獨立路徑不同葡萄牙對巴西殖民統治歷320多年,殖民者大量輸出紅木、種植園經濟、黃金熱和金剛石開採等,到18世紀中葉,巴西成為葡最富裕的海外殖民地和國庫主要財源地。
1807年,葡王室為躲避拿破崙入侵逃到巴西,將里約熱內盧定為葡萄牙、巴西和阿爾加維聯合王國的首都——新大陸殖民地中唯一歐洲王國的首都。1822年9月7日,巴西以“不獨立,毋寧死”的行動脫離葡萄牙。相比其他拉美國家的獨立程序,巴西未經暴力而極少物質損失,副產品是其軍隊未經砥礪相對較弱。1889年,巴西由王權改制共和。
1536年,為阻止葡萄牙勢力涉足拉普拉塔流域,西班牙王室派來一支1600人的遠征軍,首建布宜諾斯艾利斯。1580年,來自亞松森的西班牙隊伍重建布城,其意義在於:1492年哥倫布首次美洲之行後歷88年後,西班牙完成在拉美的全部征服。
1810年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反殖民統治起義,在聖馬丁等領導下,阿根廷人民終於趕走殖民者,於1816年宣告獨立,5月25日被定為阿國慶日。
兩國獨立至今歷200年左右,兩國間沒有明顯敵意或戰爭行為19世紀一、二十年代,南美大陸各國相繼獲得獨立。國家間的戰事有智利與秘魯/玻利維亞、巴西、烏拉圭、阿根廷三國對巴拉圭、巴拉圭與玻利維亞等,巴西與阿根廷沒有領土爭端或利益衝突,兩大國相安無事,沒有“水火不容”的惡劣關係記錄。
兩國或許只在綠茵場上“水火不容”,其實南美足球更像是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的“三國演義”;從全球看,貝利之後,馬拉多納、梅西相繼稱雄,而巴西沒了“球王”,龍虎爭霸延伸到更多領域和國民情感巴西文化以狂歡節、桑巴舞和足球為三大標誌。足球是巴西人的生活方式——富人的愛好、窮人消磨時光的方式和進入上層社會的平臺,人們從貝利同時代“曲腿天使”加林查身上看到巴西大眾的特點:貧窮、富有創造性和同情心,他曾是紡織工,以其淳樸和足球天賦給人們帶來了歡樂。
阿根廷文化則以探戈、馬黛茶和足球為代表。與“五星巴西”相比,阿只有兩次捧杯紀錄,1978年本土世界盃和1986年墨西哥的馬拉多納時刻,它也成為阿根廷足球從未逾越的頂峰。在這個國家,足球是一切的開啟與終結,對男孩子的教育、社會歸屬,還有社會同一性,甚至政治,無一不牽涉到足球,足球涵蓋一切,它更是讓所有阿根廷人忘掉痛苦和磨難的精神家園。
巴西、阿根廷裝備與防務都“鬆鬆垮垮”,兩國若“水火不容”,當以軍備競賽提防對方1982年馬島一戰,將阿根廷的軍力暴露在全球的聚光燈下。37年過去,它依然沒有多大長進。
巴西要好一些,特別適應海上油田開發的需要,不斷加強海軍與空軍。但兩國的裝備水平與能力均不及智利。這也反證了巴西、阿根廷沒有根本利害衝突,只是民族情感的自怨自艾宣洩罷了。